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拖延癥是当下影响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克服拖延症,才能提升学习力,增强成就感,实现高效学习。本文以当下普遍存在于中学生群体当中的拖延现象为着眼点,聚焦中学生的学习日常,明晰在教育界“拖延症”的相关概念。洞察当下中学生拖延症的现实表达,利用文献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找出中学生拖延症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克服中学生的拖延症、提升学习力,让中学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拖延症;学习力;成就感;有效路径
如今,“拖延症”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已成为人类的普遍现象。2003年,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Wendlien教授做了关于拖延元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拖延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拖延。作为中学生,如何在命运转折的节点上做一名优秀的舵手,在日积月累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灵活性、体系化的知识至关重要。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增强自我效能感,就需要提升学习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中学生克服拖延症,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突破。
一、概念解读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行为。可见,这是个体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与实际之间存在差距、情绪困扰。就教育学角度讲,拖延症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知道不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后果,却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迟完成任务,并产生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推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实在不能延迟之后就草草完成该项任务,没有质量可言。
二、中学生产生拖延症的原因
一份关于150名中学生拖延症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63.4%的学生承认自己是“拖延症患者”,高达80.7%的同学注意到自己在拖延。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里,很少有自我管理的内容,当有的事情需要或者可以学生自己做主时,学生就会显得不知所然、无从下手,“忙、盲、茫”的拖延状态由此产生。
(一)环境影响
在中国的教育里,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缺乏“独立”这一部分,所以在很多时候当学生自主做出选择时就会犹豫不决、避重就轻。再则,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吸引不断干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会表现出冲动,不能很好的抵制诱惑。很多中学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不是写作业,而是打游戏、玩儿手机,等游戏打完之后才发现作业没有做,于是出现了很多凌晨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中学生。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使中学生将很多的时间浪费在选择和各种垃圾邮件的处理上,以至于将重要的学习任务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其结果就是每天都很忙碌,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作业,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就感低,对学习没有信心等等,其实是没有合理处理外界影响的原因所致。
(二)缺乏自信
自信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敢做,因此,就把这些不敢做的事情搁置一旁,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一味拖延。缺乏自信心是诱发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导致课业上的拖延,是因为他们面对有风险的事情而无限放大风险,不能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后带来的责备,而受到责备之后又会打击中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很多中学生不能挑战相对难的课业,而成就感的获得就是完成那些多数人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就会无限拖延。
(三)主次不明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待完善阶段,所以心智还不太成熟,虽然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小大人”的姿态,但是其对事物所做的决定往往带有强烈地主观色彩,从而导致中学生在做选择时不能分清主次。中学生在做选择时,一方面他们会将学习任务进行一个由易到难的自我排序,在完成课业时从简单的入手。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简单的任务不等于主要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做选择时不能抓住重点,总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课业上徘徊不前,导致对首要任务的变相拖延。这两部分的拖延虽不易让人察觉,但是中学生在不能分清主次的情况下一味的将精力投放在相对不难么重要的课业上,导致重要的任务被搁置一旁,这也是造成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课业负担过重
我国的中学生普遍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老师的题海战术就是应对这一压力的“有效措施”。面对庞杂的课业任务,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唉声叹气,很多时候中学生放学回家一个个眉头紧锁,情绪低落,心情不好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业自然会受到影响。学生以抵触的情绪对待,以磨洋工的方式去完成,自然就造成了拖延。很多学生想的“反正作业那么多,很多同学都做不完。”据相关数据显示,75.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效率不高,其中高一占31.9%,高二占31.9%,高三占36.3%。可见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们觉得自己效率不高的人占多数。从以上数据可知,随着课业负担的增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下降,这必将导致中学生的拖延行为。
三、解决拖延症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要克服拖延症首先需要让他们认识到拖延症的危害,解决拖延症才能更高效率的学习。著名特级教师魏书(下转第79页)(上接第68页)生曾经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三闲”是指闲话、闲事和闲思。本文认为,要克服中学生的拖延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清单,有序学习
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课业不能按时完成,是因为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制作一个合理的清单。清单法是克服拖延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中学生只需要在每天早上开始学习之前将自己今天打算完成的事情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并标注事情的轻重缓急。并且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到小本子上,到了晚上再在完成的事情上做标记。这样一来能让自己每天干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当看到自己把一天安排的任务都完成的时候,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习非一日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一味的拖延只会使得自己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欠下的债越来越多。中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长都不一样。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所以这部分学生应该从基础知识入手,先将简单的题做会,找到成就感,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提升。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每次考卷上的最后两道题,所以,这部分学生不能讲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上,而造成能力提升部分的隐性拖延。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应该由易到难,有目标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适时反思,及时反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地反思。很多中学生拖延行为的产生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反思就是认识自己的良好方式,只有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才能够获得成就感,只有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进行改正。当发现自己的成就是应该鼓励自己,再接再厉,以增强成就感;当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应当查漏补缺、及时改正,避免拖延症更加严重。这样的方法一来能够让中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二来可以让中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做及时的矫正,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出现太多的难题让学生产生拖延行为。
拖延症其实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注意到了,但是并没有及时的去调整。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的关键期应该正视自己,克服拖延,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抓住学习上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当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循环之后,就会产生极大的效果,取得学业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2]杰罗姆·布莱克曼.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选择[M].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王宏晶.课业负担的现状及成因[J].教书育人,2018(01): 66.
关键词:拖延症;学习力;成就感;有效路径
如今,“拖延症”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已成为人类的普遍现象。2003年,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Wendlien教授做了关于拖延元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拖延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拖延。作为中学生,如何在命运转折的节点上做一名优秀的舵手,在日积月累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灵活性、体系化的知识至关重要。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增强自我效能感,就需要提升学习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中学生克服拖延症,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突破。
一、概念解读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行为。可见,这是个体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与实际之间存在差距、情绪困扰。就教育学角度讲,拖延症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知道不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后果,却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迟完成任务,并产生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推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实在不能延迟之后就草草完成该项任务,没有质量可言。
二、中学生产生拖延症的原因
一份关于150名中学生拖延症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63.4%的学生承认自己是“拖延症患者”,高达80.7%的同学注意到自己在拖延。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里,很少有自我管理的内容,当有的事情需要或者可以学生自己做主时,学生就会显得不知所然、无从下手,“忙、盲、茫”的拖延状态由此产生。
(一)环境影响
在中国的教育里,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缺乏“独立”这一部分,所以在很多时候当学生自主做出选择时就会犹豫不决、避重就轻。再则,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吸引不断干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会表现出冲动,不能很好的抵制诱惑。很多中学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不是写作业,而是打游戏、玩儿手机,等游戏打完之后才发现作业没有做,于是出现了很多凌晨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中学生。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使中学生将很多的时间浪费在选择和各种垃圾邮件的处理上,以至于将重要的学习任务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其结果就是每天都很忙碌,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作业,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就感低,对学习没有信心等等,其实是没有合理处理外界影响的原因所致。
(二)缺乏自信
自信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敢做,因此,就把这些不敢做的事情搁置一旁,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一味拖延。缺乏自信心是诱发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导致课业上的拖延,是因为他们面对有风险的事情而无限放大风险,不能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后带来的责备,而受到责备之后又会打击中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很多中学生不能挑战相对难的课业,而成就感的获得就是完成那些多数人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就会无限拖延。
(三)主次不明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待完善阶段,所以心智还不太成熟,虽然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小大人”的姿态,但是其对事物所做的决定往往带有强烈地主观色彩,从而导致中学生在做选择时不能分清主次。中学生在做选择时,一方面他们会将学习任务进行一个由易到难的自我排序,在完成课业时从简单的入手。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简单的任务不等于主要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做选择时不能抓住重点,总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课业上徘徊不前,导致对首要任务的变相拖延。这两部分的拖延虽不易让人察觉,但是中学生在不能分清主次的情况下一味的将精力投放在相对不难么重要的课业上,导致重要的任务被搁置一旁,这也是造成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课业负担过重
我国的中学生普遍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老师的题海战术就是应对这一压力的“有效措施”。面对庞杂的课业任务,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唉声叹气,很多时候中学生放学回家一个个眉头紧锁,情绪低落,心情不好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业自然会受到影响。学生以抵触的情绪对待,以磨洋工的方式去完成,自然就造成了拖延。很多学生想的“反正作业那么多,很多同学都做不完。”据相关数据显示,75.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效率不高,其中高一占31.9%,高二占31.9%,高三占36.3%。可见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们觉得自己效率不高的人占多数。从以上数据可知,随着课业负担的增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下降,这必将导致中学生的拖延行为。
三、解决拖延症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要克服拖延症首先需要让他们认识到拖延症的危害,解决拖延症才能更高效率的学习。著名特级教师魏书(下转第79页)(上接第68页)生曾经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三闲”是指闲话、闲事和闲思。本文认为,要克服中学生的拖延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清单,有序学习
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课业不能按时完成,是因为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制作一个合理的清单。清单法是克服拖延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中学生只需要在每天早上开始学习之前将自己今天打算完成的事情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并标注事情的轻重缓急。并且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到小本子上,到了晚上再在完成的事情上做标记。这样一来能让自己每天干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当看到自己把一天安排的任务都完成的时候,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习非一日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一味的拖延只会使得自己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欠下的债越来越多。中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长都不一样。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所以这部分学生应该从基础知识入手,先将简单的题做会,找到成就感,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提升。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每次考卷上的最后两道题,所以,这部分学生不能讲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上,而造成能力提升部分的隐性拖延。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应该由易到难,有目标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适时反思,及时反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地反思。很多中学生拖延行为的产生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反思就是认识自己的良好方式,只有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才能够获得成就感,只有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进行改正。当发现自己的成就是应该鼓励自己,再接再厉,以增强成就感;当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应当查漏补缺、及时改正,避免拖延症更加严重。这样的方法一来能够让中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二来可以让中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做及时的矫正,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出现太多的难题让学生产生拖延行为。
拖延症其实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注意到了,但是并没有及时的去调整。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的关键期应该正视自己,克服拖延,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抓住学习上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当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循环之后,就会产生极大的效果,取得学业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2]杰罗姆·布莱克曼.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选择[M].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王宏晶.课业负担的现状及成因[J].教书育人,2018(01):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