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五严”规定下,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现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探究作业的明确性、系统性、层次性、兴趣性、探索性、拓展性、评价等 ,并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老师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做过的练习反复出错?问题在那呢?效率有如何体现?学生的困惑:说起作业为什么没有丝毫快乐而言?
一、中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按部就班,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的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1)明确性原则。作业的目的应是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深化学习内容,发展创造性,而不是测验学生,也不是约束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中学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成绩。
(2)系统性原则。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3)层次性原则。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4)兴趣性原则。重复、机械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厌腻作业。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九下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一节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份对数学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
(5)探索性原则。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案例 《苏科版9上教材阅读材料“折纸与证明”》课后作业(江苏省2009年中考题)
a.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b.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圖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
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题目的解答虽然有点难,但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二、作业设计
(1)前作业设计。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 ,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
(2)中作业设计。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3)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
三、作业布置时机规划
课堂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一载体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一节课40分钟,紧张而有序。
四、作业目标
(1)前作业——“预习”。课前作业内容以预习为主,是下一节数学课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作业本上做出简单的体现,通过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中作业——互动。课中作业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有的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由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互动交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有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3)后作业——巩固拓展。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教材配置的部分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
五、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本上,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和评价,纠批错漏,划定等第:优、良、中、差、优+、优_ ,并附有鼓励性的评语。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老师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做过的练习反复出错?问题在那呢?效率有如何体现?学生的困惑:说起作业为什么没有丝毫快乐而言?
一、中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按部就班,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的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1)明确性原则。作业的目的应是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深化学习内容,发展创造性,而不是测验学生,也不是约束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中学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成绩。
(2)系统性原则。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3)层次性原则。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4)兴趣性原则。重复、机械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厌腻作业。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九下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一节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份对数学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
(5)探索性原则。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案例 《苏科版9上教材阅读材料“折纸与证明”》课后作业(江苏省2009年中考题)
a.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b.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圖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
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题目的解答虽然有点难,但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二、作业设计
(1)前作业设计。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 ,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
(2)中作业设计。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3)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
三、作业布置时机规划
课堂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一载体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一节课40分钟,紧张而有序。
四、作业目标
(1)前作业——“预习”。课前作业内容以预习为主,是下一节数学课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作业本上做出简单的体现,通过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中作业——互动。课中作业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有的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由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互动交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有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3)后作业——巩固拓展。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教材配置的部分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
五、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本上,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和评价,纠批错漏,划定等第:优、良、中、差、优+、优_ ,并附有鼓励性的评语。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