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策略研究探析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當下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存在着算理不明以及算术的操作偏差,以及学生的运算习惯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小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溯本清源,在数学学科的自律性上构建“理与术”策略以解决算理和算术的分蘖,着力于思维力内在性培养促成运算效率提升,在他律性选择以“言与心”为切入训练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 运算能力  学科自律  习惯养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同时,培养运算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然而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存在着算理不明以及算术上的操作偏差,以及学生不良的运算习惯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小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进一步得到提升的空间。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溯本清源,既要在运算问题上关注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等外部因素上,从而力促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运算能力出现的问题
  (一)算理不明与算法偏差
  根据课堂观察,一些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目标会往往直接采用讲授的方法,直接略去让学生根据数学现象去观察和探究的环节,导致学生对算理不能理解到位,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算式时算法出现了与算理不能有效结合的偏差。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明白运算法则,学生的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经常生硬使用,出现了学习中的偏差运算,如“先乘除,后加减”理解成“先乘后除”“先加后减”等现象。
  (二)小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影响了运算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些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上被动学习,学习不认真,二是做题的时候直接做,不认真审题,对问题没有归类意识。另外,由于小学生特有的粗心大意、自律性差的身心特点也加剧了不良的运算习惯。
  二、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在学科自律性上理清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算理是对数学运算现象中出现的问题的沉思,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探求对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捉。而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应用法则。算理和算法同等重要,但落脚点不一样,算理倾向于探究,算法倾向于掌握和应用,因而教师在从事运算教学时就要从现象入手让学生探究算理,掌握算法。但是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运算中又存在着算理和算法不可分的一面,尤其是算法呈现为最优选择时,算理和算法呈现为运算“是什么”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例如,在“积的变化规律”中,教师通过呈现一组不变因数为4,另外因数分别为10、100、1000,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这三个算式积的变化。通过计算,同学们很快发现通过从上向下的观察,这三个因数10、100、1000为10倍的关系,他们的积也呈现为10倍的关系,又通过自下而上的观察,发现缩小10倍,他们的积也会缩小十倍,因而同学们总结出了积的变化规律(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在这里,通过计算和观察,积“为什么”会变化,是因为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导致,捕捉到积的变化规律的“算理”。就算法而言,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即算理进行操作,达到“怎么”去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一长方形操场长不变,宽度增加倍数的问题就可以适用。
  (二)探究式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阶段,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就是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于小学生,所以很多教师直接采用“讲述算理——获得算法——练习强化”的思路进行运算教学。其实,表面看来是这些教师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实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此,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而关注“过程”的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乘法分配律这一算理,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要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养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通过出示教材中的植树情境图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方法一(4+2)×25和方法二25×4+25×2两种解法。学生继续观察两种不同算法,发现答案一样,由此可以形成(4+2)×25=25×4+25×2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以追问“为什么”的方式继续引导如何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观察左边和右边算式,发现什么?如果不通过计算能解释为什么它们相等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左边=(4+2)个25=6个25,右边=4个25+2个25=6个25,所以得到左边=右边。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受了相等两个算式的含义,学生就此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三)内在性上着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在很多教师看来是浪费课堂时间,实际上这种“浪费”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数学学科本性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使面对知识入手的教学活动也要与思维相结合[1]。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思维要培养的六大能力之一,从算理到算法本身就是运“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方式去思考世界。另一方面,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计算能力,思维的发展与运算效率的提高是正向关系。
  在小学运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发现、思考、判断、归类,发展发散思维,以及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敏度,给予小学生初步的因果逻辑和先后顺序的条理性思维训练。作为一个简单的例证,78×99的简算法就是利用了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其背后就是观察(100-1=99)、归类(四则混合运算),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共同运作的结果,从而在思维的内隐性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与文课思维不同的地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致力于科学精神,因而数学最终要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规范的行为,促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简言之,即“眼与心”的良好习惯习得。
  面对一道计算题或有关计算的应用题,有的小学生直接就做,做完之后发觉做得不对,又重新思考重新做,这种现象就是出现在审题环节的习惯养成上。运算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一观二思,一观就是看清楚计算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思就是最优化算法选择。在动笔计算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的做题行为,通过这些行为反馈,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矫正补偿措施。另外,小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也是提高运算能力的最后一步,通过“逆算法”可以检验数字是否抄错、过程是否省略,从而判断计算题的最后结果正确与否。
  在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眼与心”的习得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本错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数学本身就是需要“错误”才会进步的学科,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学科发展的要求,继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错误观”,见不贤则内省,以上的这些措施有助于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述之,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建基于数学学科本身对于运算的自律性要求,让学生明了算理是如何得来的,算法是如何计算更为优化,在这些体认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内在思维力和外部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走上数学学习正确的道路上,并为将来发展筑基。
  参考文献
  [1] 白倩等.重识与重估:皮亚杰发生建构论及其视野中的学习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106-116.
  [2] 王炎萍、钱科英.小学生数学学习偏差认知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0(11):85-88.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村要振兴,教育需先行。提高教育水平对乡村振兴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的下一代栋梁的整体水平,乡村经济才能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才能持续进行下去,但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乡村的义务教育和城市的义务教育相比较为落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篇文章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究,探究现如今乡村义务教育的短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义务教育 发展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才培养要求也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对学生展开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必然要对此提高重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管理能力,才能够确保德育工作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有效性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式教学形式较为普遍,也是针对小学生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可以看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提问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的”“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提问时应提高难度”三个方面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
期刊
【摘 要】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而小学语文恰恰其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写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能否写出优美的词句,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与阅读教学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读写实践,那么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小学写作良好的结合到一起呢?希望本文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 读写结合 小学生写作 能力提高 教学改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阅读,理解是理解,两者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学生首先要学会阅读,才有可能理解。而阅读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且每个作者的写作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根本没有窍门可言,但借助一些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提升效率,比如改变教学策略。就像是前面说的,想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通过积累,一点一点进行提升,但学生本身并没有这个意识,在课上的时间又有课程要讲,学生根本没办法进行积累提升。不
期刊
【摘 要】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小学生迈入青少年阶段的前奏,由于高年级小学生们的心智并不成熟,对事物充满了渴望,所以,这个阶段对小学生的可塑性十分强。而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不但要教他们知识,还是学生们思想上的引路人,因此,只有做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才能保障高年级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人物。怎样管理好小学阶段的班级,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班主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基础数学知识且可以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来解决各种问题的特殊能力,在诸多学科中,只有数学这门课程可以在培育高中生理性思维层面以及思维意识层面发挥巨大作用。现如今,随着学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应用计算机、手机等现代工具展开辅助学习,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学生数学运算过程出现的错误,并提出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下培育学生数
期刊
【摘 要】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作为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幼儿从心理、自理能力方面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为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小衔接 情感及心理准备 能力准备  幼小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中,使得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随着教育的变革而发生了重大转变。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中,教师的观念也有了重大改变,初中地理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精准定位,会让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培养和开发多元智能,让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  【关键词】 信息教育 多元智能 教师角色定位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攀升,落实学生的培养不能止步于知识水平的构建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育,化学的学习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一些难度,所以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性不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开展课程讲解时应该使核心素质贯彻落实于课堂教育中,实现知识水平与核心素质的有效构建与共同发展。本文主要是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