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m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提出的“四不做”现象中,注重联系地方特点、突出区域特色。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纬虹副院长。
  
  记者:王院长好!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在2008年进行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请您介绍一下这项调查开展的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来谈一谈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王纬虹: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较沿海省份起步晚,发展慢,受诸多因素制约,可谓困难重重,我们只有认真思考,努力探索,才能使之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2008年,重庆市教科院对我市239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通过分析问卷,发现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足,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落后等问题。这项调查已经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9年5月上半月刊。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一些学校一些区县也都在发展,但是这和客观的需要、和教育部的要求相比较还是有差距的,因此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面的扩大方面,进一步加强,更加努力工作。我们要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地区、更多的领导和教师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去,让更多的学生从我们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受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从教科院的角度,从我们的工作职能来讲,我们要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在我市“健康重庆、健康校园”建设中,扎实有效地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发整合各种资源,大力营造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争取更好地、更大面积地推广和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曾多次提到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再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需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王司长认为在实践中需要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会做、不愿做、无人做和不真做的问题。基于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您认为王司长谈及的“四不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王纬虹: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解决的还是一个愿不愿意做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主要看有关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在主观上、心理上和思想上是不是充分认识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重要性,没有责任感、没有紧迫感,他不愿意做,那这个事情可能他会做他也不愿做。领导上要求做,他可能就会假做,所以我个人认为愿不愿意做的问题可能比不会做、不真做、无人做的这些问题更为迫切些。
  记者:您认为为了保障教师们愿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王纬虹:要解决这个愿不愿意做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思想认识上去提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我们漠不关心,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他就不可能愿意做;领导也许会安排人去做,但他不可能领导大家去做,不可能给大家创造条件去做。所以我认为重要的还是从思想上、观念上去解决。但是解决认识问题,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些条件保证,实际上也没办法做到。所以我觉得从采取措施角度来讲,第一是要有组织机构。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的系统机构,但也陆续有了一些相关的机构,现有的机构也大多是不健全的,有的机构可有可无,甚至是形同摆设。第二是需要有制度来保障这些组织机构的工作开展。比如经费的投入,做事情需要有人有钱作为保障,不能是领导想起来了给一笔钱,想不起来就没有了,因此它需要制度的保障。第三就是需要一支素质优良、多元参与、相对稳定的队伍。就是说要解决无人做的问题需要有队伍,因为它毕竟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这种队伍需要组织、需要发展、需要培训,这些都需要机构、制度和相应的一些物质条件的保障,它们之间是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记者:王司长还提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真做的问题,您理解的真做是指什么,真做需要哪些条件做保障呢?真做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专业能力,对于真做的人应该如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
  王纬虹:我想所谓真做就是真心实意地去做,或者叫真真实实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做。作为教育的领导者、作为教育研究者、作为学校的校长、作为一线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师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基本条件。然后就要认认真真地做相应的工作,不是糊弄上级领导,不是应付交差,也不是来装饰学校门面。其实真正做起来也不难,难的是我们有时候不够认真、不够踏实。有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太浮躁,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如果不是出现一些特殊事件、危机事件,大家就可能觉得可有可无,就不会认认真真去做。所以我觉得真做的话,很重要的还是主观上的真心,真心真意真情地去做。从客观方面来讲,第一,要有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做保证,如果没有一定的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做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是没有办法真做的。第二是有效的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需要一些有效的政策来保证落实,比如必要的经费投入,必要的对从业人员后顾之忧的解决,必要的考评等。人总归是有一些惰性的,仅仅依靠个人主观的认识和主观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些有效的政策来保障。第三是需要必要的设备条件。不一定很多,但应该是很具有实用性、实效性的,老师可以用,用了有效果。比如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有的地方搞得有点华而不实,过分重视硬件。这些设备还是应该注重它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那么真做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我个人认为思想素质和情感素质是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实感。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真诚常常是比技巧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终生发展、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还是只关心他的分数,关心他的升学等。其次,也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目前有很多老师不是学心理学的,但为了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他自己努力地学习、补充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夯实了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基础。没有专业知识基础是没办法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的,毕竟它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再者,就是相应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有所提升,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所以专业技能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真做的人我们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解决个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这些真做的一线教师,他需要一些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他需要与人研讨,这既是对他心理的维护,也涉及到他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他能够和很多同行一起进步。第二,就是职称问题。有些教师是做专职的,在现阶段,专职的不是很多,他的职称评定就是一个问题。有些教师是兼职的,他在教其他学科的同时兼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要让他走其他学科的这条路来评职称,可能对他就不太公平。第三,就是课时问题。有的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还有一些课时的规定,有课时的保障,但有些地方这些课时就没有保障。还有的心理老师,他遇到了学生、家长的问题可能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能解决掉的,他也许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业余时间、休息时间工作。第四,就是评优晋级方面。一般各地对传统的学科特别是主要的学科都有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评比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就目前总体上来讲全国性的评比活动不多。老师们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没有相应的回报,这些方面实际上都需要我们通过各种调研以了解教师真正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教师真心实意地、认认真真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教师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解决了教师上述的个人发展问题,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也就愿意付出更多努力。
  记者: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对谁来做,做的效果应当如何评估?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学校指标的话,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考核?
  王纬虹: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谁来做呢,我个人认为,第一就是全体学生,第二是全体教师,第三是家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整个民族心理健康的一个启蒙和奠基的事情,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在要求,一定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作是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行为不当的学生、顽皮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一定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这样一种教育,这是应该反复强调的。另外,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不只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教育管理学生,用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同时也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帮助教师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内心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发展。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主张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仅仅局限于学校,我们还要跳出学校来看真做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跳出学校来看,我觉得最直接的就是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争取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长所关注的东西也不一样,他们一般对孩子的心理关注不够,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不够,因此学校要主动给家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指导。比如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指导他们运用心理规律教育孩子等。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和身体,学习和分数,而且要关注他内心是否健康,内心是否幸福。
  关于做的效果如何来评估,我认为更多的还是过程,因为心理健康的效果有时候不容易从直接的表面的某种数据来表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做得好,做得比较细,也会有些直接的指标来反映,比如我们帮助了多少学生,我们让多少学生走出了心理的阴影,也可能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些数据,但是关键还是我们做的过程,耕耘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如果作为考核学校的指标的话,我认为至少应该考察常规指标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一定的制度,不同层级是否有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些保障,经济和时间空间方面是否有一些保障等。但更为重要的是,是否开展了活动,是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面向家长,开展的这些活动是否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是否是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当然除了这些指标,还可以有多方面的评估,比如说做这项工作的老师他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他的感受我们能看出来他所在学校工作开展得到底怎么样。另外,学生的反应、家长社会的反应也都可以看出来。当然还是应该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考核,《纲要》上规定的、要求的我们做到没有,做到了还在哪些方面有创新,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谢谢王院长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阶段您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底是谁在做?心理教师、班主任、校长、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大专院校的学者、行政干部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那么这项工作有没有一种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
  王纬虹:目前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地各方面人士在做的还是很多,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来考虑。一是中小学校专兼职的心理教师。第二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其实多多少少在工作当中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就是学校领导干部,包括中层的教导主任等,我们看到做得好的地方一般来讲校长都是这方面的积极领导者和参与者。从专家和学者角度来看就是教育研究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也包括一些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家、大专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研究心理问题的学者等。另外就是教育行政干部,他们比较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自己也能做一些事情。还有就是社会人士,社会上有很多心理咨询机构,包括卫生系统的,个体从业者等。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部分,因为他们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他们最能够直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影响学生。专家、学者在理论方面很有造诣,他们更多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技术支撑力量,主要通过培训、通过理论的研究来指导一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行政方面的领导来讲,他们最重要的职责是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领导并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社会人士方面,我个人认为他们总的来讲是属于补充性的,辅助性的,因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我们在做各项工作时确实需要各自调位,比如说领导层面,这个定位应该很明确:靠政策领导,靠决策领导,靠制度保障。学术方面,专家做好理论宣传、理论指导、教师培训。作为一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班主任、校长,都应该把自身的责任担起来。从工作上讲,有没有相对稳定的模式不好讲,但是大体上这些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都有各自的角色,各自的作用,这是整体上的一种工作运行模式、角色模式。这一模式似乎可以概括为:教育行政部门政策领导,教研科研机构专业引领,中小学校具体实施,社会人士补充参与,共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今天,基层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希望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文件为这项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这个文件可以是一个指导意见或者是实施办法。您认为这个文件在《意见》和《纲要》的基础上应该补充哪些刚性的内容?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一门课程,那这门课程标准应当包括哪些方面?
  王纬虹:在《意见》和《纲要》实施多年之后出台一些更具有操作性的文件,我们认为是可以的。如果说这个文件要补充些刚性的内容,可能还是需要有关方面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然后把其中做得好的一些经验、值得推广的经验、具有普遍规律的经验作为其中一些刚性的内容。同时针对现在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我认为需要从文件和制度方面给出一些刚性的要求。现在只是这样来思考,因为没有做太多这样的研究,也没有想得太清楚,因为很多刚性的内容涉及的部门都太宽泛了。这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真正变得更具有操作性还需要对它有更多的研究。所以我觉得这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所进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应该有助于我们明确需要补充哪些东西,因此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一门课程,这个是课程标准的问题。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按课程来做,就要求它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知识化,我个人认为就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来讲,它还不是一个课程的问题。学校有很多东西是作为课程的指标是要学习,但也有些东西它不是课程不是说我们就不做了,不是课程我们也要做,从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我们讲学科渗透,实际上是讲心理健康教育是普遍存在的,不一定将它作为独立的课程它就可以进行,它是可以和其他课程相结合进行的。如果发展成课程,就有一个课时固定化的问题,教材系统化的问题。变成了课程,考核标准又怎么办呢,要考试吗?能不能不通过考试、不使用教材,我们也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能够做成不考试,学生也能够学得乐此不疲,不考核,教师还教得非常愉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课程的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个人认为《指导纲要》上面规定的东西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我们能够照着那样做,坚持那样做,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得比较健康了,逐渐就会发展得更好。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编号:091130004)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育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期刊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可爱天使的“怪异”举动  翻翻,三年级小学生。第一眼看到他,一定会觉得这孩子真可爱:大大的脑袋,圆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说话的时候,小嘴巴一抿一抿的,十分惹人喜爱。  难以想象,以下事件的主人公也会是同一个孩子:  出操铃一响,全班学生迅速在门口走廊排队。队伍中的他一会儿调皮地拉前面同学的衣领,一会儿又朝人家的头颈吹气……总之是使出浑身解数要引起同学的注意
期刊
〔关键词〕心理教师;公开课;意外;反思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可是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却拒绝这种“预料不到的成果”,因为我们害怕这些“意外”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的一节公开课(情绪管理),精心设计,我期待着它能如预料的那般顺
期刊
〔关键词〕初中生;学会成长;活动设计  【课程理念】  青春期是一个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共存的特点。因为初中生的成熟感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其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能够独立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选择并决定自己的言行,而生活经验与认识上的局限性,却常使其无所适从,往往不能如愿以偿,陷入困惑,需要有人给予及时的指导。因此,一方面初中生
期刊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研究;发现    每个人都是一座活火山,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每一座火山尽情喷涌。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发现。前两天在一篇关于脑科学的文章中看到,人类大脑中的意识,总在不断地相互碰撞,那里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囊括了人类数百万年基因层次信息和宇宙法则,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源泉。但遗憾的是就算爱因斯坦、爱迪生也只利用了他们潜意识能量的不到2%。   作为工作多年的教师,我们在教育经验和技能逐渐丰
期刊
〔关键词〕孤独;人际交往;人本主义疗法;心理分析法;认知调整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天下午,一位女生风风火火走进心理咨询室,看上去很着急。等情绪平缓些后,她苦恼地诉说:这段时间过得很压抑,如果再不找人倾诉一下,很担心自己会精神崩溃。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从小并不缺乏关爱、关心。人际关系也不差,只要自己想处理好,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自己就是不想和她们在一起,在学校住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觉得
期刊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而健康的心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只有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和文道统一的原则,语文课中字词句段的讲解和
期刊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效应;构建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背景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地处德清县东部水乡小镇,东邻桐乡,南接余杭。目前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8人,在编教师80人。长期以来,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骨干教师大量外流,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大量学生外流到县内外优质学校就读。大量优质生源的流失,不仅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严重的压力,而且
期刊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情绪调节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开展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作为中坚力量的心理教师也随之产生了种种负性情绪体验,甚至出现职业倦怠,这也是不争事实。    一、不容回避——心理教师的负性情绪    1. 冲突与无奈:新课程背景下的形式化   虽然新课程业已实施,但分数名次、升学率仍是择校招生、社会评价、考核教师时的首选甚至是惟一指标。“搞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教学”“
期刊
河南省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暨观摩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8~30日在郑州师范附属小学隆重举行。  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罗兆夫处长就“关注心理健康,践行素质教育”发表了重要讲话。罗处长肯定了近年来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邵水潮主任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题,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