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食品行业的经销商大多是兼营多个品牌。对于他们来说,自己不过是搬运工,搬一个也是搬,搬两个也是搬,不如多搬点,还能摊薄运营成本。况且,反正政策是厂家定,费用厂家出大头,有钱赚我就做点,没钱赚我就不做。即使不能做这个厂家的,我还可以做其他厂家的,如此而已。而经销商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总销量大了,利润自然也就来了。
由此一来,经销商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厂家也是疲于应付,而忽视了对经销商资源的充分调动。尤其是近两年,成本飞涨,但是销量并没有随之上涨,厂家经营压力骤然增大。
因此,如何让经销商专心经营自己的品牌,成为众多食品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这里指的“专营”不是要求食品经销商只做一家的产品,而是要让经销商把手里的财力和精力尽可能放到自己的品牌上来。
兼营是出于自身发展考虑
其实,不是食品经销商不愿意专营,而是没有一个企业或者品牌能够让其吃饱喝足,寻求多个支柱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要解决经销商从兼营转向专营的问题,必须首先确认哪些品类可能存在从兼营到专营的机会,因为专营意味着原来靠吃百家饭的,现在要靠一家了,如果一个食品行业的品类里还没有这样的强势企业出现,那么,指望经销商饿着肚子来专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认为,要从逆向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要兼营。
食品经销商选择产品时,一般有几个通用的原则。首先要经营一些大品牌,这些品牌销售规模大,结款容易,利于经销商借此品牌进行渠道拓展,也可以帮助经销商奠定行业地位,但这些品牌普遍利润较低。为了弥补大品牌在利润上的缺陷,经销商还要寻找一些利润型的产品。利润型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经销商着力培养的品牌,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利润丰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能够在区域市场成为一线品牌,说白了做这些品牌就是要利润的,一旦没有了利润,经销商很容易卸磨杀驴。
如果能把自己的产品按照这个原则组合,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有些经销商的产品组合就不够合理。比如笔者认识的一个经销商,他做着好几个一线品牌,销售额上千万,但是利润并没有多少,他还忙得团团转。
为什么经销商会选择多个产品?一是做一类产品熟悉,熟悉产品的特征,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资源优势。二是取决于经销商的观念,跟所有品牌若即若离,他们怕经营一个品牌不长久,所以多做几个,即使不做这个也可以做另外一个。第三个就是这个经销商很高明,懂得用品牌牵制品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比如他会重点扶持一个品牌,然后对另一个品牌说,你看市场不是做不起来,而是你投入不够。
只选择能“专营”的经销商
在实战中,厂家要甘心降低身份,尽量选择成长型的合作伙伴。如果这个食品经销商对你的产品重视程度不够,即使他做得再大也不是你的合作伙伴。这时厂家要甘心降低身份,去找一个比现在这个经销商规模再小一点的经销商,通过你的力量把他扶持大。这样他会更重视你的品牌,可能会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你这个品牌上。二三线品牌在做市场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必须要找门当户对的,成长型的,销售规模属于中下等的经销商。
只选择最有可能专心经营你的品牌的经销商。对于资金实力不强、品牌势能不高的企业来说,首先,选择从薄弱区域的经销商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小池塘里照样可以捞到大鱼;再者,对于那些进入食品行业不久,有一定实力的外行经销商,也是最佳选择之一。因为其兼营的惯性思维还不重,容易转化,只要能找到打动这些经销商的利益点,很容易成功,他们有一定的实力,有做强做大的激情,有信心,比较专一。
用营销手段促其“专营”
让经销商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产品上,其实是厂商之间进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企业不断给经销商带来更多的价值,才会获得经销商的青睐。在操作过程中,有两点是厂家必须要做的:
一是厂家对经销商要兼顾利益投资和感情投资。厂家要积极帮助经销商进行产品组合,让他们专心经营你的产品,并不是不让他们代理其他产品,经销商赚到钱才能更好地配合你。厂家还帮助经销商拓展渠道,并给予他们利益上的支持。如优先使用自己的资源等。另外,感情投资也非常重要,老板隔三岔五地拜访一下经销商,增加业务员的拜访频率,在经销商大会上表扬等,都是对经销商很好的感情鼓励。
二是业务员最好贴身跟踪经销商。贴身跟踪是对经销商的一种激励,是厂家对他的重视,协调工作就会更顺利一些。经销商去送货时,有厂家的业务员在,他怎么也要给个面子,在送货上给予优先,保证铺货的顺利。经销商在配送车辆、促销调配资源的时候,更要倾向于有监督的企业,业务员在经销商那里就是要看看他的资源都利用到了哪里,保证其资源尽可能多地向自己倾斜。
从营销方式上进行尝试。首先是客情关系的沟通,比如定期的拜访,帮助经销商分析市场、开发市场,等等。过年过节,或者碰到经销商的婚丧嫁娶,要及时做好情感沟通,让经销商觉得你是真正的朋友。其次是巧妙运用返利政策,把年返变成季返,甚至月返。通过对返利政策的拆解,适当调整返利程度,让经销商对你的品牌欲罢不能,主动把资金和其他资源用到你的品牌上。
同时,策略性地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旺旺的老板就曾经买了架私人飞机,把主要的经销商用飞机接到上海玩了几天,对经销商的震撼很大。另外,稳定的队伍建设也有利于对经销商资源的深度把控和开发。
自下往上,促使经销商升级为品牌专营。通过引导消费者的品牌需求,来促使经销商升级。比如某跨国农药品牌就曾通过农村率先行品牌推广,引导农民指名购买该品牌的农药,从而逼迫散兵游勇式的小农资店自动升级为该品牌的专业推广站。
推进过程循序渐进
让经销商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最好采取渐变方式,从半专营起步到全专营,逐步将经销商渐变为品牌专营商。
企业充当的角色就是顾问指挥,帮助经销商对兼营情况下的产品结构、品牌结构、成本结构、利润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测算,帮助其看清楚真正的利润来源。要用事实来证明,专心做我的品牌能够保证你大部分的利润来源,让经销商赚到更多的钱。因为生意就是从一个小雪球开始慢慢滚大的。
总之,促使经销商从“兼营”到“专营”的转变,不仅考验企业的耐力和经营的弹性,更多反映的是企业战略上的定位和经营过程中的灵活性。如果你想从二三线品牌升级到一线品牌行列,如果想让你的经销商主动向你靠拢,并且尽全力帮你做大,你就要有这份勇气和魄力,把经销商的资源拿过来为我所用。当这些经销商成为你的忠诚伙伴的时候,你也完成了向成功品牌的完美蜕变。
由此一来,经销商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厂家也是疲于应付,而忽视了对经销商资源的充分调动。尤其是近两年,成本飞涨,但是销量并没有随之上涨,厂家经营压力骤然增大。
因此,如何让经销商专心经营自己的品牌,成为众多食品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这里指的“专营”不是要求食品经销商只做一家的产品,而是要让经销商把手里的财力和精力尽可能放到自己的品牌上来。
兼营是出于自身发展考虑
其实,不是食品经销商不愿意专营,而是没有一个企业或者品牌能够让其吃饱喝足,寻求多个支柱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要解决经销商从兼营转向专营的问题,必须首先确认哪些品类可能存在从兼营到专营的机会,因为专营意味着原来靠吃百家饭的,现在要靠一家了,如果一个食品行业的品类里还没有这样的强势企业出现,那么,指望经销商饿着肚子来专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认为,要从逆向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要兼营。
食品经销商选择产品时,一般有几个通用的原则。首先要经营一些大品牌,这些品牌销售规模大,结款容易,利于经销商借此品牌进行渠道拓展,也可以帮助经销商奠定行业地位,但这些品牌普遍利润较低。为了弥补大品牌在利润上的缺陷,经销商还要寻找一些利润型的产品。利润型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经销商着力培养的品牌,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利润丰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能够在区域市场成为一线品牌,说白了做这些品牌就是要利润的,一旦没有了利润,经销商很容易卸磨杀驴。
如果能把自己的产品按照这个原则组合,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有些经销商的产品组合就不够合理。比如笔者认识的一个经销商,他做着好几个一线品牌,销售额上千万,但是利润并没有多少,他还忙得团团转。
为什么经销商会选择多个产品?一是做一类产品熟悉,熟悉产品的特征,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资源优势。二是取决于经销商的观念,跟所有品牌若即若离,他们怕经营一个品牌不长久,所以多做几个,即使不做这个也可以做另外一个。第三个就是这个经销商很高明,懂得用品牌牵制品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比如他会重点扶持一个品牌,然后对另一个品牌说,你看市场不是做不起来,而是你投入不够。
只选择能“专营”的经销商
在实战中,厂家要甘心降低身份,尽量选择成长型的合作伙伴。如果这个食品经销商对你的产品重视程度不够,即使他做得再大也不是你的合作伙伴。这时厂家要甘心降低身份,去找一个比现在这个经销商规模再小一点的经销商,通过你的力量把他扶持大。这样他会更重视你的品牌,可能会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你这个品牌上。二三线品牌在做市场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必须要找门当户对的,成长型的,销售规模属于中下等的经销商。
只选择最有可能专心经营你的品牌的经销商。对于资金实力不强、品牌势能不高的企业来说,首先,选择从薄弱区域的经销商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小池塘里照样可以捞到大鱼;再者,对于那些进入食品行业不久,有一定实力的外行经销商,也是最佳选择之一。因为其兼营的惯性思维还不重,容易转化,只要能找到打动这些经销商的利益点,很容易成功,他们有一定的实力,有做强做大的激情,有信心,比较专一。
用营销手段促其“专营”
让经销商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产品上,其实是厂商之间进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企业不断给经销商带来更多的价值,才会获得经销商的青睐。在操作过程中,有两点是厂家必须要做的:
一是厂家对经销商要兼顾利益投资和感情投资。厂家要积极帮助经销商进行产品组合,让他们专心经营你的产品,并不是不让他们代理其他产品,经销商赚到钱才能更好地配合你。厂家还帮助经销商拓展渠道,并给予他们利益上的支持。如优先使用自己的资源等。另外,感情投资也非常重要,老板隔三岔五地拜访一下经销商,增加业务员的拜访频率,在经销商大会上表扬等,都是对经销商很好的感情鼓励。
二是业务员最好贴身跟踪经销商。贴身跟踪是对经销商的一种激励,是厂家对他的重视,协调工作就会更顺利一些。经销商去送货时,有厂家的业务员在,他怎么也要给个面子,在送货上给予优先,保证铺货的顺利。经销商在配送车辆、促销调配资源的时候,更要倾向于有监督的企业,业务员在经销商那里就是要看看他的资源都利用到了哪里,保证其资源尽可能多地向自己倾斜。
从营销方式上进行尝试。首先是客情关系的沟通,比如定期的拜访,帮助经销商分析市场、开发市场,等等。过年过节,或者碰到经销商的婚丧嫁娶,要及时做好情感沟通,让经销商觉得你是真正的朋友。其次是巧妙运用返利政策,把年返变成季返,甚至月返。通过对返利政策的拆解,适当调整返利程度,让经销商对你的品牌欲罢不能,主动把资金和其他资源用到你的品牌上。
同时,策略性地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旺旺的老板就曾经买了架私人飞机,把主要的经销商用飞机接到上海玩了几天,对经销商的震撼很大。另外,稳定的队伍建设也有利于对经销商资源的深度把控和开发。
自下往上,促使经销商升级为品牌专营。通过引导消费者的品牌需求,来促使经销商升级。比如某跨国农药品牌就曾通过农村率先行品牌推广,引导农民指名购买该品牌的农药,从而逼迫散兵游勇式的小农资店自动升级为该品牌的专业推广站。
推进过程循序渐进
让经销商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最好采取渐变方式,从半专营起步到全专营,逐步将经销商渐变为品牌专营商。
企业充当的角色就是顾问指挥,帮助经销商对兼营情况下的产品结构、品牌结构、成本结构、利润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测算,帮助其看清楚真正的利润来源。要用事实来证明,专心做我的品牌能够保证你大部分的利润来源,让经销商赚到更多的钱。因为生意就是从一个小雪球开始慢慢滚大的。
总之,促使经销商从“兼营”到“专营”的转变,不仅考验企业的耐力和经营的弹性,更多反映的是企业战略上的定位和经营过程中的灵活性。如果你想从二三线品牌升级到一线品牌行列,如果想让你的经销商主动向你靠拢,并且尽全力帮你做大,你就要有这份勇气和魄力,把经销商的资源拿过来为我所用。当这些经销商成为你的忠诚伙伴的时候,你也完成了向成功品牌的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