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对韩国影片人物性格的影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爱在哈佛》主人公相互矛盾的性格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特别是中关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阐释了两种文化在交流、传播、激荡和融合过程中持续和改变,提出了韩国文化的特质。[关键词]《爱在哈佛》儒家文化民主 自由
  《爱在哈佛》是韩国的一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几个韩国年轻人在美国“痛苦”但充实的求学经历,深刻地体现了内涵在韩国青年一代身上精神特质。笔者从描述主人公性格入手,分析中国儒家文化和近代欧美文化的撞击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一、主人公人物性格分析
  
  这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主要是李秀茵,家境贫寒但天性乐观,在哈佛医学院学习期间,忍辱负重但悲天悯人心怀天下,学业优秀,更是积极地看待整个世界和未来。面对个人利益和他人的生命时,能够坚信治病救人的信念,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典型代表,更是正义的象征:金贤宇,出身韩国律师世家,作为韩国国家代表生到哈佛大学法学院读书,家境富有但独立自强,刻苦努力,自信骄傲,绝不言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在面对感情时,表达又是含蓄的、委婉的。但是他身上也有一种追求个性解放的特性,兼容着有矛盾着:金大洪,从小移居美国,受美国个人主义至上思想影响深厚,又因为家事而变得自私敏感,争强好胜,意志力强,并且是非观念模糊。
  总体说来。这三位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精神等包括:
  (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最明显地体现在金贤宇身上,特别是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有两处着力刻画了他的这种民族主义的精神。
  第一处,车贤宇第一次看到哈佛法学院的大楼的一段心理描写:“这个国家代表车贤宇。为了要以法律来守护大韩民国而来到了哈佛,——”,简短的几句话把这种为国家、民族荣誉而努力学习的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
  第二处,车贤宇住进公寓的第一件事是拿出韩国的太极旗,悬挂在卧室正对书桌的地方。在这和诗琪的对话更把这种情绪渲染到极致:“我亲爱的爱人,哥哥可是大韩民国国家代表法大生,哥哥为了守住祖国的荣誉,跟美国的学生做善意的竞争来到了这里,看看我——”,这种直接的表达跟加深入了其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这种精神在其它细节上也有意无意地体现,最有特色的地方是金贤宇第一次上凯恩斯的课就不能回答教授问题,使凯恩斯产生轻视心理,在随后的公寓成员见面会上,同是韩国人的ALEX洪对金贤宇一番话颇有意味:“不想喧哗自己来自韩国的话,不多学点再来,不觉得羞耻吗?”虽是出言不逊,但也表现出一片爱国之心。
  (二)坚韧的意志力
  这几乎是在三位主人公身上同时体现出的精神特征,表现方式虽有不同,但程度却不相上下。
  以李秀茵为例,因家庭贫困,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等一切费用,在最艰难时候甚至必须睡在图书馆里过夜,同时又必须做好自己的课业,其困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然而正是在这这种境遇下,秀茵克服各种困难,以常人所不能及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车贤宇,一个本该娇生惯养的大少爷,在哈佛法学院开课之初,遇到了各种困难,并被要求苛刻的凯恩斯教授刁难,同时受到同学的孤立。车顶住各种压力,最终以出色的表现打动凯恩斯,赢得同学的尊重。在面对权威的挑战时,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ALEX洪,在影片中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然而他的毅力也是我们所敬佩的,不再——阐述。
  (三)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种精神还是以李秀茵和金贤宇的表现最为突出。典型表现为:
  第一处,在影片的最后,李秀茵患白血病,治愈机会极小,然而,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会死的”,一句话,简简单单,但却铿锵有力,所体现的乐观和积极也不显得突兀和拖泥带水:
  第二处,金贤宇在“仿真法庭”和ALEX洪的竞争中,在团队其他成员就要放弃的时候,他力排众议,用略显孩童气的乐观打动别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这三个主人公都或多或少地对个性解放有着追求和向往,以秀茵为甚。
  作为女性,她的个性突出。棱角分明,最自己的追求不折不挠;面对爱情虽有些许动摇,但为了实现梦想不惜选择悄然离去,如此这样,一个有自己追求的新女性的形象跃然纸上,完全不像受韩国传统文化束缚下的韩国女子形象。
  以上主人公性格中即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也掺杂了欧美个人主义至上思想的因素,二者文化相互激荡碰撞,形成了主人公矛盾着又和谐的性格特点。
  
  二、儒家思想和欧美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言,韩国年轻一代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同时又积极吸收欧美文化中健康向上的文化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各种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1、儒家思想在韩国传播的历史
  公元前2世纪,秦末燕国旧臣卫满移民朝鲜,古朝鲜王曾封他为“博士”,而博士一职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汉武帝曾在朝鲜北部设置乐浪等四郡,实行郡县制,有不少农民赴四郡落户开垦。汉文化得以通过乐浪四郡传播至整个朝鲜半岛。据韩国学者称,孔子著述及儒家学说《诗经》、《书经》、《春秋》等此时已传入古朝鲜。
  三国时期,高句丽已有用汉字记事的著作《留记》,流行的文言经典有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春秋》文选等,另有《玉篇》、《字篇》、《字林》等字句,高句丽太学用这些中国文言典籍作为贵族子弟学习文化的基础。百济也立有太学,传授儒家经典,百济史书《书记》就是用汉文写成。
  明朝与朝鲜王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持续不断。李朝时期,中国的程朱理学迅速传播发展,成为朝鲜官方哲学和正统学术思想,统治李朝长达500年。以性理学的形成为标志,朝鲜儒学完成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形成了朝鲜朱子学和阳明学等理论体系。
  (二)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历史分析,我们知道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社会。
  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自西汉起到明清时期一直占据着正统思想地位,传到韩国后,也渐渐成为其社会的主导思想。在韩国,儒学现已成为一种宗教一儒教.韩国人认为儒学把自然秩序视为神圣。只要这种秩序和贤明政府在人世间盛行,就没有必要讨论超自然。所以。儒教是一种没有神的信仰,类似于早期的佛教。目前,在韩国的儒教寺庙近300座,教职人员近2万,信徒人数仅次于佛教和基督教,儒教在韩国代表了教育,礼仪及公共行政的制度,其影响渗 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便是仁义礼智信,因此,韩国文化的道德标准也几乎是按这个“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
  所谓“仁”,主要包括以下含义:(1)仁者爱人。爱人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尊重:(2)为仁之方。主要是用推己及人的方式来实行仁,但需要以两个原则为前提:一是人道,即肯定人的尊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建立爱和信任得关系:二是理性原则,即肯定人同此心,人定能判断善恶,是非:(3)为仁由己。由己是靠自己得自觉,仁是不靠强迫的,不是靠外力强迫去做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也就是爱人要由己及人,即由主体及客体,但要求从自己做起,树立主体人格:(4)欲仁得仁。人们在活动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力量。主体与对象由于审美的中介而趋于统一,欲仁而得仁。
  所谓“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之一,本义是诚实、不欺骗。孔子认为,守信是朋友交往的根本之道,只有守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行得通。
  对韩国人影响深远的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韩国人非常信守儒家的思想。尤其深受儒家文化中“五伦”思想的影响。韩国人重视家庭和人伦关系中长幼尊卑的定位。例如,对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守信,对师长要尊敬,夫妻要职责分明。这种人际关系中的次序与服从,延伸到社会生活就是对上级绝对服从,对国家时时尽忠”。
  儒家文化向来崇尚“坚忍”和“毅力”。夫子日:“如若上进,定必经其苦”,而韩国文化中也撑起了这种精神,并内涵于韩国国民性格中。
  从以上对儒家思想核心涵义的分析,结合影片中人物性格,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民族主义还是爱国主义,以及坚忍的个性,都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影响。
  (三)西方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韩国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美国。韩国与美国的接触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西方文化真正对韩国发生直接影响是二次大战以后。1945年9月,韩国由美国直接接管,1948年8月才正式成立大韩民国政府,其间整整三年,韩国完全处于美国的统治之下:紧接其后的韩战又是三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进韩国,停战后美军又长期驻防韩国。六十年代以前,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对韩国的援助是巨大的,由此而带来的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加上近半个世纪以来,韩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到欧美各国留学,这些知识精英回国时,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更还有各种西方文化的理念。这些人或者进入政界——据统计,韩国政府内阁成员中80%以上都在国外留学过:或者进入大学做教授——韩国许多教授学者都在美国接受过教育。这批人对韩国政策和国民思想观念的影响非同小可。几十年来,韩国发生的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民主改革运动,急先锋都是在校大学生。一个个独裁者被学生们从权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这种民主思想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民主思想的影响,韩国的年轻一代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美国,这说明一个民族随着它的强盛其民族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对韩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是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这体现在韩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片中李秀茵的种种表现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韩国社会仍保留了很多儒家传统,所以仍特别强调对父母、师长等的礼仪。男女关系上也保留着很多儒家传统,家长制的思考方式也仍留存在韩国社会中。韩国同时追求着经济的成长与政治的民主化。然而不论是在经济成长的模式还是在政治民主化运动的方式中,仍然受到家长制的很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间,韩国最重要的社会主流之一便是女性主义的盛行”。
  为了反映生活在美国的年轻一代所受影响的深远,影片夸大了这种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由此看来,正是因为这两种文化的激荡和交流,形成了《爱在哈佛》主人公独特的性格魅力。
  
  三、结论
  
  韩国文化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混性”(hybridity)。韩国菜里有一种拌饭,这是韩国饮食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拌饭是韩国文化的象征。目前韩国文化就是拌饭的文化。就是把很多东西掺合在一起形成的文化。时间上,将过去与现在混合:空间上,将东方与西方相混合,特别是儒家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大杂烩。西方社会用100年走完的路,在韩国只用了短短30年就实现了。这样,从空间上看,在近代以前,韩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后,更多的则是受日本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由此,在空间与时间上,过去与现代、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一切都掺合在韩国文化里。这也便是我们所说的韩国文化的固有特性——混性。
  有一位美国记者说得好,韩国的成功是将古老的中国儒家思想同大战后美国援助期间引入的美国经济民主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应用所致。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西碧儿死亡的分析,揭示了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中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西碧儿是小说中艺术与现实生活冲突的第一个牺牲品,也是道连·格雷堕落的开端。对其死亡的分析是理解整篇小说的关键。  [关键词] 艺术 生活 冲突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佳作作品之一,是英国文学中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品。该小说曾轰动英国文坛,也曾引起诸多争议,饱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4款在影视制作中流行的3D动画软件,从建模工具、动画工具、渲染器3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详细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差异以及用途。 [关键词]3D动画软件 Maya Softimage/XSI 3dmax Lightwave 3D  三维造型和动画软件在影视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节目包装、虚拟演播室布景等方面都大显身手。目前常用的三维动画软件主要有:  (1)Maya
期刊
[摘要] 《申报》是旧中国办报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商业性报纸。20世纪初,《中报》广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对这一时期《申报》广告进行研究,探索《申报》广告的表达形式,以作为当代广告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 《申报》 广告 表达形式  对于现代很多广告人来说,《申报》广告遥远得很,就像尘封了很久的“故纸堆”。很少有人愿意到其中去看个究竟。大家的思想被奥格威、伯恩巴克、韦伯扬这些西方广告界的精英们
期刊
[摘要] 布宁“抒情体”散文景物描绘细腻、逼真,情景交融下,充满着抒情主体对于生命、自然、生活的无限的冥思。这一散文形式是布宁艺术上等精品,他独特的创作艺术使这一体裁成为其追求至美、探索永恒的一个载体与样本,文章试从多方面探讨这一创作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 景物 哲理冥思 心理描写 永恒  布宁首先是一位诗人,然而这丝毫不能掩盖他在散文上的辉煌成就。可以这么说,正是诗人具有“诗性”的眼光,“
期刊
[摘要]影视角色是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而设定的或虚拟的人物造型。由于服饰纹样承载了一定的人文、历史、文化使得它在影视角色中具有体现角色身份、地位的作用;反映角色所属宗教、道德以及民俗中的作用;反映角色所属群体的作用以及塑造角色灵魂的作用。[关键词]影视角色 服饰 纹样  在影视艺术中,角色是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而设定的或虚拟的人物造型。就塑造人物形象而言,其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文明
期刊
[摘要]电影《笑傲江湖》一改旧武侠电影的传统,在意境这一古典美学的引领统摄[磁键词]意境意象境由心造场景氛围 武打设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武侠片世界可以说是“老怪”徐克一个人主宰的江湖。那一个个凄美绝伦的传奇故事,那一幕幕肆意江湖的侠光剑影,在徐克所建构起的轻灵飘逸极具东方韵味影像的演绎下,品味起来有如咀嚼一颗橄榄,口角恒久生香,回味无穷。可以说,徐克的那些充满东方意境美感的武侠片不仅在武侠电影史
期刊
[摘要]民族题材电影是民族意识的集中表现,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父亲”形象,是凸现蒙古民族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的符号阐释,也是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像例证。[关键词]民族 民族意识 “父亲”形象 “集体意识”  斯大林于1913年提出的“民族”定义,即人们今天仍经常引用的“四个特征”:“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期刊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现代的广告设计融为一体。文章通过比喻、联想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探讨了现代广告设计中意象的表现。[关键词]意象广告设计比喻联想象征  意象(IMAGE),简言之即“表意之象”。它立意在前,以形表意,以意成象。通常是指经过审美思维后所创作出来的融汇主体意味、思想情趣的形象。它通过感官感知,或经过感觉刺激,传达出创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意象”这个
期刊
[摘要]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建筑艺术的传播媒介较之以往“印刷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图就图片的中心化/文字的边缘化以及影像艺术作为新的媒介的必要性及其优势作出解读。[关键词]建筑艺术媒介文字图片影像艺术  现场体验是对建筑的实体、精神的领会最直接、最感性、最有效的方式。严格来讲,“人只有置身于建筑之中才能感受建筑,正如人只能从照片中感受照片,从文章中体味文章”。现实中往往由于时空
期刊
[摘要]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最为精绝。本文解读此词,并结合苏轼和贺铸的悼亡词作比较,体味纳兰合性德对亡妻惊心动魄、哀痛至忣的思念。[关键词]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悼亡 至情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