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纽约,乘船穿梭于曼哈顿与布鲁克林之间的东河水域中能够获得一种别致的游览体验,而一个独特的计划也即将在摩天大楼和古老的布鲁克林大桥之间实施:在东河里,建造一个9000平方英尺(约合836平方米)的“+”形状的游泳池,叫做“+Pool”。
2011年夏天,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三名建筑师—王东平、Archie Lee Coates和Jeffrey Franklin提出了这个计划,他们在成长中对于水都有着独特的记忆。
“纽约的炎热让很多人都有跳到河中的冲动,至少我有,”32岁的建筑师王东平在解释想法最初来源时说道。这听上去多少像是嬉皮士的一时冲动或是理想主义者的狂想。“我们想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的自然资源,比如这条河流。而且希望人人都能享用它,无论是儿童、运动员,还是普通人。”在此之前,这个顶着一头黑色乱发、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因参与一些环境项目而得过国际设计大奖。
他们对于+Pool的设想是:四个方向分别为儿童泳池、小型健身池、浅水休息区和比赛泳池,横向长度则完全可以达到奥运比赛时的泳池标准。这是个发酵了好几年的点子。如果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在东河上建个游泳池,显然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技术的实现、政府的许可、社区的支持以及资金的筹措。
历史上,这片将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分开的水域曾是最忙碌的河流。和曼哈顿西侧的哈德逊河一样,水流湍急的东河长年来更多用于工业运输,除了河面上往来的观光游艇,很少有人将它和日常娱乐联系起来。
之前,世界上其它城市也有过“悬浮泳池”,“比方哥本哈根,内外水互通,仅仅是建立一道围墙,这就对水质要求很高;还有一种将外界水引入进来,和陆地上的游泳池没区别,不过是将它放到河里。巴黎塞纳河上的Piscine Josephine Baker泳池倒是利用了河里的水,但它并非将水在池中直接完成净化,而是经历其它过滤环节。”王东平说,“+Pool的创意有点介于两者之间。”
纽约城市大学建筑历史学家Marta Gutman对此表示,“真正令+Pool与其它游泳池区别开来的,正是它的一套独特的过滤系统。”
简单来说,东河中的水将先后透过三道材质不同的过滤墙,逐层流入这个巨型容器当中—第一层用于过滤较大的颗粒物,比如垃圾残骸、不规则沉淀物、油质,当然还有鱼类等生物。穿过第一层的颗粒物将进入第二道防护墙,藻类和悬浮颗粒会被留下。第三层的标准最为严格,它将负责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建成之后,+Pool能够每天将50万加仑过滤后的河水重新排入河中,持续净化这条河流。
200多年以前,纽约市曾出现过漂浮在水面上的泳池。美国内战之后,倡导公共健康的人们曾呼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被称作“悬浮池塘”的泳池由此诞生。当时河水清洁,人们可直接在河中洗浴。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工厂向河中排污增多,政府最终不得不关停了大部分泳池。即便剩下来的“池塘”,也由过去直接引入河水,转向关闭闸门从外面引入纯净的水。
设计“+Pool”的三个建筑师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工作室—Family和PlayLab。为完成这个项目,他们共同工作在纽约西村的一间办公室。最初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传了一段谈论创想的视频,希望筹集到2.5万美元用于最初的模型设计。最终的效果超乎他们的预期,人们纷纷倾囊相助,仅仅6天就达到了预想数字,最终他们得到了4.1万美元。不仅如此,同时得到的还有媒体的广泛关注、参议员的支持以及城市规划者的鼓吹,甚至Jay-Z这个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当红说唱歌手都在社交平台Twitter上转推了这条消息。
更重要的是,潜在合作方也迅速浮出水面。参与苹果公司新总部建设的建筑工程公司Arup主动表示愿意参与到项目中。这家公司的高级机械工程师Kristina Moores对此表示“这个项目能让人们认识到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了解,其实河水能够像游泳池中的水一样清澈。”
由于此前对水质检测和过滤机制毫无了解,三个建筑师通过和哥伦比亚大学、Arup等合作,用6周时间建立了一个实验模型,最终认为这个创意成功几率很大。2012年10月开始,他们开展了新一轮募款行动,希望像打造建筑样板间一样,率先建造一个真正的实验泳池。“我们需要先向人们表明这个项目切实可行,”王东平说。这次募集金额为100万美元,数十倍于最初在Kickstarter上得到的“种子基金”。
而完成全部建设,要花费500万到1500万美元。“这并非那种两年内可以迅速收回成本的项目,所以我们会跟投资者说,如果多做几个+Pool,比如推广到伦敦、东京、悉尼等地,成本可能下降,收益上升,也可以从其它方式筹资,VC对此也很感兴趣,”王东平说。
至于将+Pool选择设立在东河靠近布鲁克林这一段,除了布鲁克林大桥这个纽约的标志性景观之外,还因为这里的可塑性—桥下的布鲁克林州立公园目前正处于改建进程当中,数年之后才会全部竣工。“人们想象中政府总会成为最大阻力,但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王东平说,“Kickstarter有种传播效应,政府发现市民很喜欢这个项目,我们也随之获得很多支持。”这一创意某种程度也暗合了布隆伯格政府的规划。政府预计到2020年将投入高达33亿美元,用于废水回收等基础设施。这位市长甚至乐观地向市民估计,未来十年内,人们可以直接下河游泳。
在纽约市环境影响专家Cara Mcateer看来,所谓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令环境和当地人发生关系,“当人们能够在这条河中游泳,将它看作一个娱乐和运动的场所,就会尽可能考虑令它保持清洁。你会感觉到不是置身河外,而是身在其中,这截然不同。”
让人们愿意“下水一试”还需要更多的说服工作。“事实上,我们一半的战役用于对抗河中的病毒和细菌,”王东平说,“更重要的是心理战,说服人们愿意让肌肤直接接触河水。”在他的设想中,建成后会在周围举办大量的论坛、演讲和公开活动。“只有更多了解,才会让人们觉得在这条河中游泳并不可怕。”按照目前的时间表,+Pool的建设将于2014年8月正式开始,预计在2015年5月25日对外正式开放。王东平说,“我们希望开业那天,能邀请碧昂斯来现场演唱。”
2011年夏天,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三名建筑师—王东平、Archie Lee Coates和Jeffrey Franklin提出了这个计划,他们在成长中对于水都有着独特的记忆。
“纽约的炎热让很多人都有跳到河中的冲动,至少我有,”32岁的建筑师王东平在解释想法最初来源时说道。这听上去多少像是嬉皮士的一时冲动或是理想主义者的狂想。“我们想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的自然资源,比如这条河流。而且希望人人都能享用它,无论是儿童、运动员,还是普通人。”在此之前,这个顶着一头黑色乱发、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因参与一些环境项目而得过国际设计大奖。
他们对于+Pool的设想是:四个方向分别为儿童泳池、小型健身池、浅水休息区和比赛泳池,横向长度则完全可以达到奥运比赛时的泳池标准。这是个发酵了好几年的点子。如果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在东河上建个游泳池,显然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技术的实现、政府的许可、社区的支持以及资金的筹措。
历史上,这片将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分开的水域曾是最忙碌的河流。和曼哈顿西侧的哈德逊河一样,水流湍急的东河长年来更多用于工业运输,除了河面上往来的观光游艇,很少有人将它和日常娱乐联系起来。
之前,世界上其它城市也有过“悬浮泳池”,“比方哥本哈根,内外水互通,仅仅是建立一道围墙,这就对水质要求很高;还有一种将外界水引入进来,和陆地上的游泳池没区别,不过是将它放到河里。巴黎塞纳河上的Piscine Josephine Baker泳池倒是利用了河里的水,但它并非将水在池中直接完成净化,而是经历其它过滤环节。”王东平说,“+Pool的创意有点介于两者之间。”
纽约城市大学建筑历史学家Marta Gutman对此表示,“真正令+Pool与其它游泳池区别开来的,正是它的一套独特的过滤系统。”
简单来说,东河中的水将先后透过三道材质不同的过滤墙,逐层流入这个巨型容器当中—第一层用于过滤较大的颗粒物,比如垃圾残骸、不规则沉淀物、油质,当然还有鱼类等生物。穿过第一层的颗粒物将进入第二道防护墙,藻类和悬浮颗粒会被留下。第三层的标准最为严格,它将负责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建成之后,+Pool能够每天将50万加仑过滤后的河水重新排入河中,持续净化这条河流。
200多年以前,纽约市曾出现过漂浮在水面上的泳池。美国内战之后,倡导公共健康的人们曾呼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被称作“悬浮池塘”的泳池由此诞生。当时河水清洁,人们可直接在河中洗浴。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工厂向河中排污增多,政府最终不得不关停了大部分泳池。即便剩下来的“池塘”,也由过去直接引入河水,转向关闭闸门从外面引入纯净的水。
设计“+Pool”的三个建筑师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工作室—Family和PlayLab。为完成这个项目,他们共同工作在纽约西村的一间办公室。最初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传了一段谈论创想的视频,希望筹集到2.5万美元用于最初的模型设计。最终的效果超乎他们的预期,人们纷纷倾囊相助,仅仅6天就达到了预想数字,最终他们得到了4.1万美元。不仅如此,同时得到的还有媒体的广泛关注、参议员的支持以及城市规划者的鼓吹,甚至Jay-Z这个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当红说唱歌手都在社交平台Twitter上转推了这条消息。
更重要的是,潜在合作方也迅速浮出水面。参与苹果公司新总部建设的建筑工程公司Arup主动表示愿意参与到项目中。这家公司的高级机械工程师Kristina Moores对此表示“这个项目能让人们认识到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了解,其实河水能够像游泳池中的水一样清澈。”
由于此前对水质检测和过滤机制毫无了解,三个建筑师通过和哥伦比亚大学、Arup等合作,用6周时间建立了一个实验模型,最终认为这个创意成功几率很大。2012年10月开始,他们开展了新一轮募款行动,希望像打造建筑样板间一样,率先建造一个真正的实验泳池。“我们需要先向人们表明这个项目切实可行,”王东平说。这次募集金额为100万美元,数十倍于最初在Kickstarter上得到的“种子基金”。
而完成全部建设,要花费500万到1500万美元。“这并非那种两年内可以迅速收回成本的项目,所以我们会跟投资者说,如果多做几个+Pool,比如推广到伦敦、东京、悉尼等地,成本可能下降,收益上升,也可以从其它方式筹资,VC对此也很感兴趣,”王东平说。
至于将+Pool选择设立在东河靠近布鲁克林这一段,除了布鲁克林大桥这个纽约的标志性景观之外,还因为这里的可塑性—桥下的布鲁克林州立公园目前正处于改建进程当中,数年之后才会全部竣工。“人们想象中政府总会成为最大阻力,但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王东平说,“Kickstarter有种传播效应,政府发现市民很喜欢这个项目,我们也随之获得很多支持。”这一创意某种程度也暗合了布隆伯格政府的规划。政府预计到2020年将投入高达33亿美元,用于废水回收等基础设施。这位市长甚至乐观地向市民估计,未来十年内,人们可以直接下河游泳。
在纽约市环境影响专家Cara Mcateer看来,所谓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令环境和当地人发生关系,“当人们能够在这条河中游泳,将它看作一个娱乐和运动的场所,就会尽可能考虑令它保持清洁。你会感觉到不是置身河外,而是身在其中,这截然不同。”
让人们愿意“下水一试”还需要更多的说服工作。“事实上,我们一半的战役用于对抗河中的病毒和细菌,”王东平说,“更重要的是心理战,说服人们愿意让肌肤直接接触河水。”在他的设想中,建成后会在周围举办大量的论坛、演讲和公开活动。“只有更多了解,才会让人们觉得在这条河中游泳并不可怕。”按照目前的时间表,+Pool的建设将于2014年8月正式开始,预计在2015年5月25日对外正式开放。王东平说,“我们希望开业那天,能邀请碧昂斯来现场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