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仅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质疑、讨论活动,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而“读疑解思”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读贯穿课堂全过程。疑是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渗透到整个课堂。通过学生读,读通读顺是前提是基础,熟读过程生疑问,品赏诵读解疑惑。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看,它包括四个环节,即:尝试朗读,自主释疑—熟练朗读,大胆质疑—品赏诵读,互动解疑—拓展泛读,启思归疑。下面浅谈读疑解思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和反思。
一、“读疑解思”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尝试朗读,自主释疑”。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导入新课的过程。此环节要求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大胆让学生自学自探。
第二步“熟练朗读,大胆质疑”。该环节通过学生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突出“疑”,疑在读中产生,“疑”有对整篇文章的“大疑”和对文章细节或字词句的“小疑”, “大疑”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小疑”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化“大疑”为“小疑”,解“小疑”破“大疑”,在质疑解疑过程中,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疑问,让100﹪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渗透到整个课堂。
第三步:“品赏诵读,互动解疑”。这是对所学教材知识的再认识和提高。该环节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读感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课文重难点问题。“解”要突出独立与互动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同难度不同价值的疑问,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解答,也就是说要相机而解。解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完成课标教材要求。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敢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拓展泛读,启思归疑”。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思”即反思,是小结巩固拓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扎实有效。引导学生小结,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二、对“读疑解思”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反思
1.“读疑解思”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所以,我认为,把该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1)创新性原则。这是“读疑解思”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原则。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目的设置的。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思索使学生采用独到的方法回答问题;通过类比和假设使学生勇敢地质疑问题;通过反思和回顾使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能拓展应用。因此,“读疑解思”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2)探究性原则。探究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和求知的潜能,教学设计要体现处处使学生“生疑”,时时使学生带着“解疑”的欲望而去“探疑”。探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设疑——思疑——解疑——再质疑——再探疑——编疑——答疑,最终达到无疑。探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探、师生共探、生生合探。“疑问”最初由学生提出,最终仍由学生自己解决为止。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使用这一模式应遵循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设计自学学案时,教师要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给学生的思维慢慢加码,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具体来说,“自学提纲”的设计应由易到难;检查自学情况,要坚持“学困生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生评判”;“ 读疑解思”必须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质疑”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难度大的由学生合作解答,解决不了的,再由师生互动解答。
(4)全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新课改教学的必然要求,要贯穿课堂始终。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编拟自学提纲充分考虑“学困生”,检查自学情况优先提问“学困生”,各种表扬鼓励首先送给“学困生”,同时也给中等生、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民主和谐原则。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转变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生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更是创新人才的催生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运用“读疑解思”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学习运用“读疑解思”教学模式,要真正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其实质是学生把自己该学会的东西通过合作、探究由自己学会。因此,把该教学模式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事项:
(1)、落实学生主体,正确把握教师主导。“相信学生,放手学生”。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即听、说、读、写、行,自主交流、合作的习惯。
(3)、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掌握不同目标的层次性,和同一目标内的落实层次。
(4)、要熟悉教材,把握课文的疑问点。
(5)、注意生成,正确对待学生错误。
(6)、重视方法、学法的指导与总结。
(7)、教师要把握“导”的艺术和方法:如评价、引导、解疑、体态语等。
总之,“读疑解思”教学模式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便于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特别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相符。
一、“读疑解思”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尝试朗读,自主释疑”。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导入新课的过程。此环节要求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大胆让学生自学自探。
第二步“熟练朗读,大胆质疑”。该环节通过学生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突出“疑”,疑在读中产生,“疑”有对整篇文章的“大疑”和对文章细节或字词句的“小疑”, “大疑”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小疑”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化“大疑”为“小疑”,解“小疑”破“大疑”,在质疑解疑过程中,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疑问,让100﹪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渗透到整个课堂。
第三步:“品赏诵读,互动解疑”。这是对所学教材知识的再认识和提高。该环节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读感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课文重难点问题。“解”要突出独立与互动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同难度不同价值的疑问,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解答,也就是说要相机而解。解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完成课标教材要求。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敢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拓展泛读,启思归疑”。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思”即反思,是小结巩固拓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扎实有效。引导学生小结,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二、对“读疑解思”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反思
1.“读疑解思”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所以,我认为,把该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1)创新性原则。这是“读疑解思”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原则。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目的设置的。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思索使学生采用独到的方法回答问题;通过类比和假设使学生勇敢地质疑问题;通过反思和回顾使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能拓展应用。因此,“读疑解思”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2)探究性原则。探究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和求知的潜能,教学设计要体现处处使学生“生疑”,时时使学生带着“解疑”的欲望而去“探疑”。探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设疑——思疑——解疑——再质疑——再探疑——编疑——答疑,最终达到无疑。探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探、师生共探、生生合探。“疑问”最初由学生提出,最终仍由学生自己解决为止。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使用这一模式应遵循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设计自学学案时,教师要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给学生的思维慢慢加码,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具体来说,“自学提纲”的设计应由易到难;检查自学情况,要坚持“学困生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生评判”;“ 读疑解思”必须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质疑”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难度大的由学生合作解答,解决不了的,再由师生互动解答。
(4)全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新课改教学的必然要求,要贯穿课堂始终。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编拟自学提纲充分考虑“学困生”,检查自学情况优先提问“学困生”,各种表扬鼓励首先送给“学困生”,同时也给中等生、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民主和谐原则。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转变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生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更是创新人才的催生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运用“读疑解思”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学习运用“读疑解思”教学模式,要真正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其实质是学生把自己该学会的东西通过合作、探究由自己学会。因此,把该教学模式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事项:
(1)、落实学生主体,正确把握教师主导。“相信学生,放手学生”。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即听、说、读、写、行,自主交流、合作的习惯。
(3)、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掌握不同目标的层次性,和同一目标内的落实层次。
(4)、要熟悉教材,把握课文的疑问点。
(5)、注意生成,正确对待学生错误。
(6)、重视方法、学法的指导与总结。
(7)、教师要把握“导”的艺术和方法:如评价、引导、解疑、体态语等。
总之,“读疑解思”教学模式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便于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特别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