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做的人 是詹姆斯·卡梅隆呢?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conf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去年来势汹汹的大片《诸神之战》吗?一部由普通电影转制成 3D的片子成功掏走了影迷的钱,却换来了大家对“假3D”的恶感。今年 3D电影数量有下降的趋势,观众对以普通摄影机拍摄而后期转制成“假 3D”心生警戒。但如果 ......做的人是詹姆斯·卡梅隆呢?
  适逢泰坦尼克号沉没 100周年,卡梅隆把他最珍贵的箱底货《泰坦尼克号》拿出来转制成3D。整个修复和转制的过程花了 1800万美元,在中国,这是拍一部准大片的成本了。
  


  


  


  重返大西洋底
  一位名叫尼尔·德格拉斯的《泰坦尼克号》粉丝曾给卡梅隆发电邮,声称影片中有一处重大的 Bug,让他每每观赏时总是百爪挠心:片子尾声,露丝躺在浮木上望向天空,望着那片璀璨又凄凉的星星……但事实上,1912年 4月 15日凌晨 4点 20,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点,是看不到那片星域的。
  不幸的是,这位名叫尼尔的粉丝是个天文学界的资深专家,更不幸的是,卡梅隆是个完美主义者,于是他回信说:“算你狠,把正确的星图发给我,我会在 3D版中改过来的。”
  2012年 4月 5日,《泰坦尼克号》3D版终于在全球多个国家上映,导演卡梅隆由此弥补了当年的遗憾。这部全球第二卖座电影拍摄于 1997年,当时卡梅隆还没开始玩儿3D,他总是很“马后炮”地说,“如果当年技术成熟,我一定会用 3D来拍《泰坦尼克号》的”。然后他又像个预言家似的补充道,《泰坦尼克号》拍的时候就很注意景深,这不,因为深度够了,现在转制也方便了。
  2001年,卡梅隆才开始捣鼓 3D摄影机,第一个实验品也跟泰坦尼克号有关。他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下设备和简单的 3D技术,重返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拍成了一部 59分钟的纪录片《深渊幽灵》。不过这部片子的反响有限,直到 2010年的《阿凡达》,技术狂人卡梅隆本人才跟 3D画上了等号。
  用指甲刀来修剪草坪
  在卡梅隆看来,《泰坦尼克号》一开始就具备转成 3D的条件,但他不确定技术是不是跟得上,“我们试了一个群众涌上船的镜头,发现现在的技术是能处理这么复杂的场景的。这才放心开始了这个计划”。
  这为时一年的转制过程雇佣了 300个工程师,因为电影的母带就不是数码的,技术人员要逐一地修复多达 295000格的胶片。“首先我们将原始的胶卷进行杂音处理,缩小颗粒并让其线条分明,让影片画面变得更清晰,然后交给 3D技术人员”。
  卡梅隆找来了 7家技术公司,分别让他们转制 1分钟的影像来测试它们。有趣的是,他发现同样的一个镜头,每家公司交出来的影像都不同。“如果你在拍摄之初就没有确切的数据,那么最后(纵深)只好依靠人的主观性,比如说,这个人应该远一点,这张椅子应该在桌子前面,等等。所以我必须参与整个过程,拍摄的时候我就在场,我知道他们应该站在哪里。”
  卡梅隆花了 5个月的时间跟动态抠像师和绘景师在一起,一点点地“想象”出在立体的画面里人物和背景的正确位置。“这就跟用指甲刀来修剪草坪一样”。
  对于卡梅隆来说,转制 3D是个并不愉快的过程,“作为导演,拍摄一部 3D影片是容易和有趣的,但转制它就是无趣。这不是一个创意的过程”。但在人们对 3D的热情下降和对这个技术质疑的当口,他需要证明 3D并不只是个噱头,“希望在 3D版《泰坦尼克号》和 3D版《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之后,能开始让大家了解,3D转换是合乎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但我们认为必须要做得恰当准确,如果只是大肆宣传却在质量上妥协,就没有意义了”。
  “我拍的不是特效片,是爱情故事”
  《泰坦尼克号》要制作 3D版的消息一经传出后,有影迷雀跃的欢呼,也有质疑的声音。甚至连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你想想有人把你 16年前拍的、已经卖到爆的‘家庭录音带’拿出来,然后放在爱尔伯特皇家音乐厅里放映,让全部人来看”。的确,这次重映除了加了 3D效果之外,其他的无论是镜头、剪接和音乐都是100%原版。
  虽然卡梅隆并不享受转制 3D的过程,但他坚称这个尝试是必要的。“我觉得 15年后能让《泰坦尼克号》重回大银幕是很令人兴奋的,有很多人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这部影片,我对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体验深信不疑,这跟看录影带是不一样的这部影片更是如此。”
  看完了片子,凯特·温斯莱特也觉得效果非常震撼,尤其是船撞上冰山后机械房里的场景。媒体对 3D效果也有正面的评价,“比如说两个人在船头相拥的经典场景,有一个从两人正上方俯拍的镜头,在 3D效果下,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泰坦尼克号从甲板到海面的高度。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效果确实极大地加强了露丝说出‘我在飞’时的浪漫感觉”。
  对于卡梅隆来说,技术手段不是为了视觉奇观,而是要让观众更贴近这个故事,感觉到亲密时刻的感染力。“跟杰克和露丝在餐桌上‘用餐’、在船头上感觉到跟他们一起飞,船沉的时候惊呼‘坏了,我要死了’,3D能让观众真正走进电影里,为这个人类的悲剧而动容。”
  “我的电影可能有很多动作和特技,但它们的核心还是爱情故事。”卡梅隆说。
  


   1997年的奇迹是怎么做成的?
  福斯巴哈片厂的摄影棚于 1996年 5月 30日开始造景,它涵盖了一个 40英亩的海滩,有超大水箱,32000平方英尺的大舞台,那艘作为道具的“泰坦尼克号”比真船小不了多少,船的窗棂、大门柱、电线上悬挂的灯具,还有头等舱接待室的门上写着 拉的黄铜门牌都还原了1912年首航时的样子。瑞士知名特效师克里斯坦·施尔也是这场“银幕奇迹”的参与者之一,他的工作是创造一个 CG的模型,展示电影中泰坦尼克号下沉的片段。他向 BQ展示了当年的绘图。
  他说詹姆斯卡梅隆从一开始就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对现实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极度的苛刻,比如这艘巨型船只沉没的方向。“他告诉我们他坚信船体在海面之上就已经断成了两部分,我记得他曾经向我提到整个船体就像一个橘子一样被剥了皮。在数码制作方面,卡梅隆还给我们看了很多他去考察泰坦尼克号时所拍摄的独家镜头。除了卡梅隆带来的信息之外,我还做了非常多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这之后我才正式开始我的工作,绘制船体下沉的插图。”
  卡梅隆对细节很苛刻,但“挑战应该是来自生理上的。这是一项令人生畏的项目,因为你需要再现一个如此庞大的对象。”
其他文献
他是电波背后那个给人带来欢乐的贫小子,但私底下又是个不苟言笑甚至有点没趣儿的“工作狂”。从业十余年,他对于广播的热情和信心从未冷却。他便是大家口中的阳光大男孩——王为。  “只有一件事能让我认真地较劲儿——工作”  “这世界上只有一件事能让我认真地较劲儿,那就是工作了,我每天都过得特忙碌,也喜欢在忙碌中感受充实、传递欢乐,并且尽我所能。”  开车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交通台有个叫“为子”的大男孩,他便是
期刊
曾经一提到她,大家或许第一反应是郭敬明的手下爱将或者“文二代”,但越来越成熟的文字让大家记住了她的名字——笛安。她从被苏童、张抗抗、刘震云竺等名家力捧的最具潜力新人成长为颇有大家风范的作家。无论写被归为青春文学的小说还是主编纯文艺的杂志,她都坚持着严肃的态度和追求。  “我对人间烟火感兴趣”  “我天生就喜欢观察人,是对人间烟火比较感兴趣的人。小时候我就喜欢听大人聊天。这家人讲那家人的坏话,那家人
期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作品《半裸女像》与历年出版物刊登李叔同代表作《裸女》对比,有趣的是其中一幅还印反了。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对外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发现李叔同的代表作《半裸女像》,这还得从 2011年下半年说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对民国时期藏品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在库房里发现并确认了像李毅士、吴法鼎、张安治、孙宗慰等重要艺术家的多件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尺寸很大并且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但是,最为
期刊
本期《封面》阅读指南:  方韩论战进程回顾,也许有助于诸位读者由事件而评论,全面看待这场“韩剧”。  麦田发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指出韩寒文章存在代笔可能,正1月15日12:13式拉开质疑韩寒的序幕。  麦田提出《三重疑》并提供勘误表,回应韩粉一片骂声,并呼吁媒体要有“反对”的声音, 1月18日01:10使骂战再度升级。  方舟子的加入,发微博质疑韩寒为何一边悬赏一边删除文章?
期刊
导演贾樟柯近日宣布明年要建100个座位的单厅艺术影院,“要好好为文艺青年服务”。此言一出,导演王小帅、何平以及众多影迷网友纷纷叫好。关于艺术影院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近年来,文艺片在市场上的惨淡境遇也引发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拿2011年来讲,《星空》、《转山》、《钢的琴》等一大批质量较好的文艺片都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怪圈——获了很多奖,业内呼声高,就是影院里的观众非常少。艺术片的出路在哪里?艺术影
期刊
1月21日小年夜,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汤晓丹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一生经历晚清、民国、新中国的沧桑巨变载沉载浮,老人家堪为人瑞。夫人蓝为杰介绍说101岁的时候,丈夫还叫人买来法语词典自学,“他在香港九年,英文顶好的。晚年他常用英语写日记,还爱用英文朗诵,前段时间还把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读得津津有味”。在她看来一起生活了66年的丈夫并没有离开,“在医院开送别会,有人要拉个‘汤晓丹先生走好’的横
期刊
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都背着一些“摆脱不开”的“古老的鬼魂”,所以不把自己当作一个有特殊权益的“人上人”,而能够将别人和自己都看成一律平等的人。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狂流》、《春蚕))、《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包身工》。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
期刊
细看这些大眼睛软腰肢的美人,她们骨子里有一种细腻的忧愁,在竹久梦二的画笔下,日本明治时期的人情意味尽显出来,作为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著名画家、诗人、装帧设计家。梦二的作品打通了所谓纯艺术与设计、工艺等实用美术的边界,开启了东洋画坛的新时代,为周作人、丰子恺等人所深深喜爱。正如周作人说:『梦二所作的漫画除去了讽刺的意味,保留着飘逸的笔致,又特别加上艳冶的情调,所以自成一路,那种大眼睛软腰肢的少女恐怕至
期刊
柯达英雄迟暮  走过132年的柯达公司正式宣布在纽约南区法院申请破产重组,曾经的先驱如今垂垂老矣,终于还是没能抵挡住时代洪流的冲击。  在最辉煌的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以上的市场份额。1975年,柯达公司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只可惜,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最后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于他人。更甚者认为,是柯达亲手在自己脖子上挂了白绫。  上世纪80年代,柯达进入了化工、清洁用品及医疗设备等领
期刊
刚刚进入2012年,也即奥巴马上台的第四个年头,就有人要求奥巴马“归还”各种东西了。其中最戏剧性的,是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可能被收回。  日前,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因为未遵循诺贝尔博士的创办初衷,将面临瑞典当局的调查;若经证实,将有可能取消过去3年的授奖,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奖项可能会被收回。此前,挪威和平研究者赫弗梅尔投诉指控诺贝尔基金会未遵循诺贝尔遗嘱,将奖项颁给“和平拥护者”。  支持这项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