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感染将严重影响医疗治疗。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5%-40%。切口感染受诸多因素影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是外科医生共同的心愿,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涉及因素较多,需要多方位的努力与配合,包含主刀医师的手术技巧、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手术后患者的医护管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切口感染率下降,既能减少患者的伤痛,又能为患者快速康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素。为此,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外科手术 切口 感染 因素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0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7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选择搜集2012年-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639例(男性患者368例,女性患者271例);年龄在4~65岁,平均(44.1±9.1)岁。在639例中,手术种类涉及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术、肠破裂修补术、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等。
  1.2 方法。采用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合查阅患者病历回顾性调查,通过观察换药时切口愈合情况、询问患者病情,结合查阅病史、病程记录、化验单、特殊检查、细菌学检查报告等资料综合判断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对必要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出院后切口愈合及感染发生情况。
  1.3 手术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切口分类标准按手术切口的清洁度可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1.4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时间给予预防用药者。
  1.5 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病人年龄与伤口感染情况统计,见表1。
  2.2 手术切口类型与手术感染情况统计,见表2。
  2.3 切口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情况,见表3。
  2.4 抗生素使用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从患者使用疗效看多联用药效果较单独用药效果好。
  2.5 肥胖患者数据统计显示,感染率约15.58%。普通患者感染放生率约4.52%。
  3 分析讨论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已有资料表明,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是降低术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能降低32%的医院感染。通过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发现感染病例及时判断和消除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改进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3.1 年龄因素。年龄的增大与感染率的升高呈正比例关系。特别是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率显著偏大。低年龄阶段感染率相对较低,并且稳定。这就要求老龄患者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并采取抗感染措施。患处有不良情况,及时与医护人员者沟通。及时采取做相关处理措施。
  3.2 切口因素。外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外科手术都需要对病患部位进行切开、显露等基本操作。娴熟的切开和显露是降低出血量和减少组织损伤的先决条件。准确性与速度是辨别一位熟练外科医生和新手的直接要素。首先,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和主刀医师的技术水平来选择切口的类别。进行选择切口。选择不同切口。不同的切口可能代表手术本身意义。其次,按照解剖位置的投影选择切口:如阑尾炎选择麦氏切口;脾切除选择左肋下切口;胆囊切除选择右肋。最佳切口原则:损伤小、暴露好等。切口发生感染率较高。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中严格执行行业标准规程。以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暂居细菌的数量。切口长度尽可能短,规范手术程序,严格消毒程序,减少手术区污染,适时运用抗生素。
  3.3 糖尿病因素。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率高。糖尿病导致患者纤维母细胞和促进肉芽形成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及早运用胰岛素治疗,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3.4 抗生素因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和术后使用对于手术感染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过量使用抗生素,否则,可能影响疗效。但是,从疗效看多联用药效果较好。
  3.5 肥胖因素。相关数据表明,肥胖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率较普通患者感染率高。肥胖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大,包含脂肪液化、体液积聚等。因此,对于肥胖患者进行手术中,应该加强抗感染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3.6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成正比。手术时间越长,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越长,切口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机会增大,伤口感染的几率就会升高。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感染率高达16.3%。为预防时间因素造成感染,一般可以在手术前2小时左右,进行预防性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使得切口和周围皮肤组织药物有效浓度维持在1小时,能有效抵抗细菌局部繁殖,从而,降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
  外科手术中手术部位感染涉及的因素较多,要通过完善的术前护理、合理降低切口长度、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操作技能、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合理运用抗生素等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193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561-564
  [2]谭毓锉,黎沾良.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26-430
  [3]龚瑞娥,吴安华,冯丽,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 (7):724-726
  [4]覃忠卫.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23):3200-3203
  [5]任建安.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实用外科杂志,2007,9(15):590-591
  [6]丁杰,张忠民,潘杨,等.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9(16):2106-21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选择缬沙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7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B1组(观察组 85例)与B2组(对照组 85例)。B2组:基础治疗;B1组:基础治疗+缬沙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肺功能改
期刊
摘要: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我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献血规章和制度,并实施了《献血法》,这些规章和制度的的落实使得国内各地的献血工作得以规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灾情和安全伤亡事故屡屡发生,由此引发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事件,使得国内临床诊疗用血数量日益提升,而临床用血普遍来自于无偿献血。因此,做好无偿献血制度管理不仅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而且有效的保证了血液质量和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板间与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B组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  1.2 方法。A组:患者常规取俯卧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准确定位手术间隙,于L5,S1棘突旁患侧穿刺,以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门诊确诊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下尿路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制霉菌素治疗,B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并采取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A组治愈45例,好转11例,显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B组治愈41例,好转13例,显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90%。二者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500例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6月份~2014年5月份我社区缺铁性贫血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取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各实验室指标结果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儿童缺铁性贫血程度普遍均轻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实验室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40例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包括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肾脏功能检查和外科治疗等资料。结果 在这40例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患儿当中,有35例患儿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情况,有5例患儿存在上尿路梗阻。在这其中,超过100毫升残余尿量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病毒性心肌炎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回声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功能减低、心包炎等。  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超声心动图  Doi:10.3969/j.issn.1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从中抽选出62例患者,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每组各31例,将其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例患者主要采用的是人工关节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内固定Gamma钉的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有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根据其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分为DR检查组与CT断层扫描检查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及确诊率。  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观察到结核性胸膜炎基本病变,确诊率为100%,对照组2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其中17例患有结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280例老年患者动态和静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间门诊及住院考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2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查动态心电图和静态心电图,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异常患者262例,静态心电图检出异常患者203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