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发制人
甄荣辉是一个商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这点,几乎接触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无论是从最初的投资、创业模式,还是之后的企业管理,我们不难看出,他还是一个具有缜密思维的人。一些创业者凭借的是先知先觉的判断或者前行的勇气,而甄荣辉本人更多依赖的是一种常规化的商业思维与比别人更加严密的思考,更能理解互联网上商业服务的定义,在躁动的互联网世界中,这点,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创新。
国内最早做招聘网站的,应该是1996年的事情,但是,现在依然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已经寥寥无几了。从最初同传统媒体的肉搏开始(当时的一些先行者都曾经遭遇在公开媒体上“露脸未遂”的事,许多媒体不让他们在上面登广告,以免养虎为患,抢了自己的招聘广告业务),经历了网上信息稀少,网民不很适应的漫长过程,直至今日来势汹汹张牙舞爪地到处打广告,招聘网站所走过的道路在互联网时代尤有代表性。
51job的前身是《前程周刊》的电子版,在随后的互联网浪潮中,《前程周刊》转身变成为招聘网站。甄荣辉最初的角色是一个投资商,处于幕后。在纳斯达克狂跌之后,甄荣辉才亲自操刀引领网站的建设,也从此开始,51job的名字才逐渐为人熟知。
51job何以后发制人?凭借的又是什么?
模式创新
创新并不等同于对传统的简单否定,或者拍拍脑袋就能灵窍大开,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不乏有好点子最终并没有得到好结果的。所以,对于强调网上服务的概念,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求职者和求才者的共同需要,才是商业的真谛。
从模式上来看,甄荣辉本人采取了一种网络加报纸加猎头公司三位一体的运作结构。融合报纸和网络最大的作用在于扩大覆盖影响范畴的同时,又能够保持51job的影响不断扩散。而同猎头公司的结盟则能够保证自己的业务得到全面的开展,并为自己的服务领域作了具体的延伸。现在看来,许多甄的对手们,在覆盖面上或者是服务领域上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相对劣势,虽然在进入的时间上,甄没有先行优势可言,但甄荣辉显然能够把握住网上招聘服务的命门。
三位一体的结构设置,把51job处于这样的一个竞争态势:保证自己传统的猎头业务正常进行,保证自己正常业务的收入。保证自己在传统传播上的优势,并且借助网络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对自己的形象进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的互补和互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感到很奇怪的是,甄的三位一体结构设置没有后来者。是因为51job过于强大,这种同盟式的机构设置已经在架设起一个新的市场进入门槛?还是因为在网上招聘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现在突破的空间和可能不多?——而这似乎又同互联网的特性不容。
专注网上招聘
“不熟不做”是生意人的基本准则。从甄荣辉进入市场的时机,可以判定其对市场的深思熟虑。而专注在网上招聘,无疑又在提高甄荣辉的成功率。
在互联网的世界上,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经历了一个圈地运动,争得市场的先入,曾经是决定胜局的要素。并且,圈的地越多,越广,主动性似乎越大。对于单独的招聘市场,大家虽然感觉到有利可图,但进入的步伐相对缓慢。当众多的综合性网站经历了纳斯达克的股灾之后,大而不当就成为一种负累,而单纯的招聘网站反倒能够得以轻装上阵。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综合网站纷纷开设招聘频道,并视为重要的部门来加以发展,但是,事实总是这样的无情,十几个人的部门终究比不上上百人的战斗团队。于是,纷纷撤销也成了一道风景。在互联网上,如果不能在服务的尽善尽美上专注比拼的话,那么,简单地介入到头来只是一种浪费金钱和精力的游戏。现在,在新浪的首页上,张扬的是51job的招聘网站广告。综合的优势变成垂直的潮流,在网上招聘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点,肯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是,不难想像,如果没有51job,这种格局会否很快形成?当现在的许多业界人士带着轻松的口气在谈论着在互联网上最容易盈利的领域是招聘和证券服务时,不知他们是否能够经历甄荣辉一般的缜密和执著?
在充满诱惑的互联网市场上,充满着种种的变数和机会,抓住机会同专注于此同样重要,甚至后者更加考验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
向全国性品牌迈进
在战略设计上,甄荣辉本人显然有着一种更加长远的战略设计。由于招聘市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这是成就全国性品牌的一个障碍。在招聘网站盛行的初期,许多的网站设计者大多局限于一种地域性的地盘划分,并相应地拥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比一般人更加长远地构建整体性的发展扩张策略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不断宣传,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同时,积极加速营业点的扩张,现在,51job在全国已经有了7个分公司,涉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杭州7个城市的人才市场,初步具备了全国性品牌的优势。
另外,同大公司特别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合作,让他们固定在51job上面来招聘,让人形成“在51job和《前程周刊》上有好工作”的印象,这显然也无形中提高了51job的江湖地位。一直在企业一线从事咨询工作的甄荣辉找到自己做企业的感觉。
由于抛开了物流和结算这两个中国电子商务的致命性瓶颈,网上招聘不存在物流的烦恼和投入,相应地,从结算的角度上来看,网上招聘只是对招聘单位收钱。“收单位的钱比收个人的钱要容易得多”,甄荣辉如此说。并且,从根本上来讲,网上招聘给招聘单位节省了钱,并且还提高了效率,何乐而不为?
更有意义的是,网上招聘的兴起,从人员流动的角度来思考,其中的社会意义尤其重大。网上招聘无疑为人员的跨地域流动提供了最强大的信息源,并且,跨地域性的流动机会由于网上招聘的不断普及而不断扩容,这种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又为51job的品牌扩张提供了最扎实的基础。
可以想像的是,甄的成功还有自身资源配置上的优势。长期在外企工作的甄荣辉,加上多年给跨国企业接触咨询的经验,这些都为其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众多的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51job最重要的客户来源,看中甄本人应该也是原因之一。而甄荣辉的合作伙伴们大都有着同其类似的经历,其中的集聚效应也可想像。
当然,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甄荣辉,其目标显然不会仅仅对准业务的自然滚动发展。如何借助资本的杠杆,完成第二步的飞跃,对于一般还是衣食无忧小富即安的招聘网站来说,还是共性的话题。谁能够更好地接上资本的管道来实现二次跳跃,进一步地扩展自己的业务和服务,完成全国市场的统一,才能说是最终的赢家。
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悬念是,在这轮传统媒体提供服务和网上提供服务的争夺中,象征性的转折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会由谁来充当这种角色?当网上招聘在逐步蚕食着传统媒体的领地时,这种方向性的转折会否出现?已经构成领先优势的51job会否将优势进行到底?当我们回头想起一年来在互联网上的创业故事时,抛开种种人为制造的神话,许多共性的商业规则在貌似混乱的创业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而甄荣辉本人无疑是这类创业者的代表。所谓的“鼠标加水泥”,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并非话语表达的那么简单。□
甄荣辉是一个商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这点,几乎接触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无论是从最初的投资、创业模式,还是之后的企业管理,我们不难看出,他还是一个具有缜密思维的人。一些创业者凭借的是先知先觉的判断或者前行的勇气,而甄荣辉本人更多依赖的是一种常规化的商业思维与比别人更加严密的思考,更能理解互联网上商业服务的定义,在躁动的互联网世界中,这点,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创新。
国内最早做招聘网站的,应该是1996年的事情,但是,现在依然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已经寥寥无几了。从最初同传统媒体的肉搏开始(当时的一些先行者都曾经遭遇在公开媒体上“露脸未遂”的事,许多媒体不让他们在上面登广告,以免养虎为患,抢了自己的招聘广告业务),经历了网上信息稀少,网民不很适应的漫长过程,直至今日来势汹汹张牙舞爪地到处打广告,招聘网站所走过的道路在互联网时代尤有代表性。
51job的前身是《前程周刊》的电子版,在随后的互联网浪潮中,《前程周刊》转身变成为招聘网站。甄荣辉最初的角色是一个投资商,处于幕后。在纳斯达克狂跌之后,甄荣辉才亲自操刀引领网站的建设,也从此开始,51job的名字才逐渐为人熟知。
51job何以后发制人?凭借的又是什么?
模式创新
创新并不等同于对传统的简单否定,或者拍拍脑袋就能灵窍大开,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不乏有好点子最终并没有得到好结果的。所以,对于强调网上服务的概念,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求职者和求才者的共同需要,才是商业的真谛。
从模式上来看,甄荣辉本人采取了一种网络加报纸加猎头公司三位一体的运作结构。融合报纸和网络最大的作用在于扩大覆盖影响范畴的同时,又能够保持51job的影响不断扩散。而同猎头公司的结盟则能够保证自己的业务得到全面的开展,并为自己的服务领域作了具体的延伸。现在看来,许多甄的对手们,在覆盖面上或者是服务领域上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相对劣势,虽然在进入的时间上,甄没有先行优势可言,但甄荣辉显然能够把握住网上招聘服务的命门。
三位一体的结构设置,把51job处于这样的一个竞争态势:保证自己传统的猎头业务正常进行,保证自己正常业务的收入。保证自己在传统传播上的优势,并且借助网络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对自己的形象进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的互补和互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感到很奇怪的是,甄的三位一体结构设置没有后来者。是因为51job过于强大,这种同盟式的机构设置已经在架设起一个新的市场进入门槛?还是因为在网上招聘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现在突破的空间和可能不多?——而这似乎又同互联网的特性不容。
专注网上招聘
“不熟不做”是生意人的基本准则。从甄荣辉进入市场的时机,可以判定其对市场的深思熟虑。而专注在网上招聘,无疑又在提高甄荣辉的成功率。
在互联网的世界上,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经历了一个圈地运动,争得市场的先入,曾经是决定胜局的要素。并且,圈的地越多,越广,主动性似乎越大。对于单独的招聘市场,大家虽然感觉到有利可图,但进入的步伐相对缓慢。当众多的综合性网站经历了纳斯达克的股灾之后,大而不当就成为一种负累,而单纯的招聘网站反倒能够得以轻装上阵。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综合网站纷纷开设招聘频道,并视为重要的部门来加以发展,但是,事实总是这样的无情,十几个人的部门终究比不上上百人的战斗团队。于是,纷纷撤销也成了一道风景。在互联网上,如果不能在服务的尽善尽美上专注比拼的话,那么,简单地介入到头来只是一种浪费金钱和精力的游戏。现在,在新浪的首页上,张扬的是51job的招聘网站广告。综合的优势变成垂直的潮流,在网上招聘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点,肯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是,不难想像,如果没有51job,这种格局会否很快形成?当现在的许多业界人士带着轻松的口气在谈论着在互联网上最容易盈利的领域是招聘和证券服务时,不知他们是否能够经历甄荣辉一般的缜密和执著?
在充满诱惑的互联网市场上,充满着种种的变数和机会,抓住机会同专注于此同样重要,甚至后者更加考验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
向全国性品牌迈进
在战略设计上,甄荣辉本人显然有着一种更加长远的战略设计。由于招聘市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这是成就全国性品牌的一个障碍。在招聘网站盛行的初期,许多的网站设计者大多局限于一种地域性的地盘划分,并相应地拥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比一般人更加长远地构建整体性的发展扩张策略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不断宣传,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同时,积极加速营业点的扩张,现在,51job在全国已经有了7个分公司,涉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杭州7个城市的人才市场,初步具备了全国性品牌的优势。
另外,同大公司特别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合作,让他们固定在51job上面来招聘,让人形成“在51job和《前程周刊》上有好工作”的印象,这显然也无形中提高了51job的江湖地位。一直在企业一线从事咨询工作的甄荣辉找到自己做企业的感觉。
由于抛开了物流和结算这两个中国电子商务的致命性瓶颈,网上招聘不存在物流的烦恼和投入,相应地,从结算的角度上来看,网上招聘只是对招聘单位收钱。“收单位的钱比收个人的钱要容易得多”,甄荣辉如此说。并且,从根本上来讲,网上招聘给招聘单位节省了钱,并且还提高了效率,何乐而不为?
更有意义的是,网上招聘的兴起,从人员流动的角度来思考,其中的社会意义尤其重大。网上招聘无疑为人员的跨地域流动提供了最强大的信息源,并且,跨地域性的流动机会由于网上招聘的不断普及而不断扩容,这种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又为51job的品牌扩张提供了最扎实的基础。
可以想像的是,甄的成功还有自身资源配置上的优势。长期在外企工作的甄荣辉,加上多年给跨国企业接触咨询的经验,这些都为其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众多的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51job最重要的客户来源,看中甄本人应该也是原因之一。而甄荣辉的合作伙伴们大都有着同其类似的经历,其中的集聚效应也可想像。
当然,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甄荣辉,其目标显然不会仅仅对准业务的自然滚动发展。如何借助资本的杠杆,完成第二步的飞跃,对于一般还是衣食无忧小富即安的招聘网站来说,还是共性的话题。谁能够更好地接上资本的管道来实现二次跳跃,进一步地扩展自己的业务和服务,完成全国市场的统一,才能说是最终的赢家。
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悬念是,在这轮传统媒体提供服务和网上提供服务的争夺中,象征性的转折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会由谁来充当这种角色?当网上招聘在逐步蚕食着传统媒体的领地时,这种方向性的转折会否出现?已经构成领先优势的51job会否将优势进行到底?当我们回头想起一年来在互联网上的创业故事时,抛开种种人为制造的神话,许多共性的商业规则在貌似混乱的创业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而甄荣辉本人无疑是这类创业者的代表。所谓的“鼠标加水泥”,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并非话语表达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