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垃圾”再现外贸服装市场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一个拥有33万人口的海边大镇。据说有1万个碣石家庭靠贩卖那些外国人——甚至是外国死人淘汰的旧服装发家致富,他们把这些衣服卖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镇上的“洋垃圾”店规模各异,有的大场主要从事批发业务,绝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的店铺则从事较小规模的交易,甚至零售。
“新衣”卖相翻新有术
在打石庙一带,当地居民都把一楼腾空,用于堆放和翻新衣服,以及悬挂样品。
拿到货以后,店老板首先要分门别类。接着,他们得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一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甚至在几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迹的污点。许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经起毛球,他们同样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时甚至得用上抛光设备。
原本就是旧货,加之挤压,不少服装的纽扣都已脱落,店老板们早已采购了形形色色的纽扣。某些贴身穿的服装,由于被其“一手用户”较长时间的汗水侵蚀,后脖部位商标上的字样已经非常模糊。店老板们早就采购了形形色色的商标布块,重新拆缝。
一般的服装经过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销售;那些“无可救药”的,只能当做垃圾抛弃。
一手赚卖家一手赚买家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碣石镇的各个“旧服装市场”都显得诡异。在这里,店主们不仅不主动招呼路人进店看看,还不约而同地用非常警觉的眼神打量来来往往的外地人。
巷子里顺客很少,但店主们并不着急、满脸笑容,喝荥、打牌、聊天,看起来并不怎么上心虽然光临的顾客少之又少,但三轮车仍忙碌地穿梭,把翻新的服装一车车运送出去。一位店员说,已经做了多年旧服装生意的老板,根本懒得理会零售生意,多年积累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户资源,“够他们赚的了”。
一位行内人士表示:“香港有个大老板,承包了大量美国、韩国等国家淘汰下来的服装。服装埋到地底下很难化掉,烧了又污染空气,这对重视环保的发达国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就倒贴钱找人帮忙处理掉。这个老板两头赚钱,一手拿外国政府的钱,一手倒卖到中国内地。”
在碣石镇,洋垃圾服装交易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成熟的产业链,知情者表示,洋垃圾服装的产业链基本上是这样的:首先,货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走私,另外一个是香港有专门的公司从国外进货,再通过海运或陆路转运到内地来。随后,碣石本地大大小小的各级中间商开始对服装进行分销,卖到全国各地前来进货的商户手中,最终流向市场。
网上也流窜
据了解,近年来这些“洋垃圾”服装摇身一变,打着“外贸服装”等名号,堂而皇之地登入虚拟的网络市场,由于款式新颖、独特,备受年轻人追捧。有网商打出“仅此一件”的口号,销量颇丰——追求个性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撞衫”,而从正规商场购买的大众品牌,很难避免这一点。
事实上,
“仅此一件”正是判断服装是否是“洋垃圾”的重要标准。由于这些服装是来自海外的二手货,因此同一款式的码号自然不可能齐全。“一个款式只有一件,很可能就是‘洋垃圾’。即使有断码、清理库存等借口,也不会出现店里所有的服装都只有一个码的极端情况。”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洋垃圾”袭来谁是守门人
洋垃圾服装指进口的二手服装,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服装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服装,也有说法认为洋垃圾服装出自国外的垃圾场甚至医院停尸房。
洋垃圾服装一直以来都严禁入境。我国《刑法》第339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出现在市面上的服装都是未经检验检疫偷运到我国的。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不法分子开始从香港等地走私旧服装进行非法加工经营,逐步蔓延扩大,我国在1998年以后加大了打击力度,洋垃圾也稍有收敛。但近期,随着广东碣石非法经营走私旧服装问题的曝光,“洋垃圾”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洋垃圾事件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兰州、武汉等地洋垃圾服装现身的报道充斥期间。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碣石当地政府先后组织了10次大的行动和86次专项行动,仅今年7月份以来就组织两次大规模行动,共收缴旧服装1400捆、约120吨。据统计,2005年至今,全国海关部门共查处非法走私的固体废物4万多吨,其中旧服装占很大比重。但这并不能埯盖这些行动的治标不治本,洋垃圾加工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背后存在着监管和制度上的缺陷。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5条中规定,对于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香港的某些公司正是利用这个模糊的界限,将禁止进口的这些洋垃圾以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报关,运往广东的。此前外媒也报道,人口庞大的中国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场,国外一直有一些专门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它们是有组织的。
除了违法成本小之外,利益巨大是又—个巨大的动力。当地的知情人表示,在旺季时,每月收入都在百万左右,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
有学者认为,要在堵住进口和销售渠道上下工夫,而与此同时为群众找到一条正当就业赚钱的生存之道才是关键所在。
目前,海关会同多部门整治旧服装走私及市场,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据悉,汕尾、陆丰、碣石镇三级政府正打算拨出专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旧服装经营者办合法生产经营的服装企业,或引导他们转产转业转型,让他们勤劳致富。
看来,彻底遏制有毒有害的“洋垃圾”,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此之前,我们的进货商和广大的消费者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仔细辨别。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一个拥有33万人口的海边大镇。据说有1万个碣石家庭靠贩卖那些外国人——甚至是外国死人淘汰的旧服装发家致富,他们把这些衣服卖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镇上的“洋垃圾”店规模各异,有的大场主要从事批发业务,绝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的店铺则从事较小规模的交易,甚至零售。
“新衣”卖相翻新有术
在打石庙一带,当地居民都把一楼腾空,用于堆放和翻新衣服,以及悬挂样品。
拿到货以后,店老板首先要分门别类。接着,他们得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一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甚至在几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迹的污点。许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经起毛球,他们同样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时甚至得用上抛光设备。
原本就是旧货,加之挤压,不少服装的纽扣都已脱落,店老板们早已采购了形形色色的纽扣。某些贴身穿的服装,由于被其“一手用户”较长时间的汗水侵蚀,后脖部位商标上的字样已经非常模糊。店老板们早就采购了形形色色的商标布块,重新拆缝。
一般的服装经过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销售;那些“无可救药”的,只能当做垃圾抛弃。
一手赚卖家一手赚买家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碣石镇的各个“旧服装市场”都显得诡异。在这里,店主们不仅不主动招呼路人进店看看,还不约而同地用非常警觉的眼神打量来来往往的外地人。
巷子里顺客很少,但店主们并不着急、满脸笑容,喝荥、打牌、聊天,看起来并不怎么上心虽然光临的顾客少之又少,但三轮车仍忙碌地穿梭,把翻新的服装一车车运送出去。一位店员说,已经做了多年旧服装生意的老板,根本懒得理会零售生意,多年积累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户资源,“够他们赚的了”。
一位行内人士表示:“香港有个大老板,承包了大量美国、韩国等国家淘汰下来的服装。服装埋到地底下很难化掉,烧了又污染空气,这对重视环保的发达国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就倒贴钱找人帮忙处理掉。这个老板两头赚钱,一手拿外国政府的钱,一手倒卖到中国内地。”
在碣石镇,洋垃圾服装交易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成熟的产业链,知情者表示,洋垃圾服装的产业链基本上是这样的:首先,货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走私,另外一个是香港有专门的公司从国外进货,再通过海运或陆路转运到内地来。随后,碣石本地大大小小的各级中间商开始对服装进行分销,卖到全国各地前来进货的商户手中,最终流向市场。
网上也流窜
据了解,近年来这些“洋垃圾”服装摇身一变,打着“外贸服装”等名号,堂而皇之地登入虚拟的网络市场,由于款式新颖、独特,备受年轻人追捧。有网商打出“仅此一件”的口号,销量颇丰——追求个性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撞衫”,而从正规商场购买的大众品牌,很难避免这一点。
事实上,
“仅此一件”正是判断服装是否是“洋垃圾”的重要标准。由于这些服装是来自海外的二手货,因此同一款式的码号自然不可能齐全。“一个款式只有一件,很可能就是‘洋垃圾’。即使有断码、清理库存等借口,也不会出现店里所有的服装都只有一个码的极端情况。”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洋垃圾”袭来谁是守门人
洋垃圾服装指进口的二手服装,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服装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服装,也有说法认为洋垃圾服装出自国外的垃圾场甚至医院停尸房。
洋垃圾服装一直以来都严禁入境。我国《刑法》第339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出现在市面上的服装都是未经检验检疫偷运到我国的。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不法分子开始从香港等地走私旧服装进行非法加工经营,逐步蔓延扩大,我国在1998年以后加大了打击力度,洋垃圾也稍有收敛。但近期,随着广东碣石非法经营走私旧服装问题的曝光,“洋垃圾”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洋垃圾事件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兰州、武汉等地洋垃圾服装现身的报道充斥期间。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碣石当地政府先后组织了10次大的行动和86次专项行动,仅今年7月份以来就组织两次大规模行动,共收缴旧服装1400捆、约120吨。据统计,2005年至今,全国海关部门共查处非法走私的固体废物4万多吨,其中旧服装占很大比重。但这并不能埯盖这些行动的治标不治本,洋垃圾加工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背后存在着监管和制度上的缺陷。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5条中规定,对于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香港的某些公司正是利用这个模糊的界限,将禁止进口的这些洋垃圾以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报关,运往广东的。此前外媒也报道,人口庞大的中国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场,国外一直有一些专门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它们是有组织的。
除了违法成本小之外,利益巨大是又—个巨大的动力。当地的知情人表示,在旺季时,每月收入都在百万左右,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
有学者认为,要在堵住进口和销售渠道上下工夫,而与此同时为群众找到一条正当就业赚钱的生存之道才是关键所在。
目前,海关会同多部门整治旧服装走私及市场,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据悉,汕尾、陆丰、碣石镇三级政府正打算拨出专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旧服装经营者办合法生产经营的服装企业,或引导他们转产转业转型,让他们勤劳致富。
看来,彻底遏制有毒有害的“洋垃圾”,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此之前,我们的进货商和广大的消费者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