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了解《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中,最重要的是那些简单朴素的思想方法;任何复杂的问题,如能分解转化为中学数学中常用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标》的认知性目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否则,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涵。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之中,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要通过数学学习,发展理性思维,使学生逐步成为乐于并善于追求真理的人。要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对解方程的本质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就容易主动地探究具体方程的解法,这远比死记硬背方程的解法步骤的效果要好。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列出几个具体的函数关系式,再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的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最后才给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即一次函数的定义。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了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应为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境,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认识过程”。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激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美术激励教学 方法    一、 激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激励审美个性,即是激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期刊
内容摘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许多教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探索,并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而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法,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法  但在使用讨论法之前,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这种教学法的实施策略,这也许对我们的教学会
期刊
面对高考改革和教材改革,许多人对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究。但实践者仍然感到不能摆脱这样的困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既要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到底如何定位呢?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完善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讲练关系及其设计    所谓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
期刊
科技的发展,知识总量的递增,都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努力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思维的主体性,通过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下,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氛围师生情感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语文改革的全面展开,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其中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以其生动活泼, 切实有效而成为了新课程语文改革中最闪亮的明星。语文活动课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拉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下面就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谈谈自己的认
期刊
随着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备受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的很大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也随之而改变。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一、创设情景精彩导入,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
期刊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眼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关键词:新课标以人为本幸福  伴随着“新课标”,我的工作已经到了第六个年头。“新课标”强调应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到底怎样在课堂上运用这一点呢?这个问题从我刚走上工作岗位一直思考到现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创新作文教学,就必须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作文教学浸润人文关怀,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双赢。     一、关注社会生活 ,打好人文之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