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韩关系“破冰”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31日,中韩同时发布消息,称两国外交部门就朝核问题、“萨德”问题与中韩关系进行了沟通,认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这被外界解读为中韩关系“破冰”的信号。
  中韩关系因“萨德”跌入低谷,如今能实现“破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中方公布的消息中提到,“双方商定通过两军渠道,就中方关切的‘萨德’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从技术层面说,这是“破冰”的一个关键。中韩“萨德”矛盾的根源在于,这套美国在韩国部署的反导系统,对韩国的意义在于军事层面,但对中国的影响则是战略层面的。韩国愿意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的担忧,为缓解矛盾提供了可能性。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方对中方做出了“三不”承诺,即不加入美国反导系统、不追加部署“萨德”、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成三方军事同盟。韩国的这种表态,可谓对中国战略担忧作出的“外交保证”。
  此外,韓国总统文在寅解决“萨德”矛盾、改善中韩关系的意愿和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文在寅起初是明确反对部署“萨德”的,但就任总统后囿于韩美同盟,回旋空间有限。况且,他入主青瓦台时,“萨德”部署已经是木已成舟。
  今年5月以来,文在寅政府一直在通过多种渠道与中方沟通。这与朴槿惠执政后期事实上“搁置”中韩“萨德”矛盾存在明显不同。
  毫无疑问,中国也有解决“萨德”问题、改善中韩关系的意愿。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外交上,“萨德”问题久拖不决对中国来说都不是好事。而且,从中国角度看,文在寅在朝核问题上立场与中方相近,在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冲突性也不强,是外交上值得争取的对象。
  “萨德”问题能破局,还有一个关键角色,那就是美国。“萨德”系统是美国军方的资产,中韩两国军方对此进行沟通,没有美方的默许和配合是绝无可能的。
  11月1日,文在寅在韩国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说,外交有扑朔迷离时隐时现的特点,幕后努力从未懈怠,请政界耐心等待韩中关系重归正轨。这话可谓意味深长。其中暗含的意思是,“萨德”问题现在能突破,背后还有很多“外交故事”。
  据美国媒体报道,2016年奥巴马政府曾要求中国,就在韩国部署“萨德”事宜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但中方予以了拒绝。文在寅就任总统后多次表示,韩中“萨德”矛盾源于双方沟通不畅,韩方向中方的解释不够。考虑到朴槿惠执政后期的执政乱局,这样的说法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中韩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亚洲前就“萨德”问题达成谅解,这个时间点也值得玩味。与执着于“重返亚太”的奥巴马不同,特朗普目前最大的关切是朝核问题。对于特朗普来说,构筑对朝施压的统一战线,比在韩国部署几套反导系统更有现实意义。
  韩国拿出了中韩军方沟通“萨德”问题这样的“干货”,而不只是像此前那样口头上“理解”中方的担忧,并公开保证不会追加部署“萨德”。美国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破冰”只是开始,影响中韩关系的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像“萨德”矛盾此类影响中国战略利益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彻底消失。
其他文献
一个社会的集体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试图捕捉它。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一个频繁从朋友们口中吐出的词组是“不敢生病”,大学教授、中小企业主、金领群体,莫不如此。“不敢生病”的原因不是“看病贵”,而是工作停不下来,或者中断的代价太大。  经济能力在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广,但人们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不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恐惧感,只不过它的强度可能低于我们一般情况
在长达数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启动了“缩表”策略,这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最大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各国央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是否也要跟进“缩表”?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论”不断。各种“资产负债表衰退”、“央行扩表”和“缩表”的论调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运行机制的看法。它们用财务学的框架,形象地诠释着经济衰退和复苏的货币本质,以及背后的权力博弈和人性冲动。  同
石勇资深主笔  贺建奎的“基因編辑婴儿”前段时间引发轩然大波,一片谴责之声。  他确实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突破”—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对现存在伦理底线的突破。  不过,我对于他的“我不做,也会有别的人做”这句话,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似乎是先知般的预言,而不是一种辩解—虽然它就是辩解。  这里面,涉及人类最深层的一个心理动力,说句实话,我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  这种动力让你可以阻止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但很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我们正式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无论是从国内看还是从国际看,人们都已经很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确已经处于一个不一样的时代。面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怎么看和中国怎么办,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在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关税扰攘”持续8个月后,G20峰会期间的中美元首会晤,为双方握手言和提供了契机。只是从美方近期一系列加码动作来看,对后续谈判的曲折反复,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因应之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特朗普总统的反反复复,美方贸易官员的相互攻讦,彭斯副总统的冷战式言论,一时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但透过这两年白宫与其他谈判对手的互动过程,可以看清如下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特朗普作为“商人总
提起悉尼,人们自然想到悉尼歌剧院;提起伦敦,自然想到皇家大剧院;提起巴黎,就想到了巴黎大歌剧院;提起纽约,则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现在提及广州,很多人也会想到广州大剧院。  一座伟大的剧院,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改变城市的气质,引领城市的文化。从2010年广州大剧院制作的开幕歌剧瓦伦西亚歌剧院版《图兰朵》,到《托斯卡》《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魔笛》五部经典歌剧剧目,再到今年作为广州艺术节
钱庄1990年生,浙江台州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临床精神卫生硕士,KnowYourself的创始人和CEO,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会员。  钱庄是国内目前最受关注的泛心理学自媒体和线上社区KnowYourself的创始人。  她生于1990年,曾一直自认是个做学术的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念完硕士后,她一度准备申请博士,但是既然选擇了创业,那
1968年,美国一位学者写了本名叫《人口爆炸》的畅销书,发出人口增速赶不上粮食增速的警告,仅仅30多年后,美国人口学会主席就在2003年美国人口学年会的演讲中惊呼:“低生育率是不是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危机?”  这个变化似乎也可套用在中国身上。从上世纪70年代每个母亲约生育6个孩子,到如今的1.5个孩子,中国“低生育率”已在悄无声息间走过了20多年历程。然而,在中国人口的基本问题上,社会各界的共
在政治上,失败的政变是埃尔多安之福。他在尚未确定能拨乱反正时说,“这场起义是来自上帝的礼物,因为这将是清洗我们的军队的理由。”如今,政变已经失败,他将拥有政治筹码实现他早有企图的宪法修订,强化总统权力,将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军事政变—不管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土耳其一个可预见的模式。被士兵认为与凯末尔的世俗土耳其愿景南辕北辙的政治集团—通常是伊斯兰教徒—权力越来越大。紧张局面出现,通常伴随着街头
颁奖词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刘亚东一直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是舆论场上敢于说真话的人。他强调中国科学技术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批评“新四大发明”和“全面赶超”等说法,并且认为“弯道超车”是伪命题,指出浮躁和浮夸是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提醒中国人要谦卑、不要忘乎所以,这样的持续发声无疑是有益的。  “哩格愣”是北京俚语,意指玩小聪明、耍滑头、不说实话。  刘亚东曾用微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