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疫情之下,为保障师生安全,教育部在1月27日宣布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发布“停课不停学”通知。这意味着全国超过3亿的师生无法返校,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可是直播教学相对于面对面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直播教学实践,辅以实例,从遇到问题、措施应对、取得成效三方面进行展开。
关键词:疫情;八婺学堂;课堂互动;问卷星
突发的疫情,不断推迟的开学日期,对于今年就要参加财会理论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无疑影响了原本就争分夺秒的复习步伐。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笔者借助“八婺学堂”平台,当上了“主播”。根据心理学研究,成人可以轻松保持 30—40分钟的持续注意,可一旦专注时间超过1小时,大多数人就会感到很疲劳。考虑此,将直播课的时间设置为60分钟。随着直播教学的深入,深感直播授课突破了师生空间上的阻碍,缓解了学生复习需要的燃眉之急。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值得教师关注并做出应对措施。
一、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状态难呈现
学生可以在直播界面看到教师的面貌、听到教师的声音,随时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但是学生是否端坐在屏幕面前?是否在认真听课? 因教师不能直观地看到屏幕后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呈现,不利于有效的课堂监督。
(二)课堂互动不直观
相对于面对面的师生互动课堂,直播课堂的互动受到较大限制。当主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前,教师需要手动开启与某位学生的“上席提问”,可当同时连麦多人时,杂音严重。回答结束后,也要教师手动结束连麦。这样的互动不直观,不便于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会打击大部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三)考试测验无氛围
线下考试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斥着无处不在的紧张感,你我都端坐桌前、奋笔疾书、争分夺秒,期待以成绩一战高下。后经教师批改、成绩公布、考题分析、错题订正,这是对学习效果最好的检验与查漏补缺。但学生各自分散在家中,自我难以营造出考试的紧迫感,缺乏仪式感的考试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学生视力受影响
一节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为60分钟。学生除了专业课的复习外,还有文化课的担子。上课期间平均每天要看3小时的网课,且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使用手机而非屏幕更大的电脑观看网课,长时间的面对手机易使眼睛易疲劳,不利于视力的保护。
二、应对措施
(一)分析数据,强化过程监管
1.课中随机点名,关注学生听课状态
平台中有“点名功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进行签到。除了课前课后的固定点名,在上课过程中增加随机点名。如果学生没有及时签到,反映出其当时并未关注教师讲课,教师可以与其连线或是其他方式提醒其认真听课,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课后导出参与率数据,分析学生听课时长
直播结束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学生参课表”。教师可从中看出每一位学生的观看直播时长和观看课程回放时长。若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及时联系学生了解原因,并后续关注其是否观看回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在持续关注自己的听课情况。
(二)因地制宜,调整互动方式
1.课上“答题卡”问答
直播时与学生双向进行语音或视频沟通多有不便、且效率较低。那就改变问答方式,将想问的考点转换成客观题:以单选、多选、判断的形式,利用平台中的“答题卡”功能,选择发布合适的答题卡,学生在学习终端上点击提交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后台可以自动统计参与答题人数、正确率并显示排行榜等信息,直观体现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错选率较高的选项,教师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且根据排行榜,教师可对回答正确和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同时不忘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这样的即时反馈,让师生互动更有热情与效率。
2.课后“微信”解惑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反馈、学生理解后订正,这是另一种师生互动的呈现。考虑到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教师可将作业与微信相结合。经过筛选,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业登记簿”。教师在此程序上发布作业,学生可通过拍照、语音、文字等方式上传作业。在教师端可以显示已提交和未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教师在线批改作业、写评语,还可评出优秀作业供全班学生学习。并且,提前建立班级专业课答疑群“又红又专”,课堂没理解的、作业中遇到困难的等与专业课相关的疑惑,在此群中学生都可自由提问。那些思维活跃并愿意表达意见的学生提问后,教师要肯定并称赞他们的表现,这会慢慢带动其他学生,引发越来越多的发言。最终让每一位同学都勇于表达自己的疑惑、诉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惑,此举可以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优选平台,创新测验形式
1.引入“问卷星”,组织学生考试。
财会理论考试的题型是单选、多选和判断。“问卷星”当中的考试功能完全能满足需要,并且操作简单。教师提前将考题设置在问卷星中并分享出链接,学生只需点击教师分享的链接就可以开始考试。倒计时结束或学生提前交卷时就可以直接看到成绩、错题及错题解析。考试后开放练习功能,供学生反复练习以加深知识点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营造出了考试的紧张感,还能第一时间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有利于学生趁热打铁自主订正。
2.借助企业平台,资源优化整合。
关注一些企业的相关信息,参加对方组织的全省在线联考及分享的学习资源。如某信息技术公司组织的全省在线联考,教师组织学生报名参考。借助企业平台,从班级排名到全省排名,激发学生的斗志,考出最佳状态。
(四)精心备课,语言凝练易解
1.课件制作,谋篇布局
直播教学中,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以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但是要注意内容设计需体现出必要性、简洁性、唯美性,并且应具有生成扩展性。少文字、多图表,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结构性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呈现,一般一张PPT上文字不超过10行,文字不小于28号,配色清晰简洁。既能让学生看到当中的重点,又能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
2.教师讲解,凝练易解
如果面面俱到地讲,絮絮叨叨地说,想必学生会昏昏欲睡。教师课前应思考如何表述教学重点,讲清教学难点。语言表述做到凝练、易解,举例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例如,在复习所得税时,学生总是容易搞混“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概念,教师则可以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税”,如果“税”字在后面,则说明这是所得税费用;反之,则是计提所得税费用的基数。
三、取得成效
(一)学生课堂参与率提高
在经过数据分析提醒相关学生注意听课状态后,学生听课率都是100%。當学生有特殊情况影响听课时,也会有意识地事先向教师说明情况,并事后补听课程回放。
(二)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增长
在微信答疑群中,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稳步增长。平均每天至少2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连在学校时比较内向、鲜少向教师提问的同学,提问次数也有所增长。
(三)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所提升
根据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考点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正确率有所提升。课堂上的互动问答,“回答正确”的同学原来越多,从75%左右的正确人数,一直提升并能保持在88%左右。
不盲目追求“直播”,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构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是笔者今后仍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鲁秀丽.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6):168—169.
[2] 蒋美花.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信息技术教育,2019(4):191.
关键词:疫情;八婺学堂;课堂互动;问卷星
突发的疫情,不断推迟的开学日期,对于今年就要参加财会理论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无疑影响了原本就争分夺秒的复习步伐。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笔者借助“八婺学堂”平台,当上了“主播”。根据心理学研究,成人可以轻松保持 30—40分钟的持续注意,可一旦专注时间超过1小时,大多数人就会感到很疲劳。考虑此,将直播课的时间设置为60分钟。随着直播教学的深入,深感直播授课突破了师生空间上的阻碍,缓解了学生复习需要的燃眉之急。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值得教师关注并做出应对措施。
一、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状态难呈现
学生可以在直播界面看到教师的面貌、听到教师的声音,随时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但是学生是否端坐在屏幕面前?是否在认真听课? 因教师不能直观地看到屏幕后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呈现,不利于有效的课堂监督。
(二)课堂互动不直观
相对于面对面的师生互动课堂,直播课堂的互动受到较大限制。当主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前,教师需要手动开启与某位学生的“上席提问”,可当同时连麦多人时,杂音严重。回答结束后,也要教师手动结束连麦。这样的互动不直观,不便于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会打击大部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三)考试测验无氛围
线下考试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斥着无处不在的紧张感,你我都端坐桌前、奋笔疾书、争分夺秒,期待以成绩一战高下。后经教师批改、成绩公布、考题分析、错题订正,这是对学习效果最好的检验与查漏补缺。但学生各自分散在家中,自我难以营造出考试的紧迫感,缺乏仪式感的考试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学生视力受影响
一节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为60分钟。学生除了专业课的复习外,还有文化课的担子。上课期间平均每天要看3小时的网课,且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使用手机而非屏幕更大的电脑观看网课,长时间的面对手机易使眼睛易疲劳,不利于视力的保护。
二、应对措施
(一)分析数据,强化过程监管
1.课中随机点名,关注学生听课状态
平台中有“点名功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进行签到。除了课前课后的固定点名,在上课过程中增加随机点名。如果学生没有及时签到,反映出其当时并未关注教师讲课,教师可以与其连线或是其他方式提醒其认真听课,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课后导出参与率数据,分析学生听课时长
直播结束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学生参课表”。教师可从中看出每一位学生的观看直播时长和观看课程回放时长。若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及时联系学生了解原因,并后续关注其是否观看回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在持续关注自己的听课情况。
(二)因地制宜,调整互动方式
1.课上“答题卡”问答
直播时与学生双向进行语音或视频沟通多有不便、且效率较低。那就改变问答方式,将想问的考点转换成客观题:以单选、多选、判断的形式,利用平台中的“答题卡”功能,选择发布合适的答题卡,学生在学习终端上点击提交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后台可以自动统计参与答题人数、正确率并显示排行榜等信息,直观体现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错选率较高的选项,教师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且根据排行榜,教师可对回答正确和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同时不忘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这样的即时反馈,让师生互动更有热情与效率。
2.课后“微信”解惑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反馈、学生理解后订正,这是另一种师生互动的呈现。考虑到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教师可将作业与微信相结合。经过筛选,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业登记簿”。教师在此程序上发布作业,学生可通过拍照、语音、文字等方式上传作业。在教师端可以显示已提交和未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教师在线批改作业、写评语,还可评出优秀作业供全班学生学习。并且,提前建立班级专业课答疑群“又红又专”,课堂没理解的、作业中遇到困难的等与专业课相关的疑惑,在此群中学生都可自由提问。那些思维活跃并愿意表达意见的学生提问后,教师要肯定并称赞他们的表现,这会慢慢带动其他学生,引发越来越多的发言。最终让每一位同学都勇于表达自己的疑惑、诉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惑,此举可以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优选平台,创新测验形式
1.引入“问卷星”,组织学生考试。
财会理论考试的题型是单选、多选和判断。“问卷星”当中的考试功能完全能满足需要,并且操作简单。教师提前将考题设置在问卷星中并分享出链接,学生只需点击教师分享的链接就可以开始考试。倒计时结束或学生提前交卷时就可以直接看到成绩、错题及错题解析。考试后开放练习功能,供学生反复练习以加深知识点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营造出了考试的紧张感,还能第一时间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有利于学生趁热打铁自主订正。
2.借助企业平台,资源优化整合。
关注一些企业的相关信息,参加对方组织的全省在线联考及分享的学习资源。如某信息技术公司组织的全省在线联考,教师组织学生报名参考。借助企业平台,从班级排名到全省排名,激发学生的斗志,考出最佳状态。
(四)精心备课,语言凝练易解
1.课件制作,谋篇布局
直播教学中,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以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但是要注意内容设计需体现出必要性、简洁性、唯美性,并且应具有生成扩展性。少文字、多图表,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结构性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呈现,一般一张PPT上文字不超过10行,文字不小于28号,配色清晰简洁。既能让学生看到当中的重点,又能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
2.教师讲解,凝练易解
如果面面俱到地讲,絮絮叨叨地说,想必学生会昏昏欲睡。教师课前应思考如何表述教学重点,讲清教学难点。语言表述做到凝练、易解,举例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例如,在复习所得税时,学生总是容易搞混“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概念,教师则可以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税”,如果“税”字在后面,则说明这是所得税费用;反之,则是计提所得税费用的基数。
三、取得成效
(一)学生课堂参与率提高
在经过数据分析提醒相关学生注意听课状态后,学生听课率都是100%。當学生有特殊情况影响听课时,也会有意识地事先向教师说明情况,并事后补听课程回放。
(二)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增长
在微信答疑群中,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稳步增长。平均每天至少2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连在学校时比较内向、鲜少向教师提问的同学,提问次数也有所增长。
(三)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所提升
根据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考点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正确率有所提升。课堂上的互动问答,“回答正确”的同学原来越多,从75%左右的正确人数,一直提升并能保持在88%左右。
不盲目追求“直播”,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构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是笔者今后仍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鲁秀丽.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6):168—169.
[2] 蒋美花.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信息技术教育,2019(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