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学院在国际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立足于学校具体实际,从国际化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 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JGY1605)
  [作者简介] 王 景(1978—),女,湖南浏阳人,硕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215-02    [收稿日期] 2020-01-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这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但民办高校自身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薄弱、管理经验欠缺等,影响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向应用型转型已成发展趋势。我校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这点来看,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把办学重点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政策对学校而言比较有利,将坚定我校走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发展之路。
  一、现状分析
  学校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办学排名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但合作交流的层次较低,影响力较小;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成效不明显等等。教育的国际化,最终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此本文就国际化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推动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二、实践成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契机,结合外语类院校的特点,提出成为“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民办本科高校的建设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实施“国际化特色”战略,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外语专业人文化改革,加强对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育,推动非语言类专业国际化建设。全面实施以“英语+辅修”“小语种(非通用语种)+英语(或辅修)”“非外语类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外语+”战略,推进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优先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重点建设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形成以文学为主体,经济学、管理学为两翼的专业布局。
  选取核心专业,拓展同国外高校的合作,设立国际班。聘请外籍教师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在教学中采用博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等,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熟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通晓国际惯例,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
  加强与境外高校、跨国公司、涉外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提供更多具有国际背景的实践机会,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深入了解他国文化,提高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二)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制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管理办法,加强全外语/双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和特色课程群建设,并把“立德树人”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始终,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课程理念和体系,将前沿知识融入课程,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的课程;扩大国外原版教材的使用比例。人才培养方案中引进外方课程、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占总课程的50%。引进国外行业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师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国际同类专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获得专业质量管理认证,探索构建“接轨国际,产学一体”[2]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建立高效灵活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建设和造就一支“双背景、双师型、双语言”为特色的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为支撑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师资的流动和淘汰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要求,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团队。完善外籍教师招聘模式、薪酬体系、职称评审以及考核机制,提升整体水平和层次。加大资助力度,扩大教师赴国(境)外访学研修规模;筹建“教师海外培训基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或培训机会。提高国际、港澳台学术会议层次,建立国际科研平台,获得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扩大学校国际科研影响力。
  通过规章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强化“大外事”工作格局,形成国际化工作联动格局;健全考核与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强化干部的管理与服务意识,形成稳定的管理工作队伍;选派中青年管理骨干赴海外高校管理岗位学习,提高国际合作与对话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人才担任领导岗位,加大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形成国际化的管理氛围和管理团队。
  (四)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模式、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建立双方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机制,完善“双校园”[3]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每个专业有合作项目,成建制地送学生出国学习。加大学生出国学习资助力度,鼓励学生参与跨国机构、国际组织等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全球性的交流项目。
  (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国际化工作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流程,形成领导有力、部门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工作机制。健全战略管理与目标管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以增强二级学院管理活力为出发点,实施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厘清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权责关系,明确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加大二级学院的权责利,做好过程、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
  三、结语
  总之,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纲领,坚持把国际化作为打造学校卓越品牌的必由之路,通过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化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2010-07-29.
  [2]加快培育產学一体人才——越秀酒店管理学院通过EFQM卓越质量管理认证[EB/OL]http://www.sx.gov.cn/art/2019/12/26/art_1462938_41276757.html,2019-12-26.
  [3]陈正权.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5):89-92.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事诉讼法学A课程是一门法学本科专业基础课,面向大一年级学生开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学科知识的吸收、运用、创造的目标,同时完成对所教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民事诉讼法A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被设计成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教师技术融合的“教”,学生知识运用的“学”,实现了在线教学设计的转变。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知识运用  [基金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201
期刊
[摘 要] 以Brovey方法图像融合为例,文章介绍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经验,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和软件功能的多样化应用的教学过程和方式,为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理论;实践;多样化  [作者简介] 包 刚(1978—),男(蒙古族),内蒙古库伦旗人,博士,内蒙古师范大
期刊
[摘 要] 伴随工科教育认证工作的进行,以及学校专业定位的逐渐清晰,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化专业建设迫在眉睫。文章以陕西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为例,在清醒认识目前工科教育在课程建设弊端的基础上,树立清晰教学目标,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改善教学复试,健全考评机制。通过以上一系列教学及考评机制的改革促进生物工程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探索生物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与考评机制改革对该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浙江省正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浙江各高校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人事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快精准引才步伐。但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受制于引才成本高、经费有限等因素,需要通过“精准引才”提升引才效能。本文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精准引才”要求,从门槛设定、学科差异性、培养管理等角度出发,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浙江省;高层次;精准
期刊
[摘 要] 伴随国际软件外包的蓬勃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也快速成长,其中对日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超过了中国软件外包整体收入的一半。大连作为对日外包服务的主要城市之一,同样面临从业人才缺口的问题,尤其是高素质的技能专业+日语人才。该文从已从事实际工作的对日软件外包服务人才经常犯的日语错误出发,深度探究如何有效地实施大学基础日语教学,旨在为对日软件外包服务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高等数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理论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基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俄罗斯高等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方法,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高等数学;俄罗斯数學;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 2018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级教改立项项目“提高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研究”(2018-Z
期刊
[摘 要] 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这类课程往往支撑着多条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基于数据合理性、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论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实践类课程,从学生、教师、课堂、企业等多维度出发,设计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  [关键词] 课程达成度;工程教育专业认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十分有影响的教育家,在他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和主政广东教育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包括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体系完整,极具时代性。文章对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一些新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陈独秀;教育改革;实践与思想  [作者简介] 夏小庆(1977—),安徽岳西人,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期刊
[摘 要] 日语中的所谓“漢文”,即指“运用中国古文书写的诗和散文,以及日本人借用其形式创作的诗文的总称。”[1]19从明治时代以前的汉文学习及汉文教育在各历史时期的定位中不难发现,汉文在日本社会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直至进入明治维新时期,由于受到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汉文教育在日本社会所处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通过对《明治汉文教科书集成》考察,深入剖析这种变化的历史及逻辑根源,对认识和理解近代中
期刊
[摘 要] 基于城市水务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特征以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学科优势和办学定位,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发挥职业导向作用,可为设有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导向;全日制专业学位;土木水利;城市水务与水环境;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职业导向的水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