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市土化路径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市场内的国际商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品牌面前选择众多,广告成了众商家使其产品进入消费者头脑的快捷途径。然而,中国消费者有着自己的消费习一惯和文化心态,与一些国际品牌的母国文化完全不同。如何适应中国的消费群的需求以推广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国际品牌在广告策略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本土化策略则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本土化 消费心态 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商品进入了中国市场,广告领域的跨文化传播以迅猛的势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想使跨文化传播取得既定的效果,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制定自己的传播策略。
  2008年11月14日,麦当劳在中国喜迎第1000家餐厅正式开业。麦当劳在中国的餐饮业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运作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广告就是麦当劳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广告宣传中。麦当劳一直奉行本土化策略。本文以麦当劳广告为例,总结出外来商品在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时对本土化策略的具体运作。
  
  一、运用中国本土人物形象
  
  人们总是会对与自己同属一种文化的人产生亲近感。较容易接受他们所推荐的产品和概念。西方有些广告从创意上来说还是适合中国本土的,但因为人物形象是西方人,中国受众往往会以欣赏和旁观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在广告中的诉求,但是不太会将之移情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购买冲动。这里有一个认同感的问题。外来商品在中国采取本土化策略时在广告中一般都采用中国本土人物形象。在麦当劳广告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婴儿摇篮”篇,这则广告获得了1996年第43届戛纳广告节的金狮奖。
  广告中。一个招人喜爱的婴儿躺在摇篮里,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有意思的是,当摇篮荡上去靠近窗口时,婴儿就高兴地露出笑脸,当摇篮荡下去时婴儿立刻转笑为哭。这一过程反复持续了多次。天真无邪的婴儿的表情为何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变化?当广告的最后,把镜头从婴儿的角度对准窗外时。观众都恍然大悟,忍俊不禁。原来,婴儿因为摇篮荡上去时看到麦当劳的金色拱门标志而欢笑,因为摇篮荡下去看不到而哭。这个“婴儿摇篮”广告在全球范围获得成功,受到广泛的赞誉。这则广告在世界不同目标市场的运作中,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心理,选择了不同的广告主角。比如在欧美地区,广告的小主人公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婴儿,在非洲大陆,广告的小主人公变为黑人婴儿。而在以中国为重心的亚洲市场,则相应地选择了中国婴儿。这个本土化策略牢牢地抓住了目标市场顾客的消费心理和习惯,通过对某种他们感兴趣或向往的事物的表述,引起他们的共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博得他们的好感,从而大大增强了麦当劳的“本土亲和力”。
  
  二、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态
  
  由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外来商品在中国市场投放广告时必须考虑的。中国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其实并不强大,这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往往持有和西方消费者不同的观念。
  一般来说。中国消费者讲究实用,在质量基本能保证的情况下要求价格尽可能的便宜。因此麦当劳广告也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这一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广告行销策划。例如,“心动超值广告问答篇”、“王力宏麦当劳广告超值无限”、“麦当劳浪漫手指篇”等。
  这几则广告都是针对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而制定的广告营销策略。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欢,并且在系列广告中都持有同一个营销主题——“我就喜欢”(I’mlovin it)。
  
  三、贴近中国寻常百姓的生活
  
  广告针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为诉求重点,增进麦当劳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沟通。比如,麦当劳早期的以“微笑”为营销主题的广告中,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广告的主题。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感动了每一位中国的受众。广告在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中被自然地认同。
  广告1:一组蒙太奇剪接的画面:
  一名着装正式的年轻女士一手拿着麦当劳,一手拿着包。正玩着小孩子的游戏。一名男士一手拿着麦当劳,一手拿着衬衣,在电梯里跳舞。电梯门开了,他很快恢复正常,面带微笑地走了出来。一个小伙子正在麦当劳餐厅享用美食:一个小孩转身欢笑。
  广告2:爷孙二人坐在沙发上,每人手里拿了一盒麦乐鸡。孙子看到爷爷睡着了。便起身拉上窗帘遮住阳光,为爷爷盖上毯子并取下眼镜。之后,孙子取走爷爷手中的盒子,将麦乐鸡倒人自己的盒子,开心地吃了起来。此时,爷爷将手伸向孙子。满面笑容。
  在广告1中,是以麦当劳的各类型的消费对象作为广告主角,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广告背景,描述了他们的欢乐生活都与麦当劳分不开。广告2描述的是爷孙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场景,这是中国寻常百姓都向往的生活,这样的广告最能引起与大众的情感共鸣。
  
  四、把握中国人特有的风俗习惯
  
  中国人特别珍视和遵循传统习俗,譬如,欢庆春节、新年祝愿等。以这些内容为诉求的广告可借助广告形象亲近消费者,为自己的品牌积累长远的感情资本。
  麦当劳广告“新年篇”:在新年的气氛中,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海边钓鱼,刚开始收获寥寥。人们显得有点沮丧。于是一个人坐在海边吃汉堡包,结果不小心汉堡包中的芝麻掉到了水里,结果成群的鱼游过来上钩了。广告用了夸张的手法,很多鱼首尾相接,甚至在队伍的后面出现了一条鲸鱼。最后的广告语是:麦当劳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广告画面优美,气氛一如麦当劳以往的那种欢乐和祥和。
  这则麦当劳祝福新年快乐的广告,不失为一种文化的巧妙融合。鱼在中国人的农历年中有着深刻的寓义,它往往意味着“余”,象征着老百姓生活的富足。电视广告是以画面的形式进行叙述和描写的,又以声音(对白、旁白、音响、音乐等)与画面结合、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为基本特征。广告中体现了“年年有余”的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
  
  五、关注中国社会的热点事件
  
  中国社会发生的值得大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往往可以成为做广告的由头。例如,国足成功冲击世界杯、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及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等盛事,是中国人欢欣沸腾的时候,这些都是推出新广告的大好时机。例如,国足成功冲击世界杯之后,麦当劳当机立断拍了一期以笑星周星驰为主角的“足球篇”——球迷套餐麦当劳广告。在为中国人民庆贺的同时推出套餐的信息以吸引大众的眼球。申奥成功以及奥运会时期推出一系列与北京奥运相关的“奥运系列”篇,如,林俊杰奥运喝彩杯麦当劳广告、麦当劳圆梦奥运会操广告、麦当劳广告“电梯篇”、麦当劳广告“风筝篇”等。其中麦当劳“风筝篇”是一个提倡全民运动的公益广告。此广告由麦当劳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倡导均衡生活方式。这一系列广告在祝贺并分享喜悦的和谐中树立起麦当劳自己的健康形象。
  
  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利用,可以唤起中国受众的文化珍惜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产品身上。而且这些中国人所熟悉的传统文化元素被现代广告以新的方式加以组合。体现出了创意的无穷魅力,能引发消费者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爱。经常被运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民俗场景和传统音乐以及春联、风筝、书法等。
  在麦当劳“春节篇”的广告中,就运用了风筝、春联(含有书法元素)、爆竹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且以中国的传统音乐贯穿于整个广告。片中小孩儿放风筝的嬉戏场景蕴含着中国春节合家欢乐的意义,并且与麦当劳早期以小朋友为主要消费对象的营销策略相符合。
  外来商品在中国市场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运用本土化策略的时候所采用的手法主要集中在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一些广告本土化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是根据中国市场的更迭和产品的营销策略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他们只要把自己放在中国消费者的位置上。凡是中国消费者关注的,就是他们要关注的。凡是中国消费者想要的,就是他们想要的。所以,以上各种运作手法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即要求自己有一颗“中国心”。
其他文献
评论和理论是媒体的旗帜,代表着媒体宣传的主旋律和发展方向。因此,媒体应当重视社论、评论和理论的宣传,把旗帜举得更高。近年来,《河南商报》十分重视新闻时评,对报纸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河南商报》新闻时评版简介  《河南商报》时评版由主流评论、世象漫议等栏目组成。  “主流评论”实质上是该报的社论,经常以商报评论员署名的形式发表针对新闻时事的独家评论。随着报
期刊
摘要:2009年4月。一场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在这样一个全球都为之恐慌的疫情面前。新闻媒体在控制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拟从制约媒体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因素,媒体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媒体在报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有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媒体的角色把握及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字:甲型H1N1流感 突发性
期刊
随着民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知情权诉求的越来越高,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如一味地“说教”。忽视民众的态度和视角,媒体的舆论引导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大公报》就选择以平民视角揭示事件真相,客观全面报道,用正反两面的平衡报道来体现舆论引导艺术,赢得受众的同时也有了先声夺人的主动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舆论氛围,将舆论权牢牢揽到自己手中。    一、版面安排和报道的特点    《大公报》从报道《甘肃14婴患上
期刊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中央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的重要象征性行为,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于27年来每年中最特别的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晚上。春晚的最终固定被许多文化研究者称为是一种“新民俗”:承载了传统春节文化、民间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融。春晚本身作为一个文化文本重构了传统春节文化甚至建构了国家形象和社会共同记忆。这种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大型歌舞电视联欢晚会实际上是选择性地成了一种仪式。
期刊
如今的报业市场,已让不止一位报人感慨:“报纸的发行量未来只有下降,没有上升。”就连许多新兴媒体的大腕也在纷纷预测报纸的“死亡时间”表。  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了科技对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更让报纸从业者,尤其是国际、国内新闻版面的编辑人员产生巨大的压力。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必须有一种危机意识,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构建独特的话语方式。这里想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方面,要着力打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休闲娱乐报道经历了版面扩张、内容广泛、版面设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去意识形态化、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元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查阅和分析1978年-2008年30年间的《广州日报》,本文意在探寻1978年以来报纸休闲娱乐报道的变迁之路,窥视其发展的足迹,探寻其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休闲娱乐报道 去意识形态性 多元性 娱乐化 杂志化    “提供休闲娱乐是媒体的功能之一”已成为传媒界的
期刊
目前省级卫视间竞争日渐白热化,在频道组织结构、节目内容日益同质的语境下,品牌成为各家省级卫视夺取收视制高点的法宝。品牌作为一个媒体的核心价值,集中呈现媒体文化,会固化受众对媒体的认识。所以。省级卫视集中优势资源,锁定目标受众,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浙江卫视于2008年8月推出“中国蓝”品牌概念,立足蓝色包含的文化底蕴。对整个频道进行品牌运作,改版以来,成绩显著,获得广泛关注。    一、立足竞争格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以《长江商报》为例,从其定位、自身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践行及该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三方面着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长江商报》媒介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长江商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定位 践行 舆论氛围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吴哲是“温和的知识精英”,他有学历、有判断、有常识、有目标,却也同样有着年轻人的自我与幼稚;而袁朗则是
期刊
一提起记者,过去我们总是把他们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冕之王”、“正义”、“公正”等词汇联系起来。但近几年,这些词汇却变成了“红包”、“假新闻”、“狗仔队”。记者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在失去其光鲜的色彩。甚至出现了“新闻民工”、“防火、防盗、防记者”等一些说法。当下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是否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如果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一、记
期刊
更好地发挥党报的传统优势,将城市党报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势主流媒体,是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些城市党报工作者总喜欢抱怨“政策缺失”或“市场限制”,党报运营效果不佳总去找客观原因,却不从自身找差距。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政策缺失”或“市场限制”,按照目前这些新闻工作者的理念或技能,恐怕也不会取得太大的进步。更糟糕的结果很可能是,没有了政策保护,他们的生存问题都不好解决。  虽然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