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成为一个新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结合他们的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搭建爱的平台,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大批孩子的家长离开了家乡,外出打工。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留守在家的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越来越少。成长中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以及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我做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校180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42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7%,在这些孩子中,有55.5%的“留守孩子”表现得很任性、冷漠、内向、孤独。他们成为一个新的学生群体,如何教育和管理好这个群体,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经过多次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
一、以调研为导向,有序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2006年,根据“留守儿童”现象的特殊性,我对在校1800名学生再次进行了调查统计,从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爱的平台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与“留守学生”亲近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心理动向,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良好愿望。根据他们的特性,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师生悄悄话室”、“心灵有约”信箱。通过师生悄悄话室的开设,使“留守学生”与心理辅导员的谈话变得单独化、经常化。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鼓励,每一点不足都及时点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我组织了“留守儿童”为自己身在异地的父母写封信,信中配有班主任的寄语,有学生的成绩单,希望可以让孩子与家长沟通情感、向家长汇报成绩。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几行字,让家长深深的感动。孩子们写完信后对我们说:“老师,我真高兴!我相信我爸爸看到我给他的成绩也会很高兴的。以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给他们写信吗?”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把“留守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最初的心愿。
3.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针对“留守学生”亲情缺失问题,各班在工作中,班主任教师给了他们更多一份爱,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 ,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所以,我经常以班为单位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班队会、文体活动、庆生活动等等,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活动特别是亲情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悟亲情享受亲情学会感恩。同时,也经常对这些孩子问寒问暖,适时扮演家长的角色,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 ,让“留守儿童”在班级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4.开展有益的兴趣活动。为给他们创造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培养情趣的地方,我还注意从留守学生的特点兴趣出发,组织开展了一些丰富的活动。成立了足球、篮球、美术、象棋、舞蹈等兴趣小组,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得到了提高。
几年来,我做作了大量细致、富有实效的工作,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增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他们更理解父母 ,人格更健全了。我一定会同大家一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育载体,用我们的行动去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关爱,用我们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学生”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大批孩子的家长离开了家乡,外出打工。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留守在家的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越来越少。成长中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以及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我做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校180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42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7%,在这些孩子中,有55.5%的“留守孩子”表现得很任性、冷漠、内向、孤独。他们成为一个新的学生群体,如何教育和管理好这个群体,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经过多次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
一、以调研为导向,有序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2006年,根据“留守儿童”现象的特殊性,我对在校1800名学生再次进行了调查统计,从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爱的平台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与“留守学生”亲近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心理动向,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良好愿望。根据他们的特性,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师生悄悄话室”、“心灵有约”信箱。通过师生悄悄话室的开设,使“留守学生”与心理辅导员的谈话变得单独化、经常化。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鼓励,每一点不足都及时点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我组织了“留守儿童”为自己身在异地的父母写封信,信中配有班主任的寄语,有学生的成绩单,希望可以让孩子与家长沟通情感、向家长汇报成绩。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几行字,让家长深深的感动。孩子们写完信后对我们说:“老师,我真高兴!我相信我爸爸看到我给他的成绩也会很高兴的。以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给他们写信吗?”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把“留守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最初的心愿。
3.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针对“留守学生”亲情缺失问题,各班在工作中,班主任教师给了他们更多一份爱,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 ,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所以,我经常以班为单位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班队会、文体活动、庆生活动等等,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活动特别是亲情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悟亲情享受亲情学会感恩。同时,也经常对这些孩子问寒问暖,适时扮演家长的角色,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 ,让“留守儿童”在班级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4.开展有益的兴趣活动。为给他们创造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培养情趣的地方,我还注意从留守学生的特点兴趣出发,组织开展了一些丰富的活动。成立了足球、篮球、美术、象棋、舞蹈等兴趣小组,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得到了提高。
几年来,我做作了大量细致、富有实效的工作,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增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他们更理解父母 ,人格更健全了。我一定会同大家一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育载体,用我们的行动去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关爱,用我们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学生”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