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青诗歌的意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如果离开了诗歌的意象创造,就无法再现诗的意境。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逼近”。诗人在创作时,要“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维能糅合的塑造形体”。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意象是感官的,而人们的感觉器官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意觉等,诗人善于通过意象,充分调动人们的一切感觉器官,使人获得感知,从而收到诗歌应有的艺术效果。艾青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1930年代。艾青诗歌意象艺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五四”以来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多方综合与创造性的推进。现代派诗人多在对现实的回避中“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或作心灵的独语,或在荒街沉思。”②构筑的是一个与现实的主潮世界远离的意象世界。现代派诗歌的意象世界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宏大的美感气氛,与真实的现实世界及生命体验有着较大的距离。这种缺少时代生活气息与现实生存体验的诗歌意象,往往在思想内蕴上显得贫弱,影响意象的表现力。意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契合,是主观精神现象呈现以具体感性形态,以具体的感性形态来表现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艾青吸取了古人与西方意象美学的精华,在其《诗论》及有关诗歌创作的理论中,对诗歌意象作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论述:
  “意象是从感觉到感觉的一些蜕变;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
  “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们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切。”
  可以说艾青对意象的理解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以实践为例,以真情实感的作品说服众人,而艾青笔下的意象群有很多,而最主要的还是以“太阳”、“土地”为中心意象的两大主体来反映他的思想。
  一、“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
  这些诗呼唤着我们民族的胜利和新生,虽然有时也带着忧郁诉说我们这块土地的苦难,但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我们民族光明的未来。对民族疾苦、民族危难的深广忧愤,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是艾青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土地”作为具有深度内涵的意象,首先,体现在这个意象的文化精神内涵上。土地是繁殖生命的沃土,是生命再生的象征符号,是人类的生命源泉的所在。而且,在中国内陆气候这个农耕社会里,“土地”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归宿,是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这个归宿既是肉体的,又是灵魂的。在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亲和关系中,中国人形成了牢固的自然崇拜、土地崇拜的情结。传统民间文化对天地神的崇拜,从来就是一种伦理道德化与物质实用化的,较少西方文化中的精神上的虚无的上帝崇拜,更不像西方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与对立。西方的海洋性外向文化是对自然的征服,对土地的占有,对物质的掠夺。与西方文化的尚斗争、重迁徙不同,安土乐土、安居乐业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土地更是他们衣食父母与精神的家园。在旧中国,农民占多数,家家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为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而感到幸福,因为那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是维持他们生存、生命的必要条件。“土地”意象情结的另一深度内涵,则是它直接突入了那个时代民族情感的精神内涵接着一个时代人民大众的心灵磁场。当人们世代生存的土地被大片掠夺,与他们生息相通的土地被肆意践踏之时,诗人泣血苦吟之声怎能不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声!“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土地”意象深藏着的正是诗人对灾难中的人民与受难的祖国一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赤子之爱,它使艾青诗歌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生命力。正是艾青的诗歌,使“土地”意象获得了具有民族精神特质,又具有审美感性特征的独到的艺术美的品质。艾青对土地意象的艺术感觉是先天的,他从小感染的农人的忧郁,使他对苦难土地有着独特体验,艾青诗歌不仅具有“土地”的品格与精神,还有“土地”的气息与色彩。
  二、“太阳”意象表现的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时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生命与火焰,整个构成了他的诗歌创造的又一个境界。如果说艾青土地意象情结较深入地切入了苦难民族的情绪脉搏与时代审美心理的话,那么,“太阳”中心意象情结则是艾青诗歌与中华民族历史大转折的时代精神的又一次深刻有力的共振。艾青的“太阳”,是融入了他自己的体验的意象结晶,是打上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印记与审美意识的太阳。艾青的不少诗篇,就是太阳、光明、春天、黎明与火的颂歌,他借此表达对光明理想的热烈向往与坚定信念。这既是特定时代民族的现实情绪,也是人类生命的历史记忆与生命发展的共同愿望。
  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李元洛曾对艾青诗歌的意象美作过热情的、高度的评价。他说:“老诗人艾青今已高龄,但在他这种高龄诗情还能‘年既老而不衰’,这在中外古今的诗史上都是不可多见的奇迹;在西方,希腊的诗神阿波罗,同时也是青春之神,英国的华滋华斯,四十五歲以后就江郎才尽了;在中国,像陆游这样的八十五岁还诗思不竭的诗人,也是并不多见的。艾青之所以历经磨难而老树着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思维中充满着生机活力的意象。他的诗作与文章都是如此,只要和他接触过或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会领略到他的机智与幽默,他侵吐着不绝的妙趣横生的意象,就像不竭的喷泉喷射着缤纷的水花,你真会不禁为之惊叹:长达二十多年的北大荒的寒冰,西北沙漠的热风,都不能冻结或炙干这位一代歌手意象的清泉!”
其他文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
期刊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认为数学就是不停地计算,而事实上数学是美丽的,是深刻的,是实用的,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具有巨大的力量、具有神奇的思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数学课堂,才能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能够积蓄其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力呢?  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
期刊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孩子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新趋向。首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阐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随后对当前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在对问题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育设置的初衷绝不仅仅在于提高孩子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更在于
期刊
长期以来,在我市中小学体音美教学工作在各级教育部门、教科研部门、各中小学校和全体体音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体音美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大提高,在新教师招录方面,补充了新力量,在特色学校建设和特长生培养上也都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诸如专业教师人员短缺、学历水平低、教学能力差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我市基础教师持续发展的短板,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就此问题我们
期刊
园本教研是针对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把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的方法,是提升园所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锻炼教师不断思考、探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有效方法。在督导实施细则中,已明确提出教研的各项工作指导,同时也给新任教研组织者很多非常有效可行的方法指导,使像我这样的教研工作组织者受益匪浅,感受至深。  在学前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我园自2019年初开始着力调整教研活动,在
期刊
摘要:在疫情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细心观察,留心发现;深入调查,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非”特别关注,要和平相处;跟学生多交流,多谈心;及时跟家长联系,做好家校记录。  关键词:观察 发现 调查 关注 交流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特殊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了,接着席卷整个中国乃至全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老师的线上教学和学生的线上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全民抗战,如今中国基本上战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在数学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编排方式,将概念以“一个定义、几点注意、大量练习”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忽视了概念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生成过程,从而给学生理解概念造成了困难.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出概念的产生、发展、提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生成概念,体会数学的理性,感受数学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而且,“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等
期刊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古语明确地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经验型”为“实践性”,变“被动型”为“主动型”,逐步体现“交往、操作、探究、互动”教学实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期刊
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开发技术,将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内容通过先进技术数字化,能够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虚拟实验技术的关键在于,构建效果真实、模型精细、数据准确的虚拟实验场景,创设实验内容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可操控式开放性实验环境,适应未来各种实验的专项性和发展性。  一、实验系统UI界面  首界面UI主要分为如下3个面板,如图1。  StartUI中包含了一个“进入实验”按钮、校徽和一个标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