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想象与情感:彰显古诗教学人文性的着力点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它意在表明——文学作品是伴随作者的丰富情感而生的,读者也应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向作者和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时至今日,在大力强调人文教育新形势下,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为基本特征的语文学科教学,更应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认真挖掘并努力彰显不容忽视的人文元素,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化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逐步打下坚实性基础。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古诗教学角度,拟就如下三个方面,试简要阐述并非成熟的一己私论。
  一、化形态为手段,努力彰显古诗教学的人文性
  古诗是一门内外兼修的艺术性文化,以形象感为基础,集形象、意蕴和情趣为综合一体。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视听感官的形象性刺激,有效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和转换,积极开展人文性教学活动。
  1.借助图画形体化,易于理解诗意、领悟内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善于盘活诗中之“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而且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更加深刻地领略它的丰富内涵。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对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笔者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庐山的正面与侧面图像、近照与远照图形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观看和比较中感知它的多姿多彩;然后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揣摩、推敲,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诗句的感悟与体验;最后延伸其蕴含哲理——看到人事和物象,简单化角度和视野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只有全面联系才会客观、正确、公正。
  2.努力实现情境化,易于外化在形、内化在心
  “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就古诗教学而言,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加上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传递声感和形感的有效刺激,从而让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起来,让学生从“视听盛宴”中获取令人愉悦的形象化感知。
  二、以想象为支撑,努力彰显古诗教学的人文性
  由于时空跨度等因素,古诗中所描绘场景和隐藏性画面,需要引导学生在记忆表象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心理过程作用,进行还原、再现和盘活,以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1.通过想象活動,让重点词语表象化
  古诗文不仅语句生动,字词精炼,而且跳跃度大,写法夸张,这对小学生学习来说极具挑战性。教学时须要让词语通过“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等手段实现表象化,就是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合理化想象,让词语在大脑中形成主体画面。
  2.通过想象活动,让古诗创作本原化
  古诗多是作者在见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下极具想象力的产物。教学中应让学生借助想象,启迪思维,深入感悟其诗情画意,从而逐步实现创作的本原,以更好地进入诗中,与作者同振共鸣。
  三、以情感为纽带,努力彰显古诗教学的人文性
  1.引导学生在生活链接中缘趣融情
  如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该诗质朴无华、动静自如,整体上叙事,心理描写却很明显。前两句描写了小牧童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洒脱;后两句则写他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地专注!这由动到静的变化,把小牧童活泼有趣的样子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如何捕蝉”则没有进行描述,为读者留下了个性化遐想的空间。笔者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情趣化“补白”,从而在内外互动中深化他们古诗学习的情感。
  2.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缘趣融情
  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精神纽带,更是学习活动中缘趣融情的活力所在。以《赠汪伦》教学为例。笔者借助于投影和音乐,并且以多人小组为单元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友的热闹、欢乐场景,让他们根据个性化想象随意地进行跳唱,以充分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刻喻意。既激发了学习情趣,又从中攫取了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
  综上所述,“化形态为手段”“以形象为支撑”“以情感为纽带”,这是古诗教学的“三板斧”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进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弥漫和延伸,以不断放大人文教学的效益和效应。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225003)
其他文献
TPL给水栓在地埋低压管道灌溉中的推广应用马爱国,王捷(河南省水利水电实业开发公司)地埋低压管道灌溉具有省水、省地、降底能耗、投资少等优点,尤其是在机井灌区,深受群众欢迎,并得到
名著阅读是学生接触、了解经典的途径,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苏教版的教材中就设置安排了《三打白骨精》等课文,让学生通过经典节选的阅读,提升其文化底蕴。但是目前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从节选入手,忽视了对名著的有效连接与充分拓展,造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受阻。本文从研究中外名著的链接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讨论如何利用导课、鉴赏和拓展,实现对经典作品的高效阅读。  一、激趣导课,连线名著  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深刻高效,还要注重课堂检测环节的设计,也就是我们平时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作业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凭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作业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事略。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微改革,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作业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一、实践活动,读写结合  小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而新课标也提倡构建生本课堂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谈及作文的时候提出了作文源于生活积累的作文教学观,认为写作这件事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分不开,学生的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能写出怎样的作文。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累生活化素材让学生摆脱了写作时“无米下炊”的窘态,只要善于观察,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寻常的人和事中受到启发,写出有见地、能吸引人的好文章。  一、放眼日常,记录感动瞬间  写作文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呢?  一、诵读吟詠——感悟语言  朱熹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大量的诵读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当代语文教学也十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血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索2016年4月之前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血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章。应用Statal2.0进行分析,Q检验
<正> 1 前言滴灌施肥器是滴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滴灌系统向植物供给养分是既方便又有效的方法,与人工施肥方法相比,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