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内容。为了让教师系统地开展话题作文教学,让学生对话题作文写作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本论文提议先从审题和命题两个方面剖析话题作文的写作。
关键词:话题、话题作文、审题、命题材料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而展开的作文。话题出现之前,常常是一段文字材料。如:
07年山东淄博卷话题作文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又如:
08年云南中考仿真卷(一)的作文题在话题“敞开心扉”出现之前,用了两百多字来讲述打开窗户就可以得到阳光的故事。引用这么多的文字。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引出话题。
二、如何完成话题作文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正误关系着作文的成败,如何审题?首先是审阅材料,审阅材料的内容意义。材料的意义表现形式常常有两种:一种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是隐晦含蓄的。隐晦含蓄的,可倒过来用话题来促进对材料的理解。
1、显而易见
2007年湖北随州的中考作文是: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中……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所牵涉的文字材料的意义很显露、很直接、一目了然,就是谈“快乐”的。
2、隐晦含蓄
2007年江西中考作文则是这样: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自选。
这个作文题中,用来引出话题的材料内容讲述的是高僧用温水冲茶和用开水冲茶的事。用温水冲出的茶喝起来无味;而用开水反复冲加的茶却是香气四溢。这则故事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用下文中的话题“磨炼”来帮助一下,这一借助,的确让我们对故事的内涵理解更深刻了:温水冲一次的茶没有味,是因为温水的温度不高,对茶的刺激不够;只倒一次水,对茶的冲击不够。而用开水加三次冲出的茶芳香、沁人心脾,那是因为沸水的温度高,对茶叶形成强烈的刺激,连加三次沸水,对茶叶的冲击很大。这里的刺激、冲击、沉浮就如同是人生经历的磨难困苦和大起大落。如果人生如茶,那么经历的困苦越多,人生才越有味。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别提出两个话题
材料1:①智者说:“将一份痛苦分给别人,便得到两份的痛苦;将一份快乐分给别人,便能得到两份快乐。”
当你无私地给予,你便会加倍地得到精神的欢愉。会分享的人,是幸福的人。
话题是:
材料2:②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边,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紧紧地把它们捆扎在一起,再让十个儿子去折,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十个儿子都明白了老国王这样做的目的。
话题是:
(二)命题
命题就是拟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关系着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题目的恰当与否同样关系着作文的成败。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去命题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直接引用话题
如“从头开始”、“走进和谐”、“分享是美丽的”如此一类意向较为鲜明的话题都可直接作为作文题目。
2、抓住话题中关键的词来命题
如:话题是“力量”
题目可拟作:
“宽容是力量”
“微笑——成功的力量”
话题是“心灵的距离”
题目可拟为:
“流淌在心灵的乐曲”
“心与心的距离”
3、以材料的主旨来命题
上述材料2(国王叫儿子折箭的故事)引出的话题宽泛地讲是“力量”,针对这个材料之下的话题作文,在拟题过程中,可以以材料的中心“团结就是力量”来拟题。
4、用跟话题相关的妙句来命题
以“美德”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与人方便,方便自己”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磨炼”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⑤“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破茧成蝶”
审题和命题是话题作文的开始,搞好了这两个环节,后面的选材和组材便有了思路。
①http://zxl19191919.blog.163.com/
②http://wenku.baidu.com/view/e67790c2d5bbfd0a795673b7.html
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99611.html
④出自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初中生古诗文必读》116页
《竹石》,晨光出版社
⑤出自唐代舒元舆的《贻诸弟砥石命》。
关键词:话题、话题作文、审题、命题材料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而展开的作文。话题出现之前,常常是一段文字材料。如:
07年山东淄博卷话题作文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又如:
08年云南中考仿真卷(一)的作文题在话题“敞开心扉”出现之前,用了两百多字来讲述打开窗户就可以得到阳光的故事。引用这么多的文字。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引出话题。
二、如何完成话题作文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正误关系着作文的成败,如何审题?首先是审阅材料,审阅材料的内容意义。材料的意义表现形式常常有两种:一种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是隐晦含蓄的。隐晦含蓄的,可倒过来用话题来促进对材料的理解。
1、显而易见
2007年湖北随州的中考作文是: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中……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所牵涉的文字材料的意义很显露、很直接、一目了然,就是谈“快乐”的。
2、隐晦含蓄
2007年江西中考作文则是这样: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自选。
这个作文题中,用来引出话题的材料内容讲述的是高僧用温水冲茶和用开水冲茶的事。用温水冲出的茶喝起来无味;而用开水反复冲加的茶却是香气四溢。这则故事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用下文中的话题“磨炼”来帮助一下,这一借助,的确让我们对故事的内涵理解更深刻了:温水冲一次的茶没有味,是因为温水的温度不高,对茶的刺激不够;只倒一次水,对茶的冲击不够。而用开水加三次冲出的茶芳香、沁人心脾,那是因为沸水的温度高,对茶叶形成强烈的刺激,连加三次沸水,对茶叶的冲击很大。这里的刺激、冲击、沉浮就如同是人生经历的磨难困苦和大起大落。如果人生如茶,那么经历的困苦越多,人生才越有味。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别提出两个话题
材料1:①智者说:“将一份痛苦分给别人,便得到两份的痛苦;将一份快乐分给别人,便能得到两份快乐。”
当你无私地给予,你便会加倍地得到精神的欢愉。会分享的人,是幸福的人。
话题是:
材料2:②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边,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紧紧地把它们捆扎在一起,再让十个儿子去折,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十个儿子都明白了老国王这样做的目的。
话题是:
(二)命题
命题就是拟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关系着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题目的恰当与否同样关系着作文的成败。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去命题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直接引用话题
如“从头开始”、“走进和谐”、“分享是美丽的”如此一类意向较为鲜明的话题都可直接作为作文题目。
2、抓住话题中关键的词来命题
如:话题是“力量”
题目可拟作:
“宽容是力量”
“微笑——成功的力量”
话题是“心灵的距离”
题目可拟为:
“流淌在心灵的乐曲”
“心与心的距离”
3、以材料的主旨来命题
上述材料2(国王叫儿子折箭的故事)引出的话题宽泛地讲是“力量”,针对这个材料之下的话题作文,在拟题过程中,可以以材料的中心“团结就是力量”来拟题。
4、用跟话题相关的妙句来命题
以“美德”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与人方便,方便自己”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磨炼”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⑤“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破茧成蝶”
审题和命题是话题作文的开始,搞好了这两个环节,后面的选材和组材便有了思路。
①http://zxl19191919.blog.163.com/
②http://wenku.baidu.com/view/e67790c2d5bbfd0a795673b7.html
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99611.html
④出自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初中生古诗文必读》116页
《竹石》,晨光出版社
⑤出自唐代舒元舆的《贻诸弟砥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