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话多少年来形容的都是教师这个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然而,笔者认为,做蜡炬、做春蚕的老师固然值得敬佩,但却并不值得提倡与效仿。叶澜教授把这类教师称为是“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然而,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与发展,教师也有自身的职业尊严与职业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来自于创造。
  今天的教育,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前所未有的鲜明方式突现出来了。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所以,创造力是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指向。
  
  创造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指向
  
  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型教师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发现和创设各种有利的教育情境和条件,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完整生命和谐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的人,创造型教师善于学习、思考并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井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
  创造是教师职业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创造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秘密武器,它使得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今的中国,教师完全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动的人,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教师若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他的工作就不断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息动力,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的欢乐,自己的生命和才智也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所以“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才能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
  
  创造型教师应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具有创造教育现。作为创造型教师,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为前提,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为以能力培养为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变单向输导信息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主体多向输导信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重视实践活动。
  2 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不能凭空乱想,知之甚少是无法创新的。唯有知之甚多,才能为创造提供原材料,才能启迪人们的创造灵感。
  3 具有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敏锐好奇、自信果断、开拓进取、灵活机智、兴趣广泛、热爱创造型学生。这些品质与创造力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称它为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
  4 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不同教学技巧的使用会使学生对相同教材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同的教学效果。创造性的教学是艺术性教学,创造型教师能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趣味横生,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
  然而,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创造力教育体系尚未健全,创造力教育研究亟待加强。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创造力培养意识淡漠,升学率始终是主导学校工作的核心。许多中小学仍采用“应试”思想支配下的教学模式,阻滞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力在教学中的体现
  
  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最高要求。设计者在周围独特情境的背景中阐明要求,确定潜在策略,依据经验对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进行分析,产生新的灵感,这个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环境变化而异……可是我们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利用教学参考等资源照搬他人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自己的创造过程,殊不知,因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情景不同、教学风格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要有个性的体现,而要体现这种个性必然离不开创造,
  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要求教师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课程对教师的创造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只有充分发掘自己的创造力,主动吸纳新思想并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有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会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才会有课堂气氛的真正活跃,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
  再次,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中。教学过程不是预定不变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群体在进行交往和对话,因此教学不应该居于预设中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该呈开放、接纳趋势,倡导教师与学生在互学互动中的生成和创造,这也是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最高追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让教师创造性灵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课堂充满创造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说生成是在灵感的碰撞、智慧的交锋中不断生成创新的火花和创造的萌芽。
  最后,体现在教材的创新上。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教材的编写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因此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还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式进行的。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用自己的独特个性,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体验、激情、灵感和经验融合在课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钻研、处理,并与学生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教学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如何培养教师的创造力
  
  教师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领导和教师共同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1 学校要营造氟围。要想调动教师的创造力,学校就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的创造氛围,校长首先要做一个创造型的校长,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教师投身创 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提到:校长应记得一个教师的平凡的、沉重的劳动中那些细微末节的小事。其中充满着令人激动不安的,有时是痛苦的探索和思考、发现和挫折,在这种劳动中,有时候像闪光的宝石一样,燃起幸福的发现的火花,使你受到鼓舞,特别是使你的同事们、教师们受到鼓舞。毫无疑问,这些发现、这些创造性灵感的进发正是能够驱散和消除对工作消极冷淡、因循守旧的情绪的火花,从而激发起全体教师的创造热情。教育领导的秘密之一,就在于激发起教师的探索的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校长、副校长、课外活动的负责人,都应当成为教育科学跟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者。他们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
  2 教师要转变观念。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更需要教师自身观念发生改变,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对创造教育的目的要有更深入的认识,着眼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在兴趣、思维、情感、气质等方面的潜质。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3 教师要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又是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前提。知识是教师反思和批判的前提,是教师开阔视野、涵扩胸怀、提升境界、产生教育智慧的基础,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中形成教育智慧。因此,创造型教师一定拥有必备的知识并能使其转化为教育的智慧。教师要努力汲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通过知识学习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教师特别要学会选择有智慧价值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个人经验领域的观念,实现认识的飞跃。
  4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创造力。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此处所说的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师要在创造性理解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发展需要确定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策略和教学方法,主动构建和创造性学习相关的思维训练内容,从而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及创造陸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创造性的生成。教学过程不是预定不变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群体在进行交往和对话,因此教学不应该拘泥于预设中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该呈开放、接纳趋势,倡导教师与学生在互学互动中的生成和创造。教师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加强实践反思,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培养自身的创造力。课堂是培养师生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之一,而教学后的反思更能提高教师的创造力。一节课结束之后,掩卷而思定会有诸多得失,也有万千感慨。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去思考、钻研,那么将非常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让教师具有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能力,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地、理性地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地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地得到增强。教师反思过程的最大特点是主体自主的意识活动。反思活动要靠教师主体自主参与才能实现,因此,有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教师也必是自主的、创造型的教师。
  5在课例欣赏中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教师不但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创造力,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在欣赏他人的课例中培养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例欣赏中有所生成,即受课例的启发而引发的深层次的思考,由此生成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或见解。生成是创新的萌芽,是教师创造力的体现。教师在课例欣赏中是否能够得到生成,一是取决于课例本身是否具有可供生成的信息和资源,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获得生成的认知能力。三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获得生成的意识和精神。其中,教师的精神和能力是获得课例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课例中的那些潜在的、隐含的可供启发的信息和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发现,而挖掘和发现需要教师的精神和能力。事实上,课例中的许多发现。正是由于课例欣赏者缺乏应有的精神和能力而失之交臂。
  阿诺德曾经说过,“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教师是育人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创造力,那么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中规中矩。长期呆板、机械地工作必然导致教师出现职业懈怠。厌倦当老师,工作中缺乏热情、激情和活力,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那么创造力就是教师专业的魂,只有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福尔克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所以就让我们在创造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吧。
其他文献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承担了重要的职能,而书面语作为语言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抒发情感,传达信息等。初中英语作为英语初级阶段的教育,需要从观念上和意识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英语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知道,能够以相应的文字准确、清楚地表达出预期的意向,对部分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
作为班主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固守传统的德育观念,采用传统的德育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些本质的要求没有把握好,不能突出育心的地位,以管代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偏重说教,缺乏交流和融入生活,没有注重德育实践,忽略了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部分德育方法低效甚至是无效。如何在变中求新,变中求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呢? 
课堂管理中的沉默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非语言的静默无语和一定时间的言语中断的方式,有效地处理影响教学的诸种因素,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管理策略。在课堂管理中,没有几个老师会青睐“沉默”这样的措辞,因为它暗含着教师对课堂管理“置之不理”的意味;但是仔细品味,可以发现沉默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智慧表现。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对沉默策略最好的诠释。
2011年7月3日,《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开馆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应《中国教师报》的邀请,刘波参加了本次盛会,并从《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手中接过了《中国教师报》特约编辑的证书。  刘波把这次北京之行称为收获满满的精神之旅,这一次北京之行,让刘波对自己教育人生的第二个十年有了新的感悟,让他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依托阅读开展“草根研究”    中小学大规模引进专职心理教师,是在2000年前后
新课改的实质正是“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从社会进步角度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从改革开放视野关注学科课程资源的拓展,从民主平等层面关注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从科学有效层次关注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从理性客观视域关注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其中的每一点,无不体现教育的仁爱。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学生个性被禁锢,话语权被取消,心灵被忽视,未来被搁置,学生哪里还能由衷体会教师的爱?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应当让儿童明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何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呢?    环境创设—激发环保意识    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往往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而获得的。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在环境创设时,要处处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如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爱与责任。人生的追求是什么?生命的价值。”二十几载育人路,杨戈默默地用生命坚守着生命,用执著追求着执著,采撷朝霞晚露,如痴如醉,调配生命色彩;遍寻书山学海,筚路蓝缕,诠释人生大问。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杨戈一家三代出了十多位教师,他的父辈有4人为师,他的父亲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村小学校长。正是由于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他很早就立下了做一名
关于教师境界的话题已屡见不鲜,然而,在见仁见智的见解中,笔者以三十年的从教感受也谈教师境界,这值得一谈,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也因为教师需要不断地认识自我和提升自己,更因为教师需要给学生、给世人、给社会展示教师的人生境界。  在教师工作中,经常听到身边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怪论:“同样的教学内容已经教了好几遍了,还用得着备课吗?”“你都教了几十年的书了,闭着眼睛也能上课,还需要准备吗?”“你已经是高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发展。把握精神实质,突出“语文性”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或内容过度宽泛
在调查中发现,后进生的一个共性就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显示出后进生的内心敏感性和矛盾性,因此,只有不断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转化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学生赵杰,是学校出了名的人物——贪玩、爱打架,学习成绩差,时时和老师作对,是一个地道的“犟毛驴”。  我想怎样才能驯服这个“犟毛驴”呢?接手这个班后,我首先对赵杰作了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情况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