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恶三步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一篇重要散文,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利争斗的事情,文章通过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刻画了郑庄公、姜氏、共叔段三个人物的形象。作者借助于人物的言语行为来反映他们的形象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且每一人物的言行都是以三为限,借此成功表现了富有立体感的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并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爱 恶 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左传》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编年体史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善于用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描绘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就很好地把这一特点表现了出来。
  《郑伯克段于鄢》以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为主线,详细记叙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完整过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残酷。作品通过人物的不同的言行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郑庄公、姜氏、共叔段这三个人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其形象一步步深化。而且三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的“三步曲”。
  首先,我们来看祸起姜氏的“三步曲”。
  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起因是姜氏对儿子的爱与恶。姜氏因为生庄公难产受到了惊吓 “遂恶之”,而对小儿子却倍加喜爱,她的第一步曲就是“欲立之”为太子,于是 “亟请于武公”。封建社会制度是立长不立嫡,姜氏不懂政治,却偏要干涉政治。因为生庄公难产就记恨儿子,竟然不让大儿子做太子,而要立小儿子。殊不知,如果立小儿子做太子就等于废了长子,两个儿子只能立其一,姜氏岂能不知?丈夫武公如果答应了她的请求,武公死后,兄弟们为争夺王位,岂能不互相厮杀?幸亏明智的武公没有同意她的请求。而对于母亲欲立弟弟做太子的多次请求,作为她儿子的庄公又该怎么看待母亲?亲生母亲太偏爱、心胸太偏狭了。
  虽然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不便和母亲争辩,但庄公内心肯定恼恨他母亲。这在庄公即王位前心里就埋下了对母亲与弟弟仇恨的种子,庄公做了国君,对母亲和弟弟又怎能有好感?可是姜氏做事非常昏聩,却在庄公面前来了第二步曲,为小儿子“请制”,唯恐她的小儿子没有地位权势,不凭任何功绩就想让她的小儿子执掌一方。试想如果段“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即使做了一方地方官,没有群众基础、百姓威望,—旦山陵崩,百姓怎会服其管制?段又何以自托于郑?这样的请求别说庄公心里不乐意,恐怕朝中大臣也不满意。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不能允许,庄公拒绝了母亲的请求。
  但姜氏却毫不知趣,又走了第三步,为小儿子“请京”。碍于母亲情面,庄公在母亲第三次请求的情况下,终于答应了母亲的请求,把京地给了弟弟段。三次请求三步曲,总算完成了姜氏的宿愿,但却为两个儿子的骨肉相残及自己被囚禁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姜氏的这三部曲,充分表明了她的乖戾偏狭、愚昧可笑的性格,文中通过简单既经典的几个事例便将姜氏的昏聩和随心所欲揭露无遗。
  段是这场斗争的主角,也是这场斗争的直接制造者。他不懂感情,不知珍惜感情,上任后不去考虑怎么在京城为百姓做好事,打好群众基础,树立自己的威望,也不去想怎样为他们的家天下当好自己的京城长官。
  而且他贪婪无知、愚昧骄纵、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他的第一步曲是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娇宠,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竟然违反先王规定扩建京地的城墙,公然向其兄长挑衅,以城墙的高大来威胁哥哥君王的权势,遭到老臣祭仲的弹劾,幸亏兄长说了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压住了老臣的意见,没有制裁他,使他逃过一劫。
  但他却浑然不觉,不知道朝中臣子对他的不满,依然人心不足,又走了第二步,“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扩大自己的疆土与势力范围,结果引起了大臣公子吕的不满,对庄公说:“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而作为哥哥的庄公再次压住了大臣们的愤怒,用一句“无庸,将自及”给挡回去了,再次免去了一场灾祸。试想,如果大臣们对段是一般的意见,能在他哥哥面前说除掉他吗?庄公和段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敢于在君王面前弹劾其亲弟弟,说明此人已引起公愤了。可是,愚蠢的段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姜氏也不觉得儿子做的事情有错,对段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的劝阻遏制。
  娇宠纵容已经使段到了疯狂的地步,为了权势他已经没有了亲情,失去了理智,接着他又走了第三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 延。”这一次又是公子吕告他的状:“可矣,厚将得众。”但庄公再次压住了火:“不义不昵,厚将崩。”到这为止,应该说庄公已经够忍让、迁延他了,庄公的火气已压到极限了,再也不允许段有背叛他的作为了。可愚蠢的段那里抑制得住那贪婪的野心,他竟然不知天高地厚,装备武器要攻打庄公的郑国都,企图造反夺取国家政权。于是,庄公再也忍无可忍了:“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不自量力的段哪里会想到百姓会背叛他,双方一接触段就被打垮了,成了孤家寡人,被迫逃亡国外。
  这三步曲充分暴露了段野心勃勃、有恃无恐、骄纵贪婪、愚昧无知和急于篡位的性格。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自酿苦酒自品尝!
  最后我们再说说庄公的三步曲。庄公是人物形象刻画最成功的一个,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庄公城府很深、老谋深算、藏而不露、极为精明,手段也很高明。
  庄公的第一步曲是姜氏向他请求制的时候。姜氏为段请求封制,他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因制险要而不给,显得非常精明圆滑,明明是担心段据险叛乱,表面上却以关心弟弟为借口婉言拒绝。“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被郑武公所灭,庄公的话中已隐含杀机。姜氏求制不得而求京,却在庄公意料之中,足见他的老谋深算。
  第二步曲是在段违反先王规定扩建城墙被老臣祭仲弹劾时,他做出的回答是:“姜氏欲之,焉辟害?”“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对段的公然挑衅归罪于母亲对弟弟的娇宠,表面上看,他迫于母亲对弟弟的宠爱,儿子不能违抗母命,不便于干涉,是一个尊重母亲的孝子,实际上是故意纵养其恶,养段之骄,纵段之欲,使其欲望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他是在等待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之时。庄公深知母亲和弟弟就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是在大臣面前表现的城府更深罢了。
  第三步曲是在段“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延”的情况下,公子吕再次弹劾段:“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身为公叔段的哥哥,面对亲弟弟不断侵害自己的利益,究竟是出言劝止还是一味地放任?庄公的回答是:“无庸,将自及。”表面上看,庄公好象很沉着、冷静,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但对段的得寸进尺,至此都没有做出任何警告与惩罚的表现,而是一再容忍。难道他一味放任是为了亲情?最后,庄公说:“不义不昵,厚将崩。”这句话表明他对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是成竹在胸。这让读者看到他的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实际上主动权一直就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只是他认为惩罚段的时机还不成熟,还不到该出手就出手的火候。由此足可见他的阴险狡诈。
  庄公采取的是以守为攻、冷静沉着、坐待时机的策略。所以,当段与姜氏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确认时机已经成熟,“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了段。庄公设下陷井,使段一步一步进入陷阱,到了该出手的时候,毫不留情,与亲弟弟浴血争战,使之弃城,逃往别国(另一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胸有韬略,处事果断,关键时刻不心慈手软。在决定郑国命运和自己君主地位的时刻,庄公果断出击,而段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只得狼狈逃窜,证明庄公是正确的)。
  他虽然最终获得了君王的权利,然而远离母爱,兄弟睨墙,其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孤独可想而知。虽然后来母子和好如初,但兄弟之情至此又怎能弥合?他又怎能让他的母亲放下对小儿子的牵挂?再说如果庄公不是国君他还能做到与母亲和好吗?他是不是给国人做样子看的?是真心与母亲和好,为了孝敬母亲吗?
  总之,文章塑造了郑庄公典型的性格特征: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同时,他的沉着、忍耐、自信和孤独的性格特点也十分鲜明。
  当然,文中对庄公的劝谏也有三步曲,一是祭仲对庄公的劝谏;二是公子吕对庄公的劝谏;三是颖考叔对庄公的劝谏。这使得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综上所述,此文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作者采取以三为限的对话方法刻画人物、叙述这场骨肉相残的历史故事,使得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锡良:《古代汉语》,商务出版社,200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84年。
  
  作者简介:赵明剑,男,1959—,河南省封丘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应用写作和秘书学,工作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智利作家何塞·多诺索的小说《旁边的花园》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沿循着文本中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追问,一方面我们与作家一同体验着生命的苦闷与冲动,叩问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返朴归真,一方面也令人面对目前急遽变革中的迷失、隐忧而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寻找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精神家园 追寻 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旁边的花园》是智利著名作家何塞· 多诺索的一部反映当
期刊
摘要从古希腊到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人的形象由最初的开始认识到后来的无限张扬并开始反思自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拟以《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和《忏悔录》三部作品为例,分析在这段时间内关于“人”的文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人 《俄狄浦斯王》 《哈姆雷特》 《忏悔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对人的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是西方文学的传统。尤其是自古希腊时期人开始认
期刊
摘要愁,是李清照词的主题,李清照的愁有前后期的不同。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抒写的是个人生活感受,此时的愁多半是闲愁、离愁,或是淡淡的哀愁;后期则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悲,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充实远甚于前期,此时的愁则是浓愁、深愁,是透彻心骨的悲愁。  关键词:李清照 情愁 别离 国破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李清照一生所写的词,可以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她和丈夫赵明诚的幸福生
期刊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和意识流小说家代表的伍尔芙和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许多相似性,而他们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又令他们作品的艺术表现各有千秋。在死亡主题的探讨上,伍尔芙与福克纳都能达到相当的深度,但福克纳较伍尔芙而言,要显得丰富、广博。伍尔芙多倾向于个人思想层面展开,而福克纳则常从宗教、社会文化方面展开。  关键词:伍尔芙 福克纳 死亡主题 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王勃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本文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怀乡诗 赠别诗 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王勃在初唐文坛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尤以赠别诗和怀乡诗见长,以其真挚的感情与优美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    一 怀乡诗与赠别诗在王勃诗歌中所处的位置    王勃是一位天才诗人,但由于命运多
期刊
摘要人情美是人的本真状态与真实的情感的自然展现,人性美与传统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伦理联系密切。了解作者的生存状态,并对作品比较研究,会发现《西厢记》有人情美,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美的绽放;《牡丹亭》有人性美,但更多的是人情美的颂唱。  关键词:人性美 人情美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西厢记》与《牡丹亭》两部作品中的主题与主线。然而爱情之美在两部作品中
期刊
摘要双性共体诗学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许多争议和误解。本文借助荣格的“阿妮玛与阿尼姆斯”理论,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中主角形象的解读及分析艾米莉·勃朗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的塑造,展现双性共体诗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阿妮玛阿尼姆斯双性共体诗学伍尔夫艾米莉·勃朗特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她对女性主义
期刊
摘要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184处写到“哭”或“落泪”,如此描写拉近了神魔与人的距离,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显示了取经的艰难。而受民间艺术的影响,部分“哭”或“落泪”有“游戏”的成分,但由于文人世界观与情感的贯注,悲情却更为浓郁而深刻。因而,以为《西游记》是“游戏”之作的观点,十分值得商榷。  关键词:《西游记》 眼泪 悲情 “游戏”说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美国小说家和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多舛的身世经历,着重分析他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探讨了坡的内心世界。由于凄凉的身世和逆境的生活,再加上天生的遗传性格,使得坡生性敏感,执拗,感情丰富而执著,富有天才的想象力和恐怖氛围的创造的能力,这些也使得他的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代表的恐怖小说蒙上了深深的哥特式的怪诞和神秘色彩。  关键词:哥特式 乱伦 恐惧 错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呈现了封建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原始生活画卷,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本文通过对《诗经》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赏析,探求《诗经》中周代社会妇女形象塑造对后世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诗经 人物形象 妇女形象 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