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的夫妇家中养了一个婴儿和一条狗。一天,男主人从家中回来,发现他的婴儿宝宝的一只手臂断了,而那条狗的嘴里布满了血腥。于是,男人发怒了,他马上拿起菜刀砍死了那条狗。于是,当他刚刚砍死那条狗之后,却发现旁边有一匹死去的狼,狼的身上带着伤,口中含着婴儿的断臂……
  男人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已经晚了……于是,他认真地,小心翼翼地埋葬了那条狗,那条被误杀的狗。
  在现实生活中,若人们遇到此事,很多人都会和故事中的人做出一样的事情,因为,很多人的通病就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们常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其实,正如化妆品是给人的外貌化妆的是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人的言谈举止是给人的心化妆的。而又有几个人会像《暮光之城》中的男主角那样,懂得“读心术”呢?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地善良、纯洁无暇,却因为为人不够有城府,言谈不够委婉,而不受人欢迎;薛宝钗心中虽有“阴险”的一面,却因社交手段够圆滑,而受尽了人的喜爱。一次,宝钗无意中偷听到别人讲话,却嫁祸黛玉偷听。结果,人们就都真的以为是黛玉偷听了。而“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又有几人知晓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心呢?到头来,潇湘妃子便和上一个故事中那条善良的狗是一个下场了。
  现在的80后、90后,很少有人喜欢《红楼梦》,但有很多人很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同胞们在看书中、剧中打打杀杀的热闹的同时,亦不妨挖掘一下其中的道理。作为剑桥大学博士的金庸前辈,笔下的人物形象不仅使人大开眼界,而且也诠释者很多人生道理。
  《射雕英雄传》是大家很熟悉的一部金庸小说。里面正义老实的郭靖、聪明可爱的黄蓉,古怪的黄药师,阴险的欧阳锋、杨康,都给观众朋友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欧阳锋、杨康等人杀死郭靖的师傅江南七怪,并嫁祸黄药师。之后,除了黄蓉以外,所有的人便都以为是黄药师杀的人。黄药师心地很善良,但因性情古怪,便一向无人理解,所以郭靖、全真七子等人竟要与黄药师为敌,给江南七怪报仇。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扮演者郭靖的角色,所以会有很多“假善良”的杨康得逞,有很多心肠好却不善交际的黄药师被误会,也有少部分想黄蓉那样明是非的人,因生不逢时,而怀才不遇。
  如果说金庸小说不能仅仅当消遣来看,其中也有人生哲理的话,那么琼瑶的小说亦是如此。琼瑶的剧本捧红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演员,她们能红,也与她们在剧中扮演令人喜爱的正面形象是分不开的。而剧中扮演容嬷嬷的老演员李明启,走在大街上却被扔东西,还被出租车司机拒载。但实际上,演戏和现实生活又怎能相提并论呢?李明启扮演的容嬷嬷是深入人心的坏,但那又怎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李明启?为什么人们看事物只看表面呢?李明启便是生活中不被人理解的黄药师了。
  高中的哲学政治课上,同学们经常一起背诵着原理和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同学们会把这些话用在答题上,却有几人用在生活上了呢?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人们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上过度自信,从而转向自傲所致。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老师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学校招聘历史学科的年轻教师,面试时,要求每个应聘者上台讲五分钟课。坐在讲台下听他们课的有五个人,其中有四个人是学校的领导,只有一个人是历史学科的骨干老师。有一个小伙子,上台讲了《洋务运动》一课。他的开场白很好,只用两三句话就点透了洋务运动的精髓。但是他由于有些紧张,在台上显得很不自信。还有一位小姑娘,她在台上讲课专业知识很不严密,但显得很自信,很招人喜爱。于是,四位领导都被她的可爱吸引了,校领导当然听不出她讲课的漏洞,但只有历史骨干老师一个人听出了,那又有什么用呢?4:1,小姑娘胜了。之后,这位小姑娘在给学生讲课时,有很多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清,但这又怎样呢?领导都喜欢她、提拔她。为什么学校领导会听不出知识的漏洞?因为他们专业知识不足还盲目自大,觉得自己是领导,自己就对下面的每一位老师都百分之百了解了。《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文章,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学校的报道,其中就提到了中国学校的领导安排,是关系成分大于专业知识水平的。正是如此,“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校长被表面迷惑时,下属便说好话添油加醋,领导听惯了恭维当然会使自满情绪膨胀,这就是所谓的“领导的一句错话、谎话被传了一千遍就成了事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英国,
  中小学的校长都是剑桥博士,而……
  二, 由于某些原因所致,有很多人缺乏探索真理的精神,他们最相信的是“某人”而不是“某真理”。在这“金钱与权力狼狈为奸,文明与野蛮握手联欢”的社会,又有谁敢大声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呢?……
  教育制度和陈腐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更改。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人孩提时代都是老师看不好的、同学讨厌的人呢?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学生时代抽烟酗酒,如今却为历史的鸿篇巨著增添了粲然的一笔。因为大多数老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在班级表扬成绩好的学生,而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也不知对错,就跟着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有些班主任,想让自己喜欢的学生也受到全班同学的喜欢,自己讨厌的学生受到全班同学的厌恶。再加上这些“被讨厌”者之中有的人有林黛玉、黄药师、李明启那 样的性格……想要让新鲜的血液取代陈腐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就像商鞅变法,先是商鞅被车裂了,然后他的制度才被认可;就像伟大的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起初并不被看好一样;就像梵高死后多少年,他的作品才被认可一样。为什么有时有几千年历史的社会步入有几百年历史的社会强大?这与他们对正确的新鲜事物的认可程度有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又有几人能“洞明”着这是是非非?
  针对这种“杯具”现象,该怎样解决呢?   首先,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要将传统文化和新鲜事物中优秀的部分“引进来”,从而修身养性,使自己更“明”。在一所名校的课堂上,老师拿着一个漏了冻的杯子提问来自日本、德国、中国和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同学。老师说:“我给你们一百美金,让你们解决杯子漏洞的问题,你们该怎样解决呢?”中国学生说再换一个杯子,德国学生说用焊接技术接上,日本学生说拿一样的材料补上。而美国学生说,他自己没有办法,但他会那其中的五十美金,征集各种办法,并从中选出最好的办法。当时,老师最看好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学生。但多年以后,中国和日本的学生很平凡,而当年的那位美国学生如今是微软公司的富豪之一。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广泛征求意见,而不是通过自己对现象的看法,就将万事决定。
  其次,人们要有敢于发现真理,挑战权威的精神。
  接下来,人们应自信,但不能总是那么骄傲地认为自己所有的看法都正确,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谁知“眼见也有三分假”。《三国演义》里,曹操曾因没看透本质,误听了蒋干的话,而将他的两名水师大将杀害。但伟人就是伟人,事后他发现了这是周瑜的圈套,而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少有人会发现吧。
  不仅仅是华夏大地,西方社会的人,有时也被表面迷惑。一次,西方某国某话剧院正在演话剧,其中一位演员演反面角色演得太像了,之后竟被观众打死了。观众都分不清演戏和现实了!
  最后,人们应探寻既能保持心地善良,又能取得成功的方法。《红楼梦》中的贾探春就是这样的例子。她是曹雪芹笔下完美女性的缩影。可惜生不逢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知这样优秀的人才是否会生不逢时。记得我上高一的时候,我们在哪儿摔倒了,就要在哪儿站起来,我相信,像贾探春那样优秀的人,一定会有一天,能借善良和才智,勇敢地斫平荆棘,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的。祝福那样的人们。
  作者简介:沙砾,英文名Sally,曾用笔名潇湘梦等,原名李瑞琪。名人访谈作家,90后中英双语作家,音乐文学作家,被媒体誉为“最具潜力的90后中英双语作家”、“冰城才女”,双学位学士。曾任内蒙古文学爱心委员会哈尔滨分会“爱心形象大使”、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写家联盟会员、杂志采编等职。曾参与拍摄影视作品两部,多次成为文艺杂志封面人物。目前发表文章及获得文学、音乐等奖项100余次,目前组织并参加公益活动30余次,曾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1次,与文友合著的作品集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图书馆收藏。文章及事迹见《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生活报》《音乐大观》《新文学》《情感文学》《大文豪》《家报》《巴州文化》《东方黎明》《世界汉语文学》《内蒙古文学》《中华风采人物》《燕京文学》《中华作家》等媒体。作品集有《相交的平行线》《年青的心向太阳》等。
其他文献
今天的我,由于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离沅水渐行渐远,但沅水美丽的身影,无时不在我的眼前晃动;它流淌的欢笑无时不在我的血液里回响;它不屈不挠的灵魂,时时在鼓励与安慰着我。在笔者的眼里、心中,沅水绕来拐去地流淌,为的是在这一方土地、停留的时间长些再长些。它依依不舍的情怀是一种母爱的深情流露……想象中,沅水如仙女般的躺在天地之间,为的是孕育我们生命的躯体与生活的希望;它的流淌,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是一部
期刊
(一)  岸边,几根枯朽的树枝,我看到的是温暖,他们没有死。  一生只有一个方向,走多远并不重要,夜晚我需要休息,大地是床。  里程是一堆不会说话的数字,梦轻,露重,我听到大地的心跳。  草虫呢哝,在我的耳边。我多么像一朵野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绽放。  所有的文字都在改变,力求表达无穷。而这个美丽的陷阱却从改变过诞生的初衷。  似乎拥有了一切,结果什么也没有。  点燃星星,一个人的夜晚,只需一米的
期刊
蟋 蟀  这些散落在田野草丛里的黑色音符,被秋风吹得到处都是,缥缈成依稀的乡音。  恍惚中,在异乡的田埂上,我仿佛看到儿时的脚印,伴着蟋蟀的鸣叫深深浅浅地延伸;不远处一垛旧麦草,晃动成一位头戴草帽的乡亲的背影,那么亲切,散发着熟稔的气息……  豆蔓与玉米  月牙状的豆角已被摘尽。  号角般的玉米棒也被掰完。  农人套种在玉米林里的豆蔓,呈现疲倦之态,偎靠着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玉米秆。  我不知道,它
期刊
记得那年刚毕业,我没考上重点本科,父亲要我再去复读,等待来年再考,托了关系还把名给我报了。结果不争气的我却怎也不去复读,要读就去省城读四川的财经大学。当时想,管钱的学校肯定今后会过好日子。  这主要是我长了那么大,从未离开过生我养我的宜宾地区(那时的宜宾地区就是现今的宜宾市),心想要是能在省城读上书,上大学,该是我们村多大的荣耀呀!有谁知,当我拿到四川财经大学的专科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到处去借钱,怎
期刊
你无语,却如水一样将影落在我心上。梦里的温暖还没散尽,我便幻想用柔指捞起一滴,点亮我黑暗里的彷徨。梦境中的相思哟,我只需一只木桨来寻思月的经典,问你几时能划向深远彼岸?  是夜,极致的静,慵懒着浮动的闲云,冷静的光芒穿透亘古的幽眇,心在灵魂中隐秘,我捧着微醒的忧伤。朦胧间,读浸在高脚杯里一枚隽永。转身,两行清泪被苍凉的夜幕明明灭灭地扣住,心随月影在静虚中抵达,然后,独自地或飞,或扬。  静寂的黑夜
期刊
山高,他勇于征服;水深,他敢于潜入。他把生命的价值寄望给山川,他把人生的希冀托付给江湖。峻峭崔巍的山魂,使他的灵性得到升华;澄澈清碧的水灵,使他的思想得到净化。遇山则犹似灵猿攀岩,遇水则一如蛟龙游耍。大山是他的情人,梦里紧紧拥抱着她;流水是他的知音,常有说不尽的真话。他的挚爱,是山脉的蜿蜒高拔;他的钟情,是水波的潋滟浪花。大山如袍,是他思父般的牵挂;溪水如带,是他恋母般的奉迓。这就是真画家的生活,
期刊
在喜迎建国60周年之际,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将我在祖国怀抱中,快乐成长的经历,向祖国母亲汇报。  万望母亲耐着性子,听孩儿以《求学心切》的八年,《忘我工作》的35年,《晚霞朝晖》的17年为题给母亲如实道来!  一、求学心切  兄妹五人,我排行老大。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家父让我在家带弟妹,帮家务。弟弟妹妹上学。  弟弟上学念书,我很羡慕,有时偷偷到学校听老师讲课。还时不时问弟弟不认识的字。  二弟上到
期刊
当下纸质及网络媒体不断爆料出滑天下之大稽关系民生安危的——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不绝于耳的超级新闻,并由此招来了人祸——萨斯、超级细菌等等令人闻之色变的超级魔鬼。  而另一种滑天下之大稽的是“天灾”,虽说是天灾,其实追究起来还是人祸,那就是“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及故宫离奇失窃的奇闻,而制造这两起特大新闻的起因,前者是雷电造成温州南站列控设备采集驱动单元的电源板中“区间轨道电路采集”中保险丝
期刊
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纪事》紧贴时代脉搏,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记述了西柏坡三代共产党员的追求和命运,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为西柏坡这一红色品牌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小说以革命圣地西柏坡为背景,描写了西柏坡所在的山城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新任县委书记王竟明大刀阔斧地进行环境治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与各方利益的较量中,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真情颂歌。作家以深厚的现实情感,重点塑
期刊
第一次和她见面是2011年10月22日15时,《金融文学》杂志社闫星华主编一行三人莅临长沙采风,在湖南省农行办公大楼29楼会议室《金融文学》杂志社召开“湖南金融系统重点作者座谈会”。主持会议的就是她——《中国金融文学网》总编卜桂梅女士,一身得体而不失时尚的米色套装,一头大花卷头发瀑布般地洒落肩背,既大方而又贵气,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  她首先介绍了这次参加“湖南金融系统重点作者座谈会”主要作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