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花朵与海峡女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台湾作家苏伟贞和南京大学知名学者刘俊教授选编的《穿过荒野的女人——华文女性小说世纪读本》作简要解读,通过全书31篇小说的梳理,探究近百年女性书写的女性命运的内在倾向,寻找近一个世纪以来两岸三地女性书写的逃脱与出奔,不甘与破碎,梦境与现实的人性纠缠,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女性的悲悯情怀与人性关注。
  关键词:女性 世纪 逃脱 梦境 破碎
  女人如花花似梦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女人花》
  1997年香港著名歌手梅艳芳深情演绎一曲《女人花》,道尽天下女儿心。浅唱低吟间,两岸三地多少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女子不由自主地代入了自我,一曲未罢,潸然泪下。摇曳、随风摆动、盼望、温柔、抚慰、寂寞是这段的关键词,是花的特质也是女人的某种微妙的身份上的自我心理认同。歌与言均可代心声,201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卷华文女性小说世纪读本《穿过荒野的女人》,亦是通过对于近一个世纪两岸三地的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遴选,举凡31篇佳作,3篇存目,给我们读者祭出的另一朵开得繁复的层层叠叠的女人花。三十一重花瓣三十一種翻卷,每一朵文字的花瓣释放出不同的色彩,姿态和质地;呢喃这多样而复杂的情感,心态与关照;掩埋这深思、痛苦,难以启齿的却又大胆昭彰的恐惧、颤抖和欲望。一卷526页,亦欲藉由它们倾诉20世纪华文文学世界的女儿心。作为一本带有很大普及意义和通识意义的小说选本,可见选编者台湾成功大学苏伟贞教授和南京大学刘俊教授的用心之苦,“野心”之巨。所选书目的数量、质量、作者、篇目、结构、类型、主旨意趣等的定位,俱彰显他们的拳拳之心和眷眷之意。从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陈衡哲到70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黎紫书,从大陆百岁老人冰心到26岁自杀于法国巴黎的妙龄女郎邱妙津,从风华冠绝一时的建筑系教授才女作家林徽因到港岛执业律师书写者黄碧云,从寂寞冷清的呼兰城女子萧红到搅动台湾文坛甚至政坛的奇女子李昂,从默默无闻如幽谷百合的施济美到牡丹一样盛放台湾文坛的朱家姐妹……她们正像一树树山重水复处的柳暗花明,半个多世纪如花的女人们用文字编织出的花样文字,却又是另一番“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粗略一看,有丽石开出的抑郁之花、巫峡里的女子开出的荒山之花、王阿嫂的苦难之花、朱淑芸的殉葬之花、敦治的恍惚之花、十六岁少女的迷惘之花、上海姑娘雯雯的雨中花、定吾太太的满面泪花、三十八老姑娘“我”的烈火之花。走近细看,那些花儿啊,有的开出抓住悬崖的坚硬和刚强,有的又像晃碎在水里的影子一样迷蒙;有的开得那样小心安静,有的却从不疲倦高声喧哗;有的泛出皈依的洁白,有的渗出鲜血的猩红;有的升腾出烧烤的炙热,有的触手沉静出玉石的冰凉;有的开出了如同重生的欣悦,有的却绽放了毁灭的偏执和迷乱。开花,好像是女性类似于花朵应尽的本分,开出轻盈,开出沉重,开出满园春色,开出一枝秋寒。花朵,带有女子阴性、柔美的生命象征,历来俗套的产生各种关于女性的联想,本书则恰如其分极为大方地给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那个神秘花园的门扉,作为一本颇有温度与情怀的小说选本,于每篇作品前特别附上两位教授精致独到似点睛之笔的评介与贴心导读,这就如同授予我们一把把奇形怪状的花之钥匙,从开头便像一部旧式真挚的文艺电影往往在片尾打上非常工整的“谢谢欣赏”,表示诚意。是为本书最大的特色和关照之一。纵观之,这是一部以女性书写者书写女性角色和关照女性生活命运的极好范本,读者可以一卷在手,窥看近百年两岸三地风中摇曳的“女人花”的前世与今生。
  我看你往哪里逃
  妈妈,我总是做同样的梦。梦里我的个子长成三角叶杨那么高。穿过阳台的天花板经过上层房屋的阳台,穿过十五层、十六层,穿过钢筋混凝土一直伸到楼顶。啊,在生长的最高处星星点点开出了白色幼虫的花。膨胀的水管内吸满了清澈的水,使劲张开所有的树枝,用胸脯拼命将天空向上顶。就这样离开这个家。
  ——《植物妻子》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旧有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是令人振聋发聩的,其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的努力和成效,对于中国原本禁锢压抑人性的解放居功至伟。自此,以1919年为分界线,时代新旧立判。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文人作家很多言论和作品,普遍较为关心女性解放,关注女性生活,关怀女性命运,思考女性归宿,同时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女性自己的意识如大梦初醒一般睁开眼睛。在那原先惊怯的小鹿一般慌张的眸子深处,如果执着地看下去,会看到她们的手足无措,忐忑不安,懵懂好奇和跃跃欲试。这是她们在身体上呈现出来的下意识的肢体动作和眸子里的重重探寻,直接通向一个叫内心的所在,其实这也便是一个时代已然苏醒打开的“女梦”。她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地观看过自己并且“爱”自己,这观看和爱,使她们惊讶、欣喜又出人意料地令她们忧郁、压抑或迷狂。梦是一个个的连环套,旧梦套着新梦,新梦又向前伸展触角,慢慢地包围成一个更新的梦,如同美国电影《盗梦空间》呈现的复式梦境,撕开,剥离,进入,逃脱,如此循环往复地不断打开和逃脱的模式,也是《穿过荒野的女人》这部小说读本提供的一个女性梦境体系,即便是无情残酷,这般冰冷,但因为那是新梦,被认为是超越了美丽而执着地爱着,这种爱和渴望又表现为逃脱的梦,那是想要走出世界到达路的尽头的出走之梦。“尽头”既是本书中女性角色凄惨的现实边缘,同时也是通向自由的危险之道。在那里,她们被提供了两种选择:A为了新梦勇敢地迈出一步,B凄凉地挥手转身折回。
  关于逃脱,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在《攻击与人性》中说“暴力、食、性、逃跑是人类作为动物的四种本能”。本书收录篇目的女性角色,究其底里都在追逐一个新梦,意欲解脱一个禁锢的旧梦,逃脱的梦,是本书各位作者和角色之间的“合谋”与“设计”。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里的英云,“道德和学问,真是一个独特的青年,性情更是十分的清高活泼,志向也极其远大,同学们都说英云长得极合美人的态度,……她天然的自有一种超群旷世的丰神,便显得与众不同了”。便是这样独特的青年,志向远大又超群旷世,感慨“最快乐的时代,便是希望的时代。希望愈大,快乐也愈大。”然而,希望的有梦的时代,并没有给她逃脱和获得这种大快乐的机会,中学没有毕业便出阁成为何太太了。明知道剩下的生命里无处可逃,“像这样被动的生活,还有一毫人生的乐趣吗?”但是也只能把那奔逃的意念压埋在心里抑郁终身了。本文便是典型的新旧交替时代自诩为新女性的英云的逃脱之梦,本来已经进入盗梦的空间,被无情拽回,以完败收场。那反其道而行之,安于做一个旧式女性的本分,在一个明媚阳光永远照不见的暗沉沉的梦里,情形会好一点吗?林海音《殉》里的方大奶奶朱淑芸会给我们演绎她的所谓“认命”人生哲学,最终也未必是最好的收稍。“她最怕晚饭后的掌灯时光,点上煤油灯,火光噗噗噗的跳动着亮起来,立刻把她的影子投在帐子上,一回头总吓她一跳。她不喜欢自己的大黑影子跟了她满屋子转……她冷冷清清地把自己送进帐子里,躺下去,第一眼从帐子里看出去,就是箱子上高叠着十六床陪嫁过来的缎被。她几乎每天都想一遍,就凭她一个人,今年才二十三岁,要到什么年月,才能把这十六床被子盖完呢?”黑夜,黑影子,帐子和十六床缎被共同组成了淑芸的呆板而凝滞的梦。她是一个贞洁的旧式女性但内心依然惧怕这个黑色而现实的梦。“不错,女人可以离婚啦,自由恋爱啦,再嫁啦,都是应当的,因为时代不同了,可是,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来主张大奶奶再嫁呢?当然……她只是随便想想罢了。”这段文字里,我们不能忽略大奶奶的“随便想想”,她的口气里简直都有了嗔怪,阖家新派人物高谈阔论怎么就没有人帮她想呢?随便想想的这个念想就是方大奶奶欲砸碎旧梦开发新梦的启蒙的思维。但凡有一丝松动,她并不愿意一个人盖十六床缎被到死。但是她真的又只能随便想想,因为她没有地方可去。在绣花绷子上扎下去“砰”的一声,她的人生就这样被一针一线扎进了绣花绷子里去了。她是没有得到“做梦”许可证的旧时代女性,她和她的那些绣花一样只剩下给人观赏的外表。幸而,她的梦有人帮她做下去了,而且做出了一个扬眉吐气。被丈夫和家庭抛弃的杨薇英做成了自己摆脱不堪回首的过去,争取新生的梦,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甚至因为这不同寻常的历练,给她拒绝男人的勇气和底气。从大陆到台湾,英云——淑芸——薇英,连名字都如此勾连巧合,实在可以看作这部读本里关于女性命运的渐次开掘与探寻。这真是关于“女梦”的极好的层递与参照,打破逃脱黑暗旧梦,迎接一个认定的美好未来,是所有新旧女性内心都无法掩藏的共同的花开一样的芬芳梦境。如同蛇蜕,用痛苦的代价蜕下一层旧皮,获得一次崭新重生。   当女性能日益关注自身,关注“我”之梦的同时,她们把男性自然纳入了梦的体系,女性对于自身情感、欲望、婚姻、家庭、与他人(男或女性)和我人际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也被置于梦这个放大镜下,一览无余。庐隐《丽石的日记》中的丽石因为失去同性爱的精神支撑死于心病而不是身病的逐爱梦。苏青《蛾》中的漂亮女人不耐寂寞,孤枕难眠竟然“恬不知耻”发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我要!……我要!……我要……呀!”的内心呐喊欲望的欲之梦。苏伟贞《陪他一段》的费敏勇敢沉静地做出一个不要结果的决定,找他出来,告诉他——:“我要陪你玩一段。”彼时她心里是否有“我所以选择下地狱为了爱你而成全你上天堂”的决然怪梦?欧阳子《蜕变》中的敦治在得知美丽女孩皑云拒绝了自己宝贝的儿子之后,竟然奇怪地在心理上对儿子隐隐失望起来,喜欢上皑云,进而鬼使神差地在多年后爱上了自己一直不肯原谅的出轨的丈夫,情感心理的变化起伏层峦叠嶂,女性内心深处的梦境如同一件一件覆盖折叠的衣裳。王安忆《雨,沙沙沙》中的雯雯又是因为怎样的一种梦的驱使,而下意识的错过末班车,等待一个自己拿不准的不期而遇?更不能无视黎紫书《推开阁楼之窗》中的少女小爱和说书人的露水情缘,“带我走,带我走,带我离开五月花”,而离开五月花便是一个她自己也解释不清的关于遠方梦的具体内容。更要诧异李昂笔下十六岁的少女,那种无可无不可的任取任予的青春厌倦感。《花季》的结尾,少女怏怏地拖着松树回去了,但是意外地没有发生意外是不是她心里的隐隐不甘。那她在渴望什么梦,又想甩脱什么梦?
  欲望燃烧的世界,刀锋偏冷,不会假装矜持,不要故作镇定,最后即便是我一个人,我还是要把梦做下去,即使我老早便知道《像我这样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合和任何人谈恋爱的。但就算是梦,为什么不偷偷进去试一把?如果这梦做成了呢?所以在新梦与旧梦之间,文本中的女性基本都采取了一个向往热爱而进发的姿态。赖香吟《岛》中的“岛”到底去了哪里?林没有找到,但是她可以找他十天,就可以为他沧海桑田。到那时,他们总该在一起了吧?时间,是编织梦想的毛线,没有人知道未来的出口,问号越描越重,直至把这书读完,也没有办法把那个问号拉长搓圆变成一个句号。看来这世代女子的逃脱和出奔之梦,必然从书内做到书外,毛线一样的缕缕不绝。这是为本书和读者共同面对和深思的第一个重要维度。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只是特为来告诉你,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情人》
  没有那残缺的可以被称为一段有质感的生命吗?完美无瑕的世界在哪个时代神赐般降临?如果坏、破、残、损、恶等是我们对于世界和天地性质里结构成分的认同,那么我们就不能拒绝失败的,落魄的,荒芜的,不美好的人生,哪怕它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以完全猝不及防的方式。《穿过荒野的女人》这卷女性读本便以一种平和正确的态度,说服那些角色通通转过身体,让读者很突兀地看到许多张女性的破碎面容的拼图。破碎,是一种形容,面容,是女性标识性别的符号之一。有时,破碎的是表相,更是心相。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书写者,在时光如流里,纵然相隔千里,却不约而同地号出了手里惺惺相惜的纤弱一脉。所谓医者仁心也,便是本书另一个别开生面地察看伤情的机制,细细一看这些女子,好像都挂彩带伤。那集市上女人篮子里可爱的红花,原来不过是我们的幻象,破幻还实,逼视其实备受摧残的生命本质,是为本书向内里不断追究考察的另一个纵深维度。
  丁玲在《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记叙非常诡异的霞村经历:利用被日本兵带走蹂躏(类似慰安妇)的少女贞贞的肉体经常与日本兵接触的便利做革命情报工作。这个共和国书写历史也极其罕见的间谍(非地下特工)模式出现在哪里才不至于惊世骇俗?如何正确评判贞贞备受摧残患病的并不美好贞洁的肉体与崇高的革命事业之间的关系?这和我们司空见惯的所谓美人计实在大异其趣。尤其是贞贞完成“革命工作”后回村引发的轩然大波,贞贞并没有因为她的功劳而让人忽略她的破碎与不美好的身体。“女英雄”贞贞和“不干不净”的贞贞是不可调和的。为了革命事业不是可以牺牲一切甚至身体吗?贞贞践行了这个理念,为什么她摔出的破碎的牺牲却如同让自己陷入空城甚至鬼城般的孤寂和耻辱?结局是丁玲为她安排的,但是这个假动作并不能掩饰背后始终没有厘清的破碎。陈若曦在《查户口》中,记叙一个叫彭玉莲的女人和一座宿舍楼之间的“战争”,最后坏女人大获全胜。但同时我们洞悉了一个围绕着她的使人不寒而栗的可怕的巨大合谋,一座楼的女人借各种事由,维护道德的名义,尤其是利用政治的幌子来弹压和败坏这个漂亮女人,她们得由对她的破坏导致其“身败名裂”抬不起头,彻底粉碎她的美丽她的笑。这种处心积虑,甚至伤天害理的共谋为什么得以达成?可以提供的模本是普遍泛世的人性的恶之花的膨胀和爆炸,通过装满别人的破碎来豪饮自己的酒杯而酣醉,这是多么粉碎的世道人心。朱天心在《新党十九日》中三次写到定吾太太的落泪,中年家庭妇女落泪的脸,自然是一种破碎,更为突兀的是她在杂志照片被抓拍到的臃肿身形“更眼熟的是灰底黑树枝纹的毛衣外套,外销成衣店三九九元买的假皮黑长裤,咪咪的白球鞋,蟑螂逃生的可怜样子”。她被自己的“破碎”震惊到发抖,“泪水早已经漫过眼睛,好烫的滑满一脸。她一点都不想去拭,只放下杂志,对着眼前三名高高矮矮的陌生人嚎啕起来,垂着手,哭得好大声好无助,像一个稚龄迷路的小孩儿。”这里奇特地出现了重叠破碎的场景:A是杂志里狼狈不堪以破败之相翻过马路分隔栏的走形的身材。B是从厨房出来惊见杂志上那个如同丧家之犬的自己后的气急败坏而悲愤交加的眼泪鼻涕糊满一脸的滑稽可笑的破碎。她如同一个被打回原形的妖怪,露出了丑陋光秃秃的本来面目,这最后一幕毛骨悚然地透过自己的眼睛突然观看到自己的破碎,是女性自己的真实书写无处遁形又残忍的自我裁定。平路在《婚期》中对传统温柔敦厚、亲密贴心的母女关系来了一个大扭转大挑战。遥向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钢琴教师》那一对母女致敬。小说里的女儿年已三十八,长期照料瘫痪的母亲,她一直感觉自己是个被耽误的女儿,所以从来不给母亲改变便当的花样。但女儿恐怖地发现自己被岁月破坏了:愈来愈胖,腰身臃肿,脖子粗了,连带鞋子尺码都一年比一年大半号,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生育的能力急遽衰减,各种器官钝化……这些到底是她自己的幻觉还是真实?但是最诡异的是母亲的逆生长的异象:“母亲脸上的老人斑愈来愈淡,淡的快看不见了,照镜子时发现,我颧骨上方出现一块铜钱大小的黑斑。”这个场景其实非常具有镜头感,好像恐怖片里的交换渡引之意,时间放过了好像拥有咒语的母亲,转而一心一意对付她的女儿,“梦里,睡在我身旁的母亲分明比我年轻,对照她自己的过去,甚至比整天坐在缝衣机后面的时日还年轻些,醒来之后我不平的想道:我,作为她的女儿,分明是被她逼老的。”好一个“逼”字!这是女儿面对自己人到中年的破碎之后对于母亲的怨恨之源,她所有的倦怠、失意、不美好,包括正常的缓慢衰老都是给母亲“逼”出来的,这个字,如同刀片一样切出了女儿无力挽回那些年轻美好蓬勃的绝望,以及她破碎一地无法自处而转嫁的仇恨。异形、异象、异心、异想天开、不安全、不健康、不赏心悦目、不调和,是女性书写者用文字对于伤痛残缺的认识和组织。正是透过人物的这些伤口,我们摸到了一手冰凉或者血肉淋漓。人生有时恰恰就盛在这些破碎里。正视破碎,接受破碎,阅读破碎,咀嚼破碎,对读者来说或许是件残忍的事情,但唯有多一些这样破碎的命运的捉弄,才能培养出我们的坚强和韧性。
  于是,《穿过荒野的女人——华文女性小说世纪读本》绝对不是某一个体的跋涉,已然壮大成密密麻麻的女性队列,勇于面对过去、现在、将来之无数对于梦境的幻想与穿越。这也是本书一再证明的,华文世界的女性从未放弃孜孜以求,从未放弃以希望寻找自己美好园地和蔚蓝星球的世纪证明。
  参考文献:
  [1] 苏伟贞,刘俊.穿过荒野的女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韩江.植物妻子[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3] 艾晓明.20世纪文学与中国妇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 韩起澜.姐妹们与陌生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郑雅匀,南京大学访问学者,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师范生要“掌握教师所必需的语言技能,沟通和合作的技能”。教师语言是师范生专业发展领域的必修课程,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深入推进师范院校教师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以问卷的形式对不同专业的师范生进行调查,可以分析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语言课程 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语文教育”(PPZY201
期刊
摘 要:非遗艺术为民族文化之酵母。为建设有根的艺术教育,可秉持童年创意美学,创建非遗工坊,打造项目课程。全力推进 “极简化思维”“近距离体验”“情境式对话”“创意式表现”教学,精简内容,打破固态,拓展思维,变化形式,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剪纸课堂教学。  关键词:童年创意美学 属我化 非遗工坊 剪纸 项目课程  非遗艺术为民族文化之酵母。我们要建设有根的艺术教育,必须守本创新,化旧为新。为此,我校创立
期刊
这些人,是作家、画家、出版人、教育者、学者、公益人;  这些人,活跃在这个国家文化、艺术、教育、出版、公益事业的第一线;  这些人,跟“三叶草”都有着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缘分与连接;  ……  在这个十年的节点,我们采访了熟悉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鼓励和助推“三叶草”的各界知名人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在你眼中,“三叶草”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2.你第一次认识“三叶草”是在什么时候?  3.
期刊
摘 要:吴非的教育专著《不跪着教书》聚焦一线教育的各个方面、点点细节,既有对送礼乱象、教师粗鄙行为金刚怒目式的批判,惹人深思;亦有对独立思考的培养、教学风格的形成、情真意切的呼唤,振聋发聩;还有对培育自尊、涵养阅读循循善诱式的叮咛,声声入耳。在纷乱的教育现象下,拨乱反正,思想深邃,教人回归教育常态。  关键词:《不跪着读书》 读后感 教育现象  翻开一本书,我总习惯于先摸摸作者的“底气”。  “吴
期刊
摘 要:散文因其体裁的独特性,会带给学生一定的理解困难。如何有效进行散文教学值得思考。以老舍《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提出教学主张:以“文眼”为突破口,把握作品整体结构;以“欣赏景物”为切入点,体会作者内心情感;以“语言表达”为关注点,品味散文语言艺术。  关键词:散文教学 结构 情感 语言  所谓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因其“真情实感”,所以大家爱读;因其“
期刊
摘 要:传统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分离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有先天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探索“临床式”的职前教师教育方式,使学生兼具理论的“思考力”和实践的“行动力”。三年的试验表明,运用课堂观察表进行科学规范的课堂观察可以成为“思考力”向“行动力”转化的桥梁。以师范生通识课程“有效教学”为例,其课堂观察有模拟课堂观察、随堂观察等六种形式,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编制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准备、实施课堂观察、分享与
期刊
写作此文之时,又快要到诗人海子的纪念日了。不论一些煽情的人怎样美化,一个人选择了自杀,总归是人生的悲剧。因为,自杀是与人的生命相违背的。人的生活是什么?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自行选择结束生命进程,而且是在这样的青春妙龄里,总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不排除人确实有自杀倾向性格的因素,然而,人的生命历程如果按照自然进程,应该会选择活下去,而不是选择结束生命,除非生命的因素,受到了外来的严重干扰。  最
期刊
摘要:通过线上调查、线下访谈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理解、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兴趣爱好、专业发展和职业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提出初中数学教师结构有待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知”“行”合一、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专业发展  一、缘起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中小学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充满正能量,工作敬業,有事业追
期刊
我最近赶时髦,在追一篇网络玄幻小说,题目叫“完美世界”。主人公石昊是一个修道者,每一个修炼的境界总要拼命压制自己,千锤百炼,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此追求自我超越的一种极境,直至完美无缺后才会跨升入下一个境界。就这样,他以超越天地的决心和勇气磨练自己,百死还生,最终力挽狂澜,以完美的自己造就了完美的世界。  虽然我看文学作品不多,更不热衷玄幻小说,但是对这部小说却追得如痴如醉,夜深人静也不肯放下。
期刊
儿童哲学无疑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尽管稚嫩显而易见,但它的登堂入室,成为人类哲学大厦乃至学校正规儿童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时间问题。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把“思维着的精神”喻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如果还要在这些“最美的花朵”里再选出“花王”,无疑非哲学思维莫属。而哲学启蒙在我看来,就是让儿童的思维绽放出“花王”般美艳的花朵!  由于对哲学有特别的嗜好,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给南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