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而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又是民族问题的突出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开发步伐就是对新时期维护好发展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的最佳行动,本文旨在阐述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的现实意义以及对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边疆;开放;意义;民族问题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需要良好的国内和谐稳定的环境,现阶段中国的和平崛起,改革的深化,治理国家面临的新情况等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实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政策。中国所追求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路径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我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中有1.9万公里在边疆民族地区,而这1.9万公里的边疆民族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人文交流交往的最前沿的地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开发步伐既是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外交战略、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的外部需要。而边疆民族地区关乎着我国的国防安全,关乎我国的能源安全,关乎我国的生态安全。
一、边疆民族地区事关国防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固后方
国防的重点在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既关系到国家稳步发展的优良环境,同时还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完整,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不仅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要有经济发达,社会公正有序,民族地区生活居住的各民族人民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只有热爱国家,只有繁荣稳定的边疆民族地区才是国防安全的可靠保证,可以说国防的重点在边疆民族地区。在近年来我国打击“三股势力”取得的成效中,广大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依靠群众始终是边疆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自然地理原因一直以来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但是蕴藏着巨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能源资源;拥有富集的地热、水力、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不仅如此,民族聚居区还储备了大量独特的人文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二、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地区
对于大国的崛起能源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南海问题错综复杂,各方利益汇集我国周边领海,对于新时期我国的崛起很是不利,但是短时间很难协调好各方利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多种准备,边疆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是我国对外的窗口,本身也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计划2018年建成的东线中俄天然气管道、将于2030年前完成的中巴经济走廊、还有积极谋建的中缅天然气通道等,这些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无论中俄天然气通管道的起点黑龙江,还是中巴石油通道的喀什,中缅天然气通道的昆明,还有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内蒙古鄂尔多斯蕴藏的煤炭资源:新疆伊犁、喀什、塔里木富集的油田等等,这些边疆民族地区不仅自身为国家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能源而且积极配合国家国际视野下的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名副其实的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地区。
三、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
鄂温克、鄂伦春世代在大小兴安岭以养鹿,狩猎为生,为了保护大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到山下,曾经的打猎变为现在的护林:青藏高原三江源的保护工程,黄河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长江源头水源保护项目等等,大江大河源头在边疆民族地区,国家的青山绿水可以说关键在于边疆民族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新时期国家积极引导生态脆弱的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这些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完善的机制是对保护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不仅解决了边疆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大大保护改善了边疆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的沙漠治理过程,这些涉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沙漠治理工程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步伐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重中之重。
四、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步伐的对策建议
对国家的国防,生态,能源的重要性的现实意义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性,同时这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边疆民族地区把社会稳定高于发展,造成发展的滞后,发展的滞后又造成经济的下滑,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民族问题滋生,还有盲目的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造成部分民族地区优质的人文资源的流失,没有以大局意识定位发展,主动作为能力差,等靠要问题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的步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1.边疆民族地区只有发展好才能安全才能稳定,要把工作重心再一次转移到发展上来
近几年边疆民族地区时有暴力恐怖案件发生,一些地区领导干部手忙脚乱,以维稳大于发展的心态来发展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是产生于边疆民族地区的问题,它本身就是发展变化着的,有着其固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不可能一朝一日解决,更不可能彻底杜绝。“贫穷导致落后,落后导致愚昧”,我们也要客观的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确实存在着与内陆地区相比较,经济落后,公共基础服务缺乏,受教育水平较低等客观事实,如何使更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更好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才是解决根治边疆民族地区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边疆民族地区人人安居乐业,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证,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受教育的程度得到加深,公共服务的环境得到提升。认真搞发展,主力保民生对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不失为一条路径。
2.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体制新模式,借鉴发展经验,增强区域发展自主性 获批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中指出:支持地方政府与俄罗斯毗邻州区互设贸易代表机构,推动哈尔滨满洲里建立俄罗斯领事机构:新疆主动作为,立足自身地理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不断深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建设连接欧亚的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如火如荼:广西壮族自治区努力打造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新高地,建设西南航运中心,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中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还有西藏积极参与的孟中印缅经济带建设:云南加速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等,可以发现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相当重要,立足自身区域优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主动作为是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各边疆民族地区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可以有效有力的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开发步伐,使地区人民更好的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
3.以全局视角统筹发展,积极利用发挥好国家的利好发展战略
自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提升沿边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沿边内陆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新时期又提出了中俄区域合作计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还提出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积极筹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涉及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的顶层设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各地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统筹定位积极利用了国家的利好政策,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进全方位开放、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甘肃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青海: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可以发现各边疆民族地区都在积极利用国家利好的发展战略,各边疆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好各自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的规划,积极主动作为,使政策与地区优势相契合,补足发展短板,发展速度可以慢,但是发展质量要保障,始终牢记人民富裕,安居乐业,才是发展的目标。在开放和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自主性、灵活性,始终坚持以国家为重,以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为重。统筹地区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灵活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还要同周边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合理有序。
4.保护好生态环境,发挥好人文资源优势
边疆民族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文资源优势明显,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过程中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发挥好人文资源优势,使经济与生态环境“比翼双飞”应该成为地区发展关注重点。人文资源是地区的人们在历史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积累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是地区发展的文化基础。少数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民风资源,各边疆民族地区可根据地区不同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资源、宗教资源、艺术资源、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可根据地区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开发出满足不同人群的民族村寨等,进一步延伸旅游资源的内涵,使地区旅游丰富化。如内蒙古各盟市的那达慕大会、广西傣族的泼水节,新疆的伊犁河谷,天池,吐鲁番、西藏的布达拉宫等等都已是享誉全球的重要旅游资源。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靠挖掘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已然走不通,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也不允许先破坏后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要,生态保护好了不仅关乎后代,而且对当前地区的发展也相当重要,生态环境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助推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明:要着眼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加强边疆建设;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这一论断鲜明地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从世界政治的宏大视野深刻地指出了加快边疆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加快边疆建设和开放开发步伐打开了视野,指明了方向。
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和开发步伐不仅是关乎国家顶层设计的中国崛起,还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还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要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要对国家有信心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信心,对国家打击“三股势力”的决心有信心,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化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变动较大,各种矛盾问题也显现出来,要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要把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心转移到发展的道路上来,坚持完善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保护和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保障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加强民族共同体的纽带。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始终相信民生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只要一切从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让边疆民族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国家兴旺富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相信各种问题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3]贾东海.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4]金炳皓.民族问题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永攀,曾江.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周边区域合作[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49期
[6]丁平.试论美国边疆开发的模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四期
[7]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J].政治学研究,2008年2期
作者简介:
云中(1988~ ),男,蒙古族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边疆;开放;意义;民族问题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需要良好的国内和谐稳定的环境,现阶段中国的和平崛起,改革的深化,治理国家面临的新情况等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实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政策。中国所追求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路径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我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中有1.9万公里在边疆民族地区,而这1.9万公里的边疆民族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人文交流交往的最前沿的地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开发步伐既是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外交战略、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的外部需要。而边疆民族地区关乎着我国的国防安全,关乎我国的能源安全,关乎我国的生态安全。
一、边疆民族地区事关国防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固后方
国防的重点在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既关系到国家稳步发展的优良环境,同时还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完整,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不仅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要有经济发达,社会公正有序,民族地区生活居住的各民族人民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只有热爱国家,只有繁荣稳定的边疆民族地区才是国防安全的可靠保证,可以说国防的重点在边疆民族地区。在近年来我国打击“三股势力”取得的成效中,广大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依靠群众始终是边疆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自然地理原因一直以来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但是蕴藏着巨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能源资源;拥有富集的地热、水力、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不仅如此,民族聚居区还储备了大量独特的人文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二、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地区
对于大国的崛起能源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南海问题错综复杂,各方利益汇集我国周边领海,对于新时期我国的崛起很是不利,但是短时间很难协调好各方利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多种准备,边疆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是我国对外的窗口,本身也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计划2018年建成的东线中俄天然气管道、将于2030年前完成的中巴经济走廊、还有积极谋建的中缅天然气通道等,这些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无论中俄天然气通管道的起点黑龙江,还是中巴石油通道的喀什,中缅天然气通道的昆明,还有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内蒙古鄂尔多斯蕴藏的煤炭资源:新疆伊犁、喀什、塔里木富集的油田等等,这些边疆民族地区不仅自身为国家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能源而且积极配合国家国际视野下的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名副其实的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地区。
三、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
鄂温克、鄂伦春世代在大小兴安岭以养鹿,狩猎为生,为了保护大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到山下,曾经的打猎变为现在的护林:青藏高原三江源的保护工程,黄河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长江源头水源保护项目等等,大江大河源头在边疆民族地区,国家的青山绿水可以说关键在于边疆民族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新时期国家积极引导生态脆弱的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这些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完善的机制是对保护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不仅解决了边疆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大大保护改善了边疆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的沙漠治理过程,这些涉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沙漠治理工程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步伐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重中之重。
四、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步伐的对策建议
对国家的国防,生态,能源的重要性的现实意义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性,同时这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边疆民族地区把社会稳定高于发展,造成发展的滞后,发展的滞后又造成经济的下滑,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民族问题滋生,还有盲目的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造成部分民族地区优质的人文资源的流失,没有以大局意识定位发展,主动作为能力差,等靠要问题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的步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1.边疆民族地区只有发展好才能安全才能稳定,要把工作重心再一次转移到发展上来
近几年边疆民族地区时有暴力恐怖案件发生,一些地区领导干部手忙脚乱,以维稳大于发展的心态来发展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是产生于边疆民族地区的问题,它本身就是发展变化着的,有着其固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不可能一朝一日解决,更不可能彻底杜绝。“贫穷导致落后,落后导致愚昧”,我们也要客观的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确实存在着与内陆地区相比较,经济落后,公共基础服务缺乏,受教育水平较低等客观事实,如何使更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更好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才是解决根治边疆民族地区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边疆民族地区人人安居乐业,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证,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受教育的程度得到加深,公共服务的环境得到提升。认真搞发展,主力保民生对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不失为一条路径。
2.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开发体制新模式,借鉴发展经验,增强区域发展自主性 获批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中指出:支持地方政府与俄罗斯毗邻州区互设贸易代表机构,推动哈尔滨满洲里建立俄罗斯领事机构:新疆主动作为,立足自身地理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不断深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建设连接欧亚的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如火如荼:广西壮族自治区努力打造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新高地,建设西南航运中心,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中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还有西藏积极参与的孟中印缅经济带建设:云南加速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等,可以发现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相当重要,立足自身区域优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主动作为是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各边疆民族地区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可以有效有力的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开发步伐,使地区人民更好的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
3.以全局视角统筹发展,积极利用发挥好国家的利好发展战略
自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提升沿边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沿边内陆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新时期又提出了中俄区域合作计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还提出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积极筹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涉及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的顶层设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各地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统筹定位积极利用了国家的利好政策,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进全方位开放、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甘肃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青海: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可以发现各边疆民族地区都在积极利用国家利好的发展战略,各边疆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好各自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的规划,积极主动作为,使政策与地区优势相契合,补足发展短板,发展速度可以慢,但是发展质量要保障,始终牢记人民富裕,安居乐业,才是发展的目标。在开放和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自主性、灵活性,始终坚持以国家为重,以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为重。统筹地区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灵活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还要同周边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合理有序。
4.保护好生态环境,发挥好人文资源优势
边疆民族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文资源优势明显,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和开发过程中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发挥好人文资源优势,使经济与生态环境“比翼双飞”应该成为地区发展关注重点。人文资源是地区的人们在历史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积累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是地区发展的文化基础。少数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民风资源,各边疆民族地区可根据地区不同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资源、宗教资源、艺术资源、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可根据地区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开发出满足不同人群的民族村寨等,进一步延伸旅游资源的内涵,使地区旅游丰富化。如内蒙古各盟市的那达慕大会、广西傣族的泼水节,新疆的伊犁河谷,天池,吐鲁番、西藏的布达拉宫等等都已是享誉全球的重要旅游资源。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靠挖掘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已然走不通,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也不允许先破坏后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要,生态保护好了不仅关乎后代,而且对当前地区的发展也相当重要,生态环境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助推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明:要着眼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加强边疆建设;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这一论断鲜明地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从世界政治的宏大视野深刻地指出了加快边疆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加快边疆建设和开放开发步伐打开了视野,指明了方向。
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和开发步伐不仅是关乎国家顶层设计的中国崛起,还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还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要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要对国家有信心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信心,对国家打击“三股势力”的决心有信心,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化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变动较大,各种矛盾问题也显现出来,要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要把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心转移到发展的道路上来,坚持完善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保护和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保障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加强民族共同体的纽带。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始终相信民生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只要一切从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让边疆民族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国家兴旺富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相信各种问题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3]贾东海.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4]金炳皓.民族问题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永攀,曾江.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周边区域合作[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49期
[6]丁平.试论美国边疆开发的模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四期
[7]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J].政治学研究,2008年2期
作者简介:
云中(1988~ ),男,蒙古族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