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大众媒介一片纯净的天空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xok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互联网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以后,人类世界的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从前只能通过人际传播,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单向传播的方式变为了即时的双向性网络传播,无限大的信息空间为人类沟通带来了便利,也增加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负担,为此我们呼吁媒体与大众携手共建一片洁净的信息天空。
  关键词:大众媒介 信息 传播 网络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人们从对报纸、电视的即时接受和延时反馈,发展到了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的即时接受与即时反馈,网络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使得大众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与外界信息保持沟通,并且在在线学习、娱乐的过程中,延伸出一种新的生存空间,即虚拟的网络空间。因为网络媒体机制的不健全,所以人们可以随意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网络的虚拟性,一方面让虚拟信息的发布者不必承担任何实际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使信息的接受者沉迷于这种虚拟所带来的自身行动的无责任的状态,因此,每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情绪发泄和信息传递平台的时候,网络就成为大众进行精神消费最好的场所。人们在网络上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文化观点,也浪费着别人的时间与生命。很多网络信息都被功利化了,媒体为了自身利益便慷慨地为一切信息服务,媒介自身电成为信息的奴隶,于是网络炒作成为信息发布者获得利益的捷径,而媒体对于由此带来的受众源数量增多更是乐此不疲。
  不久前刚刚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关于央视节目主持人方静的“间谍门”事件。主持新闻频道《世界周刊》栏目的方静,在突然之间被一位北大副教授提到她是间谍的博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于是她被调离了节目主持人位置接受审查近百天,谣言澄清后,方静终于重新回到了自己主持人的岗位。而始作俑者阿忆则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他成功地运用炒作让自己的博客火了起来。殊不知这样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以及忽悠了大众的情感。“注意力经济”告诉我们,“注意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非物质体,网络上并不缺少信息,但是却缺少大众的注意力”。于是这就给懂得如何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急功近利地发布一些可以吸引大众眼球的消息,从而抢先占有大众的注意力资源,而人类对事物审美的共通性,又使得大众对某些信息的关注度高度集中。在受众方面,现代人们在社会强大的生存压力下,总是喜欢在工作之余选择一些娱乐性强的信息来阅读,加上人天性的好奇,也给这类信息提供了轻易进入大众视野的空隙。这样大众也和媒体本身一样,成为炒作消息者的奴隶。于是大众传媒成为少数占有注意力资源的人的传声筒,在对社会的贡献作用上的意义变得狭隘起来。而媒体自身因为炒作噱头的光环在事实真相面前逐渐地消减,其在公众眼里的可信度也越来越低了。然而,短期利益的驱使并没有使媒体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依然我行我素地向大众抛着吸引人的恶俗文化信息。这就造成了大量垃圾信息的输入与大众有限的接收力之间的矛盾,当无效信息达到最大化之后,矛盾必将激化,并最终导致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的阻滞与萧条。
  
  二、“原始”大众传媒影响力
  
  大众媒介诞生之初是为了让大众能够真实、全面地了解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动态。当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依靠机械设备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渠道出现之后,人们惊异于自己眼前所见到的事实,大众传播的方式与人际传播区别开来。人际传播是以人的感觉器官来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这种传播方法的向度为双向交流”,传播速度相对比较慢,影响受众范围非常小,但是这种传播方式因为具有现场性而更能帮助受众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信息。大众传媒中的传统媒介与广播、电视等新媒介虽然对比起人际传播来说,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有序的传播周期,但是与受众的交流却常常是单向的,因此不能很快地得到受众的反馈而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对于这几种仍处于与受众无法正常交流的媒介,我们不妨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原始”状态的传播渠道,就其传播能力来看,远远不及起步更晚一些的网络媒介,因为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而超现代化的传播途径,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地与信息源进行交流,大众可以对网络信息产生迅速而灵活的反应。
  那么,大众在接受“原始”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时的心理反应又有什么不同呢?当人们处于对“原始”媒介传播的信息进行接受时,因为信息量少而精,所以大众对于那些信息是充满期待和信任的,他们完全相信自己眼睛所见到的就是世界的真实原样,因此会毫无舍弃地全盘接受其传达出来的信息。而当网络兴起以后,人们心理接受状态仍然还处于前一个“原始阶段”,思维滞留在了对于媒介的信任上,他们对于大众媒介的追崇热情依然没有消退,所以在网络悄然来临时,这种媒体并没有减弱人们对于信息的习惯性依赖,对于进入视野的所谓信息仍采取了全部接受的态度,而这种习惯性思维带来的问题将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显露出来。
  
  三、网络泡沫造成的“生态”恶果
  
  当大众传媒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交叉体诞生了,特别是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文化信息传播的原始真、善、美的状态已经被彻底颠覆了,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大众对于网络信息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看电视、读信息的人,网络这个全开放的传播渠道,在为人类打开一扇与世界无阻碍交流的窗口的同时,也让大批的垃圾、复制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信息爆炸的环境,但是在信息的海洋里,能够捕获的有益人类发展的成果并不多,总体来说是有点供大于求了,人们大量的时间都被媒体刻意向大众输出的无用信息所浪费。一开始大众对于网络信息的接受是基于以往对于“清洁”媒体的信任,大众乐于像以往一样主动、完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同时,网络媒介信息的获得是极为容易的,这使得大众很快就对新兴媒介传播的信息产生了怠惰性,人们变成了被动地接受媒介信息。而当媒体发现了带有色情或暴力的、夸大其词的文字以及图片会对受众产生比以往面对“原始”媒介时更大的刺激以后,一些商业化的消费开始在网络传播中泛滥起来,这类信息传播能带给媒体远远大于传统的文化信息现场消费的利润空间,于是在国粹相声等舞台表演形式濒临绝境的时候。一种被扭曲化的信息大肆在大众传播链里传递着,直到使受众的思维与生活方式被动地接受着改变。人们的信息生活进入了泡沫时代,人类的思考大部分建立在了一些虚假的信息之上,人们得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一些浪费时间、混淆视听的信息,每一个受众都陷入了媒介为提高点击率而精心设计的陷阱里。表面上看似欣欣向荣的大众文化传播,背后却隐藏着媒介的唯利的道德偏离,这种泡沫的繁荣是以大众个性思维的消殆为代价的。网络虚拟的资本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实应有的资本,不久以后,如果网络等新兴媒介一如既往、不加规范地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只会得到与泡沫经济一样的后果。虚拟信息资产的过于庞大而无效,将会导致信息泡沫的幻灭以及传媒系统的动荡。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以及人类的发展。
  
  四、结 语
  
  网络对于挖掘大众的消费需要偏离了良性循环的道路,因此。首要任务是回归大众传播的“政府主义”,通过政府对信息的传播渠道进行统一调控,剔除有害网络“生态”发展的低品质媒介污染。大众媒介传播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这一方面有利于真正有知识含量的信息传播。但是另一方面也给对社会发展有公害的、不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的信息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据此,完善大众传媒机制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性能良好的“排泄系统”,定期“扫描”有害媒介传播信息,帮助传媒进行“系统清理”,最终达到大众媒介渠道的清洁与有序。其次,还要加快推进大众精神文化教育建设进程。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等于低俗文化,媒体不应该因为屈从于商业利益,盲目地为受众预设其文化需要,而应该协助大众积极创造他们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文化,“文化传播产业不能滥用其对大众的关怀”。在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传播必将越来越趋向于高雅与文明,而网络的传播渠道。将使人类共享更多同样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这样精英与大众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当人类的社会道德水平得到总体提高以后,大众传播的环境才能达到最佳的洁净程度。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休闲娱乐报道经历了版面扩张、内容广泛、版面设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去意识形态化、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元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查阅和分析1978年-2008年30年间的《广州日报》,本文意在探寻1978年以来报纸休闲娱乐报道的变迁之路,窥视其发展的足迹,探寻其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休闲娱乐报道 去意识形态性 多元性 娱乐化 杂志化    “提供休闲娱乐是媒体的功能之一”已成为传媒界的
期刊
目前省级卫视间竞争日渐白热化,在频道组织结构、节目内容日益同质的语境下,品牌成为各家省级卫视夺取收视制高点的法宝。品牌作为一个媒体的核心价值,集中呈现媒体文化,会固化受众对媒体的认识。所以。省级卫视集中优势资源,锁定目标受众,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浙江卫视于2008年8月推出“中国蓝”品牌概念,立足蓝色包含的文化底蕴。对整个频道进行品牌运作,改版以来,成绩显著,获得广泛关注。    一、立足竞争格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以《长江商报》为例,从其定位、自身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践行及该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三方面着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长江商报》媒介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长江商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定位 践行 舆论氛围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吴哲是“温和的知识精英”,他有学历、有判断、有常识、有目标,却也同样有着年轻人的自我与幼稚;而袁朗则是
期刊
一提起记者,过去我们总是把他们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冕之王”、“正义”、“公正”等词汇联系起来。但近几年,这些词汇却变成了“红包”、“假新闻”、“狗仔队”。记者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在失去其光鲜的色彩。甚至出现了“新闻民工”、“防火、防盗、防记者”等一些说法。当下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是否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如果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一、记
期刊
更好地发挥党报的传统优势,将城市党报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势主流媒体,是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些城市党报工作者总喜欢抱怨“政策缺失”或“市场限制”,党报运营效果不佳总去找客观原因,却不从自身找差距。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政策缺失”或“市场限制”,按照目前这些新闻工作者的理念或技能,恐怕也不会取得太大的进步。更糟糕的结果很可能是,没有了政策保护,他们的生存问题都不好解决。  虽然我们的
期刊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市场内的国际商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品牌面前选择众多,广告成了众商家使其产品进入消费者头脑的快捷途径。然而,中国消费者有着自己的消费习一惯和文化心态,与一些国际品牌的母国文化完全不同。如何适应中国的消费群的需求以推广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国际品牌在广告策略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本土化策略则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本土化 消费心态 传统文化元
期刊
“利益磁场”的含义和分类    大众传播的公开性、及时性和单向性决定了新闻报道将会产生不同于普通传播的影响力。W·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译本为《传播学概论》)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在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大众传播还可能影响到报道对象的现实利益。当大众传播的功能和报道对象的利益发生关系时,我们所说
期刊
“宅男”、“宅女”是指在当今社会中,每天都在家里,不出门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群人。他们认为参与社会生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每天可通过媒介来了解外界世界,参与其中。而作为电子媒介技术的代表——电视、电脑等媒介成了“宅”一族的主要接触媒介。这些电子媒介带给人们不可比拟的好处,同时对人还有潜移默化的改变。针对这一系列的现象,许多学者都表示了担忧和批判,认为是其内在技术改变了人的主体性,这是技术的反人道主义倾向
期刊
党报的权威性决定了其主流媒体的地位,也成就了其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无法企及、难以超越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党和人民对党报的要求。也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决定了党报新闻改革必须发挥优势,下工夫抓好包括成就、经验报道在内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等“硬新闻”。  而搞好新闻策划又是媒体增强宣传效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新闻策划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
期刊
以标题、图片、摘要等形式,引导读者在众多的版面、大量的信息中找到并详细阅读自己所关注的新闻,新闻导读日益成为众多报纸的“重头戏”,成为增加头版信息量、增强报纸吸引力、美化报纸版面的有效手段。    一、新闻导读的产生    公众日益膨胀的资讯需求、出版技术的优化升级、新兴媒体的强力冲击,给传统报媒带来机遇和挑战,促使传统报媒不断改版、扩容、升级。从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版,一股扩版狂潮迅速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