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健康人格培养于语文教学中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人格的提出与研究不仅是国际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客观要求。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是其个体保持身心健康、个性充分发展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对于学生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由于健康人格的内涵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的态度体验及坚强的意志力,为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层面的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角度来探讨该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以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与健康人格培养的关系
  
  健康人格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能够自主的、积极的、自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的认识、评价事物,在处理与他人度社会的关系时能保持平衡的心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其认知、情感、意志等三种基本素质的有机统一。从健康人格的内涵来看,它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的态度体验及坚强的意志力。
  在语文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着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蕴涵着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外化。语文教学的途径主要是言语表达,是借助有声或无声的语言进行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作者及现实生活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语文教学或以直接教育的形式,或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意志品质。
  另外,语文教材自身也包含有丰富的健康人格教育资源,是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培养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语文课本申入选的文章,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乏作,这些优秀文章是人类时代精神文化的精华,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认识生活的深刻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中学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沃土。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由于健康人格是认知能力、情感、意志等三种基本素质的有机统一。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的态度体验及坚强的意志力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利用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方式,是实施健康人格教育的前提。因为认知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对一个事物有所知,才能有所感。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同时,人只有正确地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进行意志活动时正确地确定自己的目的,合理地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等。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认知方式。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式呢?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学生只有对自己有着较为明确的了解,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利条件或限制因素:并能将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潜力和长处竭力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不利条件,能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进而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在课内外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客观事物,使其理智地面对学习中困难和挫折,合理地解释自己所经历的不顺心的事。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方式,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天赋、体格、实际的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成就自己的理想。
  2 挖掘语文教材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伴随其他心理过程而出现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它影响认识活动的进行与发展。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从事某种学习或行为活动时若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使其发生积极的模仿或反复进行的趋势;反之,不愉快的情绪则会使学生改变学习或行为的趋向。
  一般而言,学生健康人格的缺失,往往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接受性心理、压抑了教师眼中的“不正常”的学生的情绪情感反映、从而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了学生不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抛弃枯燥的说教,以情感为突破口,研究学生的接受性心理。教师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其心灵,进而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情感性与体验性,实现健康人格教育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结合。
  3 重视语文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力是个体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它使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同时,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个体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以便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目的。坚强的意志力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反复使用从书本到黑板、由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也并不在于仅仅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启迪、唤醒、感染、陶冶等教育效应上。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坚强意志力的培养,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内容利用起来,运用课文所具有的赞美祖国的篇章、优美的抒情诗、散文等文体,以及文章内容所蕴涵的美丑、善恶等是非标准,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并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知识说教很难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最佳的教育途径就是实践。因此,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与教学活动本身,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让学生从实践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力,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奋斗的目标,通过本人近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认为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关键。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实施探究的方式。《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探究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探究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分类、测量、实验、推理、交流、解释等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地理课堂变成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社区。通过科学探究,地理教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好奇心,使学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须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术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既然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要求我们中职生要具备能够就业的专业技术,这里我们将其称之为专业能力,即利用专业知识、理论、技能、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结合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概括为以下几种能力:动手操
日记,是自己把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等有选择地记录下来的一种应用文。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使学生自觉写日记,让写日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视第一课,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我都特意准备,上好第一节指导课。在这节课上,我一般通过:学习名人写日记的心得、交流写日记的好处、揭示写日记的秘诀、拓宽写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一的学生,他们开始对物理是很有兴趣的,也想学好这门学科,也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但由于一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随着学习深入,在物理学习中接连失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习的失败的情感体验,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由主动到被动,甚至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为了进一步掌握本地区结核病疫情.流行特征、检验防治对策、完善防治规划,和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我站根据全国及西藏结核病流调办统一规划和“199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在高中电学实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在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教学的改革也随之开展和深入,靠大量机械的重复劳动和无休止的加班加点盯盘补式的做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发展,课改的关键是课堂,课堂的关键是有效。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如何让课堂教学有效?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理顺教学中的几组关系——思想认识科学有效    (一)
目的观察外照射结合252锎中子射线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先予以常规外照射治疗,外照射采用6-MV X线,2戈瑞/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