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旷课现象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但现在高校大学生旷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旷课是指学生未经批准而不参加教学活动(听课)的行为,各高校普遍存在,越来越“升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 旷课现象出现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高校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学生人数过多、管理不善,部分高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学生旷课现象日益严重。据统计,“在大学校园里,基础课的学生旷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的旷课率在20%,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等公共课到课率仅50%。”旷课如此严重,何故?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学生工作体会和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引发我国广东地区高校学生旷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广东地区环境的影响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迅速,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了学生。面对商海浪潮的冲击,在学习和赚钱的选择上缺乏前瞻性。少数学生认为课堂上学的知识进入社会后80%用不上,坐在教室读书是浪费青春时光。有的学生对目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认为找工作不容易,早准备不吃亏。学习兴趣淡漠,主动性差,要求不高。可以说学生没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大环境,没能抵挡住诸多糖衣炮弹。
  
  (二)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旷课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原因。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人为奖励,有人为竞争,有人为升学,有人为毕业后找份好点的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外部动机而不是内部动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这反映了学生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趋向。特别是民办高校,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毫无兴趣,在学校呆着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最后得张文凭。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迈进,学校里必然存在不想读书的部分学生,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较差,没有学习激情,自然就会旷课,而且影响到了周围其他同学。
  
  (三)学生生活懒散、自制力较差
  现在的大一新生多为90后,她们多为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宝贝。不管家境如何,都在众多宠爱与呵护下长大,考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管束,生活节奏变得一塌糊涂。有的学生到校很长时间都未能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秩序,宿舍内务不整,就寝无规律,自制力较差,晚上看小说、聚会、宿舍聊天嬉闹、网上冲浪,打游戏到天明等等,白天头脑混沌不堪,上课无精打采,或者干脆逃之夭夭,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旷课频频出现。
  
  (四)学生对教学制度的认识有误区
  很多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许多旷课学生因此认为,学校和老师不应再对缺课现象说三道四,老师留作业我完成,考试能过关,拿够学分就行了,至于听不听课,怎么学是自己的事,就像“花钱吃饭不一定要吃光所有的菜”一个道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平时与旷课学生谈话,部分学生存有抵触情绪。
  
  (五)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课程或听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高中时就比较偏科,上大学后所选的专业的应修课程中正好有自己的弱项(如英语、数学),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很难学,再加上不习惯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又没有了中学时奋起直追的信心和勇气,导致老师讲的消化不了。前面的没明白,后面的东西听不懂,学习脱节。更甚者上弱项课如听天书,上课就是去受罪,与其滥竽充数,不如逃而避之;有的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过时了,将来毕业后用不上,眼高手低,更甚者认为哲学、德育等科目可有可无,加之这些课多为大课,教师人数较多,老师不易发觉,能逃便逃。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学生旷课已产生诸多问题,已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学生正常完成学业,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现在“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教师在讲好一堂课的同时,也不得不担负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许多高校教师上课,不得不占用一定时间用于点名,假如所有的学生都能杜绝旷课,节省下来时间用于答疑等工作对师生都有益;又比如因为旷课学生太多,教师不能正常开展教学(主要人群是毕业生),众多隐形旷课现象影响老师讲课兴致和课堂发挥;再者,因旷课太多,被取消考试资格或相关科目不过关的学生比比皆是。为此,个人学习负担加重,学校又要在正常教学环节之外,安排补考和重修,占用了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
  
  二 解决旷课问题的应对策略
  
  学风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和思想方法。研究显示,大学生学风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学习动力问题,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二是学习纪律问题,上课迟到早退、说话甚至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三是学习态度问题,部分学生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态度。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学校、学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一)树立全员育人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
  学生管理不仅仅是学生工作教师的任务,高校需聚全校之力和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尤其是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应一岗双责。既要搞好专业课教学,又要加强课堂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摆在首位,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分析原因,多和辅导员交流,实时解决相关问题。在专业教学上,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改变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同时,我们要优化培养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考核制度要严格,方法要科学,要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在现行的学分制教学体系后,要及时跟踪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情况,合理划分考核指标,加大如回答问题、完成实验、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讨论等指标。
  
  (二)严抓校风建设,强化日常管理
  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置身这种氛围中,会使人受到感染、启迪并终身受益。校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关键是教风与学风两个环节。抓校风必须消除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治学不严谨,精力投入不足,甚至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完善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使之以高尚的师德,高超的业务水平吸引广大的学子到教室来;在抓教风的同时,狠抓学风,从严治校,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辅导员的工作要落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合理 利用时间,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听课和课外自学之间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认清形势,自己给自己找压力、找动力,刻苦学习。学校要严格制度,对那些旷课或旷了课而违纪的学生要严肃惩处,从而让学生不敢轻易逃课。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在新生入学时,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教育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自己的长短,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情况,在整个大学阶段确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每个学期设立分阶段目标,并要有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整个设计是一个分析、设计、实施、控制、反馈、修正的过程。高校要把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及实际实施完成情况和毕业鉴定结合起来,放到和毕业设计(论文)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它成为学生工作者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主要依据,增加学生工作的个案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四)课外教育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和管理
  大学里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和交流主要在办公室、宿舍和第二课堂等课堂教学外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在第一课堂的表现缺乏第一手资料,学生的旷课原因也只能在事后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对学生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鉴于此,应让辅导员给自己的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这既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更能借助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容课堂知识教育和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及时的纠正和惩处,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实环境中我们对待大学生旷课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追究学生的责任,批评学生。如何看待大学生旷课这一高校不良现象非常重要,应该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分析和认识。
  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外界诱惑增多,对学生心理冲击较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大环境,在学生中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导致平时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好好读书,积累文化知识。学生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现象严重,而网络、校外兼职又迎合了这种心理诉求,导致老师上课找不到学生。学校应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切实整顿教风、学风,而作为学生在犹豫是否逃课时应慎重抉择,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高校师生应当共同努力,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乐趣无穷。
  学校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如课程安排不科学、教师教案内容陈旧、讲课形式单一,这些都影响了学生上课效果。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在授课内容上融合最前沿的知识,并以更活泼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王瑞,高校学生旷课现象思考和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1):28
  [3]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4):39-43
  [4]颜世莹,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6,1(9):56-57
其他文献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观念意识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们的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织碰撞,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使学生与学校
期刊
孙露同学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美国纽约市上西区勤工俭学。本文结合我在美国纽约市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所见所闻对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启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求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有所启迪。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第一,培养“美国精神”,即开拓进取、富国强民的精神;作为美国公民的自尊自豪感;追求个人成才发展机会中的平等自由;注重实际,以勤奋扎实工作为光
期刊
物流行业英语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需要运用到的日常英语用语,用以解决在物流过程中所需的英语实际问题,满足物流行业对物流专业学生在英语知识上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本文以“仓储和库存”这个子项目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物流行业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操作流程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一
期刊
一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表现  1教育观念过于单纯  从调查结果来看,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过于注重造型基础的训练从而忽视造型基础对设计基础的转换训练。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过于注重设计的形式而忽视了设计背后的人文思想的传达,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匠师(形似而无神)或者工于精而疏于神,即有可能技压群芳,却在人文知识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2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薄  当前,艺术
期刊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制作的课件存在的问题  课件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笔者作为教学督导,在日常听课和担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委过程中,发现青年教师所做课件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普遍性问题,严重影响了课件的审美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是:  1语言表
期刊
环境保护行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高校需要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环保人才,尤其是能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环保应用型人才。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拥有实际生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相关工艺设备的研发能力,而工程制图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工程制图的运用以来,迄今为止已在很多行业普及应用,包括环境专业相关领域。熟练掌握工程制图的应用件是社会的迫
期刊
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无论是俄罗斯千余年来的文化沉积,还是它经历了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后的变化,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都确实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文化是用来指称人类文明成果中那些历经沉浮而难以泯灭的深层次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笔者拟从人们所说的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方面来考察俄罗斯文化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一俄罗斯文化类型  文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创造的才智在历史上所达到的水平,它既
期刊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
期刊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便更好地感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特殊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环节薄弱甚至缺失的现象,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突破传统的
期刊
教育是一门实践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的规范使用对教育研究成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尽管一直以来以实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研究有着极为强势的方法价值导向,但以访谈调查为基础的质的研究方法也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型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而语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的一种客观存在,既存在于主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