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为人之主体存在的依据应置于学生自身之中,不应以对其它事物的关系来规定自身,他应将自己实现为自由的形态,也只能是完成自身的内在环节并在实现中最终返回自身。因此笔者认为,当下的大多数“语文主体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算是先驱者的悲剧吧),因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丧失了自我。那么,什么才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内涵呢?怎样构建学生的主体精神呢?笔者认为学生主体精神的内涵即自由、自觉性。要做到自由、自觉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 重塑学生的童心意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当代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有童心应该是他们主体精神的本质特征,因为他们还是一个孩子。充满“童心”的心灵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纯真的、本质的心灵;充满“童心”的思维才是积极的思维,思维的童心化才是“思维的觉醒”(苏霍姆林斯基语),因为这是他们为自己而活着并思考着。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童心”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激情保持作用。童心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们对世界对自己的反思,迫使他们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当下语文教育要想真正构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重塑学生的童心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自由自觉性才能确立,素质教育的目标才会最终实现。教师在“主体式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只能是战略性的协作伙伴关系,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也不是老师设置情境,学生往里钻;更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撒手不管。在这种“主体式教学”中的老师应始终是学生童心的激发者,保持者。在这种“主体式教学”中,学生才有自由自觉的主体精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2 培养学生的集体性思维品质
  
  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探究、民主的学习方法,而集体性思维品质是其核心与灵魂。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其中,自我是生命个体出生之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他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负责调节本我和超我,因此具有现实环境的自我在人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所以,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含有自我意识,构造自我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基础,构造自我的主体才是完全的主体。否则,要么是“本我”式的行尸走肉,要么是“超我”式的放浪形骸。马克思也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人必须有集体意识,但这不等于说用集体意识消解个体意识使千人一面,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丰富个体意识。我这里所说的集体意识,不是集体意识的内容,而是指的是集体意识品质,即集体思维品质。自现代教育制度确立以来,班级集体就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从组织论的角度说,教学是凭借班级集体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与班友结成的班级集体的相互交流中形成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学习活动都要围绕班级集体性的思维过程进行,并从中获得学习认识和体验。因此教师有责任构建学生的集体性思维品质并使之形成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健康、优良的主体精神。所谓“培养学生的集体性思维品质”,就是在以班级为基础,在师生、生与生相互交往中探讨教材所提示的学习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问题恰恰在于学生是否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主体精神地位,怎样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利的察觉力,果断地把握集体思维流变地机智。 在集体性思维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并没有因他人的参与而消解,反而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中被强化了,因为在集体性思维中,每一个思维是自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每一个身心都是轻松的,愉悦的。因此,学生的主体精神的确立可以而且应该用集体性思维来塑造和构建。
  
  3 强化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作为完整的人,作为有主体精神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反省意识,因为学生始终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如果学生没有自我反省意识,就应证了萨特所说的“他人即是地狱”,成了别人的奴隶,主体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又被所学的知识所异化,学习其实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所以,强化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就成了当下强化学生主体精神、构建学生主体精神的当务之急了,可惜我们有很多教育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败给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语表明,认识自己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呀!可当下的“主体式教学”,学生有主体意识吗?因此,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最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自我反省使学生始终知道我是我。
  创新是时代的潮流,创新也是教育的潮流。学生要想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觉地创造,必须具有反省意识。“创造本身是对原始和谐的破坏。”(马克思语)有“破”就有“立”,自我反省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创新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类反省了自己的眼睛于是发明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人类反省了自己的耳朵于是发明了电话,人类反省了脚于是发明了汽车和飞机。自我反省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有自我反省意识难道不是主体精神的体现吗?
  终上所述,当代学生主体精神的重构应形成以重塑童心为主线,以培养集体性思维、强化自我反省意识为双翼的三位一体的主体精神模式,我相信惟有这样的主体式教学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一枝永远飘香的百合。
其他文献
有关圆锥曲线题目中参数范围问题,是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许多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有一定的恐惧情绪,不知从何入手。其实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从较复杂的变量关系中,充分利用题设中相等关系,以参数为“纽带”,明确不等关系,从而求出未知参数的取值范围。下面分类介绍几种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  1 根据圆锥曲线的范围性质确立不等关系,从而求出参数范围  我们知道,圆锥曲线是
期刊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
期刊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阐述了选择、创编与改编教学游戏,遵循的原则及方法,旨在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编 ;改编;游戏 ;典型性;时代特点    如今游戏成为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的体育手段、文化娱乐的形式,还是幼儿园、小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游戏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也千变万化,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了发挥游戏的作用,需要老师合理的
期刊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两种形式。就声乐而言,它是以歌曲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声乐艺术称为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嗓子就是声乐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作为乐器的嗓子一旦唱坏了就很难弥补和恢复。所以在这方面,声乐训练是一项需要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活动。  对于现在声乐高考生在选曲上一味求大
期刊
春景迷人只缘红花绿叶争芬芳,课堂和谐尽因园丁桃李舞风姿。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要素的动态有机组合的过程。如何使这些要素尽善尽美地实现和谐融合,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问题。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给人以疏密相间、抑扬相辅、虚实结合之类的和谐韵律美,从而优化教学。本文就如何创建和谐课
期刊
幼儿园工作与其他教育不同,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本质是一种真爱的表露,教师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孩子才能亲近幼儿,才能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支持者,游戏中更是如此。如在进行规则性游戏时,幼儿由于对游戏的投入性强,往往忽视了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此时教师对幼儿的控制权就有此失效。遇此情况,教师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必然会让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那么我们应如何
期刊
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它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  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
期刊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没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个课程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春雷早已响彻中华大地,初中历史教学也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是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受到了新的挑战。新的课程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许多问题需要思考,特别是农村中学,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困惑。下面就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谈几点粗
期刊
翻阅近些年来的各种化学资料及期刊杂志,我们不难发现,“探究”二字在众多的题目中,频频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一,化学必须是一门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探究性的实验,仅仅局限于一些实验想象明显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实验,极少涉及有关化学理论的实验探究,而这恰恰是学生最难领悟的领域。所以,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如能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显然比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