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的应用题虽然简单,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小学数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们会列式计算,但让他们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大多数学生感觉困难。如何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应用题?这就要求老师能重视应用题的启蒙教育,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编排的顺序,在认数和计算的同时,渗透应用题的思想,具体我是这样来做的:
一、坚持在认数的同时,渗透应用题的启蒙思想
认数是学习一切数学知识的基础。一年级的认数是在直观、形象的图片、实物的辅助下进行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与实物中的量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口述。如:“5只鸡”“8根小棒”“小明买了4枝铅笔,又买了2枝圆珠笔”一共是买了6枝笔等等,经过这一反复训练,初步形成应用题中比较完整的条件短句和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认识1开始,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说出一个词组发展到说一句完整的话,再到说完整三句话,既让学生认识了数,又为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坚持以计算与图画的结合中进行应用题的启蒙
小学教材中,计算是以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的,要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就得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求什么问题要用加法算,在什么情况下,求什么问题要用减法算,让学生初步把算理与算法联系起来。而计算与图画应用的相互渗透,正是算理与算法的最早结合。为了让学生理解1+2=3,教材用了两幅图,图意是:原来有一个小朋友来荡秋千,又来了两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学生从图中容易看出,左边的一个和右边的两个合起来一共有三个人。这样安排,图的本身就是一道用图表示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单纯注意“1+2=3”,还应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思想,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三句话。为了使学生的观察顺序、思维顺序与应用题的结构及陈述相吻合,还可以组织学生按一定要求看图和述图。根据运算意义结合实物口述运算过程,加深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并自然地延伸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上: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三、坚持以图表应用题的过程中进行应用题的启蒙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一般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材中也巧妙地安排了由直观的图形题目到有图有文的题目,最后到纯文字的应用题,其衔接点都是围绕应用题的基本要素展开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图表或应用题的这种特点,通过典型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这种题的结构特征。如通过看图(图略)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述图意(小红先折了4只飞机,又折了2只,一共折了几只飞机?)此时,可以向学生说明应用题的基本要素: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应用题。
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低,一时难以把题意和加减初步概念建立起来,而“三个坚持“可以从直观上把题意与加减算式有机结合,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坚持在认数的同时,渗透应用题的启蒙思想
认数是学习一切数学知识的基础。一年级的认数是在直观、形象的图片、实物的辅助下进行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与实物中的量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口述。如:“5只鸡”“8根小棒”“小明买了4枝铅笔,又买了2枝圆珠笔”一共是买了6枝笔等等,经过这一反复训练,初步形成应用题中比较完整的条件短句和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认识1开始,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说出一个词组发展到说一句完整的话,再到说完整三句话,既让学生认识了数,又为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坚持以计算与图画的结合中进行应用题的启蒙
小学教材中,计算是以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的,要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就得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求什么问题要用加法算,在什么情况下,求什么问题要用减法算,让学生初步把算理与算法联系起来。而计算与图画应用的相互渗透,正是算理与算法的最早结合。为了让学生理解1+2=3,教材用了两幅图,图意是:原来有一个小朋友来荡秋千,又来了两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学生从图中容易看出,左边的一个和右边的两个合起来一共有三个人。这样安排,图的本身就是一道用图表示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单纯注意“1+2=3”,还应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思想,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三句话。为了使学生的观察顺序、思维顺序与应用题的结构及陈述相吻合,还可以组织学生按一定要求看图和述图。根据运算意义结合实物口述运算过程,加深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并自然地延伸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上: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三、坚持以图表应用题的过程中进行应用题的启蒙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一般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材中也巧妙地安排了由直观的图形题目到有图有文的题目,最后到纯文字的应用题,其衔接点都是围绕应用题的基本要素展开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图表或应用题的这种特点,通过典型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这种题的结构特征。如通过看图(图略)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述图意(小红先折了4只飞机,又折了2只,一共折了几只飞机?)此时,可以向学生说明应用题的基本要素: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应用题。
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低,一时难以把题意和加减初步概念建立起来,而“三个坚持“可以从直观上把题意与加减算式有机结合,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