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科技片的创作理念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起党教片制作,很多人的目光总是牢牢盯在人物片或工作片上,认为这才是创作的“主流”,而对技术片却提不起精神来,觉得只要“把技术环节拍全了”就“完成任务”了,至于其他因素就不再顾及。这样的思维往往导致技术片虽然拍出来了,但群众却不大满意,认为“乏味没看头”“过时没劲头”“含糊没准头”“太难没学头”……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种弊病,说穿了就是制片者对技术片创作不够重视,心中没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创作原则来指导技术片的拍摄。须知,技术片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基层群众通过对技术片的收看和学习,才能掌握片中所教授的技术,从而有助于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从这一点上说,技术片就是群众发家致富的“法宝”。所以,技术片一定要拍得让群众喜爱并认可。笔者结合多年的技术片制作经验,总结了技术片创作的若干原则,在此与大家交流。
  时代性:符合潮流
  技术片往往以宣传某一新模式、讲解某一新技术、推广某一新品种为主,别的制片因素姑且不提,就其本身所宣传、讲解、推广的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来说,就必须是新颖的或有所创新的,不仅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科技进步趋势,更要有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如果将那些过时的或即将过时的东西介绍给群众,群众即使学习采用了,恐怕也只能对致富起反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片的时代性是首要前提,必须擦亮眼睛来选择主题内容。
  具体原则:一是对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本地产业方向进行周密的分析,要让技术片和当前实际合拍;二是应与农委、经贸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协商,分析市场形势及走向,从中找出符合潮流的制作主题;三是开展基层调研,去认真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内容的技术片,做到有的放矢;四是要充分考虑制片周期的长短,不能开拍时还是“新面孔”,经过漫长周期后成片却成了“老一套”。
  原来崂山区有大量的采石场,因此就制作了技术片《采石技术》,很受欢迎。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加强,污染严重的采石场纷纷被叫停,崂山区开始向旅游服务业转型,像《采石技术》这样的课件就落伍了。因此,崂山区又精心制作了《崂山风景秀》等一批助推旅游业发展的技术片,由于解了群众的渴,同样很受欢迎。
  地域性:切合本地


  技术片其实是有地域性的,很难找到一种技术或品种可以全国通用。因此宣传推广的技术或品种,必须和本地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出浓郁的乡土特色。我们着实没必要在那些不适合本地的项目、技术、品种上浪费镜头,那样既拍不好,群众也不会感兴趣。因此技术片的地域性可说是立身之本。
  具体原则:一是对本地的主导产业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从这些主导产业中选题;二是邀请本地相关领域专家,对拟拍摄的内容进行科学论证,确认可行才进入拍摄环节;三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状况,分别有针对性地制作技术片。
  崂山区北宅街道种植樱桃树和果树的农户特别多,区里就制作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在北宅街道播放,受到了广泛好评。中韩街道枯桃社区是城乡结合地,不适合种庄稼。区里注意到这个社区养花的人较多,就特意制作了《花卉栽植技术》,结果枯桃社区不少人因此走上了花卉培植的致富道路。这都是根据区域特点制片的成功范例。
  权威性:令人信服
  技术片最大的难度就是推广应用。片子拍得天花乱坠,可群众就是不信服,这样的片子显然毫无价值。所以说技术片必须要体现出权威,要请技术片所涉及到的领域的专家在片中出面,现身说法,从而打消群众的顾虑,让他们乐于学习并放心推广。因此说,技术片的权威性是重要补充。
  具体原则:一是出镜专家最好能被当地群众所熟知并认可,这样说服力才强;二是最好选择本领域的“土专家”,因为他们的经验来自实践,并已经经过检验,更具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三是专家的职务、职称、头衔应罗列完全,可考虑用字幕方式加以介绍,醒目的职衔在打消群众顾虑方面是有一定帮助的;四是在片中要注意强化成果的展示,用成果来突出说服性。
  崂山区在拍摄《崂山茶种植技术》时,就邀请了本地有名的茶叶种植大户、茶叶协会会长江崇焕来担任全片讲解。老江长年种茶,有着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并且为人热心,经常义务帮助茶农,全区茶农都认识他。他在屏幕上一露面一讲解,群众一看“是老江”,自然就把心都放在了肚子里,欣欣然地就接受了课件的宣传推介。
  生动性:妙趣横生
  技术片要不要生动有趣?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果片子把技术讲得很明白,但却枯燥无味,使人看了昏昏欲睡,很难想象这样“乏味没看头”的片子还能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因此说,技术片不能温吞水、一本账地去干巴巴讲技术,而是要多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增强观赏性,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说,技术片的生动性是必要形式。
  具体原则: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体裁来表现,比如用讲故事、评说等体裁;二是注重丰富制片元素,比如可用动画、沙画、皮影、地方戏等;三是丰富剧情元素,比如运用矛盾、意外、悬疑、偶然、巧合等等;四是合理而巧妙地运用配乐、音效等声音元素。
  技术片《艺术葫芦》是讲述葫芦工艺品制作技巧的。为了不让片子显得枯燥乏味,拍摄者就请来了葫芦工艺品制作家柳光铎,让他成为这个技术片的“主人公”,让他一边“戏说”艺术的历史,一边介绍自己的艺术人生,一边讲解葫芦工艺,这样,本来是单纯的技术片,却因融入了浓郁的“讲故事”风格,从而使片子充满了人文性和趣味性,变得十分好看。
  精准性:精确无误
  技术片的最大命脉是什么?那就是“科学和真实”。形式上可以千姿百态,但内容必须讲求科学原则,对任何技术环节的交代都务必精确,来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即使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技术片也万不可来个“戏说”,因为对内容稍微的演绎和加工,都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会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这一角度上说,技术片的精准性就是基本原则,而原则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具体原则:一是在制片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应由相关专家来把关,细节核实无误后再进行拍摄;二是对片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应采取特写或定格或长镜头跟拍等给予展现,力争做到清晰无误;三是样片拍成后,可组织本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群众代表预先观看,请他们指出片中的错误疏漏,加以改正后最终成片。
  崂山区在拍摄《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时,为了将“大馒头”这一老产品的新工艺详尽介绍出来,专门请了王哥庄做馒头的大户刘竹莲参与拍摄,并负责把关,同时片中对馒头的原料配比及工序展现也十分精确,连蒸焖时间都精确到了秒。这就保证了观众只要看完片子,按步照做就能蒸出品质上乘的大馒头来。
  可学性:能学易懂
  技术片的制片目的,就是让群众能够学得懂、用得上。怎么样才能学得懂?首先得让群众能看得懂。有些技术片拍得过于“阳春白雪”,张口术语,闭口公式。这样的分析论证远不及实实在在的例子,所以片子还是要拍得接地气一些,要让大多数人都能学易懂,这样群众才能学得快、用得上。所以说,技术片的可学性是制片的唯一目的。
  基本原则:一是尽量运用乡土化的语言,让群众听着亲切的同时,理解起来就省劲;二是过于繁琐的技术项目尽量不要拍摄,即使因实际需要必须拍摄,也要做到“深入浅出”,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尽量用“老百姓”的话表述出来;三是要将所介绍的技术项目存在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如实地告诉群众,不能“报喜不报忧”,要引导群众量力而行。
  崂山区拍摄的《海产品养殖技术》,里面不仅详细讲解了工厂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还讲清了影响建厂、养殖的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让观众能根据自身可承担的投资成本和具备的场地条件来权衡,自行评判是否有操作性。同时,在讲解技术时,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直白的语言尽量简单地把技术环节讲解清楚。群众看了后都说:“这样的片子很贴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柳江古镇的朗风雅月映照着青羌文化的历史辙印,瓦屋老山的奇闻胜景传诵着道教发源地的优美传说。四川省洪雅县因曾为春秋时期纵横家、智者鬼谷子的潜修之地而闻名。时至今日,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承袭先贤的智慧与韬略不断书写出洪雅远教的新篇章。  “沈有准”  开拓的思路如同明亮的航灯,指引着远教之船乘风破浪;创新的点子仿佛精妙的先手,谋划出远教棋局的方寸江山——这就是洪雅远教的掌舵人、远教中心主任沈健。他最爱说
期刊
今年以来,江苏省海安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远程教育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创新“远程教育+”学用模式,打造功能化远教,进一步拓宽远程教育服务领域,提升干部群众致富能力。  建立“远程教育+智慧终端”便民学用模式。探索远程教育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的应用,开发“海陵先锋”微信公众号、“海安组工手机报”等移动客户端,每周推送一期,内容包括上级领导涉组工作言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基层组织工作动态、学用工
期刊
她聪明睿智、从容果断,她的故事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在辽西的大地上缓缓流淌,在繁华的城市中蜿蜒荡漾。她高举起远程教育惠民富民的旗帜,指引着社区群众创业致富的梦想。她就是辽宁省建平县红山街道红山社区党委书记、远教管理员张亚茹。  愿做一颗“螺丝钉”  2008年,张亚茹刚刚来到社区就担任了支部副书记兼远程教育管理员。虽然之前就懂得怎么操作电脑,但对远程教育她却一窍不通,实际接触以后更是发现这项工作并不
期刊
都说这了上年岁的人啊就应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时不时跳跳广场舞的日子也称得上安逸。可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津浦村,有一位马老太却不想过这份安逸日子,而是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辛辛苦苦创办了一家花木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父老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你说这马老太厉害不!  马老太全名叫马明銮,今年都七十多岁了。自打十多年前从街道办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她就寻思着:“人退但心可不能退,还得继续为乡亲们办点实
期刊
“打竹板,笑微微,咱夸夸年轻有为的李凤雷。别看凤雷他岁数小,勤劳致富可不是吹。想当初,他名牌大学毕了业,放弃省城的高薪水。咦?为啥啊?他眼光投向了新农村,投身农业把家回。小伙子带头来致富,老百姓小康路上紧跟随。”这是一段流传在辽宁省建平县小塘镇十里八村的快板书,其中赞扬的主人公就是小塘镇凤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党支部书记——李凤雷。  这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离开了人们眼
期刊
在新媒体大发展的影响下,简单一点,已是纪实类电教片的一条重要路径。以往,并没有简单纪实这样一个概念,但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通过制片实践探索简单的纪实手法。不过,纪实说简单其实不简单,所以即使简单的纪实,也肯定简单不了,其中会面临很多矛盾、很多难题。我在制作《姐弟村官创业记》这部纪实短片时,就无数次面对表达主旨和追求简单之间的矛盾。  主题简洁一点  如今的纪实类电教片,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将主题设定
期刊
如何能将基层党务尽在掌握中?面对这一提问,湖北省应城市给出了有力的回答——2015年,应城市委组织部针对本地农村实际,将视频监控系统引入了应城市组工网、应城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创建“村务在线”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只要点击屏幕,基层党组织就“近在眼前”,党务工作开展情况自然也了然于心。  实时监督盯好岗  近年来,应城市委组织部通过明察暗访、走访群众了解到,有些村(社区)的群众到党群中
期刊
为丰富党员教育形式,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以先进党员干部事迹为题材拍摄了一批党建专题片,以真实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的标杆、做的楷模,营造了对标争先的良好氛围。  找准方向,塑造典型。建立制片题材上报制度。各基层党委将优秀党员干部事迹定期上报,上报题材全部纳入题材库。在全面掌握基层优秀党员事迹情况的基础上,选取和挖掘了全国优秀教师李汝启、大学生村官
期刊
她是80后的城市姑娘,2009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了站上农村这方广阔的舞台。六年多的时间里,她在远教管理员的岗位上倾注汗水与智慧,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圆了心中的那份“最美乡村梦”。她就是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的大学生村官章婷。  愿做群众 “知心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诗中的农家美景就是今日李家园村的真实写照。驱车到李家园村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户户白墙
期刊
工作制度落实难、党员教育缺抓手、服务群众载体少、考核评价不精准,一直是困扰基层党建工作的难题。山东省利津县立足工作实际,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开发了“智慧党建”手机软件,探索出了信息化党建新模式,在教育、管理、服务和数据研判等方面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党务管理有了“遥控器”  利津“智慧党建”共设置8个模块,依托即时拍照上传功能对“三会一课”、村务公开、村干部值班坐班、远程教育、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