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说今 自见本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石蕃锦集第一》系胡小石先生在李瑞清先生家中当家庭教师期间,遍览李氏所藏金石拓片,萃取精华,而成是集,为一、二两册。临川李氏为收藏重镇,享誉当时,由此亦可窥李氏收藏之一斑。今据其一所见胡小石先生之印文,略为注解,以见其汲古说今之情。
  开篇《鲁公伐徐鼎》,其末有印文曰“从周”,为白文,此一本乃师李瑞清先生之教。李瑞清有云,求篆于金,求隶于石,神游三代,目无二李。“周”在三代之列,大篆以《毛公鼎》与《散氏盘》为代表。李瑞清称《毛公鼎》为“书中尚书”,存庙堂之气。而《散氏盘》被誉为“草书之祖”,是篆中之草。《毛公鼎》与《散氏盘》,前为纵势,后为横势,各具特色。习书者若能致力于此,则可在书艺上更上层楼。需要指出的是,目无二李,并非是指眼中没有二李(李斯、李阳冰),而是不要为二李所拘束,跳出二李之窠臼。因近世习书者,多写小篆,尚平整,流于呆板而无古意,所以,李瑞清先生主张写大篆,崇尚古意,而见烂漫天趣。胡小石先生此“从周”印文,可见受师影响颇深。
  在《楚公钟二》中,跋文末署“愿夏庐”朱文印。“愿夏庐”为胡小石先生斋号,出自郭璞《游仙诗》“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此句有惜时嗟老之意,亦可想见胡先生当时之心境。
  在《楚公钟三》中,跋文末署“思美人”白文印。《思美人》为楚辞名篇,是屈原《九章》之一。屈作时见“香草美人”,实以此见心地高洁,胡先生以“思美人”为印,亦窃比于古之君子。
  在《邛君妇壶》中,跋文末署“父石”,朱文印。“父石”,当指胡小石先生之父胡季石。此印文暗含思亲之意。
  在《宗妇敦》中,跋文末署“陶章可贞”白文印。此取“贞”字之意而喻石质之坚。亦以此自比。
  在《周至鼎》中,跋文末署“游方室”白文印。“游方”,旧指僧道修行问道,以此为印,则表明胡先生志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屑坐于斗室,实是心忧天下。
  在《大同砖》中,跋文末署“古”朱文印。“古”即“胡”,古通。有清学人书家,受小学影响颇深,篆刻印文此类者不少,可见历史遗迹。
  在此《金石蕃锦集第一》后的跋文中,胡先生之师李瑞清先生在文末有三方印文,首曰“阿梅”(朱文),次曰“静道人”(朱文),三曰“黄龙砚斋”(白文)。其中,“阿梅”为李瑞清“梅庵”之昵称,而“静道人”即“清道人”,为李瑞清自号。古时,“静”与“清”通。有关“黄龙砚斋”之来历,据万君超《近世墨林玉屑》载,李瑞清藏西汉黄龙砖砚,砚侧有“黄龙元年建”五字,砖为长方形,泥质甚细,略带黄红色。原为清人阮元所藏,并刻有两行砚铭,墨池前刻有翁方纲题字,曾为李氏三弟李瑞奇购得,后转赠其兄,李瑞清得此砚遂名斋号曰黄龙砚斋。1903年5月,齐白石在京城为其篆刻“黄龙砚斋”印。
  以上所见印文,仅略识大概,胡先生所用印文尚有“夏庐”“胡小石”“倩尹”“光炜”“阿石”等,此皆以姓名及字号入印,其中,“夏庐”为“愿夏庐”之省。
  在曾熙先生为此书所作的序言末,曾先生署有“农髯”朱文印。“农髯”为曾先生之自号,“农髯”即“浓髯”,意指胡须浓密。古人尚风度,美仪表,以蓄须为尚。由是可知,曾先生是讲求儀表与风度的、期埒古之君子。
  汲古说今,自见本心。通观胡先生所用印文,可知其好古之尚。或引经据典,采撷诗文名篇佳句入印,以此自警,明心见性;或用六书转注假借之法,以求妙合古人,此与篆刻之外,又生发无限情趣,令人遐思。
  古以篆刻为雕虫小技,今日观之,果如是乎?
其他文献
郭英培,别署杞人草堂、新甫山人。济南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花鸟创作院院长,山东中国画学会理事,芥英社成员。1957年生于山东新泰,早年师从著名书画家于太昌先生学习书法,后入国家画院吴悦石、梅墨生先生工作室。作品参加笔墨山海——梅墨生先生工作室师生展、《美术报》山东省代表性画家巡回展、齐鲁五家书画展、国家画院“教学十周年成果展”、 全国花鸟画名家邀请展
期刊
程维,小说家、诗人、画者。1962年出生,曾入选“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有影响的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浮灯》《皇帝不在的秋天》《海昏:王的自述》《双皇》,诗集《妖娆罪》《他风景》《古典中国》,散文集《画个人》《南昌人》《豫章遗韵》《水墨青云谱》等。文学作品曾获中国作协“第8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天问诗歌奖”,首届“滕王阁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谷雨文学奖”,第二届“陈香梅文
期刊
黃晖书法作品选
期刊
A  知道邓尉山的名号,是在学校里读龚自珍的那篇《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江宁的龙蟠还不曾到,杭州的西溪即刻是要再次前往,而这苏州的邓尉,此番来苏州,是务必要一上的了。  初次来苏州时,那天访周瘦鹃故居前,就读到周老先生写邓尉山看梅花的诗与文章。其诗一首云:“万树梅花锦作堆,皑皑一白满山隈。几时修得山中住,朝夕吹香嚼蕊来。”感觉里,周先生对梅花的繁枝很是喜欢。而
期刊
刘振涛(字涛声,号云山,别号莲心草堂主者。其书法工楷书,擅行草,亦能隶篆;书风雄而秀,雅而健,沉着痛快。以下简称“刘”。)  李少华(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湖南省书协会员,以下简称“李”。)  对话时间:2019年4月13日   2019年4月20日   2019年5月2日  对话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星语林小区刘振涛先生寓所  一、书展誉京华,专家高评价  李:感谢刘老师接受我的采访。我们就从您
期刊
铜墨盒与刻铜墨盒在说法上有些小的区别。刻铜墨盒是指有刻工的。我们说刻铜墨盒大约产生于咸同年间,这之前有光素的未加刻工的铜墨盒早些年出现,大约是在嘉道年间。那么,是谁发明了铜墨盒呢?  以前我们说起过李放,也说起过李葆恂。李放的父亲是李葆恂,李放的儿子叫李大翀。李氏一门家学渊源,都雅好收藏,对京师琉璃厂手工艺人感兴趣,有研究,并都有相关著述。李大翀也继承了家学,也是有相关著作的。并且李大翀得享长寿,
期刊
阳红光  64岁,湖南省平江县人,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12年下半年开始创作拍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至2013年6月拍摄了第一部《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2013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馆永久典藏了其中2张照片,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中心永久典藏了整套照片。2016年6月至2018年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第
期刊
王法,纳西族,1963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笔名通登、法一、法顗、淡翁、职业媒体人,曾获21屆中国新闻奖。现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丽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丽江书法院(社团法人)、《春城晚报·书画云南》主编。潜心于“动态与静态关系研究”“书法线质、空间及其元素研究”“中国书法‘病态’研究”。 其书法早年从晋唐入手,中年始涉于北碑之首《张猛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好大王》等,并保留了雄奇峻雅的风骨,却又
期刊
郭震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7、8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宁夏“首批塞上文化名家”、宁夏文史馆馆员、宁夏美术家协会顾问(第5、6届副主席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多次被授于“宁夏杰出美术家”称号,被评为“宁夏文艺界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28次(含油画、国画、版画),荣获1997中国艺术大展银奖、鲁迅
期刊
吴广,湖南湘阴人,当代青年学者、金石书画家、作家、诗人,字一庵,号泥古丁、无法墨家、一寸心十门艺百家饭千万亿生,别署再云轩,刘炳森赐号四全斋。擅诗书画印,偶作歌曲赋,喜经史子集。艺术界称其为:当代一位精通诗书画印“四全”的学者型艺术家,当代中国新词牌、新曲牌、新成语、新辞条的开创者和实践者。  曾发表各类艺术作品数千件,各类著述十余部,共二百余万文字行世;作品四十多次入选中宣部、文化部及中国文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