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综合思维之“要素综合”的教学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其中,综合思维包括三个维度: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文章选取“要素综合”进行内涵解析,并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土壤”中的“形成因素”相结合,提出培养学生要素综合思维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要素综合;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80-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殊育人价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四个方面: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1]。其中综合思维体现了学生对地理事物整体认知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内容时,能够整体、全面、综合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各个要素,分析其在不同时间或者空间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思维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其中要素综合是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各要素的发展、演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本文分析要素综合思维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一、地理要素综合思维的内涵
  要素综合思维是指从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接下来从三个方面进行要素综合思维的内涵解析。
  1.认识地理事物具有整体性、综合性
  地理事物是指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这就反映了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任何地理事物都是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2]。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时,不能只考虑单一要素,而是要充分考虑各个要素的影响,例如土壤的形成要素中,自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见图1 ):
  人文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见图2):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时候,要综合自然和人文各个要素进行整体性的分析。
  2.认识地理事物内部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事物不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简单叠加构成的,其内部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在分析地理事物成因时,不仅要分析其内部要素有什么,还要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更要考虑各个要素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内在联系(或是递进关系、平行影响关系,或是相互转化关系),还包括上述要素与人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各要素间随着时间或者空间变化所发生的动态性变化。下面选取土壤的形成要素中自然要素里的生物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土壤的形成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生物,生物既包括动物又包括植物,其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且积极作用于土壤,转化过程如下:生物残体提供有机质,微生物的活动使有机质转化为腐殖质,植物选择性地吸收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与矿物质,将其储存于生物体中,等待生物体分解以后,营养物质被释放到土壤中,在这一过程中,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循环,把营养带给土壤(见图3)。
  3.分析影响地理事物的主次要素和限制要素
  地理事物及其成因的各个要素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往往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分析地理事物及其成因时,需要分析影响地理事物形成的主次要素或者是限制性要素。表1是成土要素中自然要素的主次分析。
  但是,在分析具體案例和针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还应该灵活转化主次关系,在分析其成因和发展时,还要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其限制性因素。
  二、培养学生要素综合思维的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1.构建思维导图,整合要素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体系复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要素中提取关键要素。如果各个要素简单罗列,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混乱,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先清晰了解整体的知识结构,再分清知识结构内部的要素层次,分清主次,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了解更加深刻,进而在头脑中构建出知识体系,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有意义的提取。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综合思维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当然,思维导图的构建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要素记忆效率,却无法加深学生对地理要素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构建图形。
  2.明确分析思路,把握要素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路的引导,以要素内容为基础,寻找要素间的联系,然后依据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路构建,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系统性、层次性、时空耦合性、区域性以及研究内容的独特性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3]。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整合,将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一一呈现。
  下面通过细化土壤的形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构建思维导图(见图4)来具体说明。
  以上思维导图可以整合解释如下: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进而会影响土壤质地,这里要注意,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最后在这些不同要素的影响下,土壤颗粒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见表2)。
  生物要素的循环过程在前文中有所描述,植物、动物、微生物这几个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加快岩石风化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了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气候要素中,岩石的风化快慢与强度都和温度高低、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同时关系着土壤的肥沃程度。在温度高、降水量多的地区,土壤的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在温度低、降水量多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土壤肥沃。总体来说,气候这一要素中的内部要素所呈现的状态,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分布规律。
  地貌这一要素中也包含几种不同的要素,并且与其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如表3所示:
  时间是一个线性的要素,是以上述几种要素为基础的,一般来说,时间越长,土层越厚。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做到对地理知识点精准掌握,需要对每一个可能产生影响的要素进行分析,综合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整体思路,形成综合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对综合思维有了认知以后,不仅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综合思维,今后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也可以运用综合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素综合思维作为综合思维的重要组成,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思维导图,整合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基于要素综合思维的内涵解读,对学生要素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点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陈兴旺.综合思维视角下的地理教材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7):18-21.
  [3]  李小妹,景晓菲.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构成分析及对教学的指向[J].地理教学,2020(13):4-9.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学科有“文”有“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学科融合的理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语文阅读与地理教学融合”为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科融合;综合思维;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
期刊
[摘 要]读后续写是2021年江苏英语高考改革后采用的写作新题型,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一堂读后续写公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情节构建和语言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读写教学,以期提高读后续写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本解读;读后续写;情节构建;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不断探索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的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基于视频切片分析的“三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提升学生自主性,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视频切片;“三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质是引领学生在解读教材、突破知识符号的浅层学习中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建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以《参与民主生活》为例,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詞]解读;建构;成长;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交流沟通。基于文本的提问,应有效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应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高效提问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冲突性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非是各种结论的相互攻讦,而是在有限的课堂里,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多视角、多维度地认识历史,打破思维定式,形成思维的开放性。文章以高三二轮复习中的《礼与法:中国传统法的历史链接》为例,对如何运用“冲突性史料”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冲突性史料;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教育没有捷径,教育不能速成,只有遵循教育的真谛,回归教育的本真,才能发挥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人文素材,可以通过还学科之“味”、创体验之“境”、重创史之“人”、寻教学之“魂”、养发展之“源”,借助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成功经验影响和成就学生。尚本求真是原则,以史砺人是方式,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克服教育中的不良现象,实现科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本真;历史思维;史料教学 
期刊
[摘 要]《祝福》里的整个社会环境笼罩着阴云和浓雾。文中祥林嫂的两次“笑”十分值得探究。祥林嫂的第一次“笑”是发自内心的充满希望的笑,第二次“笑”是无法抗拒命运的无奈之笑,是精神上的自嘲。文章对这两次“笑”进行分析,以探究鲁迅对现实的批判。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
期刊
[摘 要]如何在议题式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已成为当下教育界探讨较多的话题。文章以一节公开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例谈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从创设前提、创设途径、创设目标三个维度展开探讨。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前提;途径;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45-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疑惑,借助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适度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平板电脑;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64-0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较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