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积累本,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语文学习再不能局限于课堂。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的、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不断地尝试:以积累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大门,进一步开放课堂,撑起语文教学一片天。
   一、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广泛阅读,学会自觉积累。学期初,语文老师带头多订几本有关作文方面的报纸杂志。供学生阅读,让学生看看别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在充实自己,增长知识的同时,久而久之在自己的头脑仓库里自会增多词汇及语言方式。
   写文章,就是用书面语言记叙、议论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应尽可能地写得生动活泼,让人喜欢读,有好效果。文章写作时作者的语言、观察、思维、想象以及知识、思想等多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运用,而以运用语言为基本要素,所以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掌握足够词语的重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报刊、读小说或其他什么读物时,就要求他们不放过每一字、词、句。把好的字、词、句用摘抄、剪报、记卡片的形式把它积累下来。这样,阅读后随批、随记、随收集,不但可以积累语言,也可以积累材料,积累“思想”,为今后的写作增添了源泉。
   在学生积累的同时,老师也把积累的材料,收集来的美文、佳作,不断读给同学们听,课前五分钟读,早自习读,作文提示时读……,读来读去,同学们不但不烦,反而眉飞色舞,躍跃欲试起来。同学们也分班编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展示亲手收藏的“珍宝”,每天读、听两、三篇,一学期下来就有三位数字了。
   二、有重点地选取文章细心地阅读 ,有目标的积累。学生写作文大都从“模仿”开始。在每写一篇或一类作文之前,让学生从作文杂志上选取类似题材的文章认真细读一遍后,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的中心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材料?
   2.它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大体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3.有何语言特色?
   4.文章有什么优缺点?(自己应学习哪些长处?)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有这么一句话:“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不应该那么写,恐怕最好是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件中去学习了”。
   三、读与写结合。“多读”积累还是个准备阶段,关键还在于“多练”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看法认识,从而成为作品的主题。
   通过读练结合的强化训练,学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同学们经过反复探索,练习,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整体不入门的现象克服了,许多同学作文有了闪光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示我们: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具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不断地走向大语文课堂,走向开放的语文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此文仅就教材资源,谈谈自己对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在尊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寻找二者的“交集”   教材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编排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有各自的目标与梯度。统筹设置目标,要在尊重这两个体系的相对独立、不损害教材既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去寻找二者的交集,然后调整。   以高一下学期为例,继上学期写景抒感的记叙文训练之后,下学期则根据课文第一
期刊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又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先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接着串讲课文,再就是分析内容和总结归纳等等。一节课下来,老师费了不少劲,学生却学得厌烦,结果自然是收效甚微。因此,教好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要想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吸引学生外,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是多数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来源。而诵读法就不失为
期刊
对于后进生,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过分强调他们是后进生,就像不要过分强调我们是后进老师一样。我看,最好取消“后进生”这一称呼或说法。    要谈后进生问题,先得从班级的整体谈起,因为后进生也是一个班级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无论是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带班都要讲原则:    第一、是管理班级要有原则   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不肯“用心读书”,原因自然很多。但有一个原因是我们老师自己不守规矩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教师要更多的把自己的“教”变成学生的学。教师要在新形势下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主导地位”,搞好自己的服务角色,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更要对所教的学生教材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因地制宜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这十多年的教书生涯,积累了
期刊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一度寝食不安。我知道,如果将它上成一堂平淡乏味的语文课,则不但是对九泉之下那位伟大母亲的大不敬,而且是对敬重病痛的那位作家的怠慢,更是对母爱这一永恒的文学母题的亵渎!   那个十岁的作文得了奖的孩童,因母亲的一句话扫了自己的兴,于是“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却又不得不承认“她聪
期刊
诗有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这就像精读与泛读一样,二者不必为“争春”而发生“磨擦”,它们之间是亲密战友,合作才能互赢。  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增加了阅读能力的考查,增大了阅读量。以现代文为例,根本不考现成例题,全都来自课外,同时科目之间也有穿插……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语文修养,提高语文素质呢?要想做到这一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
期刊
2010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命题对话环节的命题是“教我唱歌的人”和“那个陪我唱歌的伙伴”,选手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对话并且符合两个要求:独特、生动。   在命题对话中,原生态歌手向评委和观众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那独特的生活体验、生动细腻的情感打动了余秋雨评委和观众。对话的两个要求让我联想到高中记叙文的写作,“独特”“生动”两种意识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它是记叙文写作的两个法宝。  一、独
期刊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得到正常发展的四化建设新人,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抓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班主任工作——面向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领導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
期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称谓来代替。这种相关的称谓就叫年龄的别称,多见于古代诗文,有不少还一直沿用至今。  十岁以内的年龄别称大致有周晬 、垂髫、始龀、幼学等。  周晬就是周岁,袁枚的《祭妹文》里有此称代:“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人不剃发,童子自然下垂的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