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数学概念就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与解决问题。而运用分类思想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正确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所学的概念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网络。因此,我们尝试从概念形成的源头入手,借助教材中分类思想的隐性安排,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于概念教学,为探索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开辟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分类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教学 应用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一个数学概念就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与解决问题。由此,概念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们尝试从概念形成的源头入手,借助教材中分类思想的隐性安排,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于概念教学,在分类活动中学生自主体验、主动思考与探索,使概念的引出在分类中自然无痕;使概念的理解在分類中层次清晰、有序而走向深刻,使概念的建立在分类中走向结构化、系统化;使概念在分类应用中内化,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探索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一、分类——概念的引出自然无痕
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出概念。概念如何引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因此,概念的引出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而分类必然需要分类对象,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
二、分类——概念的理解有序深入
概念教学的第二步就是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义或图形的说明上,而应重在理解概念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因为概念的要素是构成概念的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概念的本质特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重视直观性、感知、体验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止步于对事物的感知,忽视了对概念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实际上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必影响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或方式能较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呢?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在“分类活动”中不断地深入。
三、分类——概念的建立结构系统
教学某一新概念时,讲清它的来龙去脉,并将它纳入原有的概念系统中去,不但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新概念,而且还能使原有概念得到充实和发展,更加地牢固。同时,由于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抗遗忘作用,所以建立概念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巩固概念。而运用分类思想方法恰巧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和模糊。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关于直线位置关系认识的教学,教材采用分别教学的编排方式,即先进行垂直概念认识的教学,后进行平行概念认识的教学。这样编排有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使学生对直线位置关系形成单一和点状的认识;二是不利于学生参与经历直线位置关系概念形成的建构过程,这样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就更加的抽象,更不用说学生对直线位置关系的整体把握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对教材进行了重组,采用整体感悟的策略,引导学生先整体感悟直线的位置关系,然后再分化认识垂直和平行概念。
四、分类——概念的应用简单有效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概念,不是看他会不会说概念或者背概念,而是看其是否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运用。应用既是概念学习的目的,也是内化概念学习的手段和途径。理论只有与实践不断结合,在实践操作中强化所学概念,概念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分类思想方法”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一方面要利用分类思想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本质特征属性的把握,从而掌握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借由分类活动在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来促进学生分类意识、分类思想方法的不断养成,长期运用积累就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我们也知道,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分类思想方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概念教学,但是我们在这里做出尝试,力求在有限的时空里探索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虽然在行走的道路上还有些困惑与不足,但是为不同层次的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价值追求,也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将抱着这样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欣赏一路风景。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包婉芳《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百度文库。
[3]陶文忠《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第3期。
关键词:分类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教学 应用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一个数学概念就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与解决问题。由此,概念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们尝试从概念形成的源头入手,借助教材中分类思想的隐性安排,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于概念教学,在分类活动中学生自主体验、主动思考与探索,使概念的引出在分类中自然无痕;使概念的理解在分類中层次清晰、有序而走向深刻,使概念的建立在分类中走向结构化、系统化;使概念在分类应用中内化,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探索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一、分类——概念的引出自然无痕
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出概念。概念如何引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因此,概念的引出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而分类必然需要分类对象,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
二、分类——概念的理解有序深入
概念教学的第二步就是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义或图形的说明上,而应重在理解概念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因为概念的要素是构成概念的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概念的本质特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重视直观性、感知、体验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止步于对事物的感知,忽视了对概念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实际上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必影响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或方式能较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呢?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在“分类活动”中不断地深入。
三、分类——概念的建立结构系统
教学某一新概念时,讲清它的来龙去脉,并将它纳入原有的概念系统中去,不但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新概念,而且还能使原有概念得到充实和发展,更加地牢固。同时,由于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抗遗忘作用,所以建立概念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巩固概念。而运用分类思想方法恰巧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和模糊。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关于直线位置关系认识的教学,教材采用分别教学的编排方式,即先进行垂直概念认识的教学,后进行平行概念认识的教学。这样编排有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使学生对直线位置关系形成单一和点状的认识;二是不利于学生参与经历直线位置关系概念形成的建构过程,这样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就更加的抽象,更不用说学生对直线位置关系的整体把握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对教材进行了重组,采用整体感悟的策略,引导学生先整体感悟直线的位置关系,然后再分化认识垂直和平行概念。
四、分类——概念的应用简单有效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概念,不是看他会不会说概念或者背概念,而是看其是否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运用。应用既是概念学习的目的,也是内化概念学习的手段和途径。理论只有与实践不断结合,在实践操作中强化所学概念,概念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分类思想方法”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一方面要利用分类思想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本质特征属性的把握,从而掌握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借由分类活动在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来促进学生分类意识、分类思想方法的不断养成,长期运用积累就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我们也知道,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分类思想方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概念教学,但是我们在这里做出尝试,力求在有限的时空里探索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虽然在行走的道路上还有些困惑与不足,但是为不同层次的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价值追求,也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将抱着这样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欣赏一路风景。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包婉芳《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百度文库。
[3]陶文忠《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