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女性人物之美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从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入手,阐述了《雪国》在女性人物描写上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雪国》 女性 哀与美
  
  《雪国》是以越后汤泽的雪国为舞台,由东京人岛村和雪国人驹子、行男、叶子等人物为经纬编织成的人生画卷。这些人物之间有着比较隐秘的三角关系的双重结构:驹子是行男的未婚妻,叶子是行男的情人;驹子热恋着岛村,而叶子也愿意让岛村带她回东京。它通过一个男人——岛村的眼睛精心描写了两个女人:驹子和叶子,所以也有人说《雪国》是一篇讲述女人的故事,在这两个女人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哀与美的特质。
  
  一、现实之美与理想之美
  
  (一)驹子的现实之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描写驹子时,对她的正面描写比较多,驹子代表的是一种现实的美。
  驹子是个艺妓,她有着下层女性的凄苦身世:驹子少年沦为风尘,十六岁被人赎身,不久后恩人就去世了,于是跟着雪国里的师傅学艺,并和师傅的儿子行男定了亲。但是未婚夫的病卧在床又迫使驹子做了艺妓,目的是挣钱为行男治病。驹子并没有被不幸压倒,出淤泥而不染。
  她很美,而且呈现出的是非常洁净的美:“姑娘给人的印象,是出奇地洁净。使人觉得恐怕连脚丫缝儿都那么干净。岛村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刚刚看过初夏山色满目清新的缘故。”①
  在困苦的生活里驹子一直坚持记日记、学弹三弦琴,力求上进并渴望过一种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普通女人应该得到的真挚的爱情。来自东京大都市的中年有钱男子岛村成了驹子理想中的男人,虽然他已有家室,但这丝毫不影响驹子在岛村身上倾注一腔执着的爱恋。“一年一次也好,我在这里的时候,请你一年来一次啊”。②驹子对岛村的要求更加重了其悲剧色彩。
  但驹子毕竟是个艺妓,她最多只能满足岛村肉体的需要,充其量只是岛村暂时的寄托。特别是当驹子在岛村面前表现得越像妻子,就越容易唤起岛村的现实感。岛村是个靠祖产生活而精神空虚的人,他来雪国的目的就是换换空气,寻找迷失的自我,而这些是驹子无法满足岛村的。
  (二)叶子的理想之美
  如果说驹子代表的是现实之美,那么叶子代表的则是理想之美。
  叶子无疑是美的,但作者从未在作品中正面描写过她的容貌体格之美,却多次提及她的声音,叶子的美主要是通过她的声音显现出来的。她的声音“美得几近悲凉,那么激扬清越,仿佛雪夜里会传来回声似的”③。她唱歌时也是那么美妙动听,她
  “用她那清澈得几近悲凉,好似要发出回声似的声音唱着歌:
  蝴蝶,蜻蜓,蟋蟀呵
  正在那个山上叫
  金琵琶,金钟儿,还有那个纺织娘。”④
  叶子的声音是如此美妙动听,在她的声音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少女向我们缓缓走来,虽然身影模糊,但却美丽无比。岛村开始迷恋的是驹子,继而又转向迷恋叶子,叶子是驹子的未婚夫行男的情人,但她也愿意岛村带她回东京去。在《雪国》里叶子代表的是岛村的精神之爱,然而川端康成却让叶子选择了死亡。
  “就在水柱前面,忽然现出一个女人的身体,便那么落了下来.她在空中是平躺着的,岛村突然怔住了。但猝然之间,并没有感到危险和恐怖,简直像非现实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柔软,但那姿势,如同木偶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⑤
  古贺春江说:“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川端极为欣赏这句话。死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川端凭着自己多愁善感的心灵用描写死亡来传达自己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后来这位作家自己也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涅磐的方式超度了自己,此是后话。这体现出了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他深信佛教的六道轮回,相信佛教所说的“寂灭为乐”。在川端康成看来,死并非结束,也不是毁灭,而是生的延续和超脱。叶子的死亡则把她的美发挥到极致,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的美在死亡的那一瞬间定格永存。
  
  二、共同之美
  
  人物是美丽的,命运却是哀愁的,这种美只可欣赏却不可挽留,正好印证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红颜薄命。
  驹子和叶子这两个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两个共同性也值得我们去注意。
  (一)纯粹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描写驹子时,定以她为“纯粹的肉体”,然后又在“纯粹的肉体”——驹子旁边添加描绘了一个“纯粹的声音”——叶子。对于前者,作者多次描绘她的容貌与身体,她是一个被手指记住了的女人,岛村对她是看得入迷:
  “她那低垂的双目,衬着浓黑的睫毛,愈显得娇艳妩媚。”⑥
  对于后者,作者对其的描写只停留在侧面,岛村是听得入迷:
  “她那美妙动听的声音甚至于有些哀戚,似乎就那样从夜晚雪地上悦耳地回响起来。”⑦
  这两个纯粹,一个代表“肉”,一个代表“灵”。一个美得洁净,一个美得苍凉。虽然这两个纯粹多指向外表,但其内涵却得以延伸,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外表容颜层面了,它们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紧紧相连渗透,成为理解人物内涵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美得那么纯粹,美得那么让人震撼。
  (二)虚无美
  “徒劳而已。”⑧《雪国》里面,驹子总是喜欢重复这样的话。所谓徒劳,说穿了就是毫无意义。但明知是徒劳,两个女人却依然有飞蛾扑火般的情欲,毫不动摇地坚守在爱的阵地。其实这两个女人所孜孜追求的感情都是虚无的、徒劳的,与她们的付出丝毫不成比例。
  首先,倾注了两个女人的爱情的男人都是虚像:行男是即将死去的人,“他给予两个女人的只是病榻和坟”⑨。而叶子偏偏把至情至爱投向了这即将逝去的生命,驹子也为了给他看病而沦落为艺妓。而岛村也不过是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是通过工作来嘲笑自己,认为一切都是徒劳的无为之辈。驹子那炽热如火般燃烧的爱在岛村那里只得到了像撞击墙壁般空虚的回声,一切都如镜中月水中花,纵有洁净如雪般的纯情纯爱,也只不过是一种美的徒劳。
  由于爱的对象的虚无,爱的本身也有了一种不可实现的虚无感,哀愁感。无论怎样的付出都转眼化为指间飞灰,
  读完只会让人像驹子一样发出轻轻的叹息:“徒劳而已。”
  
  三、结语
  
  川端康成在《雪国》女性人物的艺术创作上显示出哀与美相交融的总体倾向不是偶然的。这多少与他的成长经历、恋爱经历和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所受的教育有所关联。孤儿的生活,爱情的波折,时代的影响,个人的修养,这些都化成感伤与悲哀的调子,投射在川端康成的作品里。
  川端用“正视现实的毫不留情的眼睛看穿了丑,纤尘难容。在将丑彻底描绘出来之前,必捕捉住一种清纯的美,不对丑进行复仇,决不罢休”⑩,抒写了一首浓郁的带着古典气息与现代意识的心灵牧歌。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川端康成.雪国.摘自文洁若主编的《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第520页、572页、513页、576页、618页、522页、561页、511页.
  ⑨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41页.
  ⑩张国安.执拗的爱美之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5页.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下,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使用,而“教学生活化”理念不仅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提高其教学质量,因此,对于“
本文针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借鉴阿里巴巴等优秀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打造班级命运共同体,实现班级自运行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整体目标.
喹噁啉-1,4-氮二氧类药物(以下简称喹噁啉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抗菌效果良好,可提高进食效率促进机体生长,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喹噁啉类药物是如何发
数学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小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相关要求,本文从问题视角出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进行研究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在班级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通过班主任的导演,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管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呢?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学生自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班级文化环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从以下方面的班级文化建设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班级“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所谓“硬环境”,指的是班级的物质环境。班主任只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专院校的教育管理面临更加复杂和更加多元的新局面,大专院校的教学管理引起了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应持续推进.目前,教育心理学在学校
一、从世界杯说到进行式报道炎炎夏日,从6月8日始至7月8日终的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多少人,醉倒了多少人,又累坏了多少人!真可谓“一球动世界”。除了那些驰骋绿茵场的
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得以形成,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对自身的德育素质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