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 乐问 善问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敢问 乐问 善问
  正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一、打破偶像,使其敢问
  学生心中的偶像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教材。要想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就必须打破这两个偶像。教师应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教师的讲课质疑。告诉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并非圣贤,教材由前人所为,谁敢断言无过呢?”这样,学生便会试着向老师发问,向教材质疑。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使学生敢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索精神。记得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想,诉他们之真情。就在这节课快要下课的时候,一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杨金金,高高地举起了她的小手:“老师,我读完第12自然段有一点不明白,文中说,‘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既然鸟很多,第三只的后面应该用省略号,课文中却用了句号,是不是作者用错了?”我随着她的问题向书中的段落看去,一个清晰的句号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我的脑子“嗡”的就蒙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心中不断地问自己。这篇课文教了几次了,也听别人上过公开课,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小的句号,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用。怎么办?情急之下,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杨金金的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能帮她解答一下?”听到我的问话,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课堂静了几分钟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定睛一看,是班上的王森震同学。平时,课上的疑难问题大多是他来解决的。于是,我便示意他来回答。“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作者他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想这三只鸟是一只一只地出现的,他们看得非常清楚,能数出来。后来他们继续拍掌,树上的鸟都被惊动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说明紧接着出现的不是一只鸟,而是好多只鸟同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因此,我觉得在这里用句号比用省略号更合适,我认为作者不但没用错,相反,这个句号用得很准确。”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那掌声是那么热烈,那么持久。
  二、激发兴趣,促其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产生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教学时,我就采用谈话引入: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在我们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你们知道吗?在古希腊,也有关于火的神话传说。那就是《天上偷来的火种》。然后启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点什么吗?”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如:“我想知道谁从天上偷来了火种?” “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偷火种的?”“我想知道他偷到没有?” “我想知道他去偷,被发现没有?如果被发现了,被惩罚了吗?结果怎样?”……当学生带着这许多疑问读书时,疑团一个个不说自明,个个喜形于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质疑、释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才会被大大激发。
  三、授之以渔,引其善问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可是,学生在刚开始时,大多停留在字、词、句、篇的表面情节上,有时还杂乱无章。为了将学生的思维着力于引向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使学生所提问题能触及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师还得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很多。下面,我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简单介绍以下几种:
  1.在课题上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内容、条理等。直接利用课题进行引导,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一接触教材就引起兴奋,点燃求知欲望,产生探究愿望,发展创新思维。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出示课题后便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提了问:课文讲了谁用草船去借箭?什么时候去借箭?借的结果怎样?于是,我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的关键词“借”字提问。此时,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为什么诸葛亮能借到箭?从这个“借”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更令人惊叹的是,还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老师,我课前预习了课文,我认为诸葛亮明明是用计骗箭,为什么偏要用一个‘借’字呢?”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围绕课题的关键词也能提出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研究文本便成了一种心理渴望,这些问题为下文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在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提问,不能盲目地、无重点地处处引导,要针对教材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等引导提问。因为这些重点是全文的核心,对表现中心,突出中心等起了重要作用,对全文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重点提问,必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在比较处提问:有的课文中,语句之间,情节之间,事物之间,插图之间有相同相似之处或相反相对之处。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问,辨别探究,使学生兴趣浓烈,勇于求异。如:“《鸟的天堂》中,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我让学生读了这句话后,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一比较,发现了两个“鸟的天堂”,一个有引号,一个无引号。学生马上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它们一个有引号,一个无引号,它们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有联系吗?如果不一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
  4.在细节处提问:文章的细节,犹如绿叶中的花朵,拨开绿叶,显露出花朵,则会彩色纷呈。如果设疑时以这些细节为着眼点,然后由点及面,层层导入,教学思路就会自然形成。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可以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周瑜长叹”这个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周瑜为什么要长叹?周瑜长叹表达了什么感情?周瑜长叹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但能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人物特点及文章内容,而且使教学思路自然清晰。
  5.在空白点提问:由于作者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于空白处质疑问难,补充空白,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儿子的创意》一课,有这样一段话: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呀,比如在这个博物馆里可以体验南极和北极的风光;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供应太空食品,让参观的人通过色、香、味感受科技;比如……”显然,这里是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可引导学生这样提问: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如果那个孩子要把话说完,可能还会说些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方法  后进生教育是一项难度大,收效不明显并且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更要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积极创造转化他们的条件和契机,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兼顾这些学生的提高。下面就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后进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关键词】高效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课
自从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一体化以及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供应链三要素之一的物流管理和设计成为了十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引导大学不断改善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进行大学评价。大学评价的研究一方面提
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客户数据,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将企业的数据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如何通过优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而获得最大的客户收益,已成为行业热门的研究课题。 企业
宣威市热水乡党委,是建党八十周年受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慕名去采访。汽车出宣威城,经落水乡,沿着一条山间红土路,虽然巅簸难行,但看着路两旁绿油油的万亩烤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若干年后,中国所有企业的经营性行为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市场面向全球开放。在这种背景下,到2007年底,中国垄断经营多年
学位
本文对企业获取信息与消费者隐私保护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从企业角度提出了利益折衷模型。本人以中国移动公司为例,获取相关数据和消费者信息,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此外,提出了利益
5G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提供最高10Gbps的峰值速率、更佳的移动性能、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理论上,5G的速度可以达到4G的10倍以上.本地计算将由于计算资源计算能力
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要求党报必须紧跟市场形势,创新求变。党报要摆脱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办报模式和理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以“高人一筹”的新闻创新实践,编采出导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