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品社课教学情境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的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道德等方面。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抽象说教,就很难产生实效。故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教学建议”)。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手段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在情境中感知
  1.以趣导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笔者以说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会和谐相处》(六年级下册)一课的导入设计:让学生边看边听多媒体制作的童话《猫狗分肉》,一下子吸引住了全班学生的目光,很快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以情导入。如在讲授《家人的爱》》(一年级下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配以汶川大地震的一个画面:在房屋垮塌中,一位母亲紧紧地抱住年仅一岁的儿子,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垮塌的房顶,牺牲自己而保全了孩子的生命。把母亲对子女的爱和自我牺牲精神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母爱的认识,对母亲充满了爱和崇敬的感情。
  二、学文明理,在情境中领悟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吸引人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思品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形象、具体的画面中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的感知,接受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 道德义务。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情、景、理的 相互交融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规范行为。如笔者在教《诚信是金》(五年级上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做人应“一千金”,“言必信,行必果”,先播放了《中华成语故事》录像带“曾子杀猪”这个片段。放完录像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曾子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他的孩子会怎样想?久而久之,他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对照录像中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懂得了“要讲信用”的道理。
  三、辨别分析,在情境中导行
  品社教學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而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美丑.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进行自我反馈和道德判断,借以深化道德认知,指导道德行为。如在教学《我的邻里乡亲》中,笔者积极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导行。其操作方法是播放以下教学课件:
  1.妈妈正要带小华上街去买玩具,这时家里来了客人。小华很不高兴,催妈妈快走。
  2.妈妈热情接待客人,而小静急忙躲进房间里不肯出来。
  3.外公、外婆来了,小明热情接待;别的客人来了,他就不愿理睬。
  学生看完课件后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辨析,学生们提高了认识,学会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向学生提出道德行为要求之后,还要进行具体的恰当的行为方式的指导。如笔者上《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四年级上册)一课,当学生提出学习、做事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并且要讲究质量时,就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出现卡通想象给予肯定;当学生提出“一边看电视,一边读报”时,屏幕上的卡通想象随即指出这种做法的弊病;当学生提出“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学习功课”时,屏幕上的卡通想象又提醒学生注意,讲究效率并不等于每时每刻都要学习,还要劳逸结合。这种行为方式的指导,有利于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总结归纳,在情境中延伸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把课本上所学的道德理论落实于实际行动中呢?笔者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总结归纳,将“导行”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校内延伸至校外;让学生从明白的道理中,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如上《吃穿用从哪里来》一课在最后总结时,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一颗非常耀眼的劳动星,紧接着一只小蜜蜂飞了出来。于是,总者进行总结归纳:“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我们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希望大家以后在家里要经常帮助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将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对爱劳动的好孩子颁发劳动星。”结果学生们的劳动积极性普遍提高,自理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在思品学科中恰当、适时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门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工作,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计划和安排当中,获得系统的训练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关键词] 中学;核心素养;数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要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摘 要]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指的就是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础的数学内容,尤其是在小学生学习数学初级阶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界越来越受重视,将其应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基于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提出相应的策略: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优化自主学习过程;重视随堂解答,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摘 要] 数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竞争能力等。因此,教师应基于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相关内涵,了解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运用措施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成效,促进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综合运用能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呢?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幼儿思维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
【摘要】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对于学生人文素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将对于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上发展日程,可究竟该从何处下手、怎样下手成为改革难题,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证明,就如何解决职高语文教学的困境问题,实践活动教学显示出了非凡的效果。  【关键词】 职高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性  由于职高的教育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在其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滞后
当前我们的教师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开发,让它们"临场闪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课本内容,让师生有更
采用SIMPLE算法和k-ε模型,以我国某600MW直接空冷电厂为例,对其空冷平台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速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阐述了热风回流现象产生的原因.
【摘 要】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应该能够有自我简单解读教材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解教材。笔者从找准内容,读出效果;体会句式,读出数感;养成习惯,读出兴趣这三个角度例谈如何在数学课堂达到读中理解的目的,彰显读的威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阅读;理解  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几乎不会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往往纠缠于自我陶醉的讲解,习惯于题海遨游之中,这就造成学生自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