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院第五幼儿园建于2002年,位于朝阳区奥林西路的科学园小区,周边毗邻各大中科院所。园所环创工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科学环境,积极探索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快乐地发展;与此同时,老师们在可探究的生态环境中丰盈内心,净化心灵。
一、硕果累累的农作物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的奥秘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大自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幼儿园的环境也影響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园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素材,对园区环境进行规划。2017年幼儿园抗震加固后,我园将原有的绿植角扩建为60余平米的班级责任田。借助中科院遗传所家长提供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开展别开生面的种植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自我感知、动手操作来寻求答案,获得认知。
首先,在责任田区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对比种植,在墙角下按高矮顺序逐层种植玉米、向日葵、棉花、茄子、南瓜等,考虑到植物授粉中可能会导致个别孩子过敏反应,把玉米种植在院墙的最里层;通过对比观察法,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其次,我们在责任田还种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西红柿。孩子们在播种、除草、浇水、收获的劳作过程中细致观察了解植株间的差异,有的西红柿植株很矮,有的很高;有的叶片大,有的偏小;西红柿的品种不同,果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像“火箭”,有的果皮上还有西瓜一样的条纹……
除了在责任田区种植这些农作物之外,为了使孩子们每天出入班级时都可以随时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在班级教室前种植花生、土豆、韭菜、小麦,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环境中积极地探索、认识大自然,激发对自然的兴趣。
通过参与种植和管理植物,孩子们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还了解科技手段改良的农作物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整个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中,还经常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记录所看到的植物的外形特点、生长变化,形成观察笔记。玩累了就弯下身子捡谷穗、果实,坐下来给小麦脱壳,感受收获的喜悦,也更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温润幼儿发现美的心灵
众所周知在幼儿园里环创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满足孩子们的运动、交往、探索启迪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观看花草树木等自然中美的事物,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可以令幼儿与丰富而有趣的自然建立连接。我们园所在园区西南角设有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随处有景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区。此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根据地势、朝向、土壤变化,种植了品种丰富的具有明显观赏特点的花卉,如马莲、西府海棠、牡丹、玉簪、八宝景天等。通过观看花瓣色彩的变化和叶子清晰的脉络,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各异形态。与此同时,该区域还种植了山楂树、枣树、玉兰等树木,与鸟窝、石子路、小桥流水、栅栏、观鱼池等人文景观,构成风景宜人的观赏区域。这种环境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感受自然现象、感知自然变化的良好学习条件,使孩子们可以在休闲中用心灵去感受、寻找、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将美感的体验与同伴交流。此外,自然景观区还为幼儿提供了高低不等的小画架、粗细不同的画笔,黑板,以满足孩子们随时随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发现的愿望。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笔触、线条、符号表现他们眼中的美好,老师把孩子们完成的美术作品放到在班级中美化室内环境。
三、开放的美工坊助力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我们园所在户外种植园旁设置了美工坊,用开放的空间环境来启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更自由,表现更大胆。掉落在土壤中随处可见的花瓣、果实、枝权等自然材料,孩子们都可以信手拿来自由拼摆进行艺术加工;园里还有假日家长带孩子们去园所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户外场地捡回来的松塔、松枝、蜗牛壳等,这些可爱的自然材料都为园所的美工坊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此外,园所老师也会在美工坊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能充分地感知、体验和表现。比如,有的孩子用叶子拼摆小鱼,用果壳制作鱼塘,用木棍给小鸟搭窝,还用松枝表现潺潺流水……伴随着鸟语蝉鸣、阵阵稻香,孩子们尽情享受户外美工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以愉悦、轻松的心态大胆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一切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进行,既要适应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儿童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我们园所在环创工作中也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珍惜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在自然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在大自然中认识、触摸、欣赏花卉绿植,以此感受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一、硕果累累的农作物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的奥秘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大自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幼儿园的环境也影響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园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素材,对园区环境进行规划。2017年幼儿园抗震加固后,我园将原有的绿植角扩建为60余平米的班级责任田。借助中科院遗传所家长提供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开展别开生面的种植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自我感知、动手操作来寻求答案,获得认知。
首先,在责任田区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对比种植,在墙角下按高矮顺序逐层种植玉米、向日葵、棉花、茄子、南瓜等,考虑到植物授粉中可能会导致个别孩子过敏反应,把玉米种植在院墙的最里层;通过对比观察法,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其次,我们在责任田还种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西红柿。孩子们在播种、除草、浇水、收获的劳作过程中细致观察了解植株间的差异,有的西红柿植株很矮,有的很高;有的叶片大,有的偏小;西红柿的品种不同,果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像“火箭”,有的果皮上还有西瓜一样的条纹……
除了在责任田区种植这些农作物之外,为了使孩子们每天出入班级时都可以随时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在班级教室前种植花生、土豆、韭菜、小麦,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环境中积极地探索、认识大自然,激发对自然的兴趣。
通过参与种植和管理植物,孩子们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还了解科技手段改良的农作物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整个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中,还经常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记录所看到的植物的外形特点、生长变化,形成观察笔记。玩累了就弯下身子捡谷穗、果实,坐下来给小麦脱壳,感受收获的喜悦,也更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温润幼儿发现美的心灵
众所周知在幼儿园里环创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满足孩子们的运动、交往、探索启迪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观看花草树木等自然中美的事物,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可以令幼儿与丰富而有趣的自然建立连接。我们园所在园区西南角设有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随处有景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区。此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根据地势、朝向、土壤变化,种植了品种丰富的具有明显观赏特点的花卉,如马莲、西府海棠、牡丹、玉簪、八宝景天等。通过观看花瓣色彩的变化和叶子清晰的脉络,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各异形态。与此同时,该区域还种植了山楂树、枣树、玉兰等树木,与鸟窝、石子路、小桥流水、栅栏、观鱼池等人文景观,构成风景宜人的观赏区域。这种环境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感受自然现象、感知自然变化的良好学习条件,使孩子们可以在休闲中用心灵去感受、寻找、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将美感的体验与同伴交流。此外,自然景观区还为幼儿提供了高低不等的小画架、粗细不同的画笔,黑板,以满足孩子们随时随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发现的愿望。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笔触、线条、符号表现他们眼中的美好,老师把孩子们完成的美术作品放到在班级中美化室内环境。
三、开放的美工坊助力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我们园所在户外种植园旁设置了美工坊,用开放的空间环境来启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更自由,表现更大胆。掉落在土壤中随处可见的花瓣、果实、枝权等自然材料,孩子们都可以信手拿来自由拼摆进行艺术加工;园里还有假日家长带孩子们去园所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户外场地捡回来的松塔、松枝、蜗牛壳等,这些可爱的自然材料都为园所的美工坊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此外,园所老师也会在美工坊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能充分地感知、体验和表现。比如,有的孩子用叶子拼摆小鱼,用果壳制作鱼塘,用木棍给小鸟搭窝,还用松枝表现潺潺流水……伴随着鸟语蝉鸣、阵阵稻香,孩子们尽情享受户外美工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以愉悦、轻松的心态大胆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一切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进行,既要适应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儿童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我们园所在环创工作中也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珍惜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在自然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在大自然中认识、触摸、欣赏花卉绿植,以此感受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