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唱歌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感情的方式,幼儿也是这样,唱歌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时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这样途径。因此,唱歌应该成为幼儿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带来的欢欣和愉悦.虽然幼儿天生喜欢唱歌,但并不天生就会唱歌,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关键词】兴趣;环境;氛围;认识 ;创造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1 歌曲内容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得较远,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贴进幼儿生活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小兔乖乖》(欢快的)、《柳树姑娘》(优美的)……既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唱 ,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当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我认为应该做到:
1.1 歌曲“心中有数”
拿到一首歌曲,老师最先想到的是弹奏,我也不例外。先熟悉旋律,后唱亮歌词,最后,设计教案。这是比较规范的做法。但是,也不能过于“照搬”,要估量孩子的现实水平,如调子过高了(老师自己都唱不上去了),可以处理成C\D调;歌词拗口,可以进行改编。段落过长,可以进行压缩。总之,要以孩子的眼光审视整首歌曲,将一切不适合幼儿的去除,将精华留给孩子们“享受”。
接着,你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基础。音乐执教过程中往往出现“冷场”,老师问:孩子们,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幼儿瞎说乱猜,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熟悉旋律,请孩子们打节奏时,也是乱成一片,纯粹乱拍一气。所以,利用日常教学对幼儿进行类似奥尔夫节奏训练非常有必要。通过简单的节奏游戏,让孩子们会听、会拍,会数、会说节奏,是上好一个歌唱活动的前提。
1.2 环节“行云流水”
歌唱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以歌曲为轴心展开,环节不在乎多,在乎的是有效。每个环节,你想孩子们学到什么,最终是否与目标想匹配,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去除一些花哨、啰嗦的环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才能凸显成效。而且,环节的衔接也是要有头有尾,由浅入深,孩子们才容易接收最新“信息”。
在设计的环节中,我们还要注意“流畅”,也就是我形容的“行云流水”,环节预设只是“预设”,要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调整,不能盲目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过渡的时候,更要正面积极评价幼儿,给予提点和建议,以便技能上的提升。
1.3 对话“有滋有味”
很多老师为了烘托音乐课的氛围,过多地将故事、诗歌、交流等语言表达引入音乐课堂,使歌唱有名无实。当然,有些是无法避免的的,如评价、理解歌词环节。我希望音乐课更“有味”。就是说:欣赏歌曲后提问歌曲,孩子们回答后,老师直接用歌声来回答,吸引孩子们再次听;难点讲解时,教师将失误唱和正确唱一一唱给孩子们听,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唱法学唱;创编歌曲时,将孩子们回答的唱入歌词,做一个示范,激发孩子们用歌声创编的兴趣等等。用“唱”贯穿教学,用“唱”引领示范,用“唱”指点迷津,才能让歌唱活动更“入味”。
1.4 法“五花八门”
听了特级教师的《小燕子》后,给了我很多感触,本来认为比较难的轮唱、领唱、和声唱法等也可以每一节歌唱活动中去尝试。记得以前,我们最普遍的跟唱方法,是集体唱,分小组、分男、女声唱等,孩子们技能上没有得到真正提升,也到时候换换口味了。在一首歌曲中采用男女轮唱、小组轮唱、领唱带集体唱、和声唱的方法进行尝试。
2 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我就带他们参观幼儿 园的饲养角和各班的饲养角,当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小客人”时,都惊讶的赞叹着,我趁机让他们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声音的长、短、高、低。如:小猫叫喵…喵(长到高)、小狗叫汪…汪(短而强)公鸡叫喔…喔(高音)老牛叫哞…哞(低音)。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們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我还让钢琴当幼儿的“小老师”,代替教师说话,指挥幼儿的各种活动。如低音暗示幼儿,“小老师”生气了,用轻音或高音要求幼儿静下来。运用这些拟人化的声音,可以使幼儿在没有恐惧或没有老师的责备下集中起来。平时我经常让幼儿听一些节奏明快,幼儿喜欢的曲子,并告诉幼儿“小老师”的声音有轻有重,节奏有快有慢,很好听,引导幼儿必须安静并认真地听“小老师”说话,同时要求幼儿回答“小老师”的提问,久而久之,幼儿的听觉不断提高对“小老师”的“说话”内容已熟悉理解,于是便可以用琴来指挥幼儿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文学、美术作品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象最近凤凰传奇的歌曲,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 二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孩子会唱这些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来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我们孩子歌唱时如果记不住歌词,但只要老师把握好教学过程,使孩子掌握歌唱的方法,就应该是成功的。在歌唱活动结束后,如果孩子还不记得歌词,可以把这首歌的录音经常性地播放给孩子听,使孩子在无意中记住了歌词。其实,我们忘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唱了。那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那就是“儿童叫儿童”,它是成人教儿童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教师教的更有效。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調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记得在我小的时侯,最喜欢哼着完全是由自己编的不成调的歌,也就是成人认为的“瞎唱”。我想,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歌曲更多,那么尝试唱完全由自己编的歌曲的愿望会更大。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
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象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
歌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求新、求实的教育改革路程中,我们只有心存创新,才能开拓音乐教学新局面。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自己,唱未来,唱出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兴趣;环境;氛围;认识 ;创造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1 歌曲内容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得较远,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贴进幼儿生活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小兔乖乖》(欢快的)、《柳树姑娘》(优美的)……既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唱 ,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当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我认为应该做到:
1.1 歌曲“心中有数”
拿到一首歌曲,老师最先想到的是弹奏,我也不例外。先熟悉旋律,后唱亮歌词,最后,设计教案。这是比较规范的做法。但是,也不能过于“照搬”,要估量孩子的现实水平,如调子过高了(老师自己都唱不上去了),可以处理成C\D调;歌词拗口,可以进行改编。段落过长,可以进行压缩。总之,要以孩子的眼光审视整首歌曲,将一切不适合幼儿的去除,将精华留给孩子们“享受”。
接着,你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基础。音乐执教过程中往往出现“冷场”,老师问:孩子们,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幼儿瞎说乱猜,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熟悉旋律,请孩子们打节奏时,也是乱成一片,纯粹乱拍一气。所以,利用日常教学对幼儿进行类似奥尔夫节奏训练非常有必要。通过简单的节奏游戏,让孩子们会听、会拍,会数、会说节奏,是上好一个歌唱活动的前提。
1.2 环节“行云流水”
歌唱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以歌曲为轴心展开,环节不在乎多,在乎的是有效。每个环节,你想孩子们学到什么,最终是否与目标想匹配,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去除一些花哨、啰嗦的环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才能凸显成效。而且,环节的衔接也是要有头有尾,由浅入深,孩子们才容易接收最新“信息”。
在设计的环节中,我们还要注意“流畅”,也就是我形容的“行云流水”,环节预设只是“预设”,要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调整,不能盲目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过渡的时候,更要正面积极评价幼儿,给予提点和建议,以便技能上的提升。
1.3 对话“有滋有味”
很多老师为了烘托音乐课的氛围,过多地将故事、诗歌、交流等语言表达引入音乐课堂,使歌唱有名无实。当然,有些是无法避免的的,如评价、理解歌词环节。我希望音乐课更“有味”。就是说:欣赏歌曲后提问歌曲,孩子们回答后,老师直接用歌声来回答,吸引孩子们再次听;难点讲解时,教师将失误唱和正确唱一一唱给孩子们听,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唱法学唱;创编歌曲时,将孩子们回答的唱入歌词,做一个示范,激发孩子们用歌声创编的兴趣等等。用“唱”贯穿教学,用“唱”引领示范,用“唱”指点迷津,才能让歌唱活动更“入味”。
1.4 法“五花八门”
听了特级教师的《小燕子》后,给了我很多感触,本来认为比较难的轮唱、领唱、和声唱法等也可以每一节歌唱活动中去尝试。记得以前,我们最普遍的跟唱方法,是集体唱,分小组、分男、女声唱等,孩子们技能上没有得到真正提升,也到时候换换口味了。在一首歌曲中采用男女轮唱、小组轮唱、领唱带集体唱、和声唱的方法进行尝试。
2 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我就带他们参观幼儿 园的饲养角和各班的饲养角,当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小客人”时,都惊讶的赞叹着,我趁机让他们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声音的长、短、高、低。如:小猫叫喵…喵(长到高)、小狗叫汪…汪(短而强)公鸡叫喔…喔(高音)老牛叫哞…哞(低音)。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們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我还让钢琴当幼儿的“小老师”,代替教师说话,指挥幼儿的各种活动。如低音暗示幼儿,“小老师”生气了,用轻音或高音要求幼儿静下来。运用这些拟人化的声音,可以使幼儿在没有恐惧或没有老师的责备下集中起来。平时我经常让幼儿听一些节奏明快,幼儿喜欢的曲子,并告诉幼儿“小老师”的声音有轻有重,节奏有快有慢,很好听,引导幼儿必须安静并认真地听“小老师”说话,同时要求幼儿回答“小老师”的提问,久而久之,幼儿的听觉不断提高对“小老师”的“说话”内容已熟悉理解,于是便可以用琴来指挥幼儿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文学、美术作品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象最近凤凰传奇的歌曲,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 二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孩子会唱这些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来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我们孩子歌唱时如果记不住歌词,但只要老师把握好教学过程,使孩子掌握歌唱的方法,就应该是成功的。在歌唱活动结束后,如果孩子还不记得歌词,可以把这首歌的录音经常性地播放给孩子听,使孩子在无意中记住了歌词。其实,我们忘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唱了。那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那就是“儿童叫儿童”,它是成人教儿童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教师教的更有效。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調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记得在我小的时侯,最喜欢哼着完全是由自己编的不成调的歌,也就是成人认为的“瞎唱”。我想,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歌曲更多,那么尝试唱完全由自己编的歌曲的愿望会更大。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
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象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
歌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求新、求实的教育改革路程中,我们只有心存创新,才能开拓音乐教学新局面。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自己,唱未来,唱出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