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九个部委联合签署的作为物流产业里程碑的文件《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已经两年。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物流不仅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也是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杠杆。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
据2006年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5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5%,增长幅度相当于GDP增长幅度的140%;而同期全社会物流总成本费用降低1.2%,也就是说按测算,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产生的社会效益高达1000亿到1200亿元。其中约有600亿到800亿元是生产企业的增效所得。可以说今年中国包装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得益于现代包装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对许多人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新概念,这并不奇怪。物流作为经济学概念也只有百年历史,即使在发达国家,物流被重视,现代物流概念趋于成熟也只有30余年的历史。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是自主经营的主体,在物流过程中没有自主的空间,而商品物资也不是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所以谈不上物流概念。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的形成发展,中国也自然引入了物流概念。在改革开放的头10年,在总体性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条件下,物流在经济运行系统中的作用、功能仍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只是最近10年间,由于结构性过剩经济的到来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同质同构使得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将竞争的焦点不得不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上。即从生产领域内的竞争转到了非生产的现代物流服务领域,物流被予以重视。物流战略被企业视为获得市场优势的主要战略。由于物流可以创造时间与空间价值,于是物流成为可以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提高效益的“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甚至有专家说,21世纪生产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供应链”的竞争,既生产领域之外的物流服务的竞争。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在市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传统的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应运而生,全球化观念、物流系统化观念、精益物流观念、以顾客满足为上的观念、零库存观念、物流信息化观念以及绿色物流观念等现代物流观念被广泛应用。这一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现代物流给包装业的新启迪
从现代物流学角度看,包装与物流是两个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所谓包装,就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简言之,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产品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作为生产的终点,产品生产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包装。包装对生产而言,标志着生产的完成。包装必须根据产品性质、状况和生产工艺来进行,必须满足生产的要求。
同时,作为物流的始点,包装完成后产品便具有了物流的能力,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装便可发挥对产品的保护作用和进行储运,方便和促进销售,最终实现产品的使用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包装对物流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的看成是生产的终点,是生产领域的活动,包装设计往往从生产终点的要求出发,重在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但从被视为市场延伸的现代物流观点看,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之与生产的关系要紧切的多,其作为物流始点的意义比之作为生产终点的意义要大的多。
由于物流是一新的经济学概念,人们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把物流和传统的包装联系起来,给包装物流下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十分困难也为时过早。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为了促进包装行业的发展,还有必要给包装物流这一概念一个相对明确的内涵与外延的规定:
从狭义的角度讲,包装物流是指包装物自身作为一个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从生产加工制造过程结束直至被使用、处理、回收过程中运动过程;从传统的包装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包装适应物流的单边关系的角度讲,包装物流又可以看作是为了支持物流过程和满足消费者需要针对包装产品和包装系统开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从包括计划、实现和控制在内的现代大物流理念角度讲,包装物流是一个动态的集体系统,是面向市场、面向环境、面向被包装物品的物流,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原则,以包装为工具手段进行计划、实现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说包装物流所涉及领域(或系统)不仅是包装材料,包装物的生产加工领域,还涉及到包装物自身的再包装、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的物流领域;以及被包装使用的产品的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的物流领域;涉及到包装废弃物处理、回收、再生重新使用的环境保护领域;最终涉及到通过信息和通讯,通过设计装潢进行宣传、促销的市场领域。包装物流就是这“四大领域交互界面上形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的有交互作用的关联系统”。从这样一种观念、理念出发,再来看包装工业,会有很多新的启发收获。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包装从生产系统传入到物流系统来观察时,仅这一观念的转变,就会使人们对包装的特性和功能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
保护商品是包装的首要功能,但从生产系统角度设计包装物时往往过于简单,只有从物流系统角度设计包装物时,才能充分的考虑到在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各种如冲击、振动、颠簸、压挤等外力的作用,考虑到防止商品的吸潮、发霉、变质、生锈等发生变化的可能;以及要具备有防止鼠咬虫食、异物混入、丢失、散失、盗失等作用。只有充分地考虑到物流环境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时,才能对包装物在保护商品的功能的复杂性、多种适应性有所新的认识。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包装物的质量和功能上存在不小差距的原因之一。
包装单元化功能的提出。从生产的角度看,包装没有单元化的问题,但是从现代物流观念看包装,单元化功能便被显著的提出。由于商品的物流过程,方式不同,出于方便物流和方便商业交易、产品消费的考虑,包装还必须有方便将商品以特定的单元集中和分散的功能,包装单元的大小要与装卸保管、运输条件、消费方式的集中或分散的需要情况相适应,尽量做到便于集中输送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及时分散或重新组合,以适应多种装运条件及分货需求和消费购买需求。
包装便利性的提出和细化。从物流观念来看,包装是物流的起点,物流的终点是消费(使用)。因此,包装在保护产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方便流通和方便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的功能,即要求包装的大小、形态、包装材料、包装单元重量等各个要素都应为运输、保管、验收、装卸、分拆、集合等各项物流作业创造方便条件,也要求通过包装容易区分不同商品并进行计量,实现简便、快捷。
包装的信息和通讯传递功能的提出和促销功能的重视和强化。优秀的恰当的包装会有效地传递商品信息并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现代的物流观念中包装在促销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包装外部的形态、装潢如广告说明一样,是具有直观视觉效果的宣传。“包装是不会讲话的推销员”,“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包装胜过一百个推销员”等说法,都是描述包装的这种功能。
包装的文化特性与具备审美价值的形象功能的提出。随着企业文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品牌意识的突出强调,包装物设计、装潢、标志不仅仅是简单传递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通过包装物传达具有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也成为包装工业制造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包装物有时被称之为产品企业文化的“形象大使”。
绿色物流、反向物流概念的提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被纳入到现代物流中列为重要课题。在国际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呼声越来越高,包装废弃物及包装物流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综合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一些环保措施已构成贸易壁垒,中国的一些由包装的环保问题而引发的贸易争端与摩擦也多有发生;所有这些都迫使人们开始接受绿色包装物流的新概念。
总之,当我们用现代物流的观念来看包装时,就会发现,我们包装产品的制造商,即包装工业的企业家们已经不可能只关心自己加工厂生产厂各种包装制品的生产、制造、装配和充填了。要想搞高市场占有率;要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想获得市场环保许入证,就不得不关心、考虑、研究、解决诸如自己的产品和用自己产品来包装商品的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等物流方面的问题;关心、考虑、研究、解决产品的分销、促销、零售、消费市场的文化差异等市场方面的问题和减少包装废弃物、包装物的回收再生重新使用和处理等环保方面的问题。当他把这些问题综合考虑时,他就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使用包装物流新理念系统地思考问题了。
包装物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对物流从另外一个角度下过一种定义:包装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马克思从资本的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这里,马克思所讲的流通时间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较高的增值速度。
从理论上说经济社会中,需要和供给普遍地存在着时间差。“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包装物流便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弥补,有时是改变这种时间差,以保持和充分实现其价值,这种价值和时间差有关, 由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价值,我们把它称之为“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通过包装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现代包装物流学者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采取技术的、管理的、系统的等等方法来尽量缩短物流的宏观时间和有针对性的地缩短微观物流时间,从而取得较高的时间价值。
弥补时间差别创造价值。粮食生产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即使人类已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可以人工创造条件使粮食种植不受季节影响,但粮食的生产周期性仍是改变不了的。这就决定了粮食的集中产出,但是人们对粮食的消费是一年365天,天天有所需求,因而这种集中产出所形成的供给和分散的需求必然会出现时间差。时间差也可以表现在比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凌晨磨制的鲜豆浆在上午出售;前一日采摘的菜、果在次日出售等等,都说明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本身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但是,商品本身是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耗外,就会损坏掉、腐烂掉,而在非产出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蔬菜、水果吃;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施工季节就会出现水泥供应不足,造成停工待料,而其他不施工季节生产出的水泥便需要长期存放,这不仅会增加仓租、人力等费用,而且由于水泥本身具有活性,会逐渐水化变质乃至最终损失掉。
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经常会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包装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的情况。例如:商品的待机销售,在储存中寻找进入市场的最理想时间:备战、备荒所形成的战略性储备等等。
包装物流不仅能创造时间价值,还能创造场所(空间移动变换)价值。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会有不同的价值,通过包装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由于不同空间的价值差获得利益,也即取得了“场所价值”。如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能创造“场所价值”价值,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也能“场所价值”,从甲地生产者流入乙地需求者创造的场所价值更为普遍。
现代包装物流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商品功能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赋予劳动对象以附加值。
包装物流可以创造价值,这是流通理论的一个创新,这个创新改变了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家乃至更权威的人士对于包装流通的传统理论认识,也就是改变了对包装流通仅只作为“保存和保护”、“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认识,赋予了包装流通创造价值的能动性与积极的意义。当然,虽然包装物流有创造价值的作用,但是包装物流的本质目的并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提供服务,创造价值仅只是服务的一个派生现象,或者说包装物流创造价值的理论认识,可以使服务高水平、高附加值化。
包装物流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理论根据,而且有现实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测算,2006年世界大约在包装物流上的消耗总额为6000亿美元。(其中30%是工业包装;70%民用消费包装)。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约500亿美元,仅为世界的1/12。按人均包装支出看发达国家(以北美、日本为例)达到625美元,而中国是30美元,相差近20倍。中国目前包装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6.7%,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在中国工业生产中,包装物流占整个生产同期约90%的时间和40%的生产销售成本。另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内地;货物遗失、受损及积压存货占了物流成本的60%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16次/年,而发达国家是我们的8倍,一般超过15次/年。而物流不畅是造成资金周转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据预测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业的总产值约15万亿元,且每年将会保持20%的增长速度,其中包装物流业增长空间约为1/10,达1.5万亿元。
仅这些数字就表明: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捷、健康、持续、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增长;伴随着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围绕其一体化经营战略对其全球供应链和网络经济新布局调整;伴随着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重要的采购加工中心,中国包装工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必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包装物流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包装行没有问题和瓶颈,并不意味着行业生存没有竞争,每个企业都有辉煌的未来。毋庸讳忌,中国包装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业总体规模不大、低水平较多、包装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包装科学技术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包装设备和原辅材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面对国外跨国包装公司的竞争明显处于劣势等等一系列已经引起各界重视的问题。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对“包装物流”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应对挑战,做强做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搞好流通极为重要,入世以后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九部委的文件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历史任务面前,我们包装行业的担子更重。可以说,没有包装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就无法实现物流现代化;没有接近国际水平的包装物流,我们的产品就会缺乏国际竞争力,就难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包装物流是21世纪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和“后勤保障”。正是面对这样的挑战,只要我们接受认识,树立培育包装物流现代理念,我们也不难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中,找到包装工业发展的机遇。
发展现代包装物流业,有许多值得研究解决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小而全”、“多而散”的低水平重要建设。现在在中国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经营的集体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作为需要方的制造和商资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束缚,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供方的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严重,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物流社会化需要,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含量低,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缺少提高附加值的高收益物流服务,能够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企业更少。
面对入世后的严峻局面,我们应对战略措施是:在政府层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在以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良好政策环境为宗旨的前提下,落实九部委的文件。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主体的跨多部门合作的密切程度,屡顺参与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构的关系,完善协调机制,同时,应对《意见》出台两年后,其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必要的政策效用评估,以便对现有政策进行完善、调整、推广和创新,同时尽快出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更深化、细致、明确和务实的政策。
在行业管理层面上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深入研究调查,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主动的参与行业(或产业)物流政策、物流规划的指定。以解决各行业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企业各自的不同情况认清自己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案和物流方案。将有效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通过租赁、转让产权、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委托第三方物流、组建战略联盟或集团等各种形式实现企业集约整合、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以贯彻实施“联合发展”的战略,以便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起几支以大型企业为航母,以中小企业为配套的舰只,组成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物流竞争。
正式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在中包联的支持和指导下,今年,我们按北京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在北京良乡启动了“中国包装物流园区”的建设项目。并成立中国泽楷集团旗下的“北京泽楷中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并经营管理。
中国包装物流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以包装商品的流通输入为主业的枢纽型超大型综合现代物流基地。其建设目标是:坚持高起点,以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立体化、国际化的标准;力争3年内建成北京地区规模最大、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入住率90%的物流基地;5年内建成华北地区最大并辐射环渤海经济圈的物流基地;10年内发展成全国规模较大、整体实力最强、辐射全国及亚太地区的最具影响力的包装物流基地。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物流不仅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也是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杠杆。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
据2006年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5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5%,增长幅度相当于GDP增长幅度的140%;而同期全社会物流总成本费用降低1.2%,也就是说按测算,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产生的社会效益高达1000亿到1200亿元。其中约有600亿到800亿元是生产企业的增效所得。可以说今年中国包装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得益于现代包装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对许多人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新概念,这并不奇怪。物流作为经济学概念也只有百年历史,即使在发达国家,物流被重视,现代物流概念趋于成熟也只有30余年的历史。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是自主经营的主体,在物流过程中没有自主的空间,而商品物资也不是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所以谈不上物流概念。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的形成发展,中国也自然引入了物流概念。在改革开放的头10年,在总体性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条件下,物流在经济运行系统中的作用、功能仍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只是最近10年间,由于结构性过剩经济的到来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同质同构使得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将竞争的焦点不得不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上。即从生产领域内的竞争转到了非生产的现代物流服务领域,物流被予以重视。物流战略被企业视为获得市场优势的主要战略。由于物流可以创造时间与空间价值,于是物流成为可以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提高效益的“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甚至有专家说,21世纪生产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供应链”的竞争,既生产领域之外的物流服务的竞争。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在市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传统的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应运而生,全球化观念、物流系统化观念、精益物流观念、以顾客满足为上的观念、零库存观念、物流信息化观念以及绿色物流观念等现代物流观念被广泛应用。这一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现代物流给包装业的新启迪
从现代物流学角度看,包装与物流是两个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所谓包装,就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简言之,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产品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作为生产的终点,产品生产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包装。包装对生产而言,标志着生产的完成。包装必须根据产品性质、状况和生产工艺来进行,必须满足生产的要求。
同时,作为物流的始点,包装完成后产品便具有了物流的能力,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装便可发挥对产品的保护作用和进行储运,方便和促进销售,最终实现产品的使用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包装对物流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的看成是生产的终点,是生产领域的活动,包装设计往往从生产终点的要求出发,重在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但从被视为市场延伸的现代物流观点看,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之与生产的关系要紧切的多,其作为物流始点的意义比之作为生产终点的意义要大的多。
由于物流是一新的经济学概念,人们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把物流和传统的包装联系起来,给包装物流下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十分困难也为时过早。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为了促进包装行业的发展,还有必要给包装物流这一概念一个相对明确的内涵与外延的规定:
从狭义的角度讲,包装物流是指包装物自身作为一个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从生产加工制造过程结束直至被使用、处理、回收过程中运动过程;从传统的包装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包装适应物流的单边关系的角度讲,包装物流又可以看作是为了支持物流过程和满足消费者需要针对包装产品和包装系统开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从包括计划、实现和控制在内的现代大物流理念角度讲,包装物流是一个动态的集体系统,是面向市场、面向环境、面向被包装物品的物流,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原则,以包装为工具手段进行计划、实现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说包装物流所涉及领域(或系统)不仅是包装材料,包装物的生产加工领域,还涉及到包装物自身的再包装、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的物流领域;以及被包装使用的产品的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的物流领域;涉及到包装废弃物处理、回收、再生重新使用的环境保护领域;最终涉及到通过信息和通讯,通过设计装潢进行宣传、促销的市场领域。包装物流就是这“四大领域交互界面上形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的有交互作用的关联系统”。从这样一种观念、理念出发,再来看包装工业,会有很多新的启发收获。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包装从生产系统传入到物流系统来观察时,仅这一观念的转变,就会使人们对包装的特性和功能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
保护商品是包装的首要功能,但从生产系统角度设计包装物时往往过于简单,只有从物流系统角度设计包装物时,才能充分的考虑到在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各种如冲击、振动、颠簸、压挤等外力的作用,考虑到防止商品的吸潮、发霉、变质、生锈等发生变化的可能;以及要具备有防止鼠咬虫食、异物混入、丢失、散失、盗失等作用。只有充分地考虑到物流环境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时,才能对包装物在保护商品的功能的复杂性、多种适应性有所新的认识。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包装物的质量和功能上存在不小差距的原因之一。
包装单元化功能的提出。从生产的角度看,包装没有单元化的问题,但是从现代物流观念看包装,单元化功能便被显著的提出。由于商品的物流过程,方式不同,出于方便物流和方便商业交易、产品消费的考虑,包装还必须有方便将商品以特定的单元集中和分散的功能,包装单元的大小要与装卸保管、运输条件、消费方式的集中或分散的需要情况相适应,尽量做到便于集中输送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及时分散或重新组合,以适应多种装运条件及分货需求和消费购买需求。
包装便利性的提出和细化。从物流观念来看,包装是物流的起点,物流的终点是消费(使用)。因此,包装在保护产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方便流通和方便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的功能,即要求包装的大小、形态、包装材料、包装单元重量等各个要素都应为运输、保管、验收、装卸、分拆、集合等各项物流作业创造方便条件,也要求通过包装容易区分不同商品并进行计量,实现简便、快捷。
包装的信息和通讯传递功能的提出和促销功能的重视和强化。优秀的恰当的包装会有效地传递商品信息并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现代的物流观念中包装在促销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包装外部的形态、装潢如广告说明一样,是具有直观视觉效果的宣传。“包装是不会讲话的推销员”,“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包装胜过一百个推销员”等说法,都是描述包装的这种功能。
包装的文化特性与具备审美价值的形象功能的提出。随着企业文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品牌意识的突出强调,包装物设计、装潢、标志不仅仅是简单传递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通过包装物传达具有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也成为包装工业制造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包装物有时被称之为产品企业文化的“形象大使”。
绿色物流、反向物流概念的提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被纳入到现代物流中列为重要课题。在国际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呼声越来越高,包装废弃物及包装物流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综合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一些环保措施已构成贸易壁垒,中国的一些由包装的环保问题而引发的贸易争端与摩擦也多有发生;所有这些都迫使人们开始接受绿色包装物流的新概念。
总之,当我们用现代物流的观念来看包装时,就会发现,我们包装产品的制造商,即包装工业的企业家们已经不可能只关心自己加工厂生产厂各种包装制品的生产、制造、装配和充填了。要想搞高市场占有率;要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想获得市场环保许入证,就不得不关心、考虑、研究、解决诸如自己的产品和用自己产品来包装商品的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等物流方面的问题;关心、考虑、研究、解决产品的分销、促销、零售、消费市场的文化差异等市场方面的问题和减少包装废弃物、包装物的回收再生重新使用和处理等环保方面的问题。当他把这些问题综合考虑时,他就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使用包装物流新理念系统地思考问题了。
包装物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对物流从另外一个角度下过一种定义:包装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马克思从资本的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这里,马克思所讲的流通时间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较高的增值速度。
从理论上说经济社会中,需要和供给普遍地存在着时间差。“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包装物流便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弥补,有时是改变这种时间差,以保持和充分实现其价值,这种价值和时间差有关, 由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价值,我们把它称之为“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通过包装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现代包装物流学者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采取技术的、管理的、系统的等等方法来尽量缩短物流的宏观时间和有针对性的地缩短微观物流时间,从而取得较高的时间价值。
弥补时间差别创造价值。粮食生产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即使人类已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可以人工创造条件使粮食种植不受季节影响,但粮食的生产周期性仍是改变不了的。这就决定了粮食的集中产出,但是人们对粮食的消费是一年365天,天天有所需求,因而这种集中产出所形成的供给和分散的需求必然会出现时间差。时间差也可以表现在比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凌晨磨制的鲜豆浆在上午出售;前一日采摘的菜、果在次日出售等等,都说明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本身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但是,商品本身是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耗外,就会损坏掉、腐烂掉,而在非产出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蔬菜、水果吃;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施工季节就会出现水泥供应不足,造成停工待料,而其他不施工季节生产出的水泥便需要长期存放,这不仅会增加仓租、人力等费用,而且由于水泥本身具有活性,会逐渐水化变质乃至最终损失掉。
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经常会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包装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的情况。例如:商品的待机销售,在储存中寻找进入市场的最理想时间:备战、备荒所形成的战略性储备等等。
包装物流不仅能创造时间价值,还能创造场所(空间移动变换)价值。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会有不同的价值,通过包装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由于不同空间的价值差获得利益,也即取得了“场所价值”。如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能创造“场所价值”价值,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也能“场所价值”,从甲地生产者流入乙地需求者创造的场所价值更为普遍。
现代包装物流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商品功能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赋予劳动对象以附加值。
包装物流可以创造价值,这是流通理论的一个创新,这个创新改变了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家乃至更权威的人士对于包装流通的传统理论认识,也就是改变了对包装流通仅只作为“保存和保护”、“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认识,赋予了包装流通创造价值的能动性与积极的意义。当然,虽然包装物流有创造价值的作用,但是包装物流的本质目的并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提供服务,创造价值仅只是服务的一个派生现象,或者说包装物流创造价值的理论认识,可以使服务高水平、高附加值化。
包装物流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理论根据,而且有现实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测算,2006年世界大约在包装物流上的消耗总额为6000亿美元。(其中30%是工业包装;70%民用消费包装)。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约500亿美元,仅为世界的1/12。按人均包装支出看发达国家(以北美、日本为例)达到625美元,而中国是30美元,相差近20倍。中国目前包装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6.7%,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在中国工业生产中,包装物流占整个生产同期约90%的时间和40%的生产销售成本。另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内地;货物遗失、受损及积压存货占了物流成本的60%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16次/年,而发达国家是我们的8倍,一般超过15次/年。而物流不畅是造成资金周转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据预测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业的总产值约15万亿元,且每年将会保持20%的增长速度,其中包装物流业增长空间约为1/10,达1.5万亿元。
仅这些数字就表明: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捷、健康、持续、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增长;伴随着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围绕其一体化经营战略对其全球供应链和网络经济新布局调整;伴随着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重要的采购加工中心,中国包装工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必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包装物流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包装行没有问题和瓶颈,并不意味着行业生存没有竞争,每个企业都有辉煌的未来。毋庸讳忌,中国包装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业总体规模不大、低水平较多、包装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包装科学技术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包装设备和原辅材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面对国外跨国包装公司的竞争明显处于劣势等等一系列已经引起各界重视的问题。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对“包装物流”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应对挑战,做强做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搞好流通极为重要,入世以后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九部委的文件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历史任务面前,我们包装行业的担子更重。可以说,没有包装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就无法实现物流现代化;没有接近国际水平的包装物流,我们的产品就会缺乏国际竞争力,就难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包装物流是21世纪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和“后勤保障”。正是面对这样的挑战,只要我们接受认识,树立培育包装物流现代理念,我们也不难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中,找到包装工业发展的机遇。
发展现代包装物流业,有许多值得研究解决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小而全”、“多而散”的低水平重要建设。现在在中国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经营的集体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作为需要方的制造和商资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束缚,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供方的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严重,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物流社会化需要,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含量低,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缺少提高附加值的高收益物流服务,能够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企业更少。
面对入世后的严峻局面,我们应对战略措施是:在政府层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在以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良好政策环境为宗旨的前提下,落实九部委的文件。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主体的跨多部门合作的密切程度,屡顺参与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构的关系,完善协调机制,同时,应对《意见》出台两年后,其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必要的政策效用评估,以便对现有政策进行完善、调整、推广和创新,同时尽快出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更深化、细致、明确和务实的政策。
在行业管理层面上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深入研究调查,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主动的参与行业(或产业)物流政策、物流规划的指定。以解决各行业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企业各自的不同情况认清自己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案和物流方案。将有效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通过租赁、转让产权、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委托第三方物流、组建战略联盟或集团等各种形式实现企业集约整合、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以贯彻实施“联合发展”的战略,以便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起几支以大型企业为航母,以中小企业为配套的舰只,组成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物流竞争。
正式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在中包联的支持和指导下,今年,我们按北京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在北京良乡启动了“中国包装物流园区”的建设项目。并成立中国泽楷集团旗下的“北京泽楷中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并经营管理。
中国包装物流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以包装商品的流通输入为主业的枢纽型超大型综合现代物流基地。其建设目标是:坚持高起点,以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立体化、国际化的标准;力争3年内建成北京地区规模最大、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入住率90%的物流基地;5年内建成华北地区最大并辐射环渤海经济圈的物流基地;10年内发展成全国规模较大、整体实力最强、辐射全国及亚太地区的最具影响力的包装物流基地。