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city_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与其他教育不同,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本质是一种真爱的表露,教师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孩子才能亲近幼儿,才能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支持者,游戏中更是如此。如在进行规则性游戏时,幼儿由于对游戏的投入性强,往往忽视了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此时教师对幼儿的控制权就有此失效。遇此情况,教师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必然会让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呢?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进行了一个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游戏规则是:扮小青蛙的幼儿跳到指定的地方,捉完害虫后跟着青蛙妈妈拍着肚子回到原来的地方。我的设计方案里要求,幼儿熟悉几遍玩法后再让幼儿跟着音乐做游戏,我觉得这样更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开始游戏时,幼儿兴致非常高,还边跳边说儿歌,一跳便跳很远,完全溶进游戏角色当中。我当时觉得游戏设计得很成功,但几次游戏之后,就发现有的幼儿故意往别的幼儿身上蹦,甚至还故意推别的小朋友,我当时很生气,便以教师的身份说:“你们怎么回事?谁再瞎跳就别做小青蛙了,你们难道没有听清楚游戏的规则吗?捉完害虫后拍着肚子跟着妈妈回来,挤什么挤!”在我的强调下,孩子们虽又投入了游戏,但原没有刚开始时的兴奋,有几个小朋友甚至不想玩了。我有组织类似这种游戏时,有始无终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开始怀疑幼儿是不是愿意参加我组织的规则性游戏了。经过一段研究性学习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方式,发现我在组织时总时以我的思想为中心,不能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组织《小青蛙捉害虫》这个游戏,我应该随游戏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感兴趣,说明幼儿愿意溶入这个游戏中,至于一些碰撞也只是属于无意识行为,它是必然的,也是不能避免的,要用正确的心态去接受他。只要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就不要再去强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反思自己的行为,过分的抱怨使孩子感到厌烦。调皮是孩子的天性,适度的宽容只能是对幼儿有益无害。游戏中教师不妨还可以这样说:“青蛙妈妈最喜欢青蛙娃娃跟妈妈一块做动作,拍拍小肚子有助于消化哟!来,跟妈妈再来一次,好吗?”
  幼儿们是个极其特殊的群体,要做到关注幼儿,就要真正从幼儿的游戏入手,成为幼儿游戏时的亲密伙伴,在关注游戏过程中去亲身认识和理解幼儿游戏的行为。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教师应向游戏的主体(幼儿)那样,进入游戏,成为和幼儿一样的游戏者,与幼儿心灵上的真正沟通。但是,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往往与成人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的了解,并与幼儿一起感受究竟游戏带给了幼儿哪些东西?
  如:我组织孩子玩《打妖怪》的游戏。我对他们说了游戏规则,孩子们听了玩法后兴趣很浓,可到了选角色的时候却犯了难,谁当妖怪呢?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了,我有些纳闷,就随嘴问了一句:“谁做猎人呢?”孩子们的手唰的一下子都举起来了,然后我又说:“妖怪只有一个,谁当呢?”孩子们没了声音,随后嘀咕了一下,竟指了指我,我当时有点生气,但还是极不情愿的做了“妖怪”。当孩子们都用沙包向我掷下来的时候,我反觉得挺好玩的,又自觉地进入了游戏状态,再做了一次“妖怪”后,我说:“我做了两次‘妖怪’了,这一次该谁了?”结果孩子们还是没人情愿去做妖怪,我这次向孩子们说:“那我再做一次,下次该你们了,说话算数!”结果孩子们又再次积极投入这个游戏。那次游戏孩子们很高兴,我在游戏中不但做了孩子们的亲密伙伴,还让们选择自己的角色。整个活动中,我一直也没觉得自己是指导游戏的老师,但游戏的过程比教师单一组织整个游戏过程要好的多。
  作为教师,应拿出耐心去引导我们的孩子如何游戏,真正的做孩子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引导游戏中了解他们真正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兴趣。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提供多种领域尝试空间的前提下,合理引导,才能对孩子的天赋真正地发掘、培养。作为研究型教师要放开手让风筝(幼儿)飞翔,不要在意飞的太远,因为你拥有风筝的牵线,飞的越高,看的越远,最终幼儿会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
期刊
【摘要】当前,部分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而充分地进行课堂思维,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    当前,在中小学课堂数学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固守于培养“知识人”这一目标,在45分钟时间内,讲者滔滔不绝,听者默默不语。师生间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从而导致数学
期刊
信息技术教育既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科教育,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如何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做到的,从而牢固锁定了其基本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
期刊
【摘要】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这个模式就得使科学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这个模式的建立上,笔者从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有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这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把盐给全部吸收了。”汤中无盐,索然无味,有盐,无汤,更难下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和分析为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创新性学习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实施创新教育的激励作用。    1 课堂教学必须渗透教学评价  
期刊
有关圆锥曲线题目中参数范围问题,是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许多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有一定的恐惧情绪,不知从何入手。其实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从较复杂的变量关系中,充分利用题设中相等关系,以参数为“纽带”,明确不等关系,从而求出未知参数的取值范围。下面分类介绍几种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  1 根据圆锥曲线的范围性质确立不等关系,从而求出参数范围  我们知道,圆锥曲线是
期刊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
期刊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阐述了选择、创编与改编教学游戏,遵循的原则及方法,旨在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编 ;改编;游戏 ;典型性;时代特点    如今游戏成为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的体育手段、文化娱乐的形式,还是幼儿园、小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游戏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也千变万化,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了发挥游戏的作用,需要老师合理的
期刊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两种形式。就声乐而言,它是以歌曲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声乐艺术称为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嗓子就是声乐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作为乐器的嗓子一旦唱坏了就很难弥补和恢复。所以在这方面,声乐训练是一项需要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活动。  对于现在声乐高考生在选曲上一味求大
期刊
春景迷人只缘红花绿叶争芬芳,课堂和谐尽因园丁桃李舞风姿。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要素的动态有机组合的过程。如何使这些要素尽善尽美地实现和谐融合,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问题。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给人以疏密相间、抑扬相辅、虚实结合之类的和谐韵律美,从而优化教学。本文就如何创建和谐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