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内镜的种类颇为丰富,例如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直肠镜等常规的消化内镜,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的发展,消化内镜成为消化领域的“一匹黑马”,发展十分迅速,新型的消化内镜以及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胶囊内镜、色素内镜等,消化内镜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以及专业化的领域,这也对临床内镜医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对内镜的种类以及不同类型内镜的原理进行了解,才能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消化内镜,合理地进行运用。因此,文章就对消化镜的种类、相应的原理以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一、消化内镜的种类及应用
消化内镜主要由内镜、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另外配备一些辅助装置,如录像机、吸引器以及用来输入各种信息的键盘和诊断治疗所用的各种处理器等。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者经过附带超声以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以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者是x线影像,用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设备,其可以按照检查所用内镜属性、检查部位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来进行分类,可以用于诊断消化道的早期肿瘤。
1、电子胃镜
电子胃镜是应用最早、进展最快的内镜检查。其方法就是将胃镜插入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内,以协助诊断或治疗的一项操作技术。医生在直视的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以明确诊断。如:上消化道息肉摘除,取出食管、胃内异物、胃内出血者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与套扎及食管狭窄扩张术等。
2、电子肠镜
肠镜和胃镜的结构相似,也是由一根长约140cm左右直径在1cm左右的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在检查时,从患者的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之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进行大肠息肉切除等治疗操作。原始的肠镜适用于检疫工作的,功能较少,也相对简陋,如今的肠镜不仅带有摄像头能对患处进行图像获取,尺寸还足够长,能够检测到肠道深处的病变,并且如今的肠镜也没有过去大家记忆中那么痛苦,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患者如果有需求,还可以进行全麻的无痛肠镜检查。
3、电子十二指肠镜
电子十二指肠镜是现代电视技术以及高科技手术器械设备,能够对十二指肠的乳头部位进行观察和诊断,其也可以用于胆管胰管的插管操作。专业的电子十二指肠镜分为了诊断型和治疗型两大类,诊断型的电子十二指肠镜其主要是通过旋转抬钳扭来控制插入附近在工作通道出口处的抬举动作,能够有利于操作的进行,在临床上,其主要用于胰胆管的检查,主要由光学系统、先端部、插入部、弯曲部、钳部组成;治疗型的电子十二指肠镜其和诊断型的电子十二指肠镜相比,内镜的操作先端等部位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就在于其内径头部的直径和弯曲部的直径比诊断新电子十二指肠镜略大,其主要用于壶腹部、胆道以及胰腺疾病的治疗,可以进行乳头括约肌的切开、胰胆管支架的植入以及结石的取出,以及胰胆管引流等镜下治疗。
4、放大内镜(ME)
放大内镜其实就是采用了显微镜镜和内镜联合的方式,能够对于粘膜表层的结构进行显微观察,能够清晰地显示到胃肠黏膜的线管开口以及微血管等微细结构的形态改变。而胃肠黏膜的线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对于判断是否发生了肿瘤性病变有重大的意义。在临床上,内镜医生们常将ME与染色技术或者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联合使用,从而来提升活检的准确率以及病变的检出率。
放大内镜的出现,让消化内镜具有了既无创又能进行活检的功能,从而能够降低活检带来的出血和粘连风险,但由于ME内镜都操作相对要精细一点,对内镜医生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5、超声内镜(EUS)
超声内镜事实上就是超声和内镜设备的结合,将超声的探头固定在内镜的头端,或者是将超声探头送入内镜的工作通道,来进行消化道疾病以及周围脏器的检查。与传统的体表超声检测方法相比,超声内镜能够排除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并且能够进行高频率的超声波扫查病变,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6、胶囊内镜
十几年来,消化内镜的技术不断革新,能够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到达了以往一直无法抵达的小肠盲区,这就是倚靠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由微型的照相机、电池、光源以及影像捕捉系统和发送器等多个部件所组成的,其实外形酷似胶囊的微型消化内镜设备。检查者吞入胶囊内镜之后,胶囊内镜可以在患者的消化道穿行中,拍摄图片,再将图片传输给患者佩戴的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医师在从记录仪中读取相应的图片,对患者的消化道情况进行判断,而胶囊内镜则随着消化道的自然蠕动排出检查者体外,全程无痛。
二、消化内镜的应用
胃镜能够让医生直接观察到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是较为微小的病变,医生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后可以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胃镜是消化的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案;肠镜能够观察到患者大肠内部以及结肠的病变,能够检查到大肠息肉、大肠炎症性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其适用的病症较为广泛,目前患者也可以在全麻的状态下做无痛肠镜,基本没有疼痛感,但全麻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十二指肠镜能够对胆胰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放大内镜能够对于粘膜表层的结构进行显微观察,能够清晰地显示到胃肠黏膜的线管开口以及微血管等微细结构的形态改变;超声内镜对于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以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胰腺、胆总管结石等众多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能够清晰地显示胃肠道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的情况,还能够显示肿瘤的大小、内部都会声以及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情况。胶囊内镜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并且能够弥补消化内镜无法诊断小肠疾病的空白,有着特别的应用价值,受到了临床上的极力推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不能够进行活检,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其还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消化内镜检查。
三、总结
近年來,消化内镜是被认为消化领域最活跃,发展也最为迅速的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的性能也逐步能够得到完善,随着胶囊内镜、色素内镜、MBI内镜、ME内镜等问世,消化内镜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后完善,从单一的辅助检查技术到诊断治疗一体化,从消化道腔内病变到多脏器(肝胆胰肺等)的应用,消化内镜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临床研究价值。各种内镜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力及医生对于微小病变的识别能力,提升了活检的准确性,降低了早期癌变的死亡率。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内镜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检测方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消化内镜进行疾病的联合诊断以及治疗,增强消化内镜的应用。
一、消化内镜的种类及应用
消化内镜主要由内镜、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另外配备一些辅助装置,如录像机、吸引器以及用来输入各种信息的键盘和诊断治疗所用的各种处理器等。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者经过附带超声以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以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者是x线影像,用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设备,其可以按照检查所用内镜属性、检查部位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来进行分类,可以用于诊断消化道的早期肿瘤。
1、电子胃镜
电子胃镜是应用最早、进展最快的内镜检查。其方法就是将胃镜插入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内,以协助诊断或治疗的一项操作技术。医生在直视的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以明确诊断。如:上消化道息肉摘除,取出食管、胃内异物、胃内出血者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与套扎及食管狭窄扩张术等。
2、电子肠镜
肠镜和胃镜的结构相似,也是由一根长约140cm左右直径在1cm左右的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在检查时,从患者的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之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进行大肠息肉切除等治疗操作。原始的肠镜适用于检疫工作的,功能较少,也相对简陋,如今的肠镜不仅带有摄像头能对患处进行图像获取,尺寸还足够长,能够检测到肠道深处的病变,并且如今的肠镜也没有过去大家记忆中那么痛苦,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患者如果有需求,还可以进行全麻的无痛肠镜检查。
3、电子十二指肠镜
电子十二指肠镜是现代电视技术以及高科技手术器械设备,能够对十二指肠的乳头部位进行观察和诊断,其也可以用于胆管胰管的插管操作。专业的电子十二指肠镜分为了诊断型和治疗型两大类,诊断型的电子十二指肠镜其主要是通过旋转抬钳扭来控制插入附近在工作通道出口处的抬举动作,能够有利于操作的进行,在临床上,其主要用于胰胆管的检查,主要由光学系统、先端部、插入部、弯曲部、钳部组成;治疗型的电子十二指肠镜其和诊断型的电子十二指肠镜相比,内镜的操作先端等部位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就在于其内径头部的直径和弯曲部的直径比诊断新电子十二指肠镜略大,其主要用于壶腹部、胆道以及胰腺疾病的治疗,可以进行乳头括约肌的切开、胰胆管支架的植入以及结石的取出,以及胰胆管引流等镜下治疗。
4、放大内镜(ME)
放大内镜其实就是采用了显微镜镜和内镜联合的方式,能够对于粘膜表层的结构进行显微观察,能够清晰地显示到胃肠黏膜的线管开口以及微血管等微细结构的形态改变。而胃肠黏膜的线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对于判断是否发生了肿瘤性病变有重大的意义。在临床上,内镜医生们常将ME与染色技术或者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联合使用,从而来提升活检的准确率以及病变的检出率。
放大内镜的出现,让消化内镜具有了既无创又能进行活检的功能,从而能够降低活检带来的出血和粘连风险,但由于ME内镜都操作相对要精细一点,对内镜医生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5、超声内镜(EUS)
超声内镜事实上就是超声和内镜设备的结合,将超声的探头固定在内镜的头端,或者是将超声探头送入内镜的工作通道,来进行消化道疾病以及周围脏器的检查。与传统的体表超声检测方法相比,超声内镜能够排除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并且能够进行高频率的超声波扫查病变,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6、胶囊内镜
十几年来,消化内镜的技术不断革新,能够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到达了以往一直无法抵达的小肠盲区,这就是倚靠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由微型的照相机、电池、光源以及影像捕捉系统和发送器等多个部件所组成的,其实外形酷似胶囊的微型消化内镜设备。检查者吞入胶囊内镜之后,胶囊内镜可以在患者的消化道穿行中,拍摄图片,再将图片传输给患者佩戴的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医师在从记录仪中读取相应的图片,对患者的消化道情况进行判断,而胶囊内镜则随着消化道的自然蠕动排出检查者体外,全程无痛。
二、消化内镜的应用
胃镜能够让医生直接观察到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是较为微小的病变,医生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后可以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胃镜是消化的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案;肠镜能够观察到患者大肠内部以及结肠的病变,能够检查到大肠息肉、大肠炎症性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其适用的病症较为广泛,目前患者也可以在全麻的状态下做无痛肠镜,基本没有疼痛感,但全麻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十二指肠镜能够对胆胰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放大内镜能够对于粘膜表层的结构进行显微观察,能够清晰地显示到胃肠黏膜的线管开口以及微血管等微细结构的形态改变;超声内镜对于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以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胰腺、胆总管结石等众多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能够清晰地显示胃肠道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的情况,还能够显示肿瘤的大小、内部都会声以及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情况。胶囊内镜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并且能够弥补消化内镜无法诊断小肠疾病的空白,有着特别的应用价值,受到了临床上的极力推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不能够进行活检,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其还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消化内镜检查。
三、总结
近年來,消化内镜是被认为消化领域最活跃,发展也最为迅速的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的性能也逐步能够得到完善,随着胶囊内镜、色素内镜、MBI内镜、ME内镜等问世,消化内镜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后完善,从单一的辅助检查技术到诊断治疗一体化,从消化道腔内病变到多脏器(肝胆胰肺等)的应用,消化内镜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临床研究价值。各种内镜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力及医生对于微小病变的识别能力,提升了活检的准确性,降低了早期癌变的死亡率。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内镜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检测方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消化内镜进行疾病的联合诊断以及治疗,增强消化内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