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筑造孩子精神家园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o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能给我们巨大的内在定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文化扎根的过程,根扎得越深,人心越安稳,成长越茂盛。该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钱穆先生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是一个气象万千、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学习这些文化,意味着和历代圣贤深度沟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能帮助个体摆脱迷茫和彷徨。因此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热爱中华文化经典的种子至关重要,非常有利于学生认知、修养、格局的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典籍传承、知识传授、文化延续、培养审美、道德人格修炼等多方面,是一个整体、立体的过程。孩子读传统经典,最终目的是学习怎么成人,成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独立思想的人,成为一个有活泼的性情、优良的品格和深邃智慧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他们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文化的浸润。孩子潜能无限,你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现在有的成年人之所以是“巨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小时候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若一开始就让孩子读经典诗文,他的眼界和品位培养出来了,自然而然就会健康成长;若童年时期接触的就是肤浅、低劣的读物,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排斥经典,从而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如何培养“四有”新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取之不尽,让学生从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好人生底色,对培养“四有”新人意义重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就在那些历代经典里面,但在阅读传统经典时,开始不能贪多求快,要一字一句去体悟、领会和揣摩,哪怕读通一本,也会受益无穷。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传统经典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使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融贯通,从而改变他们的气质、格局。
  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今已上升为“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
  当下不少校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认同,以致于学校虽然开设了传统文化教学课,但缺乏整体设计和内容整合,课程和教材呈现散乱化、碎片化;把“以文化人”的教育变为学科知识教育,从而背离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学校要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引导他们阅读“四书五经”等历代经典,还要鼓励他们行万里路,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有利于他们对人文、历史与哲学的思考、探索与传承。因此,各中小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天作棋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以大自然为教室,于清风明月间,在研学旅行中,用传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
  中央电视台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节目,比如《诗词大会》激发和带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朗读者》《一封家书》等节目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推手,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可以看出,要使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在学校开展、让传统经典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关键还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客观、科学、敬畏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
  可以说,没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没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命。这种转化和发展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关注在全球化时代,融合古今中外的包容、开放;一方面连接学生、连接当下、连接生活,为未来培养人才,通过学校教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不同的模式和路径,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焕发生机。◆(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附中)
其他文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之根本,无论对幼儿本身,还是对家庭和社会,都举足轻重,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202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29.17万所,同时在园幼儿总数
期刊
“110万元,对于学校办学来说并不是很大一笔资金,但这是我对学校、对林业教育、对学生们的一份情怀。”2021年6月19日,江西农业大学举行了一场温暖而庄重的捐赠仪式,82岁的杜天真老教授将毕生积蓄110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林业教育基金”,用于奖励江西省林业类专业师生投身林业事业。  退休老教授捐资百万助学,情结使然!  1959年,19岁的杜天真从浙江的一个小山村考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江西农
期刊
高质量的教育必定是内生性发展的教育,落脚点在各个学校,意味着学校需要审视路径依赖,变革育人思维,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办学内生动力。  尊重教师学生,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校长要确立尊重人、解放人、成就人的思想理念,眼里、心中要有教师和学生,让每名师生都能享受作为人的尊严,体会到人的荣耀和价值。不能把学生当成机器,把知识的生硬传授当成唯一目标,把成绩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  合理授权分权,强化各大治理主
期刊
学生暑期“看护难”是一个困扰众多家长的大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广大家长的后顾之忧,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各地相继出台关于暑期托管服务的相关政策,开设了托管班。  由学校组织假期托管服务是实实在在地為民办实事,赢得了一片赞誉,但围绕如何落实暑期托管服务,却产生了一些争论。近期,在网上关于暑期托管服务的讨论中,
期刊
最近,在全镇家长中开展了一项随机调查,内容是“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愿望”。超过90%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个幸福的生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而且必须作答。党的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期刊
气质是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校长的气质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是学校对内对外的形象标签和交际窗口,彰显学校发展的思想内涵、精神面貌、办学品质。遵循“1234”法则,不失为校长修炼气质之道。  明确一个坚定目标。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颗心灵充实高尚,愿每一个生命健康精彩,这是学校发展的办学目标,也是一校之长的行动目标。有了目标,千钧重负也敢挑;没有目标,一根稻草压弯腰。苏轼在《晁错论》中说:
期刊
上犹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根据县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布局,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目前,上犹县公办幼儿园增加到3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2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46%,已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科学统筹规划,促进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保障政策落实。针对学前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相继出
期刊
在学校里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当下,很多小学的课外读物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更没有将学校图书室有效利用起来。如何让小学图书室“活”起来,让图书室的课外读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图书室使用率低的原因  一是图书室设施简单,缺乏阅览区。大多数小学图书室规模小、面积小、设施简单,而且很多没有阅览区,通常只具有藏书和借阅功能,满足不了师生在里面阅览的需要,
期刊
上完《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文中的情节在我脑海里久久徘徊。医生心系着病人,老师又何尝不是牵挂着学生呢?对于一个曾经让我揪心的小家伙,我也曾像扁鹊那样,通过“望、闻、问、切”找病根,给他开了一剂“心”药。  “望”  小翔是个听话但又特别的孩子,上第一节课,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他很遵守纪律,但无论我怎么用目光聚焦他,或是冲他示意,他都置之不理,激情澎湃的老师、积极发言的同学、气氛活跃的课堂,对他而
期刊
课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须常抓不懈、持续推进。但课改在推行多年后,课改给各学校带来的成效是不一样的,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出现课改成效不明显问题的核心是校长对课改的立场不坚定,导致学校没持之以恒地推进课改。  笔者到吉安市第八中学任校长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主动发展、共同成长、不断超越”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改进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发展方向,并始终坚持这个方向,先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