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纽带、多元协同的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主线。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的学生力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主要面向岗位有幼儿园一线教师和保育教师等。我校经过参与南海区教育局的调研走访了解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内已有近200所幼儿园开展了园本德育课程建设工作,但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华南师范大学的专业指导下,协同联合南海区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南海区里水镇学前教育协会,南海区机关幼儿园、南海区里水旗峰幼儿园等开展《“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最新要求及满足南海区幼儿园实际需求,开展了以项目為纽带,“政校行园”多元协同的幼儿园区域德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幼儿园教育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2007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南海精神”作为支柱,卓有成效地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快速进步,南海精神的核心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团结奋发的龙狮精神。南海区委宣传部也编著出版了《南海精神读本》。2020年,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再次在中共南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中强调重拾南海精神,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理论基础
   国内研究对幼儿园德育概念有较一致的理解:幼儿德育是对幼儿实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教育过程(戴玉华《关注幼儿德育现状采取相应德育对策》,2010)。学术界对幼儿园德育的研究主要围绕德育相关理论、德育课程、幼儿德育发展、德育实施方法等主题展开。
   1.幼儿德育内容的演变
   过去德育内容脱离幼儿实际经验,过于抽象,现在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向更为人本化的方向发展;德育内容在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道德品质、行为教育外还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比如德育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幼儿德育策略的演变
   以前的德育重说教,现在重体验和渗透,发展出了多样的德育途径,除了专门的社会领域课程外,还会在一日生活、游戏、节庆活动等渗透德育;以前的德育主体较为单一,现今提倡多方德育,如闫春梅(《当前幼儿园德育误区及对策》,2013)提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须靠家、校、社会三方通力配合。
   (三)南海实际
   幼儿园德育已纳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将纳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南海区教育局调研发现区内有近200所幼儿园开设德育园本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内容较零散、管理不系统、建设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的情况后,印发了《关于规范南海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区幼儿园以开展园本德育课程建设为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路径
   (一)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牵头推动区域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后,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指示精神,南海区教育局组织专家组进行幼儿园调研,并根据现存问题印发了《关于规范南海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和《南海区幼儿园创建〈指南〉实验园(第二期)项目申报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后五年幼儿园德育课程作为区内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区内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需以“课题 课程”的形式进行,组建了“区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团队”,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思娴教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高家方教授组建了“区德育课程专家顾问团队”,深挖了“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发”的“南海精神”内涵,初步规划了“‘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各幼儿园可根据区体系结合本园实际,开展园本特色的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
   “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的架构包含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育人理念: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育人目标:学习“南海精神”,培养“创新有为、文化自信、包容尊重”的未来南海人。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认识。(2)能力目标:从身边熟悉的小事物入手,开发探究能力和求知欲望,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课程内容:“创新有为”“文化自信”“包容尊重”(图1)。
   (二)学校深度参与建设,承担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任务
   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一所南海区政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区域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项目,并依托作为区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的实际,开展《“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组建了“专业负责人 专业名师 骨干教师 行业兼职教师”的教材开发队伍,推动教师梯队的良性互动,形成德育课程项目“学习共同体”。    1.构建了教材建设内容
   (1)深度学习了“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发”的“南海精神”文化内核,构建起以“创新有为、文化自信、包容尊重”为“育人目标”的具体教材内容,并调研梳理开发南海区本土名人、名事、名胜等本土文化,有机融入教材内容,同时,调研了区内优秀幼儿园做法,举一反三,加以应用。
   (2)改变固有教学思维,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版)》《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等文件精神,始终明确撰写教材的理念为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3)教材编写同步开发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突出了以幼儿为中心,游戏为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对德育显性教育内容和隐性教育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4)教材的编写切合了国家最新要求及南海区幼儿园实际,对教材内容,即德育概述、南海精神概述、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校社区教育一体化、课程评价指引等具体德育内容进行了框架体系设计。
   (5)配合了区教育局“‘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与南海区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一起做好相关教研培训工作,指导解决幼儿园一线教师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产教融合。
   2.探索了教材开发路径
   (1)政府指导,联系行业。针对南海区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框架,深度调研开发南海区名人、名事、名胜、民俗等本土资源,挖掘其中符合“创新有为,文化自信,包容尊重”幼儿园德育目标的内容,充实到校本教材中去;调研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如南海区机关幼儿园,就本项目与优秀幼儿园签署校园合作协议,参与到优秀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的教研过程、实施过程、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去,并充实校本教材。
   (2)调整结构,重塑框架。梳理建构了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结构和内容,即德育概述、南海精神概述、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校社区教育一体化、课程评价指引等具体德育内容。
   (3)专家指导,保证质量。引入高校专家定点专项指导,以“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课程开发理念,将南海区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德育指导教材有机融合,探索了“教师、培训者、行业专家、家长”多主体参与的评价形式,提升了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行業配合参与项目,打通区幼教行业最新动态信息渠道
   南海区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受区教育局委托,深度参与了“‘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项目开发,主要负责跟进教研活动。
   培训方式上,受疫情影响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方式,依托各示范园展示活动契机,开展集中教研活动,同时,运用教研云平台、“南海幼教”微信公众号等多途径进行。
   培训内容上,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设计”为最终任务,将“主题框架设计(含目标设计)”“一日活动流程梳理”“教学活动设计”“主题游戏设计”“生活活动德育渗透”“德育主题环境创设”“园所其他资源及家长资源运用”七大模块进行任务分解,并最终设计完成本班“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第二阶段,完成设计的学员在幼儿园进行实际组织,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将上述七大模块部分内容进行文字及图片记录,并参加幼儿园最终展示活动。
   培训过程中,构建起教师梯队。通过教师德育专项培训,建立了“点、线、面”结合的德育教师梯队,推动了区内各级教师梯队内和梯队间的良性互动,让园所学习共同体之间形成有效联动,构建全区幼儿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网状结构的“横切面”。建立区—镇/街—园联动的“三维”教研机制,构建全区幼儿教师德育教研培训网状结构的“纵切面”,最终将“横切面”培训与“纵切面”教研培训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并行建立的教师培训模式上,提出分层立体化的教师“三位一体”专业培养模式,教研体系凸显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顾及园所所在地区的文化差异性,着眼于德育全面性。通过引入外部教育资源,优化区内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培训评价上,评价标准框架借鉴《佛山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的部分指标,并结合幼儿园实际与德育内涵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由设计评价和实施评价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培训的设计环节由考勤、学员培训表现过程评价,培训组专家、园长、学员自己三方进行结果评价;培训的实施环节,由培训组专家、园长、家长代表、学员自己四方进行多元评价(表1)。
   (四)园所试点项目实践,给予德育课程修改调整的参考依据
   本项目选取区内优质幼儿园进行试点,如南海区机关幼儿园和南海区里水镇旗峰幼儿园,其中南海区机关幼儿园拥有60余年的办园历史,是“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本项目“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开展”的探究实践,园长杜翠菊也同时是教材开发组成员和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并承担本方向教材编写工作。
   高军玉(《让儿童的道德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2005)指出,我们现行的德育或多或少存在着“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忽视情感对德育的价值,忽视儿童对德育组织形式的接受性,忽视儿童的德性养成有别于成人的道德认识。汪筱华(《幼儿园德育》,2001)则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德育还应与幼儿园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主题教育活动等。
   本项目借鉴了“三全育人”理念,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1)全员育人:集合园内教职员工、校外专家、家长及社区的德育力量;(2)全程育人:通过以一日生活为纽带,游戏活动为核心,教学活动为基础,家庭教育为补充的方式,增强德育效果;(3)全方位育人:将显性德育活动与隐性德育渗透相结合,从幼儿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结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园内物质环境布置,精神环境营造,园外环境联系,促进幼儿道德意识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幼儿园实际,设定了课程开展目标,并进行相关实践研究(图2)。
   (1)“全员育人”目标:幼儿园的德育工作重点强调人人参与意识,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全园的教职员工主动积极作为,围绕着德育工作开展全员行动。
   (2)“全程育人”目标:活动的开展必须紧密切合德育主题,并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幼儿一日活动为纽带,贯穿到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家长教育拓展中去,全程推动幼儿逐渐形成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3)“全方位育人”目标:打破单纯的班级教育空间制约,构建起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加强和社区、家庭之间的通力合作,结合幼儿学习以及生活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显性德育以及隐性德育的方式,利用各种手段将德育渗入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促进他们的德育认知得到发展。
   (4)总体目标: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的幼儿德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一学期两次的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形式,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进行科学规划,推动幼儿园主题德育活动游戏化和全程化,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载体,设计符合幼儿园德育活动新要求的课程内容,并通过一日活动的纽带,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深嵌德育全程,促进幼儿德育认知的发展。
   幼儿园已开展多次德育主题活动,如“米”主题活动融入“珍惜劳动果实”的道德情感目标;“厨房工具的使用”主题活动融入“安全使用劳动工具”的安全认识及技能目标;“非遗陶艺”主题活动融入“佛山本土非遗”的“爱家乡”德育情感目标等。同时,利用微信、区教育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疫情期间,参与撰写《南海区幼儿园延迟开学幼儿居家活动指引》并主要负责德育指引部分,发布在“南海教育”“南海幼教”公众号,累计获得7万余人次的阅读量,加强了幼儿在家时,家长对幼儿活动的指导。
   三、项目建设的经验
   (一)德育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挖掘幼儿游戏的德育价值,将游戏融入德育课程,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启发和吸引幼儿获得道德发展,进而初步尝试从道德角度去了解世界、了解社会,实现德育与幼儿游戏、幼儿生活的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游戏化德育课程,提升幼儿德育课程的整体质量。
   (二)德育课程科研化
   南海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区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南海区幼儿园创建〈指南〉实验园(第二期)项目申报的工作方案》为抓手,引导幼儿园以“教研 课题”的课程建设模式开展园本德育课程内容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引进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通过开题答辩、期中检查、结题检验的过程,掌握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的方向,进而提升全区课程质量。
   (三)德育课程自主化
   德育课程建设方式调整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为主,逐步转化为部门推动与教师主动开发实施并举。突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导者、设计者的地位,将建设课程的主阵地前移至最了解幼儿的一线教师上,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德育教研交流化
   在德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各示范园定期向其他幼儿园举行观摩教研活动,展示现有课程成果,推广课程经验,并结对子对其他基础较弱的幼儿园进行专项帮扶指导。同时,积极向区外先进地区或幼儿园学习宝贵经验,并内化学习用于全区幼儿园德育。
   (五)德育教研立体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区域内打破园所之间的隔断,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师专题培训机制。按照相应标准划定 “新教师圈”“骨干教师圈”“园长圈”,设计对应培训内容,同时在三个教师成长层级之间融会贯通。新入职教师着重于德育理念的渗透培训;骨干教师着重于提升德育能力;针对园长则侧重于园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分层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六)德育教研信息化
   依托南海區“朝阳在线”教研云平台,进一步集成教学、指导、研讨、交流、资源共享等价值型功能,教研人员通过信息技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在教研过程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力量集中开发德育资源,优化培训过程,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做到德育教研全覆盖,促进德育课程信息化。
   (七)教研评训一体化
   依托各类德育方面的比赛,通过赛前培训宣讲,赛中集训锻炼能力,赛后评价提升内涵等步骤,深层次渗透全区幼儿园德育课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并促进全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德育能力的提升。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南海精神”浸润下的幼儿园德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GDZZJG2020199);佛山市教育局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古诗词绘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一、引言   经济学对市场营销的定义为,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商品的过程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市场营销人员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具体过程。[1]现阶段,开设市场营销课程时必须正确渗透思政理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希望全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念信念教育作为
引言   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将1 X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快速转型。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衔接,能够满足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将1 X证书制度与汽修专业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实际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转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1
统编教材每册专门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板块,标明了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指向的语文素养。本研究指向整本书的深阅读,指向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快乐读书吧”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把握“快乐读书吧”隐含的阅读素养培养方向  1. 明确渗透阅读方向  “快乐读书吧”内容全覆盖,从形式、内容、阅读习惯养成到读写延续,深入阅读世界名著,每册都会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或者阅读策略,旨在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渠道。  2.
期刊
一、课程目的  1. 认知层面:理解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状态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了解当下四种可能的人际关系状态和发展倾向。  2. 能力层面:学会觉察当下自己人际关系的状态。  3. 情感层面: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树立积极面对人际关系变化的信心。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状态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  2. 难点: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  三、设计思路  本节
期刊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众多中职学都开展了课程改革,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实践性强的技能课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课程成为较多中职学校改革的选择,改革的重点多侧重于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教学项目、案例,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但是将课程分解成为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等几个训练模块,每个模块设置独立的训练任务,缺乏关联性、延续性,重视单一技能的训练,缺乏工艺性、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综
思政教育在中職教育中是重要的内容。除了开设思政课程之外,学科教学也可作为其落脚点。中职语文具有高度人文性,蕴含思政元素,以其为途径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思政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即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各学科中充分发掘思政元素并加以运用,贯彻课
一、课程目的  (一)认知目标  1. 通过学习五种警报语言,学生懂得性侵的判断边界。  2. 通过“健康涂涂乐”活动,学生了解身体隐私部位。  (二)情感目标  1. 通过暖身游戏,学生学会表达面对非自愿身体关注或接触时的感受。  2. 通过学习保护自己的知识,学生增强应对性侵情境的信心。  (三)行为与意志力目标  1. 通过性侵误区的讲解,学生增强预防性侵的意识。  2. 通过“三步走”策略
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与精湛的教学技巧,是教师专业修养与个性品格的表征。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是“为人”与“人为”的艺术。育人仅靠知识与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1]。伴随智慧教育理念的出现,专家学者和一线思政教师开始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课,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是知识与智慧并重、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要求与高职学生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求,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内容,以任务驱动、社会情境为教学应用模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习惯,已成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高职生正值青春期,随着身心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
师者,有梦   前不久,在一堂英语口译课上,我为同学们分享了“中国诗词之美走向世界”——古诗词翻译技巧,带领大家朗读了陆游的《清都行》。   “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在同学们的诵读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妙趣横生的爱国诗人陆游,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耳畔回响:记住这首诗,不要辜负了初心。   初识这首诗是在高中时期。也正是在这种“初心尽不违”的信念下,在全家人对教师这一行业并不看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