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真探究世界,以艺术启迪心灵

来源 :幼儿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90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院第五幼儿园建于2002年,位于朝阳区奥林西路的科学园小区,周边毗邻各大中科院所。园所环创工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科学环境,积极探索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快乐地发展;与此同时,老师们在可探究的生态环境中丰盈内心,净化心灵。
  一、硕果累累的农作物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的奥秘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大自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幼儿园的环境也影響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园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素材,对园区环境进行规划。2017年幼儿园抗震加固后,我园将原有的绿植角扩建为60余平米的班级责任田。借助中科院遗传所家长提供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开展别开生面的种植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自我感知、动手操作来寻求答案,获得认知。
  首先,在责任田区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对比种植,在墙角下按高矮顺序逐层种植玉米、向日葵、棉花、茄子、南瓜等,考虑到植物授粉中可能会导致个别孩子过敏反应,把玉米种植在院墙的最里层;通过对比观察法,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其次,我们在责任田还种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西红柿。孩子们在播种、除草、浇水、收获的劳作过程中细致观察了解植株间的差异,有的西红柿植株很矮,有的很高;有的叶片大,有的偏小;西红柿的品种不同,果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像“火箭”,有的果皮上还有西瓜一样的条纹……
  除了在责任田区种植这些农作物之外,为了使孩子们每天出入班级时都可以随时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在班级教室前种植花生、土豆、韭菜、小麦,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环境中积极地探索、认识大自然,激发对自然的兴趣。
  通过参与种植和管理植物,孩子们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还了解科技手段改良的农作物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整个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中,还经常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记录所看到的植物的外形特点、生长变化,形成观察笔记。玩累了就弯下身子捡谷穗、果实,坐下来给小麦脱壳,感受收获的喜悦,也更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温润幼儿发现美的心灵
  众所周知在幼儿园里环创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满足孩子们的运动、交往、探索启迪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观看花草树木等自然中美的事物,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可以令幼儿与丰富而有趣的自然建立连接。我们园所在园区西南角设有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随处有景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区。此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根据地势、朝向、土壤变化,种植了品种丰富的具有明显观赏特点的花卉,如马莲、西府海棠、牡丹、玉簪、八宝景天等。通过观看花瓣色彩的变化和叶子清晰的脉络,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各异形态。与此同时,该区域还种植了山楂树、枣树、玉兰等树木,与鸟窝、石子路、小桥流水、栅栏、观鱼池等人文景观,构成风景宜人的观赏区域。这种环境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感受自然现象、感知自然变化的良好学习条件,使孩子们可以在休闲中用心灵去感受、寻找、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将美感的体验与同伴交流。此外,自然景观区还为幼儿提供了高低不等的小画架、粗细不同的画笔,黑板,以满足孩子们随时随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发现的愿望。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笔触、线条、符号表现他们眼中的美好,老师把孩子们完成的美术作品放到在班级中美化室内环境。
  三、开放的美工坊助力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我们园所在户外种植园旁设置了美工坊,用开放的空间环境来启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更自由,表现更大胆。掉落在土壤中随处可见的花瓣、果实、枝权等自然材料,孩子们都可以信手拿来自由拼摆进行艺术加工;园里还有假日家长带孩子们去园所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户外场地捡回来的松塔、松枝、蜗牛壳等,这些可爱的自然材料都为园所的美工坊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此外,园所老师也会在美工坊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能充分地感知、体验和表现。比如,有的孩子用叶子拼摆小鱼,用果壳制作鱼塘,用木棍给小鸟搭窝,还用松枝表现潺潺流水……伴随着鸟语蝉鸣、阵阵稻香,孩子们尽情享受户外美工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以愉悦、轻松的心态大胆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一切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进行,既要适应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儿童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我们园所在环创工作中也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珍惜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在自然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在大自然中认识、触摸、欣赏花卉绿植,以此感受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开展手工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眼协调的能力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喜欢以游戏形式进行手工创作,有时是自发的,有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刚开始总是只对手工制作过程感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预想具体的效果,创作结果往往不是起初的创作意图。随着教师引导的深入和幼儿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逐渐
期刊
庚子新春,因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而增添了一份凝重。 特殊时期,在我们身边涌现了众多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英雄们。4月4日为全国哀悼日,哀悼因疫情而逝去的烈士和同胞。抗击疫情期间,《幼儿美术》双月刊在线上公众号平台举办了以“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为主题的线上展览活动,并自2月20日至3月13日分四次选登了约五十幅3歲至7岁儿童的原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特殊日子里他们眼中和以往不一样的周边
期刊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美育相关的文件,为美育搭建了稳固的制度体系,美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育中的运用,使中国发达地区甚至广大农村、老少边穷地区都能享受优质的美育资源,从而给美育的发展与普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幼儿园美育也以崭新的姿态,助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一、大美育理念溯源  中国历代的美学家和美育专家,对美育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美学
期刊
《幼》:您能介绍一下“幼儿经典故事精选20种”系列的内容吗?从责编的角度上说一说做这个选题的初衷是什么。  杨:这套书里包含20个故事,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甚至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听过的中国民间文化故事,像《咕咚来了》《愚公移山》《孟母教子》《老鼠嫁女》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好故事。我们策划这套书的时候,就是想把这些经典的、蕴含浓厚中国民间文化智慧的故事介绍给今天的小朋友们。与此同时,我们做这个选题
期刊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如是说。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大地星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都有美的存在。“自行车写生”是6至7岁年龄段“生活之美”主题下的一节课,通过这节课让幼儿从寻常所见的事物入手,用绘画表现出艺术美感。同时,幼儿通过观察自行车各个部件的细节,了解自行车的组成结构,以及物体之间前后遮挡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期刊
儿童绘画不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是儿童通过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画作中看不到孩子的思想,只有简单的形象描摹,那绘画就没有发挥出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儿童日常的绘画创作中,老师或者家长要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当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多了,画中的故事也就多了,感受也就多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创作呢?  首先,引导孩子多观察生活,或记
期刊
北宋畫家李公麟的《西岳降灵图》,表现的是西岳山神金天王出巡的场景,也是宋朝官员、贵族们出行的写照。主人公骑高头大马,身边簇拥着随从,身后还有鬼神加持。在长长的马队之后有豪华的大车和轿子,轿子前有四个轿夫,后面被挡住了,但无疑也有四个人,八抬大轿,尽显奢华。人们都骑着马,为什么还要备着车和轿子呢?因为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骑马,而遇到下雨、刮风或路况不好时可改乘车或坐轿子,这样的排场已经到了奢侈的程度。再
期刊
幼儿不会完全按眼睛所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物象,而是用心灵去感知,有自己独特的把握、理解、表现物象的方式。鉴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特征,我们立足“自然、色彩、创造”三个关键词,在美工区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自由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区域位置与空间  
期刊
一、课题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长辈的面部形象并画出来,用波浪线和小短线表现脸上的皱纹。  2.尝试使用马克笔画肖像画。  3.通过亲手为长辈画像,增进对长辈的了解,表达对长辈的爱。  二、需要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人物的五官、肤色及皱纹分布等特征。  2.技能准备:幼儿有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的经验。  3.材料准备:马克笔或彩色水彩笔、记号笔、8开卡纸、长辈的照片、罗中立《父亲》肖像画
期刊
选自人美版幼儿美术启蒙课程《美的启蒙》中班上学期  实操机构:北京杨景芝艺术培训中心  指导教师: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董惠  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动物用它们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季,这对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和新奇。通过了解动物过冬的常识激发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是幼儿创作的兴趣也是导入这节课的切入点。  由于动物冬眠的方式和地点多样,我把认知的重点放在洞穴里的动物上。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孩子们了解青蛙、剌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