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找出已经取得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发现问题与不足,找出解决方法,使今后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和实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经典诵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223-0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经典诗文诵读在引导青少年亲近经典的过程中,发挥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
阅读经典、感悟经典、享受经典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华经典的独特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思维智慧,践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省语委办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试点院校,经典诵读课程及活动一直在实施和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高考分数偏低,自学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文化素质水平整体较差,针对这些特点,为了解近几年高职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现状及经典诗文诵读试点课程的授课效果,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使今后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和实施,并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抽取各专业学生1 000余名,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围绕学生的兴趣度及需求、学习来源、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组织活动方式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找出已经取得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发现问题与不足,找出解决方法。
一、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一,兴趣可达成共识,兴趣点比较集中。在问卷中,设计了是否对经典诗文感兴趣和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类诗文两个问题,84.6%的学生比较喜欢诗词,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经典诗文作品比较感兴趣。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诗文题材及内容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多集中在友情与爱情、爱国与思乡这样的题材上。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诗文题材。
第二,经典诗文诵读来源比较单一。通过对学生所获取的经典诗文来源的调查发现,学生获取诗文作品的来源比较单一,大多都集中在课本和老师讲授上,来自家长和课外读物的比例相当低,说明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好,并且职业学院学生的家庭多为农村和城市较低阶层,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较少。
第三,学生对诵读的理解不是很明确。通过对学生诵读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诵读的理解还不是很明确,对于朗读、朗诵与吟诵的区别还不是特别清楚。有26.5%的同学选择默读这一根本不能算诵读的方式,也说明了学生理解的偏差。诵读必须是有声的,默读不是诵读的方式。说明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让学生理解诵读的含义,课堂教学还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
第四,学校活动样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要。55%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活动不能满足自己的诵读需求,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学校组织的活动没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某些活动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对于学生希望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诵读的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经典诵读活动是分享与经典诗文相关的小故事和经典诗文的重新演绎和表演,而学校经常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的形式却不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
第五,学生比较抵制记忆诗文。通过对学生记忆诗文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诗文的记忆并不牢固,说明学生虽然有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但兴趣的持久度不够,不能内化为深层次的自觉学习行为。近30%的学生背诵诗文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老师,说明学生对于背诵诗文的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对经典诗文作品感兴趣,也愿意去阅读和欣赏,但是提到记忆,学生却比较抵制,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不愿意动脑筋,机械记忆力差,在主动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因而教师应研究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策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背诵诗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六,诗文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停留在思想道德层面,对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还不够。通过对诗文作品对学生的影响调查发现,诗文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基本停留在思想道德层面,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影響不明显。
二、改进的措施与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经典诵读教学及活动方面做出如下改进。
第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获取经典诗文作品的来源。这些可以通过开展导读活动、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以经典诵读课程为中心,建立悦读社、经典诗文诵读社团和国学社,社团每学期制订自己的学期活动计划,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或组织读书,或举办诵读大赛、诗词大会,或师生研讨,或请专家讲座,还有经典诵读进社区之类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经典、熟悉经典。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所谓“请进来”就是将行业内的知名专家请到校内来,通过讲座、座谈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赴名校学习深造。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针对性单位短期培训,比如课件制作培训、经典诵读培训、教师执教能力培训等,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所有的培训都做到培训前有计划、有设计、有要求,培训中有组织、有任务、有督察,回来后有考核标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团队内部通过每周的读书沙龙、业务学习、课题研究、资源建设四个校内锻炼途径,提高人文素质课程教师整体素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诵读作品的理解与感悟。经典诵读课程在课堂教学上,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致力于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之外还借鉴了专业课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搜集查阅资料,自己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进行展示评比,将优秀作品展出并汇编成学生作品集。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此外还通过创设情景,创新设计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CBI主题教学、活动教学等方式,凝练了体验式、欣赏型、主题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课都新鲜有趣。 第四,充分了解学生需求,按照學生需求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活动,拓宽经典诵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可采取小范围、多形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公共课程大多课时偏少,课堂教学内容受到局限,为了提高教学成效,我们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把课程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相结合。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对应经典诗文诵读社团,为了鼓励学生课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加社团活动也列入课程考核范围。社团活动在考核中所占比例为10%-15%。凡是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如读书会、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分数。
第五,针对高职学生不善于自主学习和记忆的普遍情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记忆诗文、默写诗文纳入考核方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策略,采取强制措施背诵,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记忆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对经典诗文有深层的感悟和共鸣,形成能力,并能熟练运用。
除传统的试卷外,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测试比例提高。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等单一方式转变为过程考核加终结性相融合的方式;讲座和活动纳入课程考核,在原来的试卷、论文作业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考勤、平时作业、课堂管理、小组协作、活动时效、比赛等过程考核。在课程的实施中尝试一种与社会衔接、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价标准,重点强调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的评价体系里,课程考核采取完成特定任务、动手创作、展示技能或提交成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能够在朗诵会上展示诵读技能、能够在书写比赛上展示书写水平,在辩论赛、演讲赛及主持人大赛上展示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表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成果展示等多检测环节构成,确定了较为客观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重视反馈机制,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学习总成绩分成若干考核项目,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论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减小,平时考核与能力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技能的重要性。
第六,扩大经典诗文作品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渗透,比如对校园、教室、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文化改造,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比如在餐厅悬挂《论语》语录,在教室墙壁及走廊布置经典诗文作品及名言警句,在校园路边设置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宣传牌,利用学院布告栏及电子网站分阶段进行经典诗文的宣传及普及等等。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门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形成了一支敬业、团结、扎实的教师队伍,建成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出版了自编教材《经典诗文诵读》,使经典诗文诵读课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形成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师生共同诵读、共同探讨的生机勃勃的教学场景。
关键词:职业院校;经典诵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223-0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经典诗文诵读在引导青少年亲近经典的过程中,发挥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
阅读经典、感悟经典、享受经典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华经典的独特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思维智慧,践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省语委办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试点院校,经典诵读课程及活动一直在实施和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高考分数偏低,自学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文化素质水平整体较差,针对这些特点,为了解近几年高职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现状及经典诗文诵读试点课程的授课效果,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使今后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和实施,并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抽取各专业学生1 000余名,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围绕学生的兴趣度及需求、学习来源、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组织活动方式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找出已经取得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发现问题与不足,找出解决方法。
一、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一,兴趣可达成共识,兴趣点比较集中。在问卷中,设计了是否对经典诗文感兴趣和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类诗文两个问题,84.6%的学生比较喜欢诗词,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经典诗文作品比较感兴趣。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诗文题材及内容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多集中在友情与爱情、爱国与思乡这样的题材上。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诗文题材。
第二,经典诗文诵读来源比较单一。通过对学生所获取的经典诗文来源的调查发现,学生获取诗文作品的来源比较单一,大多都集中在课本和老师讲授上,来自家长和课外读物的比例相当低,说明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好,并且职业学院学生的家庭多为农村和城市较低阶层,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较少。
第三,学生对诵读的理解不是很明确。通过对学生诵读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诵读的理解还不是很明确,对于朗读、朗诵与吟诵的区别还不是特别清楚。有26.5%的同学选择默读这一根本不能算诵读的方式,也说明了学生理解的偏差。诵读必须是有声的,默读不是诵读的方式。说明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让学生理解诵读的含义,课堂教学还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
第四,学校活动样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要。55%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活动不能满足自己的诵读需求,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学校组织的活动没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某些活动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对于学生希望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诵读的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经典诵读活动是分享与经典诗文相关的小故事和经典诗文的重新演绎和表演,而学校经常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的形式却不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
第五,学生比较抵制记忆诗文。通过对学生记忆诗文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诗文的记忆并不牢固,说明学生虽然有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但兴趣的持久度不够,不能内化为深层次的自觉学习行为。近30%的学生背诵诗文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老师,说明学生对于背诵诗文的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对经典诗文作品感兴趣,也愿意去阅读和欣赏,但是提到记忆,学生却比较抵制,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不愿意动脑筋,机械记忆力差,在主动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因而教师应研究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策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背诵诗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六,诗文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停留在思想道德层面,对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还不够。通过对诗文作品对学生的影响调查发现,诗文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基本停留在思想道德层面,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影響不明显。
二、改进的措施与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经典诵读教学及活动方面做出如下改进。
第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获取经典诗文作品的来源。这些可以通过开展导读活动、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以经典诵读课程为中心,建立悦读社、经典诗文诵读社团和国学社,社团每学期制订自己的学期活动计划,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或组织读书,或举办诵读大赛、诗词大会,或师生研讨,或请专家讲座,还有经典诵读进社区之类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经典、熟悉经典。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所谓“请进来”就是将行业内的知名专家请到校内来,通过讲座、座谈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赴名校学习深造。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针对性单位短期培训,比如课件制作培训、经典诵读培训、教师执教能力培训等,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所有的培训都做到培训前有计划、有设计、有要求,培训中有组织、有任务、有督察,回来后有考核标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团队内部通过每周的读书沙龙、业务学习、课题研究、资源建设四个校内锻炼途径,提高人文素质课程教师整体素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诵读作品的理解与感悟。经典诵读课程在课堂教学上,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致力于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之外还借鉴了专业课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搜集查阅资料,自己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进行展示评比,将优秀作品展出并汇编成学生作品集。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此外还通过创设情景,创新设计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CBI主题教学、活动教学等方式,凝练了体验式、欣赏型、主题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课都新鲜有趣。 第四,充分了解学生需求,按照學生需求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活动,拓宽经典诵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可采取小范围、多形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公共课程大多课时偏少,课堂教学内容受到局限,为了提高教学成效,我们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把课程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相结合。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对应经典诗文诵读社团,为了鼓励学生课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加社团活动也列入课程考核范围。社团活动在考核中所占比例为10%-15%。凡是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如读书会、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分数。
第五,针对高职学生不善于自主学习和记忆的普遍情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记忆诗文、默写诗文纳入考核方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策略,采取强制措施背诵,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记忆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对经典诗文有深层的感悟和共鸣,形成能力,并能熟练运用。
除传统的试卷外,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测试比例提高。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等单一方式转变为过程考核加终结性相融合的方式;讲座和活动纳入课程考核,在原来的试卷、论文作业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考勤、平时作业、课堂管理、小组协作、活动时效、比赛等过程考核。在课程的实施中尝试一种与社会衔接、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价标准,重点强调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的评价体系里,课程考核采取完成特定任务、动手创作、展示技能或提交成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能够在朗诵会上展示诵读技能、能够在书写比赛上展示书写水平,在辩论赛、演讲赛及主持人大赛上展示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表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成果展示等多检测环节构成,确定了较为客观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重视反馈机制,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学习总成绩分成若干考核项目,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论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减小,平时考核与能力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技能的重要性。
第六,扩大经典诗文作品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渗透,比如对校园、教室、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文化改造,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比如在餐厅悬挂《论语》语录,在教室墙壁及走廊布置经典诗文作品及名言警句,在校园路边设置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宣传牌,利用学院布告栏及电子网站分阶段进行经典诗文的宣传及普及等等。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门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形成了一支敬业、团结、扎实的教师队伍,建成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出版了自编教材《经典诗文诵读》,使经典诗文诵读课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形成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师生共同诵读、共同探讨的生机勃勃的教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