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村官作为准公务员,其担负着服务与建设农村之重任,但其任期满后的退出问题是当前摆在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从公共人力资源视角看,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链“选、育、用、留、退”五个环节之一,是在最后一环“出口”处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管理。因此,本文在界定大学生村官及其相关概念基础之上,以公共人力资源为探讨视角,通过文献查阅与归纳揭示任期满后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发展,进而提升国家基层行政组织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建设;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位、人尽其才、事竞其功[[]],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大学生村官作为公共人力资源的新型范式,也作为我国的“准公务员”,是指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退出,既关系着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
大学生村官退出是指在2-3年任期满后按照法定程序,由大学生主动或被动的退出村官系统,终止与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合同关系,不再保留村官的身份和职务,同时也不再履行和享受相應的职责与权利。大学生村官退出是人员退出的一种,即任期满后人员的正常流动。对即将或已经退出村官系统的大学生而言,其退出之路和生活的顺畅与否,一方面关系着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对仍在职村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退出机制的建设主要是2009年5月,由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指出了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退出之路,即“五大出路”:鼓励担任村干部、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支持继续学习深造。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性,使得文件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看,是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完善任期满后之大学生合理退出村官系统的一种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合理的村官退出机制不仅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
二、我国村官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链“选、育、用、留、退”五个环节之一,对优化村官队伍,提升我国基层行政组织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村官退出机制在考核方面、退出政策方面、社会保障方面等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文献的查阅,以及结合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下具体从政策、社会以及个人等层面剖析我国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一)政策层面——政策机制的和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2008年在全国实施的,总的来说它缺乏对任期满后大学生的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造成大学生的出路困境。大学生村官计划推广实施不久,一些政策的酝酸和提炼时间不长,在实施初期,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如何“选入”上,而对村官计划如何用、如何出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研究和规划[[]]。即在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时没有事先在设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而是当遇到大学生村官在出口上面临堵塞时时才给予关注,使得政策缺乏战略性。虽然之后中央在《意见》里提出了五大出路,但是对这出路也仅为鼓励,并没有一个具体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使确保他们平稳进入理想的职业[[]],使得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此外,除了政策方面缺乏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外,对大学生的考核也不完善,乏科学性且流于形式。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考核重结果而忽过程,以年终考核为主,忽视日常考核。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考核缺乏量化,使其仅仅流于形式。
(二) 社会层面——社会舆论的偏见和社会保障的不健全。
就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之认识,社会舆论是存在偏见的。总是认为当了村官之后就一定会当公务员,使得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村官作为其进入公务员系统的“跳板”。但是,就目前而言,虽然大学生村官在考取公务员中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公务员招录主要还是面向社会,而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岗位是非常有限的。此外,对于五大出路的其它四条,如自主创业等,社会上的宣传力度等是比较薄弱的,且普遍放大了创业的艰辛和失败,让大学生村官们顾虑重重。此外,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也是大学生任期满后退出之路重重困难之现状。现今,并未真正给大学生村官建立失业保险以及经济方面的低收入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岗位,这也无形中成了村官流失的“推力”,造成出路之困境。
(三)个人层面——自身素质能力的不足。
客除了观方面的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上大学生村官的退出存在问题之外,在主观方面,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不足也阻碍着出路的选择。部分大学生进入村官岗位的动机不纯,抱着的“跳板”思想或者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其日常工作不认真负责,态度散漫,难以继续留任。目前因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锻炼,从学校来到农村后,没有相关的社会工作经验,且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践能力和自我提升心理的不足等,最后导致不能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大学生村官再就业时,就得面临市场的重新选择,而此时的大学生村官明显没有任何竞争的优势,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在就业的大潮中赢得胜利。
三、完善村官退出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五大出路的畅通性和完善考核制度。
关于出路之一的鼓励大学生继续留任,应以明文规定其留村的必要条件和应有待遇,以激发他们留村建设的意愿;关于出路之二的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应做好考录的政策引导,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淡化只求公务员稳定工作的思想观念;关于出路之三的扶持自主创业,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的具体帮扶政策,来帮助村官们创业;关于出路之四的引导另行择业,应拓宽另行择业途径,引导向企业流动,提供相关技能培训等;关于出路之五的支持继续学习深造,应给予引导,扩大政策支持,除了在分数和经济方面给与优惠之外,还且在时间上给与支持,可以给予3个月脱岗学习时间,学习期间津贴和工资照发,以保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考研究生。以强化考核的可执行性和科学性,来完善考核制度,“通过设计一套合理、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以科学的考核之法,尽可能的建立可量化或可客观描述的考核,避免主观影响以及直觉判断,提高绩效考核的信效度”。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健全社会保障。
社会舆论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因此应该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社会氛围,认可大学生村官及其能力,为其未来出路做好铺塾,并引导其养成正確的就业观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发展趋势,应打破铁饭碗的观念。目前的社会舆论认为公务员的铁饭碗,且认为农村工作苦,于是大学生村官争先恐后的去考取公务员,不愿留任农村,造成其出路的堵塞困境。这种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社会舆论在该方面应给予指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其就业观念,理性的选择工作岗位,拓宽出路。此外,在健全社会保障方面,应提高村官的福利待遇以及相应的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特别是失业保险,以缓解在待业状态下的生活艰辛。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任何职位都需要素质和能力高的人,大学生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拓宽自己再就业的可选择性。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实践机会,服务基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在任职期间,要善于观察和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在任期满后也不能放松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为任何职业都希望从业人员能力扎实、素质过关。外部条件再好,若自身素质能力不够,也无法实现好的就业。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完善,需要政策、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完善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既能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更新、新陈代谢,提升基层队伍水平,同时它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米多,孙照峰.浅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问题[J]. 商情,2012,(39):146-146.
[2]于宗华.刍议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提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3]解读大学生村官[ED/OL].中国教育新闻网.特刊:关注2008年大学生村官专题页.http://www.jyb.cn/zt/sy/ jyzt/t2008-04-02_152374.Html.
[4]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当代发展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光明日报[N].2010,12,2.
[5]王娜,周纯义.大学生村官再就业问题探析——以江西首届大学生村官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143-144.
[6]张丽,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09-113.
[7]张琳.西部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以四川省安岳县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雪(1992-),女,汉族,重庆丰都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5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硕士,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建设;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位、人尽其才、事竞其功[[]],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大学生村官作为公共人力资源的新型范式,也作为我国的“准公务员”,是指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退出,既关系着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
大学生村官退出是指在2-3年任期满后按照法定程序,由大学生主动或被动的退出村官系统,终止与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合同关系,不再保留村官的身份和职务,同时也不再履行和享受相應的职责与权利。大学生村官退出是人员退出的一种,即任期满后人员的正常流动。对即将或已经退出村官系统的大学生而言,其退出之路和生活的顺畅与否,一方面关系着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对仍在职村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退出机制的建设主要是2009年5月,由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指出了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退出之路,即“五大出路”:鼓励担任村干部、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支持继续学习深造。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性,使得文件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看,是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完善任期满后之大学生合理退出村官系统的一种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合理的村官退出机制不仅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
二、我国村官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链“选、育、用、留、退”五个环节之一,对优化村官队伍,提升我国基层行政组织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村官退出机制在考核方面、退出政策方面、社会保障方面等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文献的查阅,以及结合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下具体从政策、社会以及个人等层面剖析我国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一)政策层面——政策机制的和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2008年在全国实施的,总的来说它缺乏对任期满后大学生的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造成大学生的出路困境。大学生村官计划推广实施不久,一些政策的酝酸和提炼时间不长,在实施初期,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如何“选入”上,而对村官计划如何用、如何出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研究和规划[[]]。即在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时没有事先在设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而是当遇到大学生村官在出口上面临堵塞时时才给予关注,使得政策缺乏战略性。虽然之后中央在《意见》里提出了五大出路,但是对这出路也仅为鼓励,并没有一个具体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使确保他们平稳进入理想的职业[[]],使得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此外,除了政策方面缺乏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外,对大学生的考核也不完善,乏科学性且流于形式。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考核重结果而忽过程,以年终考核为主,忽视日常考核。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考核缺乏量化,使其仅仅流于形式。
(二) 社会层面——社会舆论的偏见和社会保障的不健全。
就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之认识,社会舆论是存在偏见的。总是认为当了村官之后就一定会当公务员,使得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村官作为其进入公务员系统的“跳板”。但是,就目前而言,虽然大学生村官在考取公务员中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公务员招录主要还是面向社会,而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岗位是非常有限的。此外,对于五大出路的其它四条,如自主创业等,社会上的宣传力度等是比较薄弱的,且普遍放大了创业的艰辛和失败,让大学生村官们顾虑重重。此外,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也是大学生任期满后退出之路重重困难之现状。现今,并未真正给大学生村官建立失业保险以及经济方面的低收入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岗位,这也无形中成了村官流失的“推力”,造成出路之困境。
(三)个人层面——自身素质能力的不足。
客除了观方面的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上大学生村官的退出存在问题之外,在主观方面,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不足也阻碍着出路的选择。部分大学生进入村官岗位的动机不纯,抱着的“跳板”思想或者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其日常工作不认真负责,态度散漫,难以继续留任。目前因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锻炼,从学校来到农村后,没有相关的社会工作经验,且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践能力和自我提升心理的不足等,最后导致不能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大学生村官再就业时,就得面临市场的重新选择,而此时的大学生村官明显没有任何竞争的优势,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在就业的大潮中赢得胜利。
三、完善村官退出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五大出路的畅通性和完善考核制度。
关于出路之一的鼓励大学生继续留任,应以明文规定其留村的必要条件和应有待遇,以激发他们留村建设的意愿;关于出路之二的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应做好考录的政策引导,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淡化只求公务员稳定工作的思想观念;关于出路之三的扶持自主创业,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的具体帮扶政策,来帮助村官们创业;关于出路之四的引导另行择业,应拓宽另行择业途径,引导向企业流动,提供相关技能培训等;关于出路之五的支持继续学习深造,应给予引导,扩大政策支持,除了在分数和经济方面给与优惠之外,还且在时间上给与支持,可以给予3个月脱岗学习时间,学习期间津贴和工资照发,以保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考研究生。以强化考核的可执行性和科学性,来完善考核制度,“通过设计一套合理、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以科学的考核之法,尽可能的建立可量化或可客观描述的考核,避免主观影响以及直觉判断,提高绩效考核的信效度”。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健全社会保障。
社会舆论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因此应该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社会氛围,认可大学生村官及其能力,为其未来出路做好铺塾,并引导其养成正確的就业观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发展趋势,应打破铁饭碗的观念。目前的社会舆论认为公务员的铁饭碗,且认为农村工作苦,于是大学生村官争先恐后的去考取公务员,不愿留任农村,造成其出路的堵塞困境。这种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社会舆论在该方面应给予指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其就业观念,理性的选择工作岗位,拓宽出路。此外,在健全社会保障方面,应提高村官的福利待遇以及相应的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特别是失业保险,以缓解在待业状态下的生活艰辛。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任何职位都需要素质和能力高的人,大学生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拓宽自己再就业的可选择性。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实践机会,服务基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在任职期间,要善于观察和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在任期满后也不能放松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为任何职业都希望从业人员能力扎实、素质过关。外部条件再好,若自身素质能力不够,也无法实现好的就业。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完善,需要政策、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完善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既能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更新、新陈代谢,提升基层队伍水平,同时它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米多,孙照峰.浅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问题[J]. 商情,2012,(39):146-146.
[2]于宗华.刍议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提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3]解读大学生村官[ED/OL].中国教育新闻网.特刊:关注2008年大学生村官专题页.http://www.jyb.cn/zt/sy/ jyzt/t2008-04-02_152374.Html.
[4]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当代发展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光明日报[N].2010,12,2.
[5]王娜,周纯义.大学生村官再就业问题探析——以江西首届大学生村官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143-144.
[6]张丽,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09-113.
[7]张琳.西部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以四川省安岳县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雪(1992-),女,汉族,重庆丰都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5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硕士,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