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饲养与气象环境的关系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最高温度为42.0 ℃,最低温度为24.0 ℃,孵化的相对湿度为50%~60%,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育雏期42日龄的雏鸡的最适宜温度为30~32 ℃,此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至18~21 ℃,仔鸡期49~56日龄时,舍内温度保持32~33 ℃,以后每周降温2 ℃,降至20 ℃左右为止,相对温度65%左右为宜,仔鸡期每天需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1~2周龄内光强为10~15 lx/m2,3~4周龄5 lx/m2,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光照强度以5 lx/m3左右为宜。
  关键词鸡饲养;气象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S81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59-03
  鸡的饲养、鸡蛋的孵化、雏鸡期、成年期、生长发育等均受天气气候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气象灾害对鸡饲养的不利影响,笔者对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从养鸡场选用40只鸡进行鸡不同生育期与气象要素(温度、光照、相对湿度)的观测。
  1.2试验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气象资料与鸡生育期进行观测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与养鸡的关系
  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热能。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被鸡本身利用外,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不断地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以维持鸡的体温。通常鸡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不因外界气温变化而显著改变。体温的相对稳定对鸡的新陈代谢、各种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1鸡的体温。
  鸡的正常体温为39.6~42.5 ℃,比一般哺乳动物高。鸡的发烧体温为43.0~44.0 ℃,抱窝鸡的体温比正常鸡的体温低2~3 ℃。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的体温略低,大约4日龄后才开始增高体温,7~10日龄即达到正常体温。幼雏鸡的绒毛保温能力很弱。因此,育雏时需要较高的温度,约32~34 ℃(表1)。幼雏鸡长到6~7周龄时,绒毛脱尽。换上羽毛,才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成年母鸡在较低的温度下产蛋量显著下降,甚至停产。另一方面,鸡没有汗腺、不耐热,当空气温度升高时鸡依靠加速呼吸的途径散失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因此,当天气炎热时应搞好防暑降温,通风换气,以避免产蛋的显著减少[1]。
  2.1.2鸡的体温调节。
  鸡能自动接受体内外的刺激,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鸡的喙部和胸部对温度特别敏感。当外界温度升高时,鸡站立,肢膀下垂,张口呼吸,加速散热过程;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鸡则伏坐,头藏于翼下,羽毛蓬松,鸡互相挤聚在一起,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2.1.3鸡舍的适宜小气候环境。
  鸡舍必须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换气良好。若鸡舍温度过高,鸡则张口喘息,饮水量增加,食欲下降,采食减少,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薄,蛋重下降;若鸡舍温度较低,采食量增多,饲料报酬低;若鸡舍温度过低,采食量增加,产蛋量减少,以至停产。
  鸡舍适宜的温度为21~22 ℃,夏季最高不超过28~30 ℃,冬季不低于5~8 ℃,相对湿度60%~75%左右(表1)。夏季风速为0.3~0.5 m/s,冬季风速以0.1~0.2 m/s为宜[2]。
  由于鸡只呼吸量大,呼出的水汽多,水槽和粪便水分蒸发都会增加舍内的湿度。若管理不善,粪便和剩料的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浓度越大,在鸡舍内持续时间越长,对鸡危害越大。氨气有刺鼻臭味,可刺激鸡的眼和呼吸道;硫化氢为臭蛋味,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体内可产生中毒症状,使鸡体质变弱易患疾病,产蛋量下降。因此,要维持鸡蛋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除应注意保温防暑防寒外,还要注意通风换气,排除舍内的水汽和有害气体。
  2.2光照与养鸡的关系
  利用光照可以调节种鸡性成熟的快慢,可以促进脑下垂体前叶的活动,加速卵细胞生长和成熟,提高产蛋量。
  2.2.1光照强度。据观察,光照照度过强不仅对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还会引发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出现;过低的光照强度,又影响实际饲料管理的操作。一般鸡能在2.7 lx的照度下找到食料并吃食,但要达到刺激脑垂体和增加产蛋量则需要5~10 lx[1],它既可防止生长期间的恶癖产生,又不影响性成熟。获得5~10 lx的光源高度(表2)。
  2.2.2光照时间。
  据研究,产蛋母鸡在一年中对光照长度的刺激有一个“敏感时期”,该时期是在开始给光后(自然光照即为拂晓后)的11~16 h内出现,因而关键是每天光照的时间长度是否能延伸到“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如果自然光照(白天)时间能伸到这个“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或者能在这段时间内继续使用这个时间的人工补充光照,那么鸡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就会被激活,性发育就会出现。在北半球,“夏至”日的白天时间最长,平均时间为15 h;冬至时日照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9 h。由此可知,由于冬至的白天时间短,若不给人工补充光照,它的自然光照时间无法进入“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因此,“冬至”期间处在育成后期转向产蛋期的后备种鸡,其开产日龄(性成熟)必然推迟。激活鸡的脑下垂分泌激素的最佳光照时间是11~12 h。11~12 h的光照时间是育成期的临界值,所以在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必须大于11~12 h。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其连续照明时间以14~16 h为宜。人工补充光照时间以早晚两头补光效果最佳。产蛋期的补光,不能若明若暗,忽补忽停,更不能减少时间的变换也应每周逐步延长20~40 min,不能突然改变,否则会引发产蛋鸡的脱肛。光照时间的变化(由长到短、由短到长)比稳定的光照时间长短更显得突出[2]。鸡的光照及其对光敏感时间区见表3。   2.3鸡孵化的小气候条件
  通过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蛋孵出小鸡的过程叫孵化。影响孵化的主要小气候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通风。
  2.3.1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鸡胚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种蛋才能孵出雏鸡。
  ①孵化的最佳温度。由表4可知,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当孵化温度高时,鸡胚发育快,出壳时间提早,雏鸡软弱,成活率低,当孵化温度超过42.0 ℃时,经2~3 h胚胎就会死亡。但孵化温度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推迟,也不利雏鸡生长发育。当孵化温度低于24.0 ℃,经30 h胚胎即可全部死亡。因此,要根据孵化室的环境温度、孵化设备机具的类型及气温控制孵化温度。
  ②胚胎发育的温度。不同的时期对外界温度要求不一样。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低,本身产生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以后,随着胚胎龄增大,物质代谢日益增强,特别是孵化末期,由于脂肪代谢加强,产生体热多,因而要求较低的温度,整批孵化时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变温孵化方法控制温度;分批孵化时,则采用每隔5~7 d进一批种蛋,新蛋和老蛋的蛋盘交错放置以相互调节温度的孵化方法,使整个孵化期温度保持恒定。③孵化温度的调控。
  控制好孵化温度,一看温度表,二看胎施温。根据不同孵化期胚胎的不同发育状态控制最适宜的孵化温度。孵化第1批种蛋时,先根据施温方案定好孵化箱温度,检查胚胎发育情况。若胚胎发育快,表示温度偏高,应适当降低温度;若胚胎发育慢,表示温度偏低,应适当升温;胚胎发育符合标准时,说明温度恰当。只要第1批出雏正常其后各批出壳也一定会正常。管理上只要注意孵化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0 ℃,孵化箱温度也相应调低或上升1.0 ℃即可。
  2.3.2湿度与养鸡的关系。
  湿度对鸡胚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若孵化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发生胚胎与蛋壳粘连现象;若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因此,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理活动,对孵化率和雏鸡健壮都有不良影响。在孵化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既高温又高湿。适宜湿度可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均匀,使孵化后期的胚胎散热加强,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10~18 d)胚胎要逐步排除羊水、尿囊液,湿度为50%~55%;出壳时(19~21 d),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和便于脱壳出雏,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1]。
  2.3.3通风换气。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约8 100 cm3,排出CO2约4 100 cm3[1]。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当CO2达到1%时,鸡蛋胚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当CO2超过1%时,每再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氧气低于12%时,每下降1%,孵化率下降5%(表5)。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箱内通气孔的位置、大小和进气孔启开的程度,以控制空气的流速、路线。通风量的大小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孵化初期气孔只打开4/1~3/1,此后逐渐开大,出壳时全部打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动,湿度就大;通风过度,温度、湿度就难以保持。
  2.3.2湿度与养鸡的关系。
  湿度对鸡胚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若孵化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发生胚胎与蛋壳粘连现象;若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因此,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理活动,对孵化率和雏鸡健壮都有不良影响。在孵化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既高温又高湿。适宜湿度可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均匀,使孵化后期的胚胎散热加强,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10~18 d)胚胎要逐步排除羊水、尿囊液,湿度为50%~55%;出壳时(19~21 d),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和便于脱壳出雏,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1]。
  2.3.3通风换气。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约8 100 cm3,排出CO2约4 100 cm3[1]。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当CO2达到1%时,鸡蛋胚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当CO2超过1%时,每再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氧气低于12%时,每下降1%,孵化率下降5%(表5)。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箱内通气孔的位置、大小和进气孔启开的程度,以控制空气的流速、路线。通风量的大小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孵化初期气孔只打开4/1~3/1,此后逐渐开大,出壳时全部打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动,湿度就大;通风过度,温度、湿度就难以保持。
  2.4肉用鸡饲养中的气象问题
  2.4.1育雏期的温度调控。
  42日龄前的雏鸡饲养密度在15只/m3左右。育雏初期最好使用保温伞,每个保温伞可饲养500只雏鸡,育雏舍和保温伞应在雏鸡到达前24 h开始加温,使地面保持30~32 ℃,此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到18~21 ℃[1]。
  2.4.2肉用仔鸡的温湿度调控。   雏鸡饲养到49~56日龄时,体重可达1.5~2 kg,大约是出壳时体重的50倍,一般能达到销售上市的标准。一年可出售3~4批肉鸡,采用地面平养密度在12只/m3左右;笼养密度在20只/m3以上[1]。小气候调控是仔鸡饲养的关键技术之一。
  ①舍内温度与湿度。舍内温度要求第1周稳定在32~33 ℃,以后每周降低2 ℃,直至20 ℃左右为止,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
  ②光照。肉用仔鸡饲养,不论开放式或密闭鸡舍,每天都应保证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目的是为了让小鸡在停电时不至于因引起鸡群的惊恐而相互压死。光照制度或采用23 h光照,1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同样可得到较好的饲养效果。在不停电的情况下,也可实行24 h光照制度。光照强度要求,在1~2周龄内为10~15 lx/m2,3~4周龄为5 lx/m2,使鸡只能见到饲料槽、饮水器即可。这样能促进仔鸡增重,减少啄斗,又能省电。③通风换气。雏鸡在1~2周内通风换气量很小,3~8周龄逐渐加大。若采用密闭式鸡舍,可用轴流式风机进行调节;开放式鸡舍依靠开窗的大小进行调节,以保证空气新鲜,排出舍内的CO2、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2.4.3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制度。
  育成阶段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种鸡成年后可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而掌握光照时间长短又是调节种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迟早的关键。
  光照时间的长短以及光照强度亮度的强弱变化,对育成鸡性器官发育及成年后产蛋性能等方面关系密切。一般应遵守以下光照原则:
  ①光照时间。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时间,可推迟性成熟期。若鸡群性成熟期提早,就要推迟增加光照时间。
  ②光照强度,以5 lx/m2为宜。
  ③酷热高温季节,要把所有的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安排在一天比较凉爽的时刻。
  ④当鸡群已经产蛋后,绝不可减缩光照时间,产蛋鸡在天然光照增长时,产蛋量也逐渐增加,采食量也相应增多。
  ⑤在产蛋期最后的2~3周鸡群临近淘汰时,可增加到24 h光照(表6)。
  3结论与讨论
  (1)鸡的正常体温为39.6~42.5 ℃,鸡的发烧体温为43.0~44.0 ℃,抱窝鸡的体温比正常鸡体温低2~3 ℃,鸡舍适宜温度为21~22 ℃,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8~30 ℃,冬季不低于5~8 ℃,相对湿度60%~75%,夏季风速为0.3~0.5 m/s为宜。
  (2)产蛋母鸡在一年中对光照长度的刺激有一个敏感时期,该时期在开始给光后(自然光照即为拂晓后)的11~16 h内出现。若光照时间能够到达这个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则鸡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就会被激活,性发育就会出现,在北半球,“夏至”的白天时间最长,平均值为15 h,而“冬至”日的白天最短,平均值为9 h,自然光照无法进入“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必须给予补充人工光照,育成鸡的光临界值为11~12 h,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其连续光照照明时间采用14~16 h为宜,人工补光照时间以早晚两头补充效果最佳。
  (3)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最高温度为42.0 ℃,最低温度为24.0 ℃,控制好孵化温度,一看温度表,二看胎施温,管理上要注意孵化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 ℃,孵化箱温度也相应调低或上升1 ℃即可,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相对湿度以60%~65%,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0%~55%,出壳时相对湿度以65%~70%为宜。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8 100 cm3,CO2排出量约为4 100 cm3,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
  (4)育雏期的湿度调控,42日龄前的雏鸡饲养密度为15只/m2,每个保温率可饲养500只雏鸡,育雏舍和保温伞应在雏鸡期到达前24 h开始加温,使地面保持在30~32 ℃,以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到18~21 ℃,相对湿度65%左右,光照时间每天安排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1~2周龄内光照强度为10~15 lx/m2,3~4周龄光照强度为5 lx/m2。
  (4)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而掌握光照时间长短又是调节种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迟早的关键。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推迟性成熟。光照强度以5 lx/m2为宜,酷热高温夏季应将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安排在一天比较凉爽的时刻,当鸡群已经产蛋后绝不可缩减光照时间,产蛋鸡在自然光照增长时产蛋量会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泰州畜牧兽医学校.适用养鸡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 陈耆验.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研究技术总结报告[R].湖南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2008.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站1961~201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黔东南地区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复杂地形的影响,黔东南地区雾日分布不均,出现雾日较多的区域是北部的三穗至东部的锦屏一带和西部的雷山、丹寨,形成2个高值区;较小的是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形成2个低值区;年雾日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以0.26 d/a的幅度下降;雾日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上
期刊
摘要新余蜜桔是新余市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产量却极不稳定,在影响产量的诸多因素中,气象条件是最关键也是最活跃的。在此对新余蜜桔的产量与温度、降水、日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新余蜜桔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对提高新余蜜桔产量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余蜜桔;生产;气象条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
期刊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了斜纹夜蛾的主要自然天敌种类,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转基因技术、诱集植物、抗虫品种防治斜纹夜蛾及其应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持续控制斜纹夜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斜纹夜蛾;生物防治;天敌  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26-04  Abstract Advances in b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云南省奶山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初产萨能奶山羊日粮中添加低、中、高水平的精料,探讨不同精料水平对初产萨能奶山羊的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 补饲中、高水平的精料后,初产萨能奶山羊的妊娠增重及产后失重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其产羔率、羔羊初生重、产奶量和育成增重等繁殖性能均没有太大改善。[结论] 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及奶山羊后续生产,建议在生产中采用中营养水平精料对妊娠期和
期刊
摘要报道了河南玉兰属特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种,即楔叶玉兰、青皮玉兰、奇叶玉兰、信阳玉兰、朝阳玉兰、华丽玉兰、中州玉兰、鸡公玉兰、两型玉兰、舞钢玉兰、华夏玉兰、宝华玉兰、伏牛玉兰、天目玉兰、石人玉兰、腋花玉兰、黄山玉兰、安徽玉兰、具柄玉兰、莓蕊玉兰、异花玉兰、河南玉兰、大别玉兰、多型叶玉兰、杂配玉兰25种。同时,记述其主要形态特征,并且提出保护措施和开发与利用建议。  关键词河南;玉兰属;特有珍稀濒危
期刊
摘要利用Micaps3.1常规资料、两要素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21~22日贵州省西南部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中有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以下简称MCC)生成、发展,强降水落区随MCC的移动而移动,由
期刊
摘要摸清传统烟叶生产与开展专业化服务一体化模式生产烟叶的用工数量及用工成本,探索一套适宜六盘水山区烤烟种烤分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服务体系,实现烟农种烟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同时探索一套专业化服务队伍处理不适用烟叶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烤烟种烤分离专业化服务一体化模式在烟叶采收-不适用鲜烟叶处理-运输-绑杆装烟-烘烤5个环节中累计平均每公顷减工57.90个,降本4 634.40元,尤其在烘烤环节减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以土霉素菌渣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温度及转速对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方程和准二级方程模型对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增大;吸附温度为35 ℃时吸附量最大;转速为150 r/min时吸附量最大;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
期刊
摘要对红云红河集团云南省卷烟原料基地的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构建数学模型,筛选不同档次原料基地的关键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红云红河集团省内原料基地烟叶符合作高档原料的占32.0%;符合作中档原料的占58.7%;符合作中低档原料的占9.3%。海拔、土壤质地及大田期降雨量是影响各档次原料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对高档、中档及中低档原料影响的平均权重分别为22.80%、19.27%、19.13%,平均权重之
期刊
摘要在介绍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在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的同时利用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解决农家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该模式将常住居民与外来游客对环境的冲击负荷考虑在内;通过该模式能够妥善解决农家乐的污水、餐厨垃圾问题,处理好畜禽粪尿与农作物秸秆等问题;能够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同时,使有机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