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的雪
  北方的雪从天气预报、新闻
  以及微信朋友圈向我涌来
  但我最信赖的,依然是
  来自电话里母亲的延迟播报
  雪,在南方不过是一场
  或另一场阴冷的雨
  而在老家,那种臃肿和厚重
  就像一盆盆不熄的炭火
  那些轻轻的白,那些沉重的白
  拥挤着从山顶来到山脚
  在宽阔的汉江前停下脚步
  投身于江水,流向远方
  寂静和沉默的水倒映着
  乡村的缩影。一盆火在乡下燃烧
  和雪为伴,灰烬下的火种
  释放着流传久远的暖意
  河流
  你无法从一条河流里得到
  另一条河流的秘密
  白云,山岳,村庄,人畜
  在不同的维度,没有相同的空间
  可供传递和依存
  看到一条河流的浑浊,就会去想
  另一条河流的清澈
  但你无法阻止时光的篡改
  念念不忘的过往,只剩下散乱的片段
  用来翻阅和回味
  有些事不可预测也难以假设
  孩子一天天长大
  他对自己年少的过往嗤之以鼻
  你耗尽一生跑向河流的下游
  也只望见远去的帆影
  河流从不承诺什么,流动
  是贯穿它一生的事业
  浪花中的奥秘,只不过是
  时光隧道里的一些无序凸起
  走着走着,就消失了
  不可逆转的旅途
  小城的火车站就像一个
  巨大的邮筒,不停地把年轻人
  投递到远方,再将老人运回来
  火车如忠实的邮递员
  牵着远行者和归来者
  那么多人奔跑着
  为了追上永不停歇的火车
  那么多火车奔跑着
  为了搬运更多的人
  铁轨,像没有尽头的锁具
  把它们紧紧地锁在一起
  我也奔跑着,从此地到彼地
  跟着火车的节奏
  追着时代的一小片阴影
  背对亲人和土地
  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一直把故乡跑成体内一块
  每到节日就隐隐作痛的结石
  清晨
  最先是一辆马达三轮车摇晃着
  像一头喘着粗气的老牛跨出圈门
  明明灭灭的廉价香烟如小小的火把
  照亮驶向蔬菜批发市场的路
  一位母亲从睡梦中惊醒
  她每隔一段时间就探起身子
  盖好婴儿滑落的被子
  她的梦繁琐绵长带着莫名的愧疚
  早起的小学生在楼下一声声
  呼唤同伴,像鸟鸣般清脆、新鲜
  又如一把钥匙,打开水龙头,打开
  抽油烟机,叫醒锅碗瓢盆
  各种声音开始传染、蔓延
  直至汇聚成一个庸常的早晨
  最后,汽车发动的声音
  把纷杂踢踏的脚步声带走
  小区门口,一队蚂蚁正在搬家
  面对阴沉闷热的早晨和匆忙的人群
  它们只是微微抬了抬触角
  继续向着原定的方向有序爬行
  小镇
  河水有流向,道路有指针
  媳妇拎着便桶穿过弄堂,成了婆婆
  孩童挣脱母亲的怀抱,跑向中年
  水泥替换了青砖,钢筋淘汰了木柱
  小镇的历史便被摊薄了几分
  它已经完成了对城市的模仿
  古老的吆喝换成时髦的广告
  广场、商铺、公园、酒店,像钉子
  扎进小镇日渐臃肿的身体里
  但游子远去,不再归来
  背对家的方向行走,熟悉
  慢慢覆盖了陌生,进而让人着迷
  可惜我只是过客,白天客居于此
  感受钟表缓慢地推动年轮
  傍晚来临后又与它背向而行
  我终归要返回城市的深处
  那里的牵绊如均匀平缓的呼吸
  而小镇之魅,如梦里的沙漠
  在一場雨后长成绿洲
  又将在持续的艳阳里变回荒原
  套中人
  终于过上了以车代步的日子
  工作地点的变化,让他远离了
  锦寓路上的五十六棵黄山栾树
  那些陪伴了他六年的行道树
  像彼此知根知底的老友
  离别,也是后会无期
  一条路被废弃,另一条路
  像新生的枝丫,伸向陌生的领地
  在车轮的滚动中,时间开始
  奔跑,他也开始加速
  一个月,半年,两年,或者
  更长的时间,周而复始的重复
  加深了他对现世的厌恶
  当一条新的上下班之路被开辟
  陌生的道路、建筑、风景、人群
  被重新认领,又慢慢成为
  熟悉的事物。新的秩序形成了
  但他知道厌倦迟早会来
  在没有改变起点和终点之前
  画地为牢无法破解
  像两颗钉子,紧紧地钉在骨头里
  钉子之间,是十余公里的空间
  可供他画圈、缠绕、迂回
  圈子之外,如不可触碰的禁区
  而他也从未想过去僭越
其他文献
宿墨指的是隔夜发酵的墨汁,胶和墨分离了,水分蒸发了,墨汁不再滋润新鲜。很少有人用宿墨作画,或许因为宿墨是难以掌握的,中国画要求“气韵生动”“以墨取韵”,如果不能妙用宿墨,容易下笔迂滞,失之板结,缺乏光彩。将宿墨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拓展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提炼富有意味的形式感,无疑是有创造性的。近代黄宾虹用宿墨画山水,今人吴山明用宿墨写人物。吴山明画人物用的是淡宿墨,取其幽淡朴素的趣味。为什么吴山明的
期刊
五荒六月,是一个委婉的说法,总之,过了三月,镇上的姑娘不再出嫁。  偏偏,紫云英接引了春風,把乡村染成紫色,风一吹,涌出好看的波浪,像镇上姑娘们曼妙的身姿,忽闪在田间地头。  紫云英的花一边开一边落,层层叠叠,一个月过去了,它还是如此,仿佛有人在它耳边说情话,哄得它发疯似的想把自己的名字种满大地。只有傍晚的时候,它才似乎发一阵愣。那时哼了一天嘤嘤嗡嗡的蜜蜂,准备回家了。  紫云英,或卧在山脚下,或
期刊
纯真年代  冯媛在他们班被认为是个很怪的人,没什么同学愿意搭理她。但是当我转到他们班后,不知怎么的,就首先认识了她。当然,那个时候我也被认为是个怪人。我原先所在的班级改为双语班,所有人都拼命地往那里挤,我竟然自愿被放逐了。作为毫无攻击力的入侵者,大家很快就丧失了对我的兴趣。一天中午,冯媛对我说:“你和我走吧。”于是她带我到她家,和她爷爷奶奶一起吃午饭。  冯媛的家很远。在此之前,我从未坐过公交车,
期刊
一  黄昏时分,春媛手里拎着一袋从市场里买来的甜虾和三文鱼,步履轻盈,走在回家的路上。下班前,公司召开了季度总结会,公布了考核业绩,春媛本季名列前茅,受到了上司褒奖,她想好好为自己庆祝一番,让这个周末过得更充实。  家里的红酒好像还没有喝完,冰箱里还藏着香肠和牛排,她边走边想着。快到家时,有段上坡路,行人不多。迎面一个背着书包的少年,约莫十岁光景,骑着一辆小单车,与春媛擦肩而过,身边掠起一阵疾风。
期刊
鼻 子  一场暴雨过后,稳成听见了水的喧哗,他立刻赶到镇中流过的小河。小河上有一座小桥。  如果拱桥是河流戴的一顶帽子的话,那么,稳成就像帽顶上的那个蒂头。每逢发大水,小桥仿佛随时可能被风吹掉的帽子,小桥摇摇晃晃。小镇由小河一分为二,河两旁的居民就不敢过桥。可是,又不得不过。小桥像是抖掉帽上的草茎、叶片一样,总有人坠入河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稳成常常出现在桥上,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
期刊
那时候的钱大,一毛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买一个方格本加一支铅笔;一瓶散装酱油;两根红小豆棒冰;还可以看一场电影。  那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分钱就可以消费,一毛钱就可以过像样的生活。几百块钱是首富,几千块钱就是巨富。  我家的邻居里好像没有巨富,首富也就林爷家算吧,王爷家也勉强算。因为林爷和王爷都在机关工作,算是公务员,房子也比一般人家多一间,就是筒子房里面再加一间。  王爷是警察,腰间总是别着
期刊
离开村庄半里路,北面的坡地上,有一处“义冢地”。  暑假,父亲带着我们去那块地里做帮手摸地头,割菜、打番薯藤脑什么,番薯地里肥头肥脑的大青虫蠕动着,吓得我手脚冰冷。地边油桐树上绿头乌鸦“呱”一声,我的头发毛倒竖起来。大人们忙得不跟孩子多交流一句话,没有同学和伙伴一起,我觉得在“义冢地”这个地方劳动,有一种天荒地老的孤单。当然,我那时只凭某种与生俱来的直觉,并不知道它的含义。地头挨着一条沙石公路,地
期刊
一  倪辛和贾宁来到崖上,天已暗了下来。琼台中观那一带的古建筑群时隐时现,天幕四面八方地朝中央合拢,那道线,是越收越细了。倪辛瞅一眼那石穴,见没等回那兽,再看不远处的贾宁,正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带壳的花生,朝石穴里边掷去。眼疾手快的他一掷一个准,撞在石壁上,“噗噗”作响。给那兽留好了食,二人才顺着来时的竹架往下爬。  这处崖,亦位于丹江口这一带,却因地僻人稀之故,鲜有人识。借着暮色仰望天空,只见黑黝黝
期刊
乡村宴席  在陇东乡村,除了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之外,最为盛大的聚会,就算村里的红白事了。  对于乡人而言,婚丧嫁娶,给孩子过满月,为老人祝寿,在庸常平淡的生活里,这都是天大的事。亲戚朋友、沾亲带故的各路人马都会纷至沓来,村里的各家代表都会悉数到场,这样的日子,不仅是乡村重要的社交场合,更是主妇们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这些红白事中,最为隆重的,要数娶媳妇。  乡下规矩,一般是请阴阳先生择定良辰吉日之
期刊
余纳新,笔名衲语禅心,男,同济大学硕士,浙江省网络作协会员。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长篇悬疑题材小说《暮色乡关》已出版发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浙东平倭记》被列为2017年度宁波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并将于今年年底出版发行;长篇军事题材小说《死士》入选上海电影节原创文学官方推选作品30强。  第一章 死里逃生  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一艘飞船,如同神灵,悄然滑行在无边的宇宙里。  我穿着厚重的太空服,背着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